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复习必备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六 文章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复习必备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第三,要培养艰苦奋斗、一往无前的精神。

第四,要确立远大理想和坚定信念,即树立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远大理想,坚定战胜困难的信念。(4分,每点1分) 材料题2

材料一:所有封建地主、豪绅、军阀、官僚以及其他大私有主的土地,无论自己经营或出租,一概无任何代价地实行没收。被没收来的土地,经过苏维埃由贫农与中农实行分配??中国富农性质是兼地主或高利贷者,对于他们的土地也应该没收。富农在没收土地后,如果不参加反革命活动而且用自己劳动耕种这些土地时,可以分得较坏的劳动份地。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土地法》

材料二:在土地已经分配区域,保护一切取得的农民之私有土地制,在土地未经分配区域(例如绥德、富县、庆阳),保证地主的土地所有权及债主的债权,惟须减低佃农租额及债务利息,佃农则向地主缴纳一定的租额,债务人须向债主缴纳一定的利息?? ——《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

材料三:废除封建性及半封建性的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乡村中一切地主的土地及公地,由乡村会接收,连同乡村中的其他一切土地,按乡村全部人口,不分男女老幼,统一分配土地?? ——《中国土地法大纲》 请回答

1.以上三个材料分别体现了中共在哪些历史时期的土地政策? 2.材料二和材料一的土地政策有哪些变化,为什么会有这一变化?

3.材料三和材料二的土地政策又有哪些变化,对中共的革命事业产生了什么样的积极作用? 参考答案

1.依次分别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抗日战争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的土地政策。

2.材料二中中共的土地政策有没收地主土地调整为减租减息,这一调整是为了适应抗战的需要,一方面减轻农民所受的封建剥削,以提高他们的抗日和生产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实行交租交息,以利于联合地主阶级抗日。

3.材料三中中共的土地政策为没收一切地主土地及废除封建性及半封建性的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这一政策的调整使解放区的广大农民在政治上翻了身,农村生产力得到解放,工农联盟进一步巩固和加强,积极参与“保田参军”。人民解放战争获得了源源不断的人力、物力支援。为打败蒋介石、建立新中国奠定了深厚的群众基础。 材料题二

(1)中国政治经济的根本危机,在全国任何一处都同样继续尖锐化,没有丝毫根本的差别,因此在中心城市爆发了伟大的工人斗争,必然形成全国革命的高潮??争取一省与几省先胜利,无产阶级伟大斗争是决定胜负的力量,没有工人阶级罢工高潮,没有中心城市的武装暴动,决不能有一省与几省的胜利。——1930年中共中央政治局决议

(2)经过了一次大革命的政治经济不平衡的半殖民地大国,强大的敌人,弱小的红军,土地革命——这是中国革命战争的四个主要特点,这些特点,规定了中国革命战争的指导路线及其许多战略战术的原则。第一个特点和第四个特点,规定了中国革命的主要依靠力量。第二个特点和第三个特点,规定了中国红军不可能很快发展不可能很快战胜敌人,即是规定了战争的持久,而且如果弄不好的话,还可能失败。——1936年毛泽东《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 请问:

1材料(1)中认为全国革命高潮必然形成的依据是什么?此观点是否正确?试结合材料(2)有关内容加以说明。 2材料(1)中认为中国革命应走什么道路?其依据是什么?是否正确?结合材料(2)加以说明。 3材料(1)中对当时中国革命力量的分析是否正确?说明理由。 4材料(1)、(2)各自代表了怎样的革命道路?其思想根源是什么? 答案要点:

1、中国政治、经济危机在全国尖锐化,不正确。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大革命)失败,敌人力量相当强大,尤其是城市。(5分) 2、以城市暴动为中心的道路。无产阶级是决定斗争胜负的力量,不正确。中国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在城市敌强我弱,必须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开展土地革命的中心问题是农民问题。(5分) 3、不全面,农民是民主革命中反封建的中坚。(2分)

4、以城市为中心武装暴动道路和工农武装割据之道路,前者是主观主义,后者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3分)

第五讲试题

1、为什么说中国的抗日战争是神圣的民族解放战争?

从世界意义上看,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是人类历史上规模空前的战争,战火遍及亚洲、欧洲、非洲、大洋洲,有80多个国家和地区,约20亿人口卷入其中。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对世界各国夺取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维护世界和平的伟大事业产生了巨大影响。

17

从战争的性质上看,抗日战争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和帝国主义的日本之间在20世纪30年代展开的一个决死战争,是一个民族反对另一个民族侵略、压迫、奴役的战争。中国是正义的、进步的反侵略战争,是得道的;日本是非正义的、野蛮的、侵略战争,是失道的。日本侵略者肆意践踏中国的大好河山,屠杀中国军民,强行掠夺中国劳工,蹂躏和摧残妇女,进行细菌战和化学战,制造了南京大屠杀等一系列灭绝人性的惨案,犯下了令人发指的罪行,使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遭到了惨重破坏,使中华民族蒙受了巨大损失。

从战争的结果上看,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反抗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是20世纪中国和人类历史上的重大事件。中国人民彻底打败了日本侵略者,捍卫了中国的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使中华民族避免遭受殖民奴役的厄运。

2.如何评价中国国共两党在抗战中的地位和作用? (一)国民党在抗战中的地位和作用

第一,国民党和国民政府根据战争发展需要,建立战时体制。中国政府最高统帅部提出了“以空间换时间,积小胜为大胜”的正面战场总体战略。

第二,正面战场的国民党军队爱国将士在华北、华东战场上都表现出了空前的民族义愤和抗战热情。

第三,全面抗战初期,国民党军队在正面战场的顽强抵抗,打破了日本帝国主义“三个月灭亡中国”的“速战速决”战略企图、并一定程度地消耗了日军的兵力和战争资源,以巨大的牺牲将抗日战争拉入了战略相持阶段。但由于国民党最高当局的错误指导,实行了片面抗战的路线,在战略战术上,没有采取积极防御的方针,而是进行单纯的阵地防御战,致使正面战场的战役几乎都以退却和失败而结束,在短时间内丧失了大片国土。

第四,抗战进入战略相持阶段之后,正面战场的地位逐步下降到次要位置。在日本的政治诱降下,国民党集团内部以汪精卫为首的亲日派公开投敌。以蒋介石为代表的国民党亲英、美派集团虽然表示要抗战到底,但也表现出妥协、倒退的倾向。国民党五届五中全会,国民党的内外政策发生重大转变,由抗日战争初期的积极抗战,转向消极抗战,积极反共。进入相持阶段后,虽然国民党的抗战政策有所动摇,但仍在坚持抗战。国民党的抗战损耗了日军的有生力量,不仅从中国战场上来看,起到了打击敌人的作用,而且,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角度看,也有力的牵制了日军。

第五,为了支撑中国战场的持久抗战,国民政府在坚持正面战场作战的同时,以内迁工厂为龙头,在西南、西北地区开展了战时经济和其他方面的建设。在政府主导的战时经济体制下,中国后方建设事业有较大发展。

第六,中国军队从缅甸开始的反攻,缅北战役的胜利,与盟军的对日反攻一起,构成了彻底打败日本法西斯的强大攻势。 (二)中国共产党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

第一,中国共产党实行的是全民族抗战的路线,采取的是持久战的战略方针。

第二,为了贯彻执行全面抗战路线,中国共产党作出了开辟敌后战场的战略决策,并坚持在敌后广泛开展游击战。 第三,中国共产党在统一战线中坚持独立自主的原则,坚持抗战,团结,进步的方针,反对妥协,分裂和倒退。

第四,中国共产党积极建设抗日民主根据地。在抗日民主根据地实行三三制的民主政权建设,减租减息,大力发展生产,积极进行全化建设和干部教育。

第五,在大后方开展抗日民主运动和抗战文化工作,对于激发大后方人民的爱国意识,坚持国共合作团结抗战,支援抗战前线,积蓄革命力量等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第六,中国共产党将马克思主义溶入中国国情,创立出的新民主主义理论从思想上武装了中国共产党人,使他们极大的增强了参加和领导抗日战争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自觉性。

3、为什么说中国共产党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

第一,中国共产党积极倡导、促成、维护抗日统一战线,最大限度动员全国军民共同抗战成为凝聚全民族抗战力量的杰出组织者和鼓舞着。

第二,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创立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制定、实施了一套完整的抗战策略和方针,提出了持久抗战的战略思想,对抗战胜利发挥了重要作用。

第三,中国共产党通过游击战开辟敌后战场,建立抗日根据地,牵制和消灭了日军大量有生力量,减轻了正面战场的压力,也为抗日战争的战略返攻准备了条件。

第四,中国共产党人以自己最富于献身的爱国主义、不怕流血牺牲的模范行动,支撑起全民族救亡图存的希望,成为夺取抗战胜利的民族先锋。

3、怎样评价国民党政府在抗日战争中之行的路线正面战场的地位与作用?

第一,国民党政府执行的是片面抗战路线,即不敢放手发动和武装民众,实行单纯的政府和正规军的抗战;在战略战术上,没有采取积极防御的方针,而是进行单纯的阵地防御战。

第二,国民党领导的正面战场,对抗日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特别是在抗战初期的战略防御阶段。

18

第三,国民党的正面战场在抗战个阶段中表现不同,其地位和作用也不同。抗战初期的战略防御阶段,国民党政府积极抗战,正面战场在整个抗战中起了重要作用。抗战进入战略相持阶段,其实行片面抗战,制造反共摩擦,在抗战中的地位、作用明显下降。在战略反攻阶段,其虽坚持抗战,但对夺取抗战最后胜利的作用十分有限。

4、为什么说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弱国战胜强国的范例?

第一,从实力对比来看,抗日战争是弱国对强国的战争。中国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综合实力都很落后,是弱国。而日本是世界上一等强国,军事、经济实力和政治组织力量都很强大。

第二,从战略对比来看,抗日战争是大国对小国的战争。

第三,从战争性质上看,抗战是中国抵御日本侵略的正义战争。中国是正义的、进步的反侵略战争,是得道的;日本是非正义的、野蛮的、侵略战争,是失道的。

第四,从战争结果上看,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取得了近代以来的第一次反侵略战争的完全胜利。中国人民彻底打败了日本侵略者,使中华民族避免遭受殖民奴役的厄运。

5.为什么说抗日战争是持久战,最后胜利属于中国?论述国共两党在抗日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

2.(1)第一,从实力对比来看,抗日战争是弱国对强国的战争。中国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综合实力都很落后,是弱国。而日本是世界上一等强国,军事、经济实力和政治组织力量都很强大。 第二,从战略对比来看,抗日战争是大国对小国的战争。

第三,从战争性质上看,抗战是中国抵御日本侵略的正义战争。中国是正义的、进步的反侵略战争,是得道的;日本是非正义的、野蛮的、侵略战争,是失道的。

(2)中国共产党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第一,中国共产党积极倡导、促成、维护抗日统一战线,最大限度动员全国军民共同抗战成为凝聚全民族抗战力量的杰出组织者和鼓舞着。

第二,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创立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制定、实施了一套完整的抗战策略和方针,提出了持久抗战的战略思想,对抗战胜利发挥了重要作用。

第三,中国共产党通过游击战开辟敌后战场,建立抗日根据地,牵制和消灭了日军大量有生力量,减轻了正面战场的压力,也为抗日战争的战略返攻准备了条件。

第四,中国共产党人以自己最富于献身的爱国主义、不怕流血牺牲的模范行动,支撑起全民族救亡图存的希望,成为夺取抗战胜利的民族先锋。

国民党政府在抗日战争中的地位与作用。

第一,国民党政府执行的是片面抗战路线,即不敢放手发动和武装民众,实行单纯的政府和正规军的抗战;在战略战术上,没有采取积极防御的方针,而是进行单纯的阵地防御战。

第二,国民党领导的正面战场,对抗日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特别是在抗战初期的战略防御阶段。

第三,国民党的正面战场在抗战个阶段中表现不同,其地位和作用也不同。抗战初期的战略防御阶段,国民党政府积极抗战,正面战场在整个抗战中起了重要作用。抗战进入战略相持阶段,其实行片面抗战,制造国共摩擦,在抗战中的地位、作用明显下降。在战略反攻阶段,其虽坚持抗战,但对夺取抗战最后胜利的作用十分有限。

6.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是什么?

第一,中国抗日战争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做出了重大贡献。

中国人民的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是整个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做出了重大贡献:中国抗日战争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中国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中国的抗日战争挫败了日、德法西斯的全球战略。

第二,抗日战争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及中国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做出了重要贡献,赢得了世界各国的尊重,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第三,抗日战争促进了中国社会的进步

在抗日战争时期,中国的民主进步力量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革命力量获得空前的发展和壮大。以中国民主同盟为代表的中间党派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抗日战争的胜利,是近代一百多年以来中华民族反抗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的全胜利,充分展示了中华民族强大的生命力、凝聚力和战斗力,极大地激发了中国人民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推动了中国社会的进步,加快了中国革命的历史进程,为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建立新中国奠定了重要基础,是中华民族走向复兴的伟大历史转折点。

材料题 材料题1

材料一:发生在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是世界爱好和平与正义的国家和人民同人类文明的凶残敌人进行的一场殊死搏斗。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德意日法西斯势力逐步控制本国政权,他们对内实行残酷镇压人民的反动统

19

治,对外疯狂侵略扩张,在亚洲和欧洲形成了两个战争策源地。他们企图重新瓜分世界,肆无忌惮地在欧洲、亚洲、非洲及太平洋地区发动野蛮的侵略战争,把整个世界拖入了血雨腥风和战火硝烟之中,使许多民族面临着生死威胁,使人类文明面临着严峻挑战

——胡锦涛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六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二00五年九月三日)

材料二:1937年底,中国空军力量在抗战中几乎损耗殆尽,制空权完全被侵华日军控制。1941年8月,由陈纳德组建领导的美国志愿航空队(即飞虎队)赴华参加抗战后,形势有了改观。然而,一支航空队远远不能满足抗战的需求,而当时的美国政府还愿意提供更多的装备。于是,陈纳德将军提出在美国训练中国飞行员,让他们学习美国作战方法的计划。这就有了中美空军混合联队(又称中美联合空军)的最初构想。

材料三: 中国人民在国内战场进行异常艰苦的抵抗同时,还开辟了境外战线以配合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形势,给予其他遭受法西斯侵略的国家力所能及的支援。1942年3月至4月,中国以2个军1个师近10万人的兵力,出征缅甸,成功解救了被日军围困的7000多名英军,阻挡了日军向印度的进军。1944年,中国军队再次人缅作战,并修筑了“史迪威公路”,以数十万人的生命为代价打通了盟军由印度向东进军的通路。

请回答:

(1)简述第二次世界大战给人类带来的危害。

(2)中国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中的地位如何? (3)如何看待国际社会对中国抗战的援助? 参考答案

(1)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一次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它是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战争,在很多方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次战争给人类造成前所未有的破坏和灾难。战争历时六年多,遍及世界各地,损耗了大量财富,夷平了许多城市和村庄,无数生灵涂炭。

(2)中国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中国的抗战彻底打破了日本法西斯先突破中间(中国)、后打两头(苏联和太平洋、东南亚等地)的军事战略部署,对同盟国最后战胜日本起到了决定性作用。

(3)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是同世界所有爱好和平与正义的国家和人民、国际组织及各种反法西斯力量的同情和支持分不开的。苏联最早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提供了宝贵援助,美国对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给予了很大支持,英国及法国等国家向中国提供了经济援助或军事合作。朝鲜、越南、加拿大、印度、新西兰、波兰、丹麦以及德国、奥地利、罗马尼亚、保加利亚、日本等国的反法西斯战士直接参加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战争后期,苏联红军开赴中国东北战场,同中国军民一道对日作战,加速了彻底打败日本侵略者的进程。

阅读以下材料:

材料一:7月15日,中共向国民党提交《中国共产党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并希望国民党方面新闻机关早日发表。郑重宣布:“(一)孙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为中国今日之必需,本党愿为其彻底的实现而奋斗;(二)取消一切推翻国民党政权的暴动政策,及赤化运动,停止以暴力没收地主土地的政策;(三)取消现在的苏维埃政府,实行民权政治,以期全国政权之统一;(四)取消红军名义及番号,改编为国民革命军,受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之统辖,并待命出动,担任抗日前线之职责。”

——《中国近代现代史资料选辑》

材料二:从1937年2月至8月,国共两党先后在西安、抗州、庐山和南京四地进行了六次谈判。1937年9月22日,《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在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公布。23日,蒋介石就公布《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发表谈话,承认《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是“摒弃成见,确认国家独立与民族利益之重要”;“中国民族既已致觉醒,绝对团结,自必坚守不偏不倚之国策,集中整个民族之力量,自己自助,以抵抗暴敌,挽救危亡”。谈话也承认了中国共产党在全国的合法地位。国共两党的第二次合作,遂在抗日救亡的基础上得以实现。

——《中共党史教学资料》

材料三:1937-1941年,叶剑英先后任中共中央长江局委员、南方局常委,在国民党统治区宣传我党抗日主张,广泛联络国民党上层人士,并多次参与同国民党谈判。1939年2月,叶剑英参与创办的国民党南岳游击干部训练班,任副教育长,讲授抗日游击战战略战术,宣传持久战思想,产生了深远影响。

——《抗日战争史》 请回答:

(1)中共是在什么背景之下提出《合作宣言》的?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国共第二次合作形成的原因和条件。 (3)材料三说明了哪些问题?

材料一:1931年8月22日蒋介石在南昌讲话说:“中国亡于帝国主义,我们还能当亡国奴,尚可苟延残喘;若亡于共产党,则纵肯为奴隶亦不可得。”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