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看最全2015年广东省考科学推理知识点汇总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日 文章必看最全2015年广东省考科学推理知识点汇总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第一节:温度计

1、温度:物体的冷热程度。符号t 2、温度计

⑴原理:利用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⑵构造:常用温度计的构造是:玻璃外壳、毛细管、玻璃泡、刻度和温标 3、摄氏温度

在标准大气压下,把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摄氏度,把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摄氏度,在0摄氏度和

0

100摄氏度之间分为100等份,每个等份代表1摄氏度。单位符号C

注意:冰水混合物的理解应为:把冰水混合物长时间放置,应保证水中有冰,冰中有水。而不是把冰投入热水中。

4、温度计的相关问题

(1)使用注意事项:A、选用合适量程的温度计 B、认清温度计的分度值。C、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的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 D、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后要稍等一会儿,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 E、读数时不要从液体中取出温度计,视线应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2)普通温度计测量水温的实验步骤

A. 估计被测水的温度。B.选取量程适当的温度计,观察它的最小刻度。 C.让温度计的玻璃泡和水充分接触。D. 观察温度计的示数。

E. 取出温度计。F.整理实验器材,对比测量值和估计值,形成对温度高低的初步印象。 (3)温度计的类型

类型 实验用温度计 体温计 寒暑表 内装液体 水银、甲苯等 水银 酒精或煤油 量 程 -20C—110C 35C—42C -30C—50C 000000分 度 值 1C 0.1C 1C 000用 途 测水温等 测人体温 测 气 温 物质 凝固点 沸点 单位:摄氏度 水银 -39 357 甲苯 -95 111 酒精 -117 78 煤油 -30 325

13

水银为温度计首选液体,因为水银热胀冷缩的液体体积变化误差小,测量的结果非常精确; 但,如果在较低温度下,水银会凝固,只能用酒精代替

因此,体温计中液体为水银;普通温度计中为酒精 煤油一般很少用,要不是用水银就是酒精代替

综合描述,水银是肯定不适合的,且不环保,

相对于来说,酒精更环保,但是水温不能超过78度.....如果你的产品有接近80度温度的可能的,还是建议用煤油,虽然不是最环保,但是毕竟产品的实用性能也是很关键的.

(4)体温计:玻璃泡与细管连接处有一很细的缩口,读数时可离开人体,但使用前后必须用力甩几下,使留在细管中的水银退回玻璃泡。

注:体温计使用前须甩几下,离开人体读数;实验用温度计和寒暑表不能甩,也不能离开被测物体读数 5、热力学温度:

⑴国际单位制中所采用的温标,在微观粒子和天体研究方面都采用热力学温标。它的单位名称是“开尔文”,简称开,符号是“K”,热力学温度(T)和摄氏温度“t”的换算关系是: T = (273 + t)K 冰水混合物的热力学温度是273K,

⑵-273C相当于0K, 0K称为绝对零度。这也是宇宙中温度的下限(即最低的温度也达不到绝对零度)。宇宙的背景温度大约是几个开尔文。 计算题 典型题

第二节:熔化和凝固

一、物质的三种状态:固态、液态、气态

物态变化:物质会在固、液、气三种状态之间变化。 二、熔化和凝固:

1、熔化: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熔化过程吸热 2、凝固: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凝固过程放热

注意:熔化和溶化的区别:熔化指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熔化需要吸热;而溶化指溶质溶化在液体(溶剂)中的过程,溶化过程有的吸热,大部分物质溶化放热,有的温度保持不变。 三、晶体和非晶体

1、定义:固体物质分为晶体和非晶体。有一定熔点和凝固点的固体物质是晶体,否则是非晶体。 例 晶体:海波 冰 石英 水晶 食盐 明矾 奈 各种金属 钻石;

非晶体:松香 玻璃 蜂蜡 沥青 塑料等

14

0

2、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

⑴熔点:晶体都有一定熔化的温度,这个温度叫熔点

⑵凝固点:晶体形成时的温度,这个温度叫做凝固点。即晶体熔液凝固成晶体都有一定的凝固温度,叫凝固点 3、晶体的熔化条件:①温度达到熔点,②继续吸热 4、晶体的凝固条件:①温度达到凝固点,②继续放热

5、晶体、非晶体熔化和凝固的图像。四个图像 以海波、石蜡为例。图像、表格、结合教材实验图 四、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分:

1、根据熔点和凝固点区分:晶体有一定的熔点和凝固点,非晶体没有 2、根据形状区分:晶体有规则的几何外形,非晶体没有一定的形状 3、根据熔化现象和凝固现象区分:

A:晶体温度上升到熔点时才开始熔化,熔化过程中虽不断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温度下降到凝固点时才开始凝固,凝固过程中虽不断放热,但温度保持不变。

B:非晶体吸热熔化,温度不断升高,固体先变软、变稀最后成为液体。凝固放热温度不断下降,液体先变硬、变粘稠最后成为固体

4、根据熔化和凝固图象区分:判断是晶体还是非晶体的关键是观察图象中是否存在一条平行于时间轴的线段,有则为晶体,无为非晶体

第三节 汽化和液化

一、汽化

定义: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是吸热过程,有蒸发和沸腾两种形式。 二、蒸发:

1、定义:在任何温度下都能进行且只在液体表面上进行的一种缓慢的汽化现象。

2、特点:(1)蒸发不受温度限制,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2)蒸发只在液体表面上进行;(3)是一种缓慢的汽化现象。(问:冬天在室外冻干的衣服是否为蒸发现象?)

3、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1)液体温度的高低;(2)液体表面积的大小;(3)液体表面上空气体流动的快慢。(4)空气湿度的大小有关。

4、蒸发制冷:液体蒸发时,要从周围物体(或自身)中吸收热量,使周围的物体(或自身)的温度降低,是吸热过程,因此有制冷作用。 三、沸腾:

15

1、定义:是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沸腾时吸热) 2、沸点:液体沸腾时的温度。

沸点大小的影响因素:与气压有关。气压越大,沸点越高;气压越小,沸点越低。海拔越高,气压越小。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是100摄氏度。

3、沸腾实验、沸腾图像、表格 以水为例,实验经典习题。 事例:不烫手的开水、纸锅烧水。

3、液体沸腾的条件:(1)液体的温度达到沸点 (2)继续吸热 4、水沸腾前后上升气泡大小的变化:

(1)沸腾时,上下气温差别不大,但下面的压强大,越向上压强越小,同时,由于气泡的聚集,所以气泡越上升越大

(2)沸腾前,下面温度高,上面温度低,来自底部的水蒸气上升后遇到上层的冷水,气泡中的水蒸气不断液化,气泡体积变小甚至消失,因此,气泡越上升越小

(3)在水底小鱼吐出的气泡变化:由小到大。原因:水的压强的作用 5、蒸发和沸腾的区别和联系

区别: (1) 发生部位不同:蒸发在液体表面进行,沸腾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进行

(2)发生温度不同:蒸发在任何温度下都能进行,沸腾达到沸点时才能发生 (3)剧烈程度不同:蒸发是缓慢的,沸腾剧烈 联系:都是汽化现象,都吸热。 四、液化:

1、定义: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是放热过程。 2、液化的方法:一是降低温度,一是压缩体积。 3、理解液化应注意的三个问题:

①所有气体,在温度降到足够低的时候都可以被液化。

②有的气体单靠压缩不能使它液化,必须使它的温度降到一定程度,如氮气。

③凡是有如下字样的相关物态变化都是液化现象:雾、露、“白气”、“冒汗”、或“冒气”等,通常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放热液化产生。

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