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大学污水处理厂课程设计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三 文章重庆大学污水处理厂课程设计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水处理工程》二课程设计

经下面的图表,可以看出,平流式与辐流式沉淀池都是可选的.平流式沉淀池对水质冲击变化效果好。但占在面积大,排泥因难,要人工排泥。所以不是太好,虽然辐流式沉淀池排泥设备复杂,需具有较高的运行管理水平。施工严格。但是这些问题对于这个发展型的城市来说,这点问题并不是太大,管理水平可以请技术高的人才来管理。设施工并且看到了它的优点处理水量较为经济。排泥设备己定型系列化,运行稳定,管理方便结构受力条件好。所以选择辐流式沉淀池作为二沉池是好的选择。 类型 平流式 优点 缺点 适用条件

处理水量可大可占地面积大,排泥地下水位高,施工少,有效沉淀区因难(人工排泥),困难地区,适用流大,沉淀效果好,工作繁杂,机械刮动性差比重大的对水量水质变化泥易锈,配水不均 污泥,不能用静水适应性强,造价低,平面布置紧凑 压力排泥,污水量不限 辐流式 处理水量较为经排泥设备复杂,需适用处理水量大,济,排泥设备己定具有较高的运行地下水位较高的型系列化,运行稳管理水平,施工严地区及工程地质定,管理方便结构格 受力条件好 条件差的地区

河南城建学院

5

《水处理工程》二课程设计

第五节 污水处理构筑物的选型及设计要点

5.1 格栅

用以截留较大的悬浮物或漂浮物,以便减轻后续处理构筑物的处理负荷,并使之正常运行。要根据流量选择清渣方式,人工清渣格栅适用于小型污水厂,机械清渣格栅适用于栅渣量大于0.2m3/d。提升泵站前用中格栅,提升泵站后用细格栅。

设计参数:

a、栅条间隙:人工清除为25~40mm,机械清除为16~25mm;

b、格栅栅渣量:格栅间隙为16~25mm时是0.10~0.05m3栅渣/10m3污水,格栅间隙为30~50mm时是0.03~0.01m3栅渣/10m3污水;栅渣含水率一般为80%,容重约为960kg/ m3

c、格栅上部必须设置工作台,其高度应高出格栅前最高设计水位0.5m,工作台上应有安全冲洗设施;

d、机械格栅不宜少于2台。

e、污水过栅流速宜采用0.6~1.0m/s,格栅前渠道水流速0.4~0.9m/s; f、格栅倾角一般采用45°~75°; g、格栅水头损失0.08~0.15m。 5.2沉砂池

用于去除比重较大的无机颗粒。本设计采用钟式沉砂池,它利用机械力控制水流流态与流速,加速砂粒的沉淀并使有机物随水流带走。具有沉砂效果好、工作稳定、清洗、排沉砂较方便等优点。

设计参数:

a、水力表面负荷为200 m3/ m2.h,停留时间约为20~30s; b、进水渠道直段长度应为宽度的7倍,并且不小于4.5米;

c、进水渠道流速,在最大流量的40%~80%情况下为0.6~0.9m/s,在最小流量时大于0.15m/s,但最大流量时不大于1.2m/s;

d、出水渠道与进水渠道的夹角大于270。,两种渠道均设在沉砂池的上部; e、出水渠宽度为进水渠道的2倍,出水渠道直线段长度要相当于出水渠的宽度; 5.3初次沉淀池

河南城建学院

6

《水处理工程》二课程设计

去除悬浮物质,同时可去除部分BOD5,可改善生物处理构筑物的运行条件并降低其BOD5负荷。本设计选用中心进水周边出水辐流式沉淀池。它的优点是进水中间进水管进水,然后经过水流向四边扩散,布水均匀;多位机械排泥,运行较好,管理方便,而且排泥设施已趋于稳定型。

设计参数:

a、沉淀时间为1~1.5h;

b、表面水力负荷为1.5~3.0 m2/m3*h;校核负荷q1’<4.34(m3/m2.h); c、每人每日污泥量为14~27g/(p·d)或0.36~0.83L/(p·d); d、池径不宜小于16m,池底坡度一般采用0.05~0.10; e、污泥含水率为95~97%;

f、池子直径与有效水深之比为6~12,缓冲层高度,非机械排泥时宜为为0.5m;机械排泥时,缓冲层上缘宜高出刮泥板0.3m。 5.4曝气池

本设计选用传统活性污泥曝气池,采用鼓风曝气系统。所谓推流,就是污水从池的一端流入,在后继水流的推动下,沿池长度流动,并从池的另一端流出。

设计参数:

a、进水方式不限,出水多用溢流偃,水位较固定; b、曝气池池长与池宽之比(L/B),一般大于5~10;

c、有效水深最小为3m,最大为9m;超高一般为0.5m,当采用表曝机时,机械平 宜高出水面1m左右。

d、曝气池廊道的宽:深,多介于1.0~1.5之间;廊道长宜为50~70m; e、曝气池一般结构上分为若干单元,每个单元包括一座或几座曝气池,每座曝气池常由1个或2~5个廊道组成;当廊道数为单数时,污水的进、出口分别位于曝气池的两端;而当廊道数为双数时,则位于廊道的同一侧;

f、在池底应考虑排空措施,按纵向留2/1000左右的坡度,并设直径为80~100mm的放空管。

g、曝气池的进水与进泥口均设于水下,采用淹没出流方式。 5.5二次沉淀池

河南城建学院

7

《水处理工程》二课程设计

设计参数:

a、沉淀时间为1.5~2.5h;

b、表面水力负荷为1.0~1.5 m2/m3*h; c、污泥量为10~21g/(p·d); d、污泥含水率为99.2~99.6%;

e、池径不宜小于16m,池底坡度一般采用0.05~0.10; f、池子直径与有效水深之比为6~12,缓冲层高度为0.5m。 g、最大允许的水平流速要比初次沉淀池的小一半;

h、中心管中的下降流速不应超过0.03m/s;其静水头可降至0.9m,污泥底坡与水平夹角不应小于50度。

第六节 污水处理厂平面布置及处理流程高程布置

6.1各处理单元构筑物的平面布置

a、贯通、连接各隔离构筑物之间的管、渠便捷、直通,避免迂回曲折; b、土方量作到基本平衡,并避开劣质土壤地段;

c、在处理构筑物之间,应保持一定的间距,以保证敷设连接管、渠的要求,一般的间距可取值5~10m,某些有特殊要求的构筑物,如污泥消化池、消化气贮罐等,其间距应按有关规定确定;

d、各处理构筑物在平面布置上,应考虑适当紧凑。 6.2污水处理厂的高程布置:

a、选择一条距离最厂、水头损失最大的流程进行水力计算。并应适当留有余地,以保证任何情况下,处理系统能够运行正常。

b、计算水头损失时,一般应以近期最大流量(或泵的最大出水量)作为构筑物和管渠的设计流量;计算涉及远期流量的管渠和设备时,应以远期最大流量为设计流量,并酌加扩建时的备用水头。

c、还应注意污水流程与污泥流程的配合,尽量减少需抽升的污泥量。

河南城建学院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