钠镁铝及其化合物的计算 含答案解析和方法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四 文章钠镁铝及其化合物的计算 含答案解析和方法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计算题常用的解题方法 松江校区 王佳

基本方法

一、变式求同法

进行化学计算,有时需在处理化学式上做文章。利用比例关系,将化学式同比例的放大或缩小进行变形,变成有相同的部分,然后加以比较,迅速得出答案的一种解题方法称为变式求同法。

等效代换法是指在解答一些化学问题时,对题目中的某些量、化学式、原子或基团进行等效替换,使繁杂问题简单化,从而达到快速巧解题目的一种创造性思维方法。 二、残基法

有机物的分子式算出后,可以有许多不同的结构,可先将已知的官能团的式量或所含原子数扣除,剩下的式量或原子数就是属于残余基团,再讨论可能结构就便捷得多。

区间公式法:已知有机物的相对分子质量,可用该法求解分子式,使用非常方便。原理如下: CxHy:M=12x+y,2 < y < 2x+2,2 < M-12x < 2x+2,(M?2)/14 < x < (M?2)/12。 三、差量法

差量法是依据化学反应前后的某些变化找出所谓的理论差量(固体质量差、液体质量差、气体体积差、气体物质的量之差等),与反应物或生成物的变化量成正比而建立的一种解题方法。此法将“差量”看作化学方程式右端的一项,将已知差量(实际差量)与化学方程式中的对应差量(理论差量)列成比例,其他解题步骤与按化学方程式列比例解题完全一样。在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中,有时题目给的条件不是某种反应物或生成物的质量,而是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的差值,解决此类问题用差量法十分简便。此法的关键是根据化学方程式分析反应前后形成差量的原因(即影响质量变化的因素),找出差量与已知量、未知量间的关系,然后再列比例式求解。

和量法:为解决问题方便,有时需要将多个反应物(或生成物)合在一起进行计算的方法称为和量法。和量法的原理是:若A1/A2=B1/B2,则有A1/A2=B1/B2=(A1+B1)/(A2+B2),一般遇到以下情形,可尝试用和量法解题:(1)已知混合物反应前后质量,求混合物所含成分质量分数时;(2)已知反应前后混合气体的体积,求混合物所含成分体积分数时;(3)求反应前后气体的压强比、物质的量比或体积比时。 四、待定系数法

假设方程式中各物质的化学计量系数,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列出方程求解。

配平法:有些题目用配平法来解题更为直观,简便。这种方法有些与“待定系数法”类似。 规律法:根据知识的内在联系,通过分析、归纳,使微观知识宏观化,零散知识整体化,重点知识条理化,总结出带有规律性的结论或经验公式,并运用这些规律性求解。 假设法:假设使得问题符合简单的一般规律,然后通过演绎推理,得出结论的方法。 五、关系式法

关系式是表示两种或多种物质之间的量在变化时成正比关系的一种简化的式子,根据关系式确定的数量关系进行化学计算的方法叫关系式法。关系式法广泛用于两个或多个互相联系的化学式或多步反应计算的一种常用方法,其关键是根据有关化学式或反应式及物质间转化的定量关系,找出关系式和关系量。该法不仅可使计算化繁为简、化难为易、减少误差,而且已知数与未知数各有固定的位置,层次清楚,有助于打开解题的思路。建立关系式可以通过化学式、反应方程式、化学基本概念、溶解度、溶质质量分数等多个方面进行。 一.根据题目所给等量关系找关系式

根据不同物质中所含同种元素质量相等找关系式:即若不同物质中某元素的质量相等,则该元素的原子个数必然相等。从而可以建立关系式。 二.根据化学反应实质找关系式

根据不同活泼金属失电子数相等找关系式。 根据反应前后质量相等找关系式。 根据并列多步反应找元素对应关系式。

根据变化的物质的量之间的关系写出物质之间发生反应的关系式。 六、极值法

极值法就是通过对研究对象或变化过程的分析,提出一种或多种极端情况的假设,并针对各极端情况进行计算分析,从而确定极值区间,最终依据该区间做出判断的方法。其解题思路是:(1)根据题目给定的条件和化学反应原理,确定不确定条件的范围;(2)计算相应条件下的最大值或最小值;(3)综合分析得出正确答案。 一.用极值法确定物质的成分

根据物质组成进行极端假设得到有关极值,再结合平均值原则确定正确答案。 二.用极值法确定杂质的成分

将主要成分与杂质成分极值化考虑,再与实际情况比较,就可判断出杂质的成分。 三.用极值法确定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

两种气体组成的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介于组成气体相对分子质量之间。 三种气体混合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在组成气体相对分子质量最大值与最小值之间。 这个范围太大,依据题目内在关系和极值法可使范围更加准确。 四.用极值法确定可逆反应中反应物、生成物的取值范围

分析反应物、生成物的量的取值范围时利用极值法能达到目标明确,方法简便。 五.用极值法确定反应时的过量情况

当反应物以混合物的量的形式已知时,可利用极值假设,从而得到解题线索。 六.用极值法巧解计算题 七.用极值法确定化学方程式

八.用极值法确定有机物同系列中碳的质量分数最大值

特殊值法:对于有些没有数据或似乎缺少数据的题目,有些抽象,难易求解,这时可以根据题设条件,巧取特殊值来进行解答,称为特殊值法。可收到立竿见影、事半功倍之效。 七、平均值法

混合物的平均式量、元素的质量分数、生成的某指定物质的量总是介于组分的相应量的最大值M2与最小值M1之间,表达式为M1 < M < M2,已知其中两个量,可以确定另一个量的方法,称为平均值法。 一.平均相对分子质量 二.平均摩尔电子质量 三.利用平均值的公式进行计算 四.平均双键数法

基本思想:烷烃双键数为0,单烯烃双键数为1,炔烃双键数为2。 混合烃双键数根据具体情况确定,可利用双键数的平均值求解有关问题。

摩尔电子质量法:根据在氧化还原反应中,得失电子相等的原则,立意是提供、得到或偏移1 mol电子所需要和涉及的物质的质量,利用这种物质的质量来解决的方法称为摩尔电子质量法。抓住转化过程中的关键因素,思路明确、简化过程。

估算法:化学题尤其是选择题中所涉及的计算,所要考查的是化学知识,而不是运算技能,所以其中的计算量应该是较小的,有时不需要计算出确切值,符合要求的便可选取;为提高解题的速率,简化运算的程序,通过逻辑推理,确定出结果的大致范围,结合题给信息,直接得出答案,做到“不战而胜”。 八、十字交叉法

十字交叉法是进行二组分混合物平均量与组分计算的一种简便方法。凡可按M1n1+M2n2=M(n2+n2)计算的问题,均可按十字交叉法计算。

式中,M表示混合物的某平均量,M1、M2则表示两组分对应的量。如M表示平均相对分子质量,M1、M2则表示两组分各自的相对分子质量,n1、n2表示两组分在混合物中所占的份额,n1:n2在大多数情况下表示两组分的物质的量之比,有时也可以是两组分的质量之比,判断时关键看n1、n2表示混合物中什么物理量的份额,如物质的量、物质的量分数、体积分数,则n1:n2表示两组分的物质的量之比;如质量、质量分数、元素质量百分含量,则n1:n2表示两组分的质量之比。十字交叉法常用于求算: (1)有关质量分数的计算; (2)有关平均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 (3)有关平均相对原子质量的计算; (4)有关平均分子式的计算; (5)有关反应热的计算; (6)有关混合物反应的计算。 十字交叉法计算的式子如下: n1:M1 M2-M M

n2:M2 M-M1 n1/n2=(M2-M)/(M-M1) 九、守恒法

守恒存在于整个自然界的千变万化之中。化学反应是原子之间的重新组合,反应前后组成物质的原子个数保持不变,即物质的质量始终保持不变,此即质量守恒。运用守恒定律,不纠缠过程细节,不考虑途径变化,只考虑反应体系中某些组分相互作用前后某些物理量或化学量的始态和终态,从而达到速解、巧解化学试题的目的。一切化学反应都遵循守恒定律,在化学变化中有各种各样的守恒,如质量守恒、元素守恒、原子守恒、电子守恒、电荷守恒、化合价守恒、能量守恒等等。这就是打开化学之门的钥匙。 十、讨论法

由于某条件的不确定性,结果可能是两个或两个以上,也可能在某个范围内取值。 包括 ① 结果讨论,② 组合讨论,③ 范围讨论,④ 不等式讨论,⑤ 极限法讨论等。 十一、中值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