叹异抄导读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六 文章叹异抄导读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花无心招蝶 蝶无心寻花 花开时蝶来 蝶来时花开 吾亦不知人 人亦不知吾 不知从帝则

最后一句的“帝则”,是“天帝之则”也就是大自然的理法。“不知从帝则”就是不知不觉中,依顺着自然的理法生活。

蝶来时花开,花一开蝶就来。这不是不可思议吗?蝶无心,花也无心。就是因为无心,才会出现不可思议。

念佛也要像这样无心,无心才会有不可思议。我们念“南无阿弥陀佛”时,那里就有净土;那里有净土,我们就会无心地念“南无阿弥陀佛”。 蝶与花——。

念佛与净土——。

不可思议就在这里。我们不是自己想要念佛,是无心地念佛,是净土让我们念佛。我们被不可思议所救助而念“南无阿弥陀佛”。

革命性的念佛

从以上的说明,我想读者已经了解阿弥陀佛的誓愿是什么样的东西了。

《叹异抄》原文中“弥陀誓愿”与“弥陀本愿”二语,其意思完全相同。本愿的“本”在佛教学上是“因地”的意思。“因地”是指成佛以前的时代,也就是为了成佛而修行中的时代;就是法藏比丘的时代。本愿也可以说是“根本的誓愿”。我们再来仔细看看开头的一句话:

“相信不可思议的阿弥陀佛誓愿,一定会救我,让我这个凡夫得以往生净土,而当心中兴起?来念佛吧?这样一念之时,我们即已毫无遗漏地被救,得到了往生净土的利益。”

在这里,亲鸾圣人讲了一句非常重要的话。这句话打破了以往的传统,是一种革命性的思想。 以往的常识是这样的。

我们是为了往生极乐而念佛,因为阿弥陀佛说,要将念“南无阿弥陀佛”的人救往净土。所以我们必须念“南无阿弥陀佛”。

但是亲鸾圣人不是这样说。亲鸾圣人说:当我们想要念佛这一瞬间,我们就已得到摄取不舍的利益。兴起念佛之心时,我们就已经得救了。

这不是革命性的思想吗?其中至少有两点是革命性的:

其一是:救助是现世的。念佛而后往生,即往生是死后的事,念佛利益是来世的。但是亲鸾圣人说,想要念佛的时候就是已经被救了。所以利益是现世的。

其二是:不一定要念佛,只要有念佛之心就行了。如果是必须念佛才能往生,念佛就变成手段了。亲鸾圣人一定是这样想,才会说“当心中兴起??”。

这样说来,我们就不必念佛吗?既然如此,念佛又是为了什么?

这里还不能给予解答,不过我们可以简单地说,是为了感谢。念“南无阿弥陀佛”不是“请你救我”,而是“感谢你救我”。这才是亲鸾圣人的念佛。

第四章 赌注要自己下──亲鸾圣人的理论

《叹异抄》第二段

“各位不顾生命危险,跋涉十余国境,来此相访,目的无非是问我往生极乐之道。然而各位心中却怀着一种猜疑,以为我除了念佛之外,还有其它往生的秘诀,或者知道什么经典文句,这实在是天大的错误。

如果你们所要知道的是,念佛以外的往生之道,南都北岭有的是专家学者,你们就应该去拜访、请教他们。至于亲鸾,除了相信老师所教的,只管念佛,让阿弥陀佛来救这条道路之外,再也没有其它秘诀了。

念佛可能真的是一种往生之因,也可能会是一种堕落地狱之业。这些我都不去管他;即使是我被法然上人所骗,念佛而导致堕落地狱,也绝不后悔。因为,如果我是本来可以自力修行成佛

的人,却因念佛而堕落地狱,这样才有所谓后悔可言;而事实上,我是一个行行都修不成的人,地狱本来就是我必定的栖身之地啊!

阿弥陀佛本愿如果是真实的,释尊的教义就不会是虚言;释尊的教义如果是真实的,善导大师的注释,就不会是虚言;善导大师的注释如果是真实的,法然上人所说的怎会是空言?法然上人所说的如果是真实的,亲鸾所说的,又怎么会是空的呢?总之我的信心就是这样。从今以后,要相信念佛,或者要放弃念佛,都听各位尊便。亲鸾上人这么说”。

对朋友的忠告

我们常常接受一些人生咨询。大多数都是轻松地问一声—— “你说,我该怎么办?”

都不是很深刻的问题。当然有时候,也会碰到深刻的问题。不过深刻的也好,不深刻也好,都一样。深刻的咨商,回答的人也会比较深刻,轻松的咨商,回答的人也比较轻松,如此不同而已。

这里我要问的是,我替朋友解答了问题,事后我们是否曾经感到高兴,认为自己做对了? 所谓做对了,并不是说自己确信回答得正确。这种确信固然重要,不过我总怀疑,这种解答,是否对朋友有所帮助?

意思是,不管你所给的是怎么样忠告,他采用的机会都是少之又少。

这是一件怪事。A好还是B好。假定你说A好,这个时候,朋友所采取的往往是B。既然这样,一开始就不必来商量了。你也许会感到纳闷。 为什么会这样呢?

美国现代心理学家格登?奥波特说过这样的话:“要真的理解一个朋友,必须理解他的将来。” 确实如此。所以在抱怨朋友不听话之前,要先责备自己对朋友的理解不够周详。如果你确实了解朋友,他一定会按照你的忠告行动。 但是问题就在这里。

假定你知道朋友要采取的是B,而你认为A绝对比B好,你该怎么办?你会违反朋友的意思坚持A吗?你该与采取B的朋友反脸吗?

想到这里,我们就不会随便给人家提意见了。

你所能做的是:如果是我,我要如何,如此而已。要怎么样,只能任凭对方选择。 《叹异抄》第二段,亲鸾圣人所讲的,就是这个道理。

赌注要自己下

前面我说过“咨商的问题深刻也好,不深刻也好,都一样。”你可能会不以为然。不过,在这里要谈的,亲鸾圣人所要接受的咨商问题,可不是轻松的。

“各位不顾生命危险,跋涉十余国境来此相访。”是很不轻松的问题了。十余国是以常陆为起点,经过的国家包括下总、武藏、相模、伊豆、骏河、远江、三河、尾张、伊势、近江、山城等十二个国家。唯圆等一群关东门徒,历经艰险来到了京都。原因是关东蔓延着邪说。他们以最认真的态度,直接向亲鸾圣人请教问题。

所以不是轻松的心情。说他们轻松,唯圆可能要叫屈。

但是,如果我们拘执于外表、形式之上是否认真,我们就会导致判断错误。

咨商的问题,再怎么认真或深刻,我们不要忘了,也离不开“赌注”。在这里,亲鸾圣人也一样,把不远千里而来的人所提出的问题,断然地看成为一种“赌注”来加以解答。

“赌注”是什么意思呢?比如说,你生病了,开刀的成功率是二分之一。开刀成功,可以再活十年。不开刀时,治愈的机会可能也有五分之一。这个时候,要不要开刀?这就是一种赌注。 相同。唯圆他们远从关东来拜访,请教亲鸾圣人,也是赌注。 赌念佛——

赌念佛以外的道路——

问题就是这么简单。从亲鸾圣人的立场看,他能怎么回答呢?

“这种事,我怎么知道!除了自己判断,自己下赌注之外,一点办法都没有。这不是请教别人所能解决的问题。”

我看,也只有这个解答。事实上,亲鸾圣人言外之音,就是有这个意思。

“不过,这是以我的立场而言。打赌的是你们,你们要自己判断,没有其它办法。”

他说:“总之我的信心就是这样。从今以后,要相信念佛,或者要放弃念佛,都悉听各位尊便。”

这里面隐含着亲鸾圣人的真意。这里如果会错了意,我们就不会念佛了。 怪论

第二段比较简单,看了以上的解释,大家想必已经明白了。

不过我们必须指出:亲鸾圣人在这里展开了一段很有趣(?)的理论。仔细地想,他的理论是当然的,但是理论学上讲的,那是有问题的理论。

“阿弥陀佛本愿如果是真实的,释尊的教义就不会是空言;释尊的教义如果是真实的,善导大师的注释就不会是虚言??”。

我一直觉得这种理论之展开很有趣。就形式论理学讲,这是错误的理论。

曾经有过这么一回事。是我儿子还是小学低年级时发生的。他在国语家庭作业上犯了错。妻子把错误指出来,要教他正确作答,但是他就是不听。 “是老师这样教的啊!老师不会错的啦——”。

我看他对妻子来势凶凶的,忍不住笑了出来。老师虽然教对,可是学生听错了。这种事常有。孩子没有注意到这点,以为老师对,自己就对了。

亲鸾圣人所讲的跟他所说的一样。阿弥陀佛对,释尊就对;释尊对,善导大师就对;善导大师对,法然上人就对;法然上人对,自己(亲鸾圣人)也不会错。善导是唐朝的高僧,中国净土教的集大成者。法然上人就是根据善导的思想,确立了自己的信仰。所以善导相当于法然上人的老师;而法然上人是亲鸾圣人的老师。 奇怪的论理——。

老师对,学生就对。论理上,怎么想也是不能成立的。 但是,也许这样也对。

因为这里所讲的不是理论而是信仰,既是信仰就必须绝对相信老师。

亲鸾圣人绝对的相信法然上人。即使是要坠入地狱,还是绝对归依。如果有人问他为什么那么信法然上人,他的回答可能就是:因为法然上人相信善导大师,彻底的相信。再问他为什么相信善导大师,可能释尊的名字就出来了。然后是阿弥陀佛。 一定是这样的。

宗教信仰上的讲话,总难免是世间上的奇怪论理。然而在常识上讲,这个有问题的论理,不是一个伟大的论理吗?我觉得我在这里看到,亲鸾圣人彻底相信法然上人的那种心情。 我叹息。

在这个叹息中,我希望我能彻底相信念佛──叹息中包含了绝望与希望。

第五章 彻于恶人

有钱人与穷人

紧张的时刻终于来临!我的手有一点发抖,也有一点兴奋。因为《叹异抄》最有名的一句话:

“善人尚且往生,何况是恶人?”

就摊在我们面前了。“我看他怎么说?”可能是读者的心情,而我呢?也想来一个非凡的解释。 其实,说穿了也不必紧张。“连善人都能够往生,所以我们这些恶人当然也能往生!”亲鸾圣人这么说,我们就这么相信,就好了。这样,一切问题都解决了。我们都爱耍弄小聪明,钻牛角尖,说这是一种反语的表现,逆说的表现??。因此反而把意思弄成复杂而难懂。

当然啦,我现在嘴巴虽然这么说,其实,当初我也是丈二金刚摸不着头脑。我以前曾经主张过:亲鸾圣人所说的“善人——恶人”的概念,本来就根本与一般世人的概念不同。当时我的说法是这样的:

“善人”就是能造寺建塔的人,也就是有足够财力捐钱贡献佛教的人。古代以为造寺建塔是一种功德,现在可能也是如此。能以这种方式积功德的是有产阶级,也就是“善人”。 依此,“恶人”就是穷人。

穷人,除了念佛之外没有办法,所以能够专心念佛。也就是所为“我行我道”。这是穷人强的地方。

亲鸾圣人说的也许就是这个意思。

把“恶人——善人”看成这样的概念,解释就非常容易通了。这样的说法,实际上也有其可取的地方,不能说是完全错误的。人越有钱,贪欲越大。有钱人与穷人,那边比较纯真?可能是穷人。如此,即有钱人能得救,穷人当然也能得救了。

能接受这种说法的人,就请你接受。能了解就好了,这才是要紧的事。

第三段是法然上人的话吗?

从原文的结尾上看,第一段到第十段,除了第三段第十段之外,其余各段都以“云云”结束。第十段因为含有《第二叹异抄》序文在内,比较特殊,不谈。那么第三段为什么不以“云云”结束,而特别以“仰(按:咐嘱之意)”结束呢?理由何在?解答有两种。

其一为“没什么特别”说。此说以为“仰”与“云云”本来就没有什么太大差别。两者本来可以互相代替,没什么好钻牛角尖。以我自己经验来说,写文章时也会随意变换各种表现方式;本来就没有什么统一规定,兴之所致而已。所以此说并非不能了解。

另一种说法,认为第三段是法然上人的话。其它各段是唯圆房把亲鸾圣人所说的话记录下来的;唯有第三段唯圆所记录的是亲鸾圣人所传述的、法然上人所说的话。这种说法所根据的,不单是第三段文章形式而已,同时还牵涉到文章的内容。

第三段之思想内容——―从古以来所谓“恶人正机”——到底是法然上人的,还是亲鸾圣人的独创??。这是一个相当难解的问题。

鎌仓新佛教与圣道门

这里需要讨论一点,法然上人与亲鸾圣人之间的关系。

亲鸾圣人生于一一七三年(承安三年),而法然上人生于一一三三年(长承二年),两人刚好相差四十岁。比父子相差还大。法然上人开创净土宗是一一七五年(安元元年),是亲鸾圣人出生前二年。对亲鸾圣人而言,法然上人,本来就是一宗一派之祖,是个大人物。站在他面前,手脚都会发抖??。他们的关系可能就是如此。

对法然上人,人们可能会有一个先入为主的错误观念。像我自己就是这样,我当时就深信不疑以为法然上人是一位鎌仓时代的高僧。

“鎌仓佛教”是大家常说的一句话。日本人要等到这个时候,才把佛教完全消化,形成了日本自己的佛教。

法然上人的净土宗。 亲鸾圣人的净土真宗。 道元禅师的曹洞宗。 日莲圣人的日莲宗。

是所谓“鎌仓新佛教”的新代表,教科书上也这么写。所以我们深信不疑以为法然上人是鎌仓时代的人。

但是事实不然。法然上人生于一一三三年,死于一二一二年,与释尊一样,享年八十岁。 另一方面赖朝开创鎌仓幕府于一一九二年,这一年法然上人已经六十岁。法然上人开创净土宗于一一七五年,当时他四十三岁。

可见法然上人入灭时虽然是鎌仓时代,但是他活跃期的前半段,却在鎌仓时代以前。这是很重要的事。

通常我们把鎌仓时代新发展的佛教称为“新佛教”,而把鎌仓以前,即奈良、平安时代的佛教叫做“旧佛教”。“旧佛教”有时也称为“南都北岭”。南都是奈良,北岭是比叡山。《叹异抄》第二段中的“南都北岭”就是这个“南都北岭”。旧佛教,可以说是“镇护国家”的佛教。尤其是比叡山的佛教是一种稳重的、中道的、平衡的佛教,是一种可以称之为“圣道门“的佛教。

老实说,法然上人的佛教,于其说是鎌仓时代的佛教,还不如说是一种旧佛教,即圣道门色彩很浓的佛教。

在某种意义上讲,法然上人并不是鎌仓佛教的人。这样断言,并不过份。

此世的过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