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小学三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案(全册)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三 文章部编人教版小学三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案(全册)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教师:知道怎样才能解决问题吗?请有经验的同学分享一下吧!

学生交流:(看门牌;看校园示意图;指示牌、找同学或者老师帮忙等)。 活动四:一起画张平面示意图

教师:相信同学们对我们的学校非常熟悉,接下来请同学们来画一张学校的平面示意图,可以简单地显示出学校的样子,也帮助我们更加熟悉校园。画完之后请同学们自愿来展示一下你的绘画成果。

教师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一定收获颇丰吧,请把你的收获与小组成员分享一下吧。我们的学校是一个大家庭,我们应该好好爱护我们的学校,让我们的学校变得更加美好。

2、走这我们的老师

总课时14-16

教学目标:

1、了解老师的工作的辛苦,树立正确对待老师表扬与批评的态度 2、培养热爱老师、尊敬老师的情感,学会与老师交流,增进师生情谊。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教师工作的辛苦,正确对待老师表扬与批评。

教学难点:培养热爱老师、尊敬老师的情感,学会与老师交流,增进师生情谊。

课前准备: 教师:课件。

学生:完成“小小故事会”中教师的采访提纲。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播放歌曲《我们爱老师》导入新课。 二、新知讲授

活动一:我和老师的故事

教师:从幼儿园开始,老师就陪伴我们成长。我们和老师之间,曾经有过许多难忘的故事……

看教材P32页图文,说说下列小朋友与老师有哪些难忘的故事? 分享一下,你和老师之间发生过哪些令你印象深刻的故事? 学生交流:和老师一起做游戏;老师给我讲题……

教师:有时候我们当时不能理解或接受老师的做法,但事后发现老师是有道理的。你遇到过这种情况吗?

教师:有的同学认为老师是在管闲事,你是怎么想的?老师为什么这样做? 学生交流:小组讨论后回答。

教师:老师有时候也有疏忽大意或者误解你的时候。看看下面的事例,遇到这样的情况该怎么办呢?

例1:刚把地面扫干净,不知道谁又丢了纸屑,老师缺批评我扫地不认真。真是冤枉……

例2:老师好像总是喜欢让一些成绩好的学生回答问题。我也很想回答,但老师总是不点我名。我真不服气……

学生交流总结:当老师的批评不够恰当,或者对我们产生了误会时,我们可以向老师说明情况,也可以向老师提出建议。提出建议的时候要注意方式方法,也要尊重老师。

教师:请选择一位老师,看一看他的任课表,观察一下他的学校生活,把他和同学们在一起的时间涂在下表空白处。如果是同时教几个班,别忘了把他和其他班同学在一起的时间也涂上。 活动二:老师,您辛苦了

教师:老师的工作很多也很辛苦,同学们想一想,我们可以做些什么,既有利于自己的成长和进步,又能减轻老师的负担呢?

学生交流:我要认真写字。把作业写得工整,老师批改作业会轻松些。 学生交流:我要和同学好好相处。少发生矛盾冲突,老师就可以少操心。 教师:老师工作这么辛苦,可是他们却能坚持下来。他们究竟是怎么想的? 组织活动:分小组分别采访一位老师,了解老师的故事。回到班上开个“小小故事会”,交流一下。

教师:了解老师后,我们和老师的心贴得更近了。请你制作一张感谢卡,送上对老师的感谢、赞扬或者建议,也可以送给你想感谢的工作人员哦。

3、让我们的学校更美好

总课时17-19

教学目标:

1、了解学校生活、学校的设施、环境等,热爱学校,珍惜校园生活,能为解决学校生活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或建议。

2、培养学生关爱集体,关心校园的情感,引导学生形成用自己灵巧的双手去创造美好校园的生活态度。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学校生活、学校的设施、环境等,热爱学校,珍惜校园生活。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关爱集体,关心校园的情感,引导学生形成用自己灵巧的双手去创造美好校园的生活态度。 课前准备: 教师:课件。

学生:完成“校园垃圾报告”。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教师:同学们,我们的校园里还有许多美丽的地方,今天,老师就想跟小朋友们比一比,看谁发现校园里的美景最多,好不好? 出示校园美景图片,学生畅所欲言。 二、新知讲授

活动一:我们的成长天地

教师:学校是我们成长的天地。在这里,我们不仅可以学到很多本领,认识不同的老师和同学,而且还可以参加各种活动。 请同学们说一说,你都在学校里参加了哪些活动? 学生交流:学生思考,举手回答。

教师:同学们每天在学校的时间是最长的,我们是如何度过的?请跟大家分享一下你的感受。

学生交流:我每天都和同学们一起上课、玩耍。 学生交流:我喜欢数学老师,每次上数学课我都很开心。 学生交流:这是我在美术课上画的美丽校园。 学生交流:……

教师:丰富多彩的学校生活对我们的成长很重要。但是,有些同学却不这样认为。

你同意小玲的观点吗?为什么?请同学们分组讨论一下。 学生交流:分组讨论。

教师:阅读教材P42页阅读角中的内容。想一想:你能理解这些失学女童上学的渴望吗?她们能用法律来保护自己受教育的权利吗? 学生交流。

教师:为学生普及相应的法律知识。 活动二:我为学校出点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