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图招教]教育综合-知识点整理-代表人物整理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五 文章[华图招教]教育综合-知识点整理-代表人物整理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教综部分

1、中国近代制度化教育兴起的标志——清末“废科举,兴学校”

制度化教育主要所指的是正规教育,也就是指具有层次结构的,按年龄分级的教育制度。中国近代制度化教育兴起的标志是:清朝末年的“废科举、兴学校”,并颁布全国统一的教育宗旨和近代学制。

2、中国近代系统完备的学制——1902年壬寅学制,1904年癸卯学制

1902年张百熙曾拟订《钦定学堂章程》即壬寅学制,未及实行。1903年清政府命张百熙等以日本学制为蓝本,重新拟订学堂章程,于1904年1月公布,即《奏定学堂章程》(又称癸卯学制),这是废除科举制度后第一个正式颁布施行的学制。 3、中国奴隶社会教育内容——六艺

中国奴隶社会的教育,教育内容以“六艺”为主,包括礼、乐、射、御、书、数。“六艺”之名产生于西周,但“六艺”的起源早在原始社会已产生。 4、我国私学发展、百家争鸣——春秋战国时期

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社会大动荡、大变革的时期。旧有的统治秩序被彻底打乱,经济、政治和社会文化都在发生深刻变革。“学在官府”的教育走向衰落,而适应新形势需要的新教育形式──私学开始兴起。

5、“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董仲舒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由董仲舒提出,意思是废除其他思想,只尊重儒家的学说,它维护了封建统治秩序,神化了专制王权,因而受到中国古代封建统治者推崇,成为两千多年来中国传统文化的正统和主流思想。

6、科举制度开始——隋唐

中国古代科举制度最早起源于隋代。隋朝统一全国后,隋文帝把选拔官吏的权力收归中央,废除九品中正制,开始采用分科考试的方式选拔官员。 唐朝的帝王对科举制做了进一步的完善,科举制度逐渐完备起来。

7、科举考试的依据——四书

四书即《大学》、《中庸》、《论语》、《孟子》这四部著作的总称。元代将《四书》作为教育和考试的内容,开创科举新先例,并得到了后世的沿用。 8、“以僧为师”、“以(书)吏为师”——古埃及教育

古代埃及设置最多的是文士学校,“学为文士”成为一般奴隶主阶级追求的目标。“以僧为师”、“以(书)吏为师”成为古代埃及教育的一大特征。 9、孔子的教育思想记载——《论语》

《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论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 10.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是孔子在《论语》中的教育思想,愤:心里想求通而又未通。 悱:想说又不知道怎么说。意思是说在教学的时候要注意适时的启发学生,这符合教学原则中的启发性原则的要求。

11.墨家是春秋时期百家争鸣的思想流派之一,主要代表观点有“兼爱”、“非攻”,“亲知”、“闻知”、“说知”。

12. 世界最早的教育专著是《礼记》中的《学记》,这是中国乃至世界历史上最早的教育学专著。西方历史上最早的教育学专著是古罗马昆体良的《论演说家的教育》。

13.“因材施教”是孔子在《论语》中的教育思想,因:根据;材:资质;施:施加;教:教育。指针对学习的人的志趣、能力等具体情况进行不同的教育。这符合教育中因材施教的原则。

1

14. 学习是指个体由于经验而引起的行为和行为潜能的相对持久的变化。广义的学习包括人类的学习和动物的学习。狭义的学习指人类的学习。

15. 学习需要是指个体在学习活动中感到有某种欠缺而力求获得满足的心理状态。它的主观体验形式是学习者的学习愿望或学习意向。它包括学习的兴趣、爱好和学习的信念等。 16. 认知内驱力:指要求了解、理解和掌握知识以及解决问题的需要。在有意义学习中,认知内驱力是最重要而稳定的动机;认知内驱力属于内部动机。

17. 学习迁移也称训练迁移,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或习得的经验对完成其他活动的影响。根据迁移的性质分为正迁移与负迁移。正迁移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负迁移指两种学习之间的相互干扰、阻碍。

18. 知识学习主要是学生对知识的内在加工过程。这一过程包括知识获得、知识保持和知识的提取三个阶段。

19、“化民成俗,其必由学”出自《礼记.学记》。意思是君子如果要教化人民,造成良好的风俗习惯,一定要从教育入手。表达了这样一种治学精神即,教育担负的最大责任不是传承知识, 而是移风易俗.

20、“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出自《礼记.学记》。意为古代的君王建立国家,治理民众,都把教育当作首要的事情。其体现了社会本位论的教育观。

21、“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 出自《礼记.学记》。按照一定的时间或季节进行正课的教学,休息的时候也必须有各种课外作业。

22、“师严然后道尊” 出自《礼记.学记》。指尊敬教师才能尊敬他们所传授的学问 23、“君子之教,喻也” 出自《礼记.学记》。“喻”是启发引导的意思。君子的教化是善于晓喻,让人明白道理。

24、“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 出自《礼记.学记》。意思是引导学生,而不是牵着学生走;鼓励学生,而不是压抑学生;启发学生,而不是代替学生作结论。

25、“学不躐等”出自《礼记.学记》。躐 liè 超越。学不躐等意思是学习不能超越次第,应循序渐进。

26、“教学相长”出自《礼记.学记》:“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 意为教和学两方面互相影响和促进,都得到提高。

27、“循序渐进”出自《论语·宪问》:“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知我者其天乎?”朱熹注:“此但自言其反己自修,循序渐进耳。” 循序渐进指学习工作等按照一定的步骤逐渐深入或提高。

28、助产术(或叫“产婆术”)——苏格拉底(古希腊)苏格拉底以其雄辩和与青年智者的问答法著名。苏格拉底助产术是一种教学方法。它最突出的优点就在于,它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思考活动,促使其积极主动地去寻找正确答案,因而学生的思维非常活跃。 29、《理想国》一书是柏拉图的一篇重要对话录,对话录里柏拉图以苏格拉底之口通过与其他人对话的方式设计了一个真、善、美相统一的政体,即可以达到公正的理想国。柏拉图的理想国是人类历史上最早的乌托邦。在他的理想国里统治者必须是哲学家。

30、《政治学》——亚里士多德(古希腊)。全书在对 100多个城邦政制分析比较的基础上,从人是天然的政治动物这一前提出发,系统论述了什么是对公民最好的国家。《政治学》被公认为西方传统政治学的开创之作。它所建立的体系和一系列政治观点,对西方政治思想的发展产生过深远影响。

31、最早提倡全面发展的和谐教育——亚里士多德。亚里士多德认为理性的发展是教育的最终目的,主张国家应对奴隶主子弟进行公共教育。使他们的身体、德行和智慧得以和谐地发展。

2

32、捷克的教育学家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1632年)为近代最早的一部教育学著作。近代独立形态教育学的开端。对学年制、班级授课制进行了概括和总结。

33、“泛智教育”——夸美纽斯,探讨“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类的全部艺术”的教育家。主张每一个人都有应当接受教育。

34、《教育漫话》——洛克。《教育漫话》在西方教育史上第一次将教育分为体育、德育、智育三部分,并作了详细论述。它强调环境与教育的巨大作用,强调在体魄与德行方面进行刻苦锻炼。

35、《爱弥尔》——卢梭(法国)《爱弥尔》描写了一个人从出生到结婚,到进入社会受教育的全过程,主张顺乎天性,让人的本性避免受社会偏见和恶习的影响而得到自然的发展。 36、“人是惟一需要教育的动物”——康德(德国)他认为人的所有自然禀赋都有待于发展,才能生存。

37、“白板说”——洛克(英国)。洛克认为人刚出生就像一个“白板”,每个人都是一样的,而人之所以不同是因为后天环境的影响。洛克是外铄论的代表人物。

38、提倡绅士教育——洛克。“绅士教育”的主题思想为:绅士要既有贵族的风度,能活跃于上流社会和政治舞台,又有事业家的进取精神,是发展资产阶级经济的实干人才;绅士应受体育、德育和智育等方面的教育。

39、“人类所以千差万别,便是由于教育之故”——洛克

洛克是著名的教育家,提出了教育的白板说,认为个体之所以存在千差万别,是由于教育的缘故。

40、《普通教育学》——赫尔巴特(德国) 赫尔巴特是传统教育学的代表。他写出了著名的普通教育学一书,是规范教育学建立的标志。 41、《民本主义与教育》——杜威(美国) 杜维是美国著名的教育学家和实用主义哲学家,是现代教育学的代表。他提出了新的三中心,学生中心,活动中心和经验中心。他的思想指导了美国教育的变革。他的代表作是民主主义与教育。

42、最早讲授教育学——康德

最早在大学中讲授教育学的是哲学家康德。

43、第一个提出要使教育学成为科学——赫尔巴特

赫尔巴特是传统教育学的代表,他提出了旧三中心,教师中心,课堂中心,教学中心。他也是第一个提出要使教育学成为科学的人。

44、把教育学建立在伦理学、心理学基础上——赫尔巴特

赫尔巴特,认为教育要成为科学,并且认为教育要成为科学,需要将教育学建立在伦理学的基础上,将教育心理学建立在心理学的基础上。 45、传统教育学代表——赫尔巴特

赫尔巴特是传统教育学的戴表 ,提出了教师中心,教学中心和课堂中心。 46、现代教育代言人——杜威

杜威是现代教育学的代表,他提出了新三中心,学生中心,经验中心和活动中心。 47、教育即生活——杜威

杜威是现代教育学的代表,他提出了教育及生活,学校及社会的主张。主张学生在学校中应该学习到的是社会的直接生活经验。

48、“在做中学”——杜威 杜威作为现代教育学的代表,认为学校应该传递给学生的是生活的直接经验。而对于经验的学习应该在做中学。

3

49、儿童中心主义——杜威

杜威和赫尔巴特的教育思想是直接对立的。赫尔巴特是教师中心论者。杜威是儿童中心论者,认为在教学过程中,儿童占有核心地位。 50、当代《教育学》——凯洛夫(苏联)

凯洛夫出版了《教育学》这一论著,这是马克思主义的教育学著作。是苏联第一本教育学论著。

51、人力资本理论——舒尔茨

人力资本理论将人力也作为一种资本。认为人才的能力对于社会发展和生产发展起着如同资本一般的重要作用。这一理论是有舒尔兹提出的。 52、内发论——孟子、弗洛伊德

内发论指的是个体的发展动因来源于内在。内在的基因和成熟机制绝对了个体最终发展成为什么样的人。内发论的代表人物在中国是孟子,在外国是弗洛伊德。

53、外铄论——荀子、华生

外铄论指个体发展的决定性力量在于外在。外在的教育对个体发展起最终决定作用。华生是最著名的外铄论者。在中国的荀子也是外铄论者。 54、奥地利精神分析学派创始人——弗洛伊德

奥利地的精神分析学家弗洛伊德是著名的精神分析学派的创始人。他认为个体的精神疾病来源于潜意识的冲动没有合适的途径加以发泄。他注重研究异常心理,发表了潜意识的学说,从而创立了精神分析学派。

55、把“课程”一词用于教育科学、教育科学倡导者——斯宾塞(英国) 在国外,最早提出课程一词的是著名的教育家斯宾塞。

56、《大教学论》——夸美纽斯

夸美纽斯写出了教育名著《大教学论》,它是教育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 57、用心理学的“统觉理论”原理说明教学过程——赫尔巴特

赫尔巴特用心理学的统觉原理说明教学的过程。认为教学的最终结果是形成知识与知识相互联系的统觉团。他认为教学的过程是明了、联想、系统和方法。 58、认为教学过程是一种认识过程——凯洛夫

凯洛夫认为教学过程的实质是一种认识过程。是教师和学生通过互动引发的学生的认知活动和认知改变。

59、率先明确提出教学具有教育性——赫尔巴特

赫尔巴特率先提出教学具有教学性。所谓教育性就是指教学具有德育的功能,能够教育和提升学生的心理和品德。即教学不仅需要交给学生基本的知识和技能,还要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教他们学会做人。

60、“一个坏的教师奉送真理,一个好的教师则教人发现真理”——第斯多惠,启发式教学思想。

61、“学而时习之”出自《论语·学而》意思是学过的内容要经常练习它。

62、“温故而知新 ”出自《论语·为政》原文为:“子曰: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意思是:孔子说:“复习旧的知识(指学习过的知识),由此获得新的知识(指未学习过的知识),这样的人可以当老师了。”

63、“不陵节而施”出自《礼记·学记》。不超过学的人的接受能力而进行(教育),叫做合乎顺序。

64、“杂施而不孙,则坏乱而不修”——《学记》。意思是施教者杂乱无章而不按规律办事,打乱了条理,就不可收拾。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