萨廖尔森宏观经济学18、19版 期末复习整理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六 文章萨廖尔森宏观经济学18、19版 期末复习整理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变量 政策变量 货币政策 财政政策 外生变量 国外产出 资产价值 技术进步 其他 对总需求的影响 。 货币供给量的增加会使利率降低并改善贷款条件,从而增加投资和耐用品的消费数量。如果一国的经济环境是公开的,那么货币政策将会影响其外汇和净出口 政府在商品和劳务是的开支增加,会直接增加支出总量;减税或增加支付转移会提高可支配收入数量,并导致消费的增加。收税刺激政策,比如投资税免检可以导致在某个领域支出增加。 国外产出的增长会导致净出口增加。 股票价格的上升增加家庭财富,从而增加消费数量;而且还有导致较低的资本成本,并使企业投资增加 技术进步可以为商业投资提供新的机会,重要的例子如铁路,汽车和互联网。 政治事件、自由贸易协定以及冷战结束提高了企业和消费者的信心,并增加了投资和对耐用消费品的支出。 扩张性的宏观经济政策都会增加经济中的总需求,使总需求曲线向右移动。 5:商业周期的形式

a :一个完整的经济周期包括:繁荣、衰退、萧条、复苏(也可以称为:扩张、衰退、收缩、复苏)四个阶段。在繁荣阶段,经济活动全面扩张,不断达到新的高峰。在衰退阶段,经济短时间保持均衡后出现紧缩的趋势。在萧条阶段,经济出现急剧地收缩和下降很快从活动量的最高点下降到最低点。在复苏阶段,经济从最低点恢复并逐渐上升到先前的活动量高度,进入繁荣。衡量经济周期处于什么阶段。主要依据:国民生产总值、工业生产指数、就业和收入、价格指数、利息率等综合经济活动指标的波动。在一个经济周期中,“波峰”与“波谷”一般代表周期的转折点。商业周期的类型按照其频率、幅度、持续时间的不同,可以划分为:短周期、中周期、长周期三类。 b :高峰(peak),高峰是“低谷”的对称,是指经济周期中经济活动的最高点,是繁荣或高涨阶段的终结时期和转入衰退阶段的转折点。持续时间只有1~2个月,这个时期的特点是:产量和就业人数达到最高水平,股票和商品价格开始下跌,存货高于一般水平,乐观转悲观。 低谷(trough),低谷是“高峰”的对称,是指经济周期中经济活动的最低点,是萧条阶段的终结时期和转入复苏阶段的转折点。持续时间只有1~2个月,这个时期的特点是:产量和就业人数达到最低水平,股票和商品价格开始回升,存货低于一般水平,悲观转乐观。扩张(expansion),扩张的“萧条”的对称,亦称“繁荣”指商业周期中经济活动高于正常水平的一个阶段。其特征是:生产迅速增加、投资增加、信用扩张、价格上涨、就业增加、企业者和消费者情绪乐观。紧缩(contraction)是指商业周期中,国民经济产出总量或经济增长率逐渐下降,失业率逐步上升,物价水平也逐步下降的一个阶段。

导致总需求下降的因素 变量 对总需求的影响 政策变量 外生变量 货币政策 国外产出 资产价值 其他 货币供给量的减少会使利率上升并使信贷成本增加,从而减少投资和耐用品的消费支出。 国外产出增加放慢,导致净出口减少 股票价格下跌,家庭财富减少,企业投资也减少 国外通货膨胀率下降,使得进口更有吸引力、不理石油冲击 财政政策 消减政府开支或增加税收 5

乘数模型

1:乘数模型

乘数模型是一个用来解释短期产出水平如何被决定的宏观经济学的理论范畴。“乘数效应”是指某些支出(如投资)一定量变动会引起GDP的多倍变动。乘数模型能够说明在一个存在资源闲置的经济中,投资、外贸、政府税收和开支政策等各种冲击会怎样影响产出和就业水平。乘数模型是建立在一个关键的假设上,即工资和价格都是固定的,同时社会资源是未被充分利用的,此外,还要暂时忽略货币政策的作用和金融市场对经济变化的反应。 2:储蓄与投资对产出的决定作用——投资—储蓄法P264 消费曲线上的每一点所表示的是:在某个可支配收入水平上社会所愿意或计划的消费量。储蓄曲线上的每一点所表示的是:在某个可支配收入水平上社会所愿意或计划的投资量。储蓄曲线与投资曲线的交点是:国民产出在达到均衡时的GDP水平。此时,产出、就业、收入及支出都将保持不变。如果储蓄水平高于投资水平,这不是一种均衡,此时,商品存货将会多余企业的理性水平。此时,企业将减少产量并解雇工人,使GDP逐渐下降。 3:消费和投资对产出的决定——消费加投资法P265

CC曲线代表的是消费函数,它体现与每一个收入水平相对应的意愿的消费数量。然后,将意愿投资(即固定的数量I)加到消费函数上,这样的意愿支出总量就为:C+I 。从原点出发的一条45度线上的任何一点,消费总量加投资支出都正好等于产出总量。只有在意愿的支出总量(C+I曲线代表)等于总产出的那一点上,经济才处于均衡状态。总支出(或C+I)曲线表示对应于每一个产量水平,消费者和企业意愿支出的总量,它与45度线的交点是均衡点,经济处于均衡状态,这是因为,在这一点上,对消费和投资的意愿支出数量正好等于总产出量。 4:乘数

a:乘数表示一定单位的投资变动量所引起的总产出的变动量。乘数模型说明,投资的增加将会引起更大的乃至数倍的GDP的增加,也即投资所引起的GDP的增加量会大于投资本身的增加量。因此,一般情况下,乘数大于1 。 b:乘数的大小取决于MPC的大小。简单的乘数总是边际储蓄倾向的“倒数”。简单的乘数公式是:产出的变动=1/MPS * 投资的变动=1/1—MPC *投资的变动

c :乘数存在的条件:当经济中存在过剩的生产能力和失业人员时,增加投资或其他支出所增加的这些支出最终会更多地导致实际产出的增长,而较少地会导致价格水平上涨。然而,当经济达到并超过其潜在产出时,在现有的价格水平上要创造更多的产出就是不可能的。因此,在充分就业情况下,增加支出只会导致价格水平上升,而很少或完全不会引起实际产出或就业的增加。

5:乘数模型与总需求—总供给模型的比较

a :乘数模型经由消费、投资和其他变量的互动,来揭示总需求的决定过程。也就是说乘数模型就是总需求—总供给模型的特例。乘数的核心假设是:在短期内价格和工资都是固定不变的,正因为如此,对经济活动的干预和调节必须通过产出和就业来实现。换句话说,也就是假定了总供给曲线是与横轴平行的。

b :乘数模型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对于描述萧条甚至衰退来说,它也许是一个十分有用的方法,然而它却不能应用于充分就业时期。当实际GDP超出潜在产出时,当工厂正以其最大生产能力运作,同时所以的劳工都已经被雇佣时,那么就不可能增加产出了。 6:乘数模型中的财政政策 a :凯恩斯主义宏观政策理论 政府财政丢产出、就业和价格的短期变动也有着重要的宏观影响。财政政策对经济活动有着

6

重大影响,这点促进了凯恩斯主义的宏观经济政策理论的出台。该理论认为:为缓和商业周期,政府行为具有积极的作用。凯恩斯主义的政策。首先体现为宏观经济政策对实际经济目标所作出的显著贡献;其次,凯恩斯主义者要求积极主动的管理;第三,凯恩斯主义者希望将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紧密结合起来,共同促进宏观经济目标的实现。 b :财政政策对产出的影响

GDP=消费支出+国内私人总投资+政府对商品和服务的购买支出+净出口=C+I+G+X ①:增加政府购买支出对经济的影响 乘数分析说明:政府财政政策是一种作用与投资十分相似的高能支出,财政政策对于产出量也应具有乘数效应。政府支出乘数:是指政府在产品和服务上每增加一单位开支所能引起的GDP的更多增长的程度。政府支出乘数为:边际储蓄倾向的倒数。

因此政府在产品和服务上的开支是决定产出和就业的一个重要因素。在乘数模型中。如果G增加,那么产出的增加幅度就是G的增加量乘以支出乘数。因此,政府支出就具有了一种通过抑制或刺激产出而影响商业周期波动的潜能。 ②:征税对总需求的影响

增加税收会减少人们的可支配收入,而可支配收入的降低又会使人们减少消费。如果投资和政府开支保持不变,那么消费支出的减少将会降低GDP和就业水平。因此,在乘数模型中,增加税收而不增加政府开支,将会降低GDP。

税收也会影响GDP均衡水平,在影响产出方面,变动税收是个有利的工具。但是税收乘数小于支出乘数,即:税收乘数= MPC * 支出乘数

税收乘数之所以小于支出乘数,原因是:当政府在G上支出1美元时,这1美元会直接话费在GDP上;而当政府减少1美元税收时,这1美元只有一部分花费在C上,另一部分则会被储蓄起来(S)。

7:决定GDP的两种方法:①计划储蓄=计划投资;②计划C+计划I=计划GDP 投资等于储蓄:计划水平与实际水平 “投资等于储蓄:计划水平与实际水平”是表示经济实现均衡的条件。投资代表了经济中意愿投资的计划水平,而储蓄则代表了经济中实际的投资水平。只有当投资等于储蓄(即计划投资等于实际投资)时,经济才能实现均衡。如果计划投资小于实际投资,则意味着总需求小于总供给,部分产品卖不出去,企业的非计划存货投资大于零,反之则相反。

金融市场和货币的特殊形态

1:金融、金融系统、金融中介和金融市场

①:金融是指经济主体以消费或投资的目的从其他代理人那里借入或者贷出资金的过程。 ②:金融系统是指有关资金的流动、集中和分配的一个体系。它是由连接资金盈余者和资金短缺者的一系列金融中介机构和金融市场共同构成的一个有机体,所有与金融相关的活动都发生在金融系统中。

③:金融中介是指提供金融产品或服务的机构。最重要的金融中介是商业银行,它从居民户或其他组织那里吸取存款资金然后将它们贷给需要资金的企业或其它居民户。其他金融机构包括保险公司和货币市场共同基金等。

④:金融市场是指货币的借贷、各种票据和有价证券的买卖等融资活动的场所。借贷行为经由各种金融中介发生在金融市场上。金融市场同其他市场一样,只不过它的产品和服务包括股票和债券等金融工具。重要的金融市场包括股票市场、债券市场和外汇市场。 2:金融系统的功能

7

金融系统是现代经济中的重要部门,它的功能主要体现在以下4个方面:①在不同的时间、部门和地区间转移资源;②控制风险;③根据单个储蓄者或投资者的需求吸取和发放资金;④充当票据交换所。 3:金融资产的类别

金融资产主要由以货币衡量的资产和有价证券(其价值根据市场行情确定)组成。金融资产的主要形式有:①货币。②储蓄账户,指在银行的存款,通常由政府担保,有固定的本金价值,其利率由短期市场利率决定。③政府证券,包括国库券和地方政府发行的债券它们承诺到期支付本金,分期支付利息。政府债券被认为是最安全的投资。④股票,是指对企业的所有权,它们从公司的净利润中获取红利。⑤金融衍生产品;⑥养老金,是指人们对公司或养老金计划所持资产的所有权。 4:货币的价格:利率

a:利率是指在单位时间内所支付的利息数量占所借本金的百分比。利息是指对货币的使用所支付的报酬。亦指:持有货币的机会成本。换句话说,人们必须为借钱付出代价。 b:利率的类别

形成利率差异的原因有:①贷款具有不同的期限或到期日,也即偿还贷款必须有时间限制;②贷款也会因风险的不同而不同,有些贷款实际上并没有什么风险,而另一些贷款则具有很强的投机性;③资产流动性各不相同。

名义利率(有时也称为货币利率)是用货币表示的利率。与此相反,实际利率能矫正通货膨胀的影响,实际利率等于名义利率减去通货膨胀率。在通货膨胀时期,一般必须使用实际利率计算实物投资每年赚到的收益,而不应该以名义或货币利率来计算。 5:货币供给的构成

①:狭义(交易)货币,或称M1,是一个为人们所密切关注的重要回避指标 ,它包括各种实际用于交易的货币,具体而言,M1主要包括:a .硬币 :包括所有未被银行持有的硬币。b .纸币:纸币是更重要的货币。硬币和货币是法定清偿手段,所有公共的或私人的债务都必须接受它作为偿还手段。c.支票账户:这是指存在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的能够开支票的款项。(指:流通中的现金(M0)与活期存款:具有支付手段和流通手段,的总和)

②:广义货币。是指狭义货币(M1)与准货币的总和。准货币主要包括:定期存款、储蓄存款及信托存款等其他存款。准货币能以极小的成本迅速变现,具有较大的活动性。 6:货币需求

① 货币职能。货币最主要的职能是交易媒介。货币也可以作为核算单位,用来衡量物品价

值。货币有时还被当做价值贮藏受到,使得价值能够在一定时间内被保持。

② 持有货币的成本。持有货币的机会成本是因持有货币而放弃的持有风险较大、流动性较

低的资产或投资的利息。

③ 货币需求的两个原因。a.交易需求:人们拥有狭义货币(M1)的主要原因是交易需求。

持有现金和支票存款的目的是购买商品和支付账单。如果收入增加,人们购买的商品价值也就会增加,那么就需要更多的货币用于交易,所以对货币的需求就增加了。对货币的交易需求容易受到持有货币的机会成本的影响。如果其他资产利率相对于货币利率提高了,那么居民户和企业都愿意降低他们的货币持有量。b.资产需求。人们有时候持有货币是把它当做一种资产或价值储存手段。 7:银行与货币供给

① 作为企业的银行。银行货币和许多金融服务都是由金融中介提供的。金融中介就是

类似商业银行的一些金融机构,他们从居民户或企业那里接受储蓄存款,然后再将这些资金贷给需要的其他居民户和企业使用。 ② 100%准备金银行和部分准备金银行。具有100%准备金的银行体系对货币和宏观经济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