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总复习专题十二古诗词鉴赏Ⅰ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一 文章高考语文总复习专题十二古诗词鉴赏Ⅰ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技巧”和“思想感情”上往往有相似、相近、相通之处。平时学习诗歌,争取“读一首诗,知一类诗”;在考场上,完全可以“知一类诗,通一首诗”,即先从内容入手,尝试根据该诗的内容特色,大致归类到某一题材,再由类及篇推断其使用手法及具体内涵,亦即合理猜想该诗大致运用了何种表达技巧,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一、山水田园诗 题材特征 常见①描写美丽清新的自然景色、闲适恬淡的田园生活。②分为山水诗与田园诗。 ①标题中往往有“山”“野”“田”“居”等字。②常见意象:溪水、山石、标志 松林、野老、柴门、桑麻、南亩、五柳、明月、渔歌等。 ①寄情山水,赞美山河,热爱自然。 内容情感 ②表达对自由的向往及厌倦官场的超脱之情。 ③憎恶黑暗,寄托恬淡静雅的隐逸之乐。 ④以恬淡之心抒写山水清幽,表达闲适淡泊、悠然自得之情。 ⑤对现实不满和怀才不遇的苦闷。 (1)比喻、拟人、夸张、对比等修辞方法。 常用手法 (2)写景的表现手法:①白描与工笔;②观察角度高低俯仰的变化与远近高低的顺序;③光、影、色彩的渲染,视觉、听觉、嗅觉、触觉的运用;④虚实结合(眼前之景与想象之景);⑤动静结合(以动衬静、化动为静与化静为动)。 (3)抒情方法:①借景抒情,融情入景;②以乐景写哀情(反衬)。

边练边悟

17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①

王 维

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 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 渡头馀落日,墟里上孤烟。 复值接舆醉,狂歌五柳前②。

18

1

①这首诗是诗人与友人裴迪相酬为乐之

作。②接舆:春秋时“凤歌笑孔丘”的楚国狂士。这里诗人以接舆比裴迪,以“五柳先生”自比。

鉴赏 诗的首联和颈联写山水原野的深秋晚景,诗人选择富有季节和时间特征的景物:苍翠的寒山、潺湲的秋水、渡口的夕阳、墟里的孤烟,有声有色,动静结合,勾勒出一幅和谐幽静而又富有生机的田园山水画。但这风景并非单纯的孤立的客观存在,而是画在人眼里,人在画图中,一景一物都经过诗人主观的过滤而带上了感情色彩。诗的颔联和尾联写诗人与裴迪的闲居之乐。倚杖柴门,临风听蝉,把诗人安逸的神态,超然物外的情致,写得生动形象;醉酒狂歌,则把裴迪的狂士风度表现得淋漓尽致。诗人对人物形象的刻画,也不是孤立进行的,而是与景物描写密切结合的。柴门、晚风、暮蝉、五柳,有形无形,有声无声,都是写景。五柳,虽是典故,但对诗人来说,模仿陶渊明,植五柳于柴门之外,这是自然而然的。全诗物我一体,情景交融,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1)诗的首联和颈联描写山水原野的深秋晚景,主要采用__________的手法,勾勒出一幅____________________的山水画。

答案 动静结合 幽静而富有生机(和谐静谧) (2)结合颔联和尾联简要分析诗人的情感。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抒发了闲居之乐。颔联,诗人倚杖临风,听晚树鸣蝉,安逸潇洒。尾联以陶渊明自况,表达了超然物外的情致和闲居的乐趣。②表达了对友人的真切情谊。诗人将友人比作接舆,醉酒狂歌,高度赞扬了裴迪的狂士风度。

二、边塞军旅诗 题材特征 常见

以边疆地区军民生活和自然风光为题材。 ①标题中往往有“行”“军”“征”“塞”“戍”等与军旅有关的字。 19

标志 ②常见意象:自然景物类(黄沙、秋月、大漠、孤城、边关、雨雪、风沙等),地理区域类(塞外、雁门、玉门关、黄河、阴山、楼兰、蓟北等),战事器具类(金鼓、旌旗、烽火、羌笛、琵琶、战马等),乐曲类(《梅花落》《折杨柳》《关山月》《阳关三叠》《渭城曲》等),人物类(戍卒、将帅、胡人、单于等)。 ①保家卫国、建立功名的壮志豪情。②奋勇杀敌、英勇无畏的英雄气概。③雄内容奇瑰丽、奇异独特的边塞风光。④征人思乡、闺妇盼归的两地情愁。⑤凄苦哀情感 怨的怨战情绪,凄厉沉痛的反战思考。⑥对和平安宁的边疆生活、和睦友好的民族往来的喜悦。 常用手法 ①修辞方面:主要有夸张、对比、互文、用典等。 ②人物形象的塑造方面:常用侧面烘托、动作肖像描写、细节描写等手法。 ③意境的营造方面:常用景物烘托、虚实结合。 边练边悟

2

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