萨廖尔森宏观经济学18、19版 期末复习整理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六 文章萨廖尔森宏观经济学18、19版 期末复习整理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失业和总供给的基础

1: 总供给的决定因素

①总供给AS:是指一定时期内一国企业所愿意生产并出售的物品和劳务的总量。总供给取决于:价格水平,经济的生产能力(潜在产出)和成本水平。 ②潜在产出:是指在不会引起或增大通货膨胀压力的条件下一个经济所能够持续生产的最大产量。在失业率处于非加速通货膨胀的失业率(是指与稳定的通货膨胀率一致的失业率。)的基准水平时,一国经济的生产能力就是潜在GDP。

③影响一国经济潜在产出的主要因素有:投入和技术效率。资本、劳动、土地的供给是重要的投入品。投入的增长会带来潜在产出和总供给的上升。此外,创新、技术进步和效率的提高都会增加潜在产出水平和总供给。从长期看,总供给主要取决于潜在产出。潜在产出的变化会导致总供给曲线的移动。如图P350 31-1所示,当经济增长时,潜在产出随之上升,总供给曲线向右移动。

④总供给也受生产成本变动的影响。当生产成本上升时,只有在较高的价格水平上,企业才愿意提供一定数量的产出。影响企业生产成本的因素有工资、进口品价格和其他投入成本等。 在短期内,经济的总供给之所以会偏离潜在产出,是因为缺乏弹性的成本要素所致。在短期内,厂商对需求上升作出的反应是既增加产出又提高价格。在长期内,由于成本会对价格水平的上升作出充分反应,因而企业对需求增加所作出的大部分或全部反应,都是以价格上涨的形式出现,而很少或根本不会以产出增加的形式出现。因此,如图P351 31-3所示,短期AS曲线是向上倾斜的,而长期AS曲线是垂直的。这是因为,只要时间充足,所有的成本都会做出调整,从而使产出维持在充分就业水平不变 2:失业统计及失业率

a.失业调查将16岁和16岁以上的人口分为以下四个组群:①就业人员。②失业人员。③非劳动力。④劳动力。b.失业率:是指失业人口占总劳动力人口的比率。有工作的人是就业的;没有工作而在寻找工作的人则是失业的;没有工作但不找工作的人,不属于劳动力。 3:失业率的影响

高失业率不仅是经济问题而且是一个社会问题。失业之所以是经济问题,是因为它意味着要浪费有价值的资源。失业会造成一国总产出水平的下降,这是失业最严重的经济效应。根据奥肯定律,当实际失业率高于自然失业率时,经济中的实际产出增长率会相对于潜在产出下降,这时经济中的产出水平会低于潜在产出水平。失业之所以是社会问题,是因为它会使失业人员面对收入减少的困境而痛苦挣扎,甚至因为没有经济收入来源而对社会造成危害,比如实施抢劫等犯罪行为。 4:奥肯法则

在商业周期中,失业通常会伴随着产出的变动而变动。阿瑟.奥肯首先发现了产出变动与失业变动之间在数量上存在着显著的相关关系,这就是著名的奥肯法则。奥肯法则揭示了产出市场和劳动力市场之间极为重要的联系。它描述了实际GDP的短期变动与失业率变动的联系奥肯法则指出,相对于潜在GDP,GDP每下降2个百分点,失业率就大约上升1个百分点。 奥肯法则的一个重要结论是:实际GDP必须保持与潜在GDP同样快的增长,以防止失业率的上升,即GDP必须不断增长才能保证失业率停留在原地。如果要降低失业率,实际GDP增长必须快于潜在GDP的增长。

5:失业的三种类型:①摩擦性失业(人们在各地区之间、各种工作职位之间不停地变动,即使经济处于充分就业水平,也总会发生一些职业调整。亦称自愿失业)②结构性失业(由于劳动力的供给和需求不匹配造成的失业)③周期性失业(出现在对劳动整体需求比较低水位时候,当总支出和总产出下降时,失业在所有领域明显上升。

17

保持价格稳定

1:通货膨胀的定义、类型、经济影响

A.通货膨胀(Inflation)指在纸币流通条件下,因货币供给大于货币实际需求,也即现实购买力大于产出供给,导致货币贬值,而引起的一段时间内物价持续而普遍地上涨现象。人们一般采用价格指数来计算通货膨胀率,常用的价格指数有:消费价格指数(CPI)和GDP紧缩指数。通货膨胀率即价格水平变动的百分比,用公式可以表示为:

通货膨胀率(t年)={t年的价格水平 -(t-1)年的价格水平}/(t-1)年的价格水平*100% B.按照严重程度不同,通货膨胀可以分为三类:温和的通货膨胀、急剧的通货膨胀和恶性通货膨胀。①温和的通货膨胀是指年通货膨胀率为一位数的通货膨胀。其特点是价格上涨缓慢且可以预测,人们对货币比较信赖,愿意签订以货币形式表示的长期合同。②急剧的通货膨胀是指总价格水平以每年20%、100%,甚至200%的二位数或三位数的速率上涨时的通货膨胀。其特点是货币贬值非常迅速;金融市场逐渐消失,资本逃向海外;人们大量积累商品,购置房产等。③恶性通货膨胀试试各种价格以每年百分之一百万,甚至百分之万亿的惊人速率持续上涨的通货膨胀。按是非可预期分为:可预期通货膨胀和不可预期通货膨胀。 C.通货膨胀的经济影响:

①通货膨胀对收入和财富分配的影响:主要通过影响人们手中财富的实际价值来实现。一般来说,不可预期的通货膨胀(有真实效应,而可预期则没有实质性的效果)会将财富从债权人手中再分配给债务人,也就是说,通货膨胀往往有利于债务人而有害于债权人。如果通货膨胀出现不可预期的下降,那么所产生的效应就正好相反。

②通货膨胀对经济的影响:通货膨胀会扭曲价格和价格信号,从而损害经济效率(高速通货膨胀使相对价格变得混乱无序,令人无所适从。);通货膨胀同样会扭曲货币的使用(在通货膨胀较高时,货币的实际利率为负,人们将更愿意持有实际资源而减少货币持有量。即“皮鞋成本”);通货膨胀对税收也会产生扭曲作用;奥利维拉-坦茨效应:指政府财政赤字的增长会推进通货膨胀,而通货膨胀又会使实际税收收入减少,实际税收的降低反过来又会进一步增加政府的财政赤字的一种财政收入现象。

③对效率和增长的宏观经济影响:在短期内,产出和通货膨胀之间是正相关关系,但在长期内,通货膨胀与产出的增长之间存在着一种类似倒“U”形的关系。低通货膨胀的国家的经济增长最为强劲,而高通货膨胀或通货紧缩国家的增长趋势则较为缓慢。 2:现代通货膨胀理论

A.AS-AD框架中的价格P362~3:①需求拉动型通货膨胀。影响通货膨胀的主要因素之一是总需求的变动。投资、政府支出或净出口的变化都可以使总需求发生变动,并推动产出增长,使其超出潜在生产能力。无论出于什么原因,只要总需求的增长速度超出经济潜在生产能力,就会发生需求拉动型通货膨胀。其结果是:价格升高、失业率下降,劳动力变得稀缺,工资也升高,通货膨胀加速。需求通货膨胀背后的一个重要因素是:货币供给的快速增加。 ②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 是指在没有超额需求的情况下由于供给方面成本的提高所引起的一般价格水平持续和显著上涨。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又可以分为工资推动型通货膨胀和利润推动型通货膨胀(这里的利润通常为垄断利润)。前者是指不完全竞争的劳动市场造成过高工资所导致的一般价格水平的上涨。后者是指垄断企业和寡头企业利用市场势力谋取过高利润所导致的一般价格水平的上涨。 3:菲利普斯曲线

经济学家菲利普斯发现:在失业和货币工资的变化之间存在着一种负相关关系,即当失业率变低时,工资趋于上升,反之亦然。简单的菲利普斯曲线(对分析短期的失业与通货膨胀的交互变动十分有用)如图P363 32-4所示。

18

菲利普斯曲线可以理解为:当总需求发生变动而总供给却继续按原比率变动时,通货膨胀和失业之间的短期关系。此外,菲利普斯曲线并非表现出固定的替代关系。由于惯性通货膨胀率的变化,菲利普斯曲线也会发生变动。 4:非加速通货膨胀的失业率(NAIRU)

A.NAIRU是指那些作用于价格和工资膨胀的各种力量得以平衡时的失业率。 B.降低NAIRU的措施有:①改进劳动市场的服务。有些失业是由于职位空缺与失业工人不匹配才发生的,因此可以通过提供比较完善的信息,来减少摩擦性失业和结构性失业。②支持培训计划。政府或私人的培训计划能帮助失业者获得在新兴产业谋取较好职位的技术能力。这类培训计划能获得双重利益:不但能使人们过上自食其力的生活,而且还能减轻政府转移支付项目的负担。③消除政府障碍:政府所采取的一些旨在保护人们免受失业和贫困之苦的措施,在消除失业痛苦的同时,也降低了失业者寻找工作的积极性。

5:稳定的通货膨胀率必须满足两个条件:①没有超额需求。②没有攻击冲击。 6:理解掌握短期的和长期的菲利普斯曲线 7:反通货膨胀政策的两难境界 A.反通货膨胀的代价:是指在短期内,降低通货膨胀率所引起的产量减少或收入减少的数量。降低通货膨胀率的代价会因国家、初始通货膨胀率和所用政策的不同而不同。如果菲利普斯曲线比较平坦,则降低用和平中率就要以较高的失业率和产出损失为代价;如果菲利普斯曲线比较陡峭,则失业率的小幅上升就会带来通货膨胀率的快速下降,因而相对来说,降低通货膨胀率的代价就比较小。

B.反通货膨胀政策:①收入政策:政府采取的一种旨在直接缓和通货膨胀的行动,如工资和价格管制等。这些行动可能是通过劝说、法律控制或者是其他一些激励措施来进行。以及伴随紧缩性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②市场战略:这种方法依赖市场的自然法则来控制价格和工资的增长。主张实行这种战略的人强调应该接触产业的政府管制,消除不合理的反托拉斯法和零售价格规定中妨碍市场竞争的因素,废纸诸如外贸配额和最低工资法等禁止竞争的政府法令,禁止由工会进行垄断。③基于税收的收入政策(“TIP”):TIP利用财政的胡萝卜加大棒来对付通货膨胀,具体方法是:向那些工资收入上升较快的人征税,而向那些工资收入增长较慢的人提供补贴。但是,TIP只能作为一种补充,而不能完全替代市场机制原则,也不能替代反通货膨胀所必须的紧缩性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④利润共享政策:该理论提议新型的劳动合同应给予劳工一定的利润或收益分成,而不仅仅是固定的工资。

8:萨伊的市场定律。是由法国经济学家于1803年提出。其本质是说,经济不可能出现生产过剩。有时,这种观点被表述为:“供给会自动创造需求”。其理论基础是:货币经济与物物交换经济之间不存在本质区别。他认为,商品的买卖时机上只是商品和商品之间的交换;在交换中,货币只是在一瞬间起了媒介作用,卖主得到货币,马上又会购买商品,所以卖主同时也就是买注,供给者就是需求者。一种产品的生产给其他产品开辟了销路,供给会创造自己的需求,不论产量如何增加,产品都不会出现过剩,之多只有暂时的积压,社会上的总供给和总需求一定是相等的。这就是著名的萨伊定律。 9:交易方程式和货币周转率

货币周转率是货币在经济中周转的速度,用于衡量货币供应中平均1美元在一年当中被用于后买商品和服务的次数。相对于支出流量而言,当货币数量很大的时候,其流通速度就会很低,而当货币转手十分迅速时,其周转率就会很高。 由交易方程式:MV = PQ 可得货币流通速度公式为:V = PQ/M 。其中,V代表货币流通速度,M代表货币供应量,P代表价格水平。通常将PQ定义为总收入或总产出(GDP),则V为货币收入周转率。货币收入周转率是指名义GDP与货币存量的比率。

19

1:利率问题P283

A.你按13.5%的年利率投资$2000,6个月后你的资金总额是多少?

答:①如果13.5%的年利率投资$2000,按照单利计算,则6个月后的资金总额为:

2000 * ( 1 + 13.5% / 2 )= 2135$ ②按照逐月复利计算,则6个月后的资金总额为: 2000 * ( 1 + 13.5% / 12 )ˇ6 ≈ 2138.9$ ③按照连续复利计算,则? ? ? ? : 2000 * exp(13.5% * 1/2 )≈ 2139.7$

B.你按每年10%的复利利率投资$10000,为期3年,那么在每一年结束时你的投资总额是多少? 答:①如果按照逐年复利法计算,则第一年结束时的投资总额为: 10000 * (1 + 10%)= 11000$ 第二年结束时的投资总额为:10000 * (1 + 10%)ˇ2 =12100 第三年结束时的投资总额为:10000 * (1 + 10%)ˇ3 = 13310 ②如果按照连续复利计算法计算,则第一年结束时的投资总额为:10000 * eˇ0.1 ≈11052 第二年结束时的投资总额为:10000 * eˇ0.2 ≈12214 第三年结束时的投资总额为:10000 * eˇ0.3 ≈13499

:2:价值问题 P283

A.考虑一年期债券的现值。计算当利率分别是1%、5%和20%的时候债券的现值。 答:在美国,一年期债券到期时所得的支付为1100美元。根据现值计算公式: PV = FV / 1 + i .可得:

当利率为1%时,债券的现值为:PV = 1100/ 1 + 0.01 ≈ 1089.11 当利率为5%时,债券的现值为:PV = 1100/ 1 + 0.05 ≈ 1047.62 当利率为20%时,债券的现值为:PV = 1100/ 1 + 0.2 ≈ 916.67

B.计算当利率分别是 1%、5%/10% 和20%时,每年的收益是$16的永久性债券的现值。

根据永久性资产的现值公式: PV = N / i (其中PV= 现值、N= 永久性资产的年收入 i = 以小数表示的利率) 可得:

当利率为1%时,收益是$16的永久性债券的现值为:PV = 16 / 0.01 = 1600 当利率为5%时,收益是$16的永久性债券的现值为:PV = 16 / 0.05 = 320 当利率为10%时,收益是$16的永久性债券的现值为:PV = 16 / 0.1 = 160 当利率为20%时,收益是$16的永久性债券的现值为:PV = 16 / 0.2 = 80 C.比较A和B的答案,哪个资产对利率变化更加敏感?

答:由A和B可得,永久性债券对利率的变化更加敏感,因为利率的饿变化会对永久性债券的现值造成永久性的影响。在A中,现值和利率之间呈反向变动关系,但是利率变化对现值的影响仅仅作用于1年,不是很大。而在B中,利率提高一倍将会使永久性债券的现值减小一半,利率变化的影响持续很长时间。

3:乘数的数值问题 P271

当MPC分别等于 0.9、0.8、0.5时,或MPS分别等于0.1或0.8时,算出乘数的数值

答:根据乘数的公式:产出的变动 = 1/MPS * 投资的变动 = 1/1-MPC * 投资的变动 得: 当MPC = 0.9时,即 MPS = 1 – MPC = 0.1时,乘数的值为:1 / 0.1 = 10 当MPC = 0.8时,即 MPS = 1 – MPC = 0.2时,乘数的值为:1 / 0.2 = 5 当MPC = 0.5时,即 MPS = 1 – MPC = 0.5时,乘数的值为:1 / 0.5 = 2 当MPS = 0.1时,乘数的值为:1 / 0.1 = 10 当MPS = 0.8时,乘数的值为:1 / 0.8 = 1.25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