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苏州市2018-2019学年高二学业水平第一次模拟考试(2月)地理试卷 Word版含解析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六 文章江苏省苏州市2018-2019学年高二学业水平第一次模拟考试(2月)地理试卷 Word版含解析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A. 土壤肥力明显提高 C. 旱涝灾害频率增加

B. 空气湿度明显增加 D. 水生生物物种增加

22. 目前有利于促进图示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举措是( ) A. 全部退耕还林、还草 C. 发展节水灌溉农业 【答案】21. C 22. C 【解析】 【21题详解】

根据材料,“每个方格中的两个数字按左右顺序分别代表” 1979年和2005年两个年份,方格中数字由左向右变化,即表示该方格代表空间的土地利用类型已发生变化;据此信息结合方格数字变化可知,整个区域的耕地面积扩大了,湖泊大大的缩小,居民地也增加了,再结合辽宁西北部处在半湿润地区向半干旱地区过渡地带,降水较少,蒸发旺盛,引水灌溉,易发生土地次生盐渍化,土壤肥力下降。因为湖泊面积大大的缩小,湖泊的湿地调蓄功能下降,空气湿度会减小,旱涝频率增加,水生生物物种减少,据此分析选C。 【22题详解】

根据材料“辽宁西北部某地土地利用”可知,该地区处在半湿润地区向半干旱地区过渡地带,表格显示该地区大部分现有土地利用形式是耕地,而且在1979年到2005年间,耕地大大增多,已经影响到区域的可持续发展,故继续扩大耕地会加剧生态恶化,不可行;该地位于辽宁西北部,降水较少,蒸发旺盛,不适合推广水稻;应适当退耕还林还草而不是全部退耕。由于该地降水少,适合发展节水灌溉农业,据此分析选C。

Ⅰ、Ⅱ、Ⅲ代表不同国家,下图是“不同国家产业变化过程的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B. 推广水稻种植 D. 扩大耕地规模

23. 影响①类产业转移的主要因素是( ) A. 市场 C. 技术

24. 由图可知,下列叙述正确的有( )

B. 劳动力 D. 交通

①产业转移只在不同国家间进行 ②Ⅰ类国家工业发展早,科技水平高

③Ⅱ、Ⅲ类国家产业升级完全依赖Ⅰ类国家产业是否迁出

④Ⅰ、Ⅱ、Ⅲ类国家间产业转移的同时也意味着各国产业结构的调整 A. ①② C. ①③

【答案】23. B 24. D 【解析】 【23题详解】

图示Ⅰ国产业已经升级为高新技术产业,高新技术产业成为Ⅰ国的主导产业。①产业技术含量低,应该劳动密集型工业,所以影响其转移的主要因素是劳动力,据此分析选B。 【24题详解】

产业转移不只在不同国家间进行,在同一国家内部也可以发生产业转移,①错;结合上题可知,Ⅰ类国家为发达国家,工业发展早,科技水平高,②对;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有多种,经济因素是产业升级的主要动力。Ⅱ、Ⅲ类国家产业升级并不完全依赖Ⅰ类国家产业是否迁出,③错;Ⅰ、Ⅱ、Ⅲ类国家间产业转移的同时也意味着各国产业结构的调整,④对。据此分析并结合选项可知选D。

叠图分析是科学选址最常用的方法。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B. ③④ D. ②④

25. 叠图分析最常用的信息技术是( ) A. RS C. GIS

26. 图示选定的区域最适合建设( ) A. 大型垃圾处理场 C. 汽车加油站

【答案】25. C 26. D 【解析】

B. 大型仓储式超市 D. 水源保护区 B. GPS D. 数字地球

【25题详解】

根据三种地理信息技术的用途的不同,GIS是地图的延伸,由此可知,叠图分析最常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GIS,选C。 【26题详解】

根据图中信息提示,选定的区域具备地质条件适宜、人口密度小(不适合建大型仓储式超市或大型垃圾处理场)、远离主要道路(不适合建汽车加油站)、植被保护好(水质好)的特点,则可知该区域适合建设水源保护区,选D。

贵州乌江水电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是我国第一家流域水电开发公司,在乌江流域开发中公司始终秉持“工程建设与区域环境协调发展”的理念。同时乌江流域又是我国主要的石漠化发生区。读“乌江流域示意图”,完成下列小题。

27. 乌江流域开发建设的内容有( ) ①大面积种植水稻

③发展电力—炼铝—铝加工产业链 A. ①② C. ①④

②梯级开发水能资源

④在景区内大规模建设宾馆等服务设施 B. ②③ D. ③④

28. 促进贵州省可持续发展的措施,不合理的是( ) A. 对发生石漠化的地方全部实施生态移民 B. 农业坡度较大的耕地要退耕还林还草,封山育林 C. 工业生产中,要优化升级产业结构

D. 加快农村替代能源建设,如以电代柴、以煤代柴 【答案】27. B 28. A 【解析】 【27题详解】

通过图例分析,该地区拥有丰富的铝土矿资源,沿线多水电站,水能资源丰富,实现了对水能资源的梯级开发,所以可以发展电力-炼铝-铝加工产业链,②③正确;该地地形以丘陵地形为主,平地少,不适合大规模种植水稻,①错;在景区内大规模建设宾馆等服务设施容易导致景观生态的破坏,④错。据此分析选B。 【28题详解】

对生态环境脆弱的地区加强治理要有步骤、有计划地进行,既注重环境的保护,又要发展经济,但不是全部移民。B、C、D的描述均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据此分析选A。 读“我国各省(市、区)电力供应示意图”(港澳台数据暂缺)和“‘特高压疆电外送’工程示意图”,完成下列小题。

29. 甲、乙、丙依次是( )

A. 火电丰富区、电力短缺区、水电丰富区 B. 电力短缺区、火电丰富区、水电丰富区 C. 电力短缺区、水电丰富区、火电丰富区 D. 水电丰富区、火电丰富区、电力短缺区

30. 影响“疆电外送”特高压输电线路①(哈密—郑州)建设的主导区位条件是( ) A. 自然条件 C. 政治条件

【答案】29. D 30. B 【解析】 【29题详解】

甲图例代表的地区主要位于我国西南,该地区水电较丰富;乙图例代表的地区位于内蒙古、陕西和山西,这些省区煤炭资源丰富,故为火电丰富区;丙图例代表的地区主要分布在我国东部,能源消耗较多,是电力短缺区。据此分析选D。 【30题详解】

B. 经济条件 D. 科技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