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定分析习题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五 文章滴定分析习题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52. 由于一种氧化还原反应的发生而促使另一种氧化还原反应进行的现象是

A. 诱导作用 B. 共轭作用 C. 极化作用 D. 阻化作用 E. 催化作用 53. 高锰酸钾法需要在( )溶液中进行滴定。

A. H2SO4 B. HCl C. HNO3 D. HCl+H2SO4 E. H2SO4 +HNO3

54. 绝大多数金属离子都能与EDTA形成( )的稳定螯合物。

A. 1:1 B. 1:2 C. 2:1 D. 2:2 E. 3:1

55. 在pH=4.0时,用莫尔法测定Cl含量,结果将

A. 偏低 B. 偏高 C. 不受影响 D. 随硝酸银浓度变化而变化 E. 以上都不对 56. 欲配制0.2mol/L HCl溶液1000ml,应取6mol/L的HCl

A. 15ml B. 30ml C. 34ml D. 50ml E. 17ml 57. K2Cr2O7和KMnO4法都应在( )条件下进行。

A. 中性 B. 酸性 C. 弱碱性 D. 碱性 E. 都可以 58. 下列条件中不是晶形沉淀的条件的是

A. 稀溶液 B. 缓慢加入沉淀剂 C. 热溶液 D. 陈化 E. 趁热过滤 59. 测定样品铁含量常用SnCl2将Fe3+预还原为Fe2+,然后用氧化剂标准溶液确定。

?Fe'3+/Fe2+=0.71V

?Sn'4+/Sn2+=0.14V,则25℃时反应平衡常数lgK?为

A. 19.32 B. 9.66 C. 14.49 D. 20.00 60. HAc的Ka=1.8×10?5,在pH=5时,HAc的分布系数为

A. 0.36 B. 0.64 C. 0.51 D. 0.48 61. 国际单位制(SI)规定,表示物质浓度的量的名称为

A. 克分子浓度(M) B. 物质的量浓度(mol/L) C. 当量浓度(N) D. 摩尔浓度(M) 62. 国际单位制(SI)规定,表示物质的量的单位名称和符号为

A. 克分子数 B. 摩尔(mol) C. 克当量数 D. 克原子数

二、填空题

1. 按照法定计量单位规定, 分析结果通常以单位质量或单位体积中被测物质的量来表示, 固体样品用 表示,液体样品用 或 表示,气体样品用 或 表示。

2. 在定性分析中,为避免结果出现假阳性,应做 试验,为避免结果出现假阴性,应做 试验 。

3. 络合滴定中,lgK'MY与lgKMY的关系式为 。 4. 莫尔法只能在 溶液中进行。

5. 铬黑T简称 ,常加入 防止铬黑T聚合。 6. 配制碘标准溶液时,常加入 防止I2的挥发。 7. 酸碱指示剂的选择原则是 。

8. 通常将 作为判断络合滴定能否准确滴定的条件。

9. 晶形沉淀的条件是 、 、 、 。 10. KH2PO4溶液的质子条件式可表示为 。

11. 世界卫生组织(WHO)建议,凡是相对分子量已知的物质,其浓度或含量都应用 表示;对少数尚未准确测得相对分子质量的物质,可暂用 表示。

12. 滴定分析对化学反应的要求是: 、 、 。 13. 定量分析中的基准物质必须具有以下条件: 、 、 、 。 14. 标定K2Cr2O7溶液的浓度:于一定体积的K2Cr2O7溶液中,加入过量KI,然后用Na2S2O3标准溶液

滴定。这种滴定方式属于 滴定法。

15. 标定浓度约为0.05mol/L HCl标准溶液时,欲使消耗HCl溶液的体积在20~30ml,则应称取基准物硼砂(Na2B4O7·10H2O)的重量范围为 g。(标定反应:Na2B4O7+2HCl+5H2O=4H3BO3+NaCl已知Na2B4O7·10H2O摩尔质量为381.37)。

16. 络合滴定法测定水的硬度,常选 为指示剂。

17. 络合滴定的误差计算公式TE与 、 、 有关。 18. 取100.0ml水样测定水的硬度时,耗去0.01500mol/L EDTA标准液15.75ml。则CaCO3(M=100.1)表示的水硬度(mg/L)为 。

19. 用EDTA滴定金属子M,准确滴定(?pM=0.2,TE%=0.1%)的条件是 。 20. 络合滴定的滴定突跃决定于 和 两个因素。 21. 络合滴定的滴定误差与 及 有关。

22. 0.200 mol/L EDTA和0.100mol/L Mg(NO3)2溶液等体积混合,当溶液pH=10时,溶液中未络合的Mg2+浓度(lgKMgY=8.7;pH=10,lg?Y(H)=0.45)为 mol/L。

23. 为使络合滴定突跃增大,pH值 有利,但pH值也不能 ,否则金属离子可能发生水解。

24. 络合滴定中,到达终点后虽加入过量的EDTA,也看不到溶液颜色的变化,称为 现象。终点时使终点拖长的现象称为 。

25. 络合滴定中所用金属离子指示剂,要求它与被测离子形成的络合物的条件稳定常数K?MIn和K?MY存在以下关系:K?MY/K?MIn 。

26. 氧化还原掩蔽法是利用 以消除干扰的方法。

27. 0.200mol/L EDTA和0.100mol/L Mg(NO3)2溶液等体积混合,当溶液pH=10.0时,溶液中未络合的Mg2+浓度为 mol/L。(lgKMgy=8.7;pH=10,lg?Y(H)=0.45)

28. 于pH=9.0时,以0.0200 mol/L EDTA滴定50.0ml 0.0200mol/L Cu2+溶液,当加入100.0ml EDTA后,pCCu2+= 。(已知:lgKcaY=18.80,lg?Y(H)=1.29)

29. 在有M、N两种金属离子共存的溶液中,利用控制溶液酸度络合滴定M的条件是 ,N离子不干扰的条件是 。

30. 用含有少量Ca2+、Mg2+的去离子水配制EDTA溶液,然后于pH=5.5,以二甲酚橙为指示剂,用标准Zn溶液标定EDTA溶液的浓度。最后在pH=10.0时,用上述EDTA溶液滴定试样中Ni2+的含量,对测定结果的影响是 。

31. 络合滴定中,Al3+能对许多指示剂产生 作用。

32. 用EDTA标准液滴定相同浓度的Zn2+溶液,终点时游离氨的浓度为0.20mol/L,则lgαZn(NH3)等于 。(HN(nZβ3 =2.0×107,β4=2.9×109)

33. 用Na2S2O3滴定I2溶液时,淀粉指示剂应在接近终点时加入,原因是 。 34. 溴酸钾法测定苯酚的反应如下:

? BrO3?5Br??6H??3Br2?3H2O

2?102,β2=6.5×104,34的各级积累稳定常数为β1=2.3×

) C6H5OH+3Br2→C6H2OHBr3+3HBr Br2+2I═2Br+I2

2?2? I2?2S2O3?2I??S4O6

在此测定中Na2S2O3与苯酚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

35. 氧化还原指示剂本身是一种 或 ,它的 和 具有不同颜色。

36. 某含0.100 mol/L KMnO4和0.100mol/L MnCl2的溶液,在pH2时的电极电位为 伏。( = ,MnO4?8H?5e?Mn?1.32V??2??4H2O)

37. 氧化还原滴定可通过增加 电对的电位或降低 电对的电位来增大滴定突跃范围。

38. 在氧化还原滴定中,由于两个半反应的电子转移数n不同,在等计量点前后同样变化0.1%时,电位的变化不同。对n1≠n2的滴定曲线, 不在突跃范围中央,偏向 的电对一方。

39. 反应:Ce4+Fe2+=Ce3++Fe3+

在1 mol/L H2SO4溶液中上述反应的条件平衡常数lgK?= 。 ?Fe'?Ce'4+/Ce3+=1.44V3+/Fe2+=0.68V(已知: , )

40. 滴定分析方法可分为 、 、 、 四种。 41. 滴定分析中有 、 、 、 四种滴定方式。 42. 容量分析中等当点与滴定终点不一致造成的误差为 误差。

43. 计算下列溶液的摩尔浓度 (a) 150.0ml, 0.1200mol/L的溶液加水稀释至200.0ml,稀释后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 (b) 500ml, 0.200mol/L的溶液稀释成0.125mol/L的溶液,需加入 体积的水。

44. 容量分析中等当点与滴定终点不一致造成的误差为 误差。 45. 沉淀重量分析中,晶形沉淀的条件是 。

46. 0.01mol/L EDTA溶液在pH=12.00时的有效浓度为 ,此时EDTA的酸效应系数为 。 47. 络合滴定中,对于单一离子的准确滴定条件为 。

48. 常用的滴定方式有 。 49. 一元弱酸HA的溶液中,HA的分布系数为 。 50. 络合滴定中,在计量点附近 发生突跃,影响突跃大小的因素有 。 51. 络合滴定中EDTA的酸效应为 。 52. 本身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指示剂的选择原则是 。

- 2+?53. 在[H+]=0.01mol/L H2SO4介质中,用KMnO4滴定Fe2+,若 ? 4 = 1.51V , Fe /Fe 2+ = 0.68V 则3+MnO /Mn其计量当电位为 ,反应进行的 (是,否)完全。

54. 在非水酸碱滴定中,某酸在一定溶剂中的酸度的强弱取决于酸的 和溶剂的 。 55. 在均化溶剂中, 是溶液中能存在的唯一的最强酸。 56. 碘量法是利用 及 来进行滴定的方法。

57. 晶形沉淀的沉淀条件是 、 、 、 。 58. 银量法分三大类即莫尔法、佛尔哈德法及法扬司法,其反应通式为 ,其中X是指 。

59. 络合滴定中,条件稳定常数与绝对稳定常数的关系为 ,准确滴定的条件为 。

60. 对于TE=0.1%的络合滴定,则准确滴定的条件为 。 61. 无定形沉淀的条件是 。

62. 对于H2C2O4的溶液,当pH<pKa1时,主要以 形式存在,当pH=pKa2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