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看最全2015年广东省考科学推理知识点汇总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日 文章必看最全2015年广东省考科学推理知识点汇总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注意:平时常见的“白气”并不是水蒸气,而是液态的小水滴,是由水蒸气液化而成的,水蒸汽是无色无味的气体。

第四节 升华和凝华

一、升华:物质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过程,是吸热过程。 例碘、舞台上用的干冰、冻干的衣服的过程、人工降雨

二、凝华:物质从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过程,是放热过程。例霜、雾凇、窗玻璃上的冰花等的形成。

例1:寒冷的清晨,我们在室内经常看到窗玻璃上有美丽的“冰花”,请你判断:这些“冰花”是出现在玻璃的内测还是外侧?

例2、⑴刚从冰箱中拿出的冰棒,包装纸上沾有“白粉”是凝华现象 ⑵剥去包装纸,冰棒冒“热气”是液化现象 ⑶剥去包装纸,过一会儿冰棒“流汗”属于熔化现象 ⑷冰棒放入茶杯中,杯子外壁会“出汗”属于液化现象 三、本章汇总:六种物态变化 ⑴放热过程:液化 凝固 凝华

⑵吸热过程:熔化;汽化(蒸发、沸腾);升华。 (3)举例

第五章:电流和电路 第一节:电荷

一、带电体的性质:具有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 二、使物体带电的三种方法:

1、摩擦起电: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补充物质构成,原子的结构)

(1)摩擦起电的原因:物质是由分子或原子组成的(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的,原子核带正电,核外电子带负电,通常情况下,原子核内的正电荷跟核外电子所带的负电荷的总量相等,整个原子不显电性。当两个物体相互摩擦的时候,哪个物体的原子核束缚电子的本领弱,就会失去电子而带正电,束缚本领强的得到电子带负电。

(2)摩擦起点的实质:摩擦起电并不是创造了电荷,只是电荷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

(3)同种物质摩擦不起电的原因:同种物质组成的两个物体中的原子核束缚电子的本领是相同的,相互摩擦时不会出现电子的得失,因而不可能带电。

17

2、用接触的办法,让一个不带电体接触带电体,使物体也带上了电。 3、感应起电:感应起电是利用静电感应来使物体带电的方法。

静电感应:一个带电的物体与不带电的导体相互靠近时,由于电荷间的相互作用,使导体内部异种电荷被吸引到带电体附近而同种电荷被排斥到导体的另一端而使导体带电的现象。 三、两种电荷

1、规定为: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上所带的电荷规定为正电荷;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上所带的电荷为负电荷 2、电荷的相互作用规律: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四、验电器:实验室用来检验物体是否带电的仪器。

(1)工作原理: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当带电体接触验电器的金属球,就有电荷转移到金属球上,金属箔由于带同种电荷相互排斥而张开

(2)用验电器判断物体是否带电的思路:验电器的金属箔张开,则物体带电;否则不带电,张角越大,带电量越多。若物体使原来金属箔张开的角度增大,则物体与金属箔带同种电荷,若变小,则根据具体情况而定 (3)不用验电器判断物体是否带电的思路:

1、两个物体(以下讨论均不涉及磁体)相互排斥,则带同种电荷。 2、两个物体相互吸引,则有以下几种可能:(还有磁体的可能) ①一物体带正电,另一物体带负电; ②一物体带正电,另一物体不带电; ③一物体带负电,另一物体不带电

3、若已知两物体都带电,且两物体相互吸引,则必带异种电荷,若相互排斥,则一定带同种电荷。 五、电荷量:电荷的多少叫电荷量,简称电量。用Q表示。单位:库仑,简称库,用C表示。

六、元电荷:电子是带有负电的最小电荷的粒子,人们把最小电荷叫做元电荷。常用符号e来表示,e=1.6×10C 八、中和:放在一起的等量异种电荷完全抵消的现象叫中和。 九、导体和绝缘体

⑴导体:容易导电的物体。例:金属;石墨、人体、大地、酸碱盐溶液 ⑵绝缘体:不容易导电的物体。例:橡胶、玻璃、陶瓷、塑料、油等

⑶导体和绝缘体没有绝对的界限,当条件改变时,绝缘体会变成导体,例玻璃在常温下是绝缘体,当加热到红炽状态时就是导体

18

-19

⑷导体导电、绝缘体不导电的原因:主要是原子束缚自由电荷能力的大小。

第二节:电流和电路

一、电流 ⑴电流的形成:

①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

②持续电流形成的条件:有电源;是闭合回路。

③正确理解电流的形成应注意三点:第一:电流可能只是由正电荷定向移动形成的;第二:电流可能只是由负电荷定向移动形成的;第三:电流可能是由正、负电荷同时反方向定向移动形成的。

④电能:电流具有电能,电能可以转化为另一种形式的能量,也可以由另外一种形式的能转化而来。电能通常在转化为其它形式时,才能被我们利用。用电器是能量转化的装置。

⑵电流的方向:物理学中,把正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规定为电流的方向,和负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相反。 二、电路

1、电路的定义:电源、用电器、开关等用导线连接起来组成的电流的路径 2、电路的构成

⑴电源:提供电能的装置。电源是把其它形式的能(如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例:干电池、蓄电池对外供电时,化学能转化为电能;充电时是电能转化为化学能;发电机工作时,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2)用电器:消耗电能的装置。把电能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量。 (3)开关:控制电路通、断的装置

(4)导线:连接电路中的各元件,组成电流的通路 3、电路的几种状态 (1)通路:处处连通的电路 (2)断(开)路:某处断开的电路

(3)短路:不经过用电器而直接跟电源两极相连接的电路。分局部短路和电源短路两种情况 三、电路图

1、定义:用电路元件符号来表示由实物组成的电路

19

2、画电路图应注意的五点:

⑴电路元件的符号要用统一规定的符号,不能自造符号 ⑵要注意所画符号和实物的对应性。

⑶合理安排电路元件符号,使之均匀分布在电路中,具有对称性。特别要注意元件的符号不能画在电路的拐角处。

⑷电路图最好呈长方形,有棱有角,导线要平行竖直,力图把电路图画的简洁、美观、大小比例适中 ⑸按电路图连接实物时,开关应该断开,检查无误后,方可闭合,进行实验。

第三节:串联和并联

一、串、并联电路

⑴串联电路:把电路中的各元件逐个顺次、首尾相接连接到电路中,构成串联电路 特点:①电流只有一条路径,无干路、支路之分;

②通过一个用电器的电流也一定通过另一个用电器,各用电器相互影响,一个用电器因开路停止工作,所有用电器都不能工作;

③在串联电路中串联接入一只开关,即可控制所有用电器。

⑵并联电路:把元件并列的连接起来形成的电路,例:家庭中的用电器的连接就是并联

特点:①干路电流在分支处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支路,每条支路上都有一部分电流流过,即每条支路都与电源形成一个通路,各支路用电器之间互不影响,当某一支路开路时,其它支路仍为通路 ②控制整个电路的用电器需在干路设置开关,控制各支路用电器在各支路设置开关。 二、串并联电路的判断

⑴定义法:首尾顺次相连的是串联电路,首和首相连,尾和尾相连的是并联

⑵断路法:串联电路中出现一个断点或去掉一个元件,所有用电器都会停止工作,并联电路中出现一个断点或去掉一个元件,其它用电器仍能正常工作

⑶接点跟踪法:对于较为复杂的电路特别是对点与点用导线连通的电路用此法判断较为快捷。

⑷电流法:凡是同一股电流经过的用电器一定是串联;电流在某点分成几股(支路电流)电流,再在某点汇成一股电流(干路电流),这几股电流流过的用电器是并联

第四节:电流的强弱

一、电流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