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唐诗三首-2020春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课时练习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四 文章24.唐诗三首-2020春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课时练习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组

(二)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1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安得广厦千万间( ) .(3)布衾 ( ) .

(2)俄顷 ( ) ..(4)大庇天下寒士( ) .

12.诗中表现诗人高尚情操和博大胸怀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读了这首诗,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诗人形象?请用诗中的句子描绘一下。 示例:舍己为人——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石壕吏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14.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一男附书至( ) (2)二男新战死( ) ..(3)死者长已矣( ) (4)室中更无人( ) ..15.《石壕吏》中流露出的诗人感情是( )

A.诗人对老妇一家的同情。 B.诗人对人民苦难的同情和关注。 C.诗人对老妇一家的痛苦感到悲哀。 D.诗人对官吏暴虐的愤怒。 16.老妇“致词”分三层,这三层的意思分别是什么?(用四字词语概括) (1)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

A组

(一)观刈麦

白居易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 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 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 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

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

⑥⑤

【注释】①刈(yì):割。②覆(fù)陇(lǒng)黄:小麦黄熟时遮盖住了田埂。覆,盖。陇,同“垄”,这里指农田中种植作物的土埂。③荷(hè)箪(dān)食(shí):用竹篮盛的饭。荷,肩挑。④饷(xiǎng)田:给在田里劳动的人送饭。⑤惜:盼望。⑥岁晏(yàn):年底。晏,晚。⑦尽日:整天,终日。

17.下列对诗歌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是一首叙事诗,虽着墨不多,但却把割麦者和拾麦者夏收时那种辛勤劳碌而又万分痛苦的生活情景和内心感受描绘得真切生动,带有强烈的讽喻色彩。

B.诗歌描绘了妇姑童稚送饭、丁壮南冈割麦、贫妇抱子拾麦三幅画面。

C.“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意思是力气用尽了,热得不知怎么办才好,只是叹惜夏天实在太长了。形象地写出了劳动人民抢割时的辛苦景象。

D.诗人不仅把劳动人民的贫困、善良与地主阶级的奢侈、暴虐作了对比,而且还把自己的舒适与劳动人民的穷苦作了对比。深刻地揭示了在繁重的赋税压迫下的劳动人民生活的艰难,表现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18.“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中“此”指什么?从这句诗中,可以看出诗人是个什么样的官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组

(二)

【甲】杜牧之作《赤壁》诗云:“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意谓赤壁不能纵火,为曹公夺二乔置之铜雀台上也。孙氏霸业,系此一战。社稷存亡,生灵涂炭都不问,只恐捉了二乔,可见措大(指士人)不识好恶。

(选自许觊《彦周诗话》)

彦周(许觊的字)诮杜牧之《赤壁》诗,社稷存亡都不问,只恐捉了二乔,是措大不识好恶。夫诗人之词微以婉,不同论言直遂也。牧之之意,正谓幸而成功,几乎家国不保,彦周未免错会。

(选自何文焕《历代诗话考索》)

【乙】唐诗绝句,今本多误字,试举一二。如杜牧之《江南春》云,“十里莺啼绿映红”,今本误作“千里”。若依俗本,千里莺啼,谁人听得?千里绿映红,谁人见得?若作十里,

则莺啼绿红之景,村郭、楼台、僧寺、酒旗皆在其中矣。

(选自杨慎《升庵诗话》卷八)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此杜牧《江南春》诗也。升庵谓“千”应作“十”,盖千里已听不着看不见矣,何所云“莺啼绿映红”耶?余谓即作十里,亦未必尽听得着看得见。题云《江南春》,江南方千里,千里之中莺啼而绿映焉,水村山郭无处无酒旗,四百八十寺楼台多在烟雨中也。此诗之意,意既广不得专指一处,故总而命曰《江南春》,诗家善立题者也。

(选自周振甫《诗词例话》)

19.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生灵涂炭 ( ) .(3)彦周未免错会( ) ..

(2)社稷存亡 ( ) ..(4)莺啼绿映红( ) .

20.对“夫诗人之词微以婉,不同论言直遂也”的意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诗人的语言轻微柔和委婉含蓄,不同于议论性语言的直截了当。

B.诗人的语言轻微柔和委婉含蓄,与议论性语言简明扼要直接获得成功不一样。 C.诗人的语言精深奥妙委婉含蓄,不同于议论性语言的直截了当。

D.诗人的语言精深奥妙委婉含蓄,与议论性语言简明扼要直接获得成功不一样。 21.依照许彦周的意见,杜牧《赤壁》诗的后两句可改为:“东风不与周郎便,生灵涂炭国不保。”你认为“生灵涂炭国不保”与“铜雀春深锁二乔”有什么不同?请结合整首诗来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杨慎是明朝一位杰出的诗歌理论家,他的《升庵诗话》是明代有名的著作,在解读杜牧的《江南春》时居然犯了如此“低级”的错误!你能为他找些理由作点“申辩”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