2020年高考化学一轮复习专题2.1物质的组成、性质及分类(讲)(含解析)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六 文章2020年高考化学一轮复习专题2.1物质的组成、性质及分类(讲)(含解析)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C.混合物:空气、盐酸、王水、氯水、水玻璃 D.有机物:丙醇、丙酸、1,2﹣二溴戊烷、碳酸钠 【答案】C

【解析】A、分散质颗粒直径在1nm~100nm之间的分散系属于胶体,故A错误;B、弱电解质为HClO、NH3?H2O,AgCl、NH4NO3属于强电解质,故B错误;C、空气是混合物、盐酸是氯化氢气体水溶液为混合物、王水是浓硝酸和浓盐酸的混合物、氯水是氯气的水溶液,属于混合物、水玻璃是硅酸钠的水溶液,属于混合物,故C正确;D、丙醇、丙酸、1,2﹣二溴戊烷属于有机物,碳酸钠属于无机物,故D错误。

【变式4】(四川省成都七中2019届高三二诊模拟考试)化学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沥青常用于铺路,可以通过石油分馏得到 B.静电除尘、血液透析利用了胶体聚沉的性质

C.液态植物油与氢气加成后可以得到像动物脂肪一样的固态物质,称为人造脂肪 D.大气中的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溶于雨水形成pH小于5.6的酸雨,具有很大危害 【答案】B

【解析】A.沥青常用于铺路,沥青是石油分馏得到的相对分子质量大的烃的混合物,A正确;B.静电除尘是利用胶体的电泳的性质,血液透析利用了胶体的渗析的性质,B错误;C.液态植物油的烃基部分含有不饱和的碳碳双键,与氢气加成后变为饱和的烃基,就由液态的植物油变为像动物脂肪一样的固态物质,称为人造脂肪,C正确;D.大气中的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溶于雨水形成pH小于5.6的酸雨,能够使土壤酸化,破坏建筑物、腐蚀文物等,具有很大危害,D正确。

考点二 胶体的性质及应用 1、胶体知识“4”提醒

(1)胶体微粒一般是离子、分子或难溶物的聚集体,但有些高分子化合物,如淀粉、蛋白质,因其分子非常大,其相对分子质量通常为几万、几十万甚至上百万、千万,因此一个分子就是一个胶体微粒,它们的溶液是胶体。

(2)胶体具有介稳性的主要原因是胶体粒子可以通过吸附而带有电荷,且同种胶体粒子的电性相同。 (3)在Fe(OH)3胶体中,Fe(OH)3胶体粒子的数目要远远小于原FeCl3溶液中Fe的数目。 (4)掌握净水剂及其作用原理

胶体粒子的直径一般在1~100 nm之间,它决定了胶体粒子具有较大的表面积,吸附力很强,能在水中吸附悬浮固体或毒素形成沉淀,从而达到净化水的目的,这就是胶体净水的原理。能在水中自然形成胶体,并且对水质无明显副作用的物质有KAl(SO4)2·12H2O、FeCl3·6H2O等,这样的物质被称为净水剂,其形成胶体的化学原理是Al、Fe发生水解反应分别生成Al(OH)3胶体、Fe(OH)3胶体。

3+

3+

3+

2、“胶体性质与应用”的解题策略 (1)记住胶体的性质与应用

①工农业生产:土壤的保肥作用,土壤里许多物质如黏土、腐殖质等常以胶体形式存在;制有色玻璃(固溶胶);冶金工业利用电泳原理选矿;原油脱水等。

②医学:血液透析,利用电泳分离各种氨基酸和蛋白质,高度分散的胶体越来越多地用来检验或治疗疾病。

③日常生活:制豆腐(胶体的聚沉)和豆浆、牛奶、粥和明矾净水等都与胶体有关。

④自然地理:江河入海口处形成三角洲,其形成原理是海水中的电解质使江河泥沙形成胶体发生聚沉。

⑤高科技领域:纳米材料的发展和应用。 ⑥明矾(或FeCl3)的净水。

Al或Fe水解生成的Al(OH)3或Fe(OH)3胶粒表面积很大,吸附能力很强,易吸附水中悬浮杂质而聚沉。

(2)掌握胶体分离与提纯的方法 ①胶体与浊液的分离——过滤

胶体微粒能透过滤纸,浊液中的微粒不能透过,用过滤的方法可分离胶体和浊液。 ②胶体与溶液的分离——渗析

溶液中的离子或小分子能透过半透膜,胶体微粒不能透过,将所得溶液盛于半透膜制作的渗析袋中,置于流动的蒸馏水里一段时间即可除去胶体中的小分子或离子。

【典例5】(河南省六市2019届高三第一次联考)下列有关物质的性质与用途说法正确的是 A.胶体的胶粒带电,利用这一性质可进行“血液透析”和“静电除尘” B.CaO能与SO2反应,可作工业废气脱硫剂

C.NaHCO3能与碱反应,因此食品工业上可用作焙制糕点的膨松剂 D.SO2和湿润的O3都有漂白性,混合后得到漂白性更强的漂白剂 【答案】B

【解析】A、“血液透析”利用胶体粒子能通过半透膜的性质,与胶粒带电无关,故A错误 ;B、CaO能与SO2反应生成CaSO3,所以可作工业废气脱硫剂,故B正确;C、NaHCO3受热易分解,分解生成碳酸钠、水和二氧化碳,其与酸反应也能生成气体,有气体生成可用作焙制糕点的膨松剂,故C错误; D、SO2和湿润的O3都有漂白性,混合后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的硫酸没有漂白性,故D错误。

【变式5】(2019届宁夏银川市高三质量检测理科综合)化学与社会、生活密切相关。对下列现象或事实的解释正确的是

3+

3+

选项 A. B. C. D.

现象或事实 化石燃料燃烧时采取脱硫措施 用热的烧碱溶液洗去油污 商代后期铸造出工艺精湛的后母戊鼎 静置后的淘米水能产生达尔效应 解释 提高化石燃料的利用率 Na2CO3可直接与油污反应 该鼎属于铁合金制品 说明淘米水具有胶体的性质 【答案】D

【解析】A.化石燃料燃烧时采取脱硫措施是为了减少二氧化硫的排放,以免污染空气,故A错误;B.盐的水解反应是吸热反应,所以升高温度,促进盐的水解,因此用热的纯碱溶液可以洗去油污,并不是碳酸钠可与油污直接反应,故B错误;C.后母戊鼎是青铜器,属于铜合金制品,故C错误;D.丁达尔效应是胶体所特有的性质,故静置后的淘米水能发生丁达尔效应,则说明淘米水是胶体,故D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