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大学古代文学大纲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六 文章南通大学古代文学大纲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颜延之与谢灵运齐名。其诗镂金错彩,且“殆同书抄”。 精读作品篇目:

谢灵运《登池上楼》、《石门岩上宿》、《入彭蠡湖口》 阅读作品篇目:

谢灵运《从斤竹涧越岭西行》、《石壁精舍还湖中作》、《过白岸亭》、《过始宁墅》 第二节 鲍照极其创新

鲍照的生平:才秀人微,一生备受压抑。

鲍照诗歌是寒士的呼声:反映社会的不平,抨击门阀制度对人才的压抑,抒发愤世嫉俗之情;描写边塞争战生活,抒写报国壮志;揭露社会黑暗,同情人民苦难;另有游宦思乡、感伤年命、抒写爱情及写景咏物等内容。

鲍照诗歌的艺术特色:继承汉魏乐府诗形式及传统,笔力雄健,直抒胸臆;工于写景,长于比兴;奇特瑰丽,气象雄浑,风格奇矫凌厉险俗,颇富浪漫色彩。

鲍照对七言诗的贡献:继承和发扬了汉魏风骨, 在向民歌学习过程中,不仅以丰富的内容充实了七言诗的形式,而且变逐句用韵为隔句用韵,并可自由换韵,拓宽了七言诗的发展道路,对七言诗的繁荣做出了重要贡献。 其边塞题材的诗歌对唐代五绝的形成颇有影响。 精读作品篇目:

《代出自蓟北门行》、《拟古》(束薪幽篁里)、《拟行路难》(泻水置平地)(对案不能食) 阅读作品篇目:

《代放歌行》、《梅花落》、《拟古》(幽并重骑射)、《代白头吟》、《拟行路难》(奉君金卮之美酒)、《代春日行》

第六章 永明体与齐梁诗坛

第一节 沈约、谢朓和永明体 永明体的概念。

永明体追求声律的美,是由古诗到律诗的过渡形态。 新体诗的代表作家是谢朓、沈约等。 沈约的诗歌理论及影响。

谢朓的生平。谢朓诗多写山水,表现亦官亦隐的思想情怀。谢朓诗的艺术特色:精妙的景物描绘,情景交融,词语工丽,色调鲜明。其新体诗词采华美,对仗工整,平仄协调,已有全篇似唐人律绝者。诗风清新流丽。 谢脁为齐梁“首杰”,他发展了山水诗。他所代表的新体诗唐声代近体诗发展奠定了基础。

何逊诗多纪游、寄赠、离别思乡之作,尤以山水诗成就为高。其诗善描绘,讲声律,风格清新婉转,颇得谢朓风致。 阴铿诗以描写山水见长,风格近于何逊。 精读作品篇目:

谢 朓《暂使下都夜发新林至京邑赠西府同僚》、《晚登三山还望京邑》、《之宣城出新林浦向板桥》、《王孙游》 阴 铿《晚出新亭》 阅读作品篇目:

谢 朓《江上曲》、《同王主簿有所思》

沈 约《早发定山》、《怀旧诗九首·伤谢朓》、《夜夜曲》 何 逊《相送》、《赠诸旧游》、《慈姥矶》

阴 铿《江津送刘光禄不及》、《开善寺》、《五洲夜发》《渡青草湖》 第二节 齐梁诗人集团萧氏父子和宫体诗

29

门阀制度下的家族文学。

世族优势的衰落与皇权中心的建立,形成了以宫廷为中心的诗人集团:1、南齐萧子良2、萧衍、萧统3、萧纲。 应制、应教、同题共赋、相互唱和多,题材单调狭小,脱离生活。 第三节 从市井到宫廷

南朝民歌从市井进入宫廷,民间流行的清商曲影响了诗风。

宫体诗的概念:对女性的审美观照,女性生活、容貌、体态、服饰与器物的描写,爱情心理的刻划,辞藻与声色,感官的刺激。

宫体诗的代表作家:萧纲、萧绎、徐摛。 萧纲的文学主张及其宫体诗创作。 徐庾体。

“撰录艳歌”的《玉台新咏》。 精读作品篇目: 萧 纲《咏内人昼眠》 阅读作品篇目:

萧 纲《咏舞》、《美人晨妆》

第七章 庾信与南朝文风的北渐

第一节北朝文化与文学

少数民族入主中原。魏孝文帝的改革和推行汉化政策。汉族与各少数民族间的矛盾斗争和日渐融合。 北朝提倡文化学术,崇儒学、尊经师。

北朝文坛前期冷落。各民族文化的融合,南北文学的融合,使其文坛后期渐趋复苏。

北朝文学最有成绩的领域是诗文。魏孝武帝设立乐府采诗。文人诗既有北方民族尚质朴、重实用的特点,又师法汉晋,兼及南朝之绮丽。但模仿古人习气较重。王褒、庾信由南入北,初步实现南北诗风的融合,使诗风趋新。北朝散文葆有传统散文朴实流畅的特点,然亦明显借鉴南朝骈文的表现手法。 北朝诗文对唐代文学有很大影响。 第二节 南北文风的交融

政治对峙与文化多元。南北文风交融的途径:使臣往来,南方人士著作传入北方,使臣被留在北方。 第三节 庾信文章老更成

前期诗艺的养成:前期在南朝,出入宫禁,为重要的宫体诗人。

后期滞留北朝;虽享高官厚禄,但始终怀有故国之思和羁旅之情,多表现乡关之思。

庾信的作品分前后两期,内容、风格迥异。前期为宫廷文学侍从,多奉和应制之作,绮丽榷艳,不出宫体规范。后期诗歌内容广泛,最动人的是其乡关之思、身世之叹,以《拟咏怀二十七首》为代表。后期诗善用典,工对仗。语言精美,声韵和谐,风格刚健深沉,苍凉悲壮。

庾信是南北朝时期的骈文和辞赋大家,其后期作品情文并至,自然流丽,将骈文推向高峰,有“四六宗匠”之誉。 庾信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其诗真正融合了南北诗风,对唐诗的发展有直接影响,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地位;其辞赋骈文也达到了六朝的最高水平。他不愧为南北朝文学之集大成者。

精读作品篇目:

庾 信《拟咏怀》(榆关断音信)(日晚荒城上)(萧条亭障远)、《重别周尚书二首》、《哀江南赋序》、《小园赋》 阅读作品篇目:

30

庾 信《乌夜啼》、《寄徐陵》、《拟咏怀》(摇落秋为气)(寻思万户侯)、《枯树赋》、《哀江南赋》。

第八章 魏晋南北朝的辞赋、骈文和散文

第一节 别开生面的魏晋文坛

沈约:“以气质为体”,曹丕:“以清纬文”。

曹操是“改造文章的祖师”,其教令清峻通脱,对当时和后世均颇有影响。 曹丕兄弟的书札文采斐然。

王粲《登楼赋》与抒情小赋的繁荣。左思、潘岳。 嵇康、王弼等的论辩文。 第二节 南朝美文的衍化 世重文翰,立四学。

元嘉三大家:谢灵运、颜延之、鲍照。 陈寿、范晔的史论。 骈体文的概念及其基本特征。

《文心雕龙》的骈文体裁。南朝文章发展总趋势:由质趋文,全面骈化。丽情密藻,对仗日工,用典日繁。 孔稚硅及其骈文。

齐梁文风的新变:1、声律说;2、文笔之辩;3、不拘常体。

诗体赋与写景文:江淹的抒情小赋。萧纲、萧绎的咏物抒情赋。丘迟、陶弘景、吴均。 精读作品篇目: 江 淹《别赋》 陶弘景《答谢中书书》 丘 迟《与陈伯之书》 吴 均《与宋元思书》 阅读作品篇目: 江 淹《恨赋》 萧 纲《晚春赋》

萧 绎《采莲赋》、《荡妇秋思赋》 范 晔《后汉书·范滂传》 第三节 《水经注》与《洛阳伽蓝记》 郦道元的生平。

《水经》与《水经注》。《水经注》是一部极有价值地理著作,“集六朝地志之大成”。也是一部散文名著。书中不以南北为鸿沟,对各处的山川景物有极为精彩的描写,还加入不少地志、风土记,以及作者抒情、议论的内容,极尽自然之趣,富故事性和抒情性。文章以散句为主,骈散相间,对后世游记文学产生了重要影响。 杨衒之的生平。

《洛阳伽蓝记》主要描写北魏时洛阳的佛寺建筑,兼及当时的人情世态,如揭露统治者穷奢极欲、为人贪鄙、侵渔百姓等。写故都伽蓝有双重象征性。文章描写精彩,文笔流畅,文风平实,以散句为主,但骈俪习气也较重。具有学术和文学个性。 精读作品篇目:

郦道元《水经注》(江水·巫峡)

31

杨衒之《洛阳伽蓝记》(景明寺) 阅读作品篇目:

郦道元《水经注》(河水·孟门山)(滱水·阳城淀) 杨衒之《洛阳伽蓝记》(水宁寺)(大觉寺)

第九章 魏晋南北朝小说

第一节 小说溯源与魏晋南北朝小说的兴盛 小说的概念。

起源:中国古代小说可追溯至神话和传说,而史传文学对小说发展影响直接而深远。

魏晋南北朝小说兴盛的原因:佛、道思想的流行;士大夫清谈和品评人物之风盛行;写史传文风气渐浓。写小说遂成一时风气。

第二节 志怪与志人

魏晋南北朝小说主要有志怪和志人两类。

志怪小说兴盛的背景:封建迷信思想盛行,社会动荡不安,各阶层人们都在鬼神身上寄托自己的理想和追求,故志怪小说层出不穷。

干宝的生平。

《搜神记》的内容:主旨在“明神道之不诬”,故书中多神仙道术、鬼怪灵异的内容;书中也保存了不少民间故事和神话传说,有的反映了统治者的残暴和人民的反抗,有的反映了青年对婚姻自由的渴望和为争取幸福婚姻的斗争精神,有的反映了人们不怕鬼魅、敢于铲除鬼魅的大无畏精神。

《搜神记》中的优秀篇章结构完整,情节曲折多变,描写生动,形象鲜明,语言疏宕,已粗具短篇小说的规模。 志怪小说对后世的影响:为后世戏曲、小说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对后世小说中鬼狐一派有直接影响;为后世小说发展提供艺术借鉴。

此外,王嘉的《拾遗记》、张华的《博物志》、葛洪的《神仙传》、吴均的《续齐谐》等均有一定成就。 志人小说的兴盛与史传文学密不可分,又与清谈和品评人物的风气很有关系。 志人小说的内容:笑话、野史、逸闻逸事。 特点:短小、粗陈梗概、直录传闻。

志人小说还有葛洪的《西京杂记》、郭澄之的《郭子》、邯郸淳的《笑林》等。 精读作品篇目:

《干将莫邪》、《李寄》、《韩凭夫妇》、《宋定伯捉鬼》《父喻》 阅读作品篇目:

《吴王小女》、《嫦娥奔月》。 第三节 《世说新语》 刘义庆的生平。

《世说新语》的编纂与体例。

《世说新语》与名士风流:主要记载魏晋知识分子的隽言轶行,是“一部名士的教科书”。其内容包括:豪门士族的奢侈和凶残;当时知识分子的处世态度、生活习俗和文化情趣;记载善人善事。其中也有消极的内容。

《世说新语》的文学成就:其中的记言记行,大抵如史传文之片断,重在客观记载,然其优秀之作,善于通过典型细节刻画人物的精神风貌,善将记言与记行结合;多用生动口语,言约意丰。

《世说新语》为后世笔记小说之先驱,其中不少故事为后世戏曲、小说提供了素材。

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