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弊审计案例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六 文章舞弊审计案例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凭证以获取支持其审计意见的直接证据?

此外,这38.52亿美元的所谓资本支出,均没有纳入世界通信的资本预算之外。安达信如果将这些由线路成本转入的资本支出与世界通信内部的资本预算进行对比分析,世界通信高管人员会计造假的破绽将暴露无疑。事实上,世界通信内部审计负责人辛西亚就是因为发现这些资本支出没有纳入资本预算,也没有经过董事会或股东大会的批准授权而对世界通信会计处理的真实性产生怀疑的,并以此作为突破口,揭开了世界通信的造假黑幕。

(资料来源:http://wenku.http://m.china-audit.com//view/f0f6315177232f60ddcca1a5.html)

思考与分析:

1、相对安然、施乐等公司而言,世通只是在帐面上玩弄最简单的会计把戏,即便如此,作为经验丰富、技术精湛的跻身于?五大?的安达信却为何仍然不能发现其舞弊?

2、结合国内外此起彼伏的财务舞弊案,谈谈其深层原因,从公司治理角度上看,应如何防范?

案例二:安然公司破产案件

一、 案例介绍: 案例背景:

一直以来,安然身上都笼罩着一层层的金色光环:作为世界最大的能源交易商,安然在2000年的总收入高达1010亿美元,名列《财富》杂志?美国500强?的第七名;掌控着美国20%的电能和天然气交易,是华尔街竞相追捧的宠儿;安然股票是所有的证券评级机构都强力推荐的绩优股,股价高达70多美元并且仍然呈上升之势。直到破产前,公司营运业务覆盖全球40个国家和地区,共有雇员2.1万人,资产额高达620亿美元;安然一直鼓吹自己是?全球领先企业?,业务包括能源批发与零售、宽带、能源运输以及金融交易。

起因

2001年年初,一家有着良好声誉的短期投资机构老板吉姆〃切欧斯公开对安然的盈利模式表示了怀疑。他指出,虽然安然的业务看起来很辉煌,但实际上赚不到什么钱,也没有人能够说清安然是怎么赚钱的。据他分析,安然的盈利率在2000年为5%,到了2001年初就降到2%以下,对于投资者来说,投资回报率仅有7%左右。 切欧斯还注意到有些文件涉及了安然背后的合伙公司,这些公司和安然有着说不清的幕后交易,作为安然的首席执行官,斯基林一直在抛出手中的安然股票———而他不断宣称安然的股票会从当时的70美元左右升至126美元。而且按照美国法律规定,公司董事会成员如果没有离开董事会,就不能抛出手中持有的公司股票。

破产过程

也许正是这一点引发了人们对安然的怀疑,并开始真正追究安然的盈利情况和现金流向。到了8月中旬,人们对于安然的疑问越来越多,并最终导致了股价下跌。8月9日,安然股价已经从年初的80美元左右跌到了42美元。 10月16日,安然发表2001年第二季度财报(是第三季财务报表),宣布公司亏损总计达到6.18亿美元,即每股亏损1.11美元。同时首次透露因首席财务官安德鲁〃法斯托与合伙公司经营不当,公司股东资产缩水12亿美元。

10月22日,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瞄上安然,要求公司自动提交某些交易的细节内容。并最终于10月31日开始对安然及其合伙公司进行正式调查。 11月1日,安然抵押了公司部分资产,获得J.P摩根和所罗门史密斯巴尼的10亿美元信贷额度担保,但美林和标普公司仍然再次调低了对安然的评级。

11月8日,安然被迫承认做了假账,虚报数字让人瞠目结舌:自1997年以来,安然虚报盈利共计近6亿美元。

11月9日,迪诺基公司宣布准备用80亿美元收购安然,并承担130亿美元的债务。当天午盘安然股价下挫0.16美元。

11月28日,标准普尔将安然债务评级调低至?垃圾债券?级。 11月30日,安然股价跌至0.26美元,市值由峰值时的800亿美元跌至2亿美元。

12月2日,安然正式向破产法院申请破产保护,破产清单中所列资产高达498亿美元,成为美国历史上最大的破产企业。当天,安然还向法院提出诉讼,声称迪诺基中止对其合并不合规定,要求赔偿。

事件发展

首先遭到质疑的是安然公司的管理层,包括董事会、监事会和公司高级管理人员。他们面临的指控包括疏于职守、虚报账目、误导投资人以及牟取私利等。

在10月16日安然公布第二季度财报以前,安然公司的财务报告是所有投资者都乐于见到的。看看安然过去的财务报告:2000年第四季度,?公司天然气业务成长翻升3倍,公司能源服务公司零售业务翻升5倍?;2001年第一季度,?季营收成长4倍,是连续21个盈余成长的财季?……在安然,衡量业务成长的单位不是百分比,而是倍数,这让所有投资者都笑逐颜开。到了2001年第二季度,公司突然亏损了,而且亏损额还高达6.18亿美元! 然后,一直隐藏在安然背后的合伙公司开始露出水面。经过调查,这些合伙公司大多被安然高层官员所控制,安然对外的巨额贷款经常被列入这些公司,而不出现在安然的资产负债表上。这样,安然高达130亿美元的巨额债务就不会为投资人所知,而安然的一些官员也从这些合伙公司中牟取私利。

更让投资者气愤的是,显然安然的高层对于公司运营中出现的问题非常了解,但长期以来熟视无睹甚至有意隐瞒。包括首席执行官斯基林在内的许多董事会成员一方面鼓吹股价还将继续上升,一方面却在秘密抛售公司股票。而公司的14名监事会成员有7名与安然关系特殊,要么正在与安然进行交易,要么供职于安然支持的非盈利机构,对安然的种种劣迹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导致安然公司崩塌的会计审计问题 (一)会计问题

根据安然公司2001年11月8日向SEC提交的8-K报告以及新闻媒体披露的资料,安然公司的主要会计问题可分为四大类:

(1)利用?特别目的实体?高估利润、低估负债。安然公司不恰当地利用?特别目的实体?(SpecialPurpose Entities,简称SPE)符合特定条件可以不纳入合并报表的会计惯例,将本应纳入合并报表的三个?特别目的实体?(英文简称分别为JEDI、Chewco和LJM1)排除在合并报表编制范围之外,导致1997至2000年期间高估了4.99亿美元的利润。低估了数亿美元的负债。此外,以不符合?重要性?原则为由,未采纳安达信的审计调整建议,导致1997至2000年期间高估净利润0.92亿美元。各年度的具体情况如下:

单位:亿美元

项目名称 1997 1998 1999 2000 合计 净利润

调整前净利润 1.05 7.03 8.93 9.79 26.80 减:重新合并SPE抵销的利润 0.45 1.07 2.48 0.99 4.99 审计调整调减的利润 0.51 0.06 0.02 0.33 0.92 调整后净利润 0.09 5.90 6.43 8.47 20.89 调整后净利润占调整前比例 8.6% 83.9% 72.0% 86.5% 77.9% 债务总额

调整前债务总额 62.54 73.57 81.52 100.23 - 加:重新合并SPE增加的债务 7.11 5.61 6.85 6.28 - 调整后债务总额 69.65 79.18 88.37 106.51 - 调整后债务总额占调整前比例 111.3% 132.1% 108.4% 106.3% - 资料来源:Enron Corporation‘s 8-K filing with the SEC on November 8 2001.

安然公司的上述重大会计问题,缘于一个近乎荒唐的会计惯例。按照美国现行会计惯例,如果非关联方(可以是公司或个人)在一个?特别目的实体?权益性资本的投资中超过3%,即使该?特别目的实体?的风险主要由上市公司承担,上市公司也可不将该?特别目的实体?纳入合并报表的编制范围。安然公司正是利用这个只注重法律形式,不顾经济实质的会计惯例的漏洞,设立数以千计的?特别目的实体?,以此作为隐瞒负债,掩盖损失的工具。更令人不可思议的是,这个3%的惯例,原先是10年前一个从事租赁业务的主体所设计的,后来该主体极力说服了有关当局认可了其会计处理。以后,这神奇的3%规则便逐渐演化为约定俗成的惯例,并适用于对几乎所有?特别目的实体?的会计处理。安达信在安然事件东窗事发之后,就是以此为自己作辩解的。但我们认为安达信的辩解是片面的,作为全球著名的会计师事务所,安达信难道不明白这项荒唐可笑的惯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