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版高考岳麓版历史一轮复习考点练习题卷: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一 文章2021版高考岳麓版历史一轮复习考点练习题卷: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

一、选择题

1.(2020·武汉调研)“宰”和“相”原是封建贵族的家臣,到秦汉变成了政府的执政官,再后来宰相失职,又有另一批皇帝内廷私臣变成了正式执政官。这表明( )

A.宰相制度起源于西周 C.权力中心由政府转向皇室

B.中国古代家国一体 D.官僚政治不断发展

2.(2020·宜宾一模)汉代的三公九卿设在宫外,这些官员觐见皇帝的朝仪十分烦琐,向皇帝提供信息比较缓慢,皇帝便将处理机要事务的责任转移到内廷,逐渐形成中朝。据此可知,设置中朝有利于( )

A.制约丞相权力 C.加强中央集权

B.提高行政效率 D.监察三公九卿

3.(2020·宜宾模拟)史载,唐太宗亲自翻阅当朝国史,认为玄武门诛李建成、李元吉事件语多微隐,命削去浮词,直书其事;房玄龄等史官把君王历来不阅的《起居注》修改为《今上实录》等,呈上太宗。此事主要反映了( )

A.君主参与的修史可信度更高 B.君主专制统治逐渐加强 C.避讳君主始终是修史的原则 D.朝廷注重提高史官地位

4.(2020·郑州模拟)唐朝沿用隋制,国家每一政令的下达,都经由中书出令、门下审议、尚书执行的程序。后来“中书门下两省,或论难往来,各逞意气。太宗深察其弊,乃令三省长官合署办公,是谓政事堂”。这说明政事堂的设立( )

A.有助于提高中央行政效率 C.缓解了皇权与相权的矛盾

B.扩大了三省长官的权力 D.旨在终结三省六部制度

5.(2020·济宁高三期末)宋代苏轼曾尖锐地指出:“国家自近岁以来,吏多而缺少,率一官而三人共之,居者一人,去者一人,而伺之者又一人,是一官而有二人者无事而食也。”这种状况的出现根源于( )

A.五代十国遗留下众多的历史问题 B.宋代统治者进一步扩大科举取士 C.宋代统治者加强专制统治的举措 D.宋代统治者推行无为而治的政策

6.(2020·天一大联考)按照宋制,皇帝诏旨须经朝廷商议进呈,再由皇帝审阅批准,才能发付朝廷执行。皇帝未经朝议擅自将诏旨发出,将会招致宰相的批评和抵制。这反映了宋代( )

A.相权对皇权的制约

B.中央官制的完善

C.皇权与相权的对立 D.君主权力的弱化

7.(2020·山西省45校高三联考)北宋时期“佐天子执兵政”的官员是( ) A.转运使 C.三司使

B.参知政事 D.枢密使

8.(2020·湖南省长郡中学调研)宋代规定,枢密院作为全国最高军事机构“武府”,其长官“枢密使”不得由武将担任,只授予文职官员。此规定( )

A.不利于充分发挥军队战斗力 B.提高了官员的军事理论水平 C.形成了军政和行政互相制衡 D.扩大了宰相对军事的监督权

9.(2020·合肥质检)《汉书》《后汉书》及主要汉碑中现在所能找到的西汉“孝廉”之中,能确定出身的一共184人,其中出身于官员贵族之家的128人,出身于地方豪强大地主之家的11人。这一情况说明当时( )

A.察举制不能有效选拔人才 B.官位基本被上层社会垄断 C.贵族政治进一步得到加强 D.中央与地方矛盾日趋尖锐

10.(2020·林州一中高三调研)实行科举制度,士人可以“怀牒自进”,只要不属于朝廷禁止入试的戴罪之人和数量有限的贱民,都可以自由报考。这表明科举制( )

A.有利于增强社会读书风气 B.有助于提高官员文化素质 C.实现了选举对象的自主化 D.加强了对特权阶层的打击

11.唐代招生限文武官员五品以上子孙,宋代招生可招庶民的俊异者。这一变化有助于( )

A.皇权向社会基层扩展 C.削弱地方官员的权力

B.增强中央政府的向心力 D.强化基层百姓德行修养

12.范文澜先生曾考证,汉武帝时期的刺史制度有一条不成文的规定:考察封国国王,有罪状便奏闻。不法的国王因此受到惩罚。据此推知,汉武帝设置刺史( )

A.旨在削弱国王势力 C.重在整肃地方吏治 二、非选择题

13.(2020·德州期末)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西汉政权建立后,统治者吸取秦亡的教训,大力放宽政策,轻田租促农业。政

B.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D.使监察制度趋于完善

治上,在中央实行三公九卿制,在地方实行郡国并行的体制,后来进一步确立了郡县制的主体地位。汉武帝时形成中外朝制度,由三公九卿为代表的外朝官和皇帝侍从官即内朝官共同执政。

——摘编自杜庆余《论国家制度建设与

汉代兴衰的关系》

材料二 唐太宗全面革除隋朝弊政,实行轻徭薄赋、与民休息的政策,推行均田制。发展完善三省六部制度,三省长官共为宰相,其他官员以“参预朝政”等名号也可为宰相,后来进一步形成了成熟的政事堂制度。发展科举制度,健全府兵制,强化监察机构。

——摘编自任士英《盛唐气象》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汉、唐初期制度建设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汉、唐制度建设的意义。 14.(2020·威海模拟)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国古代科举制度发展演变简表 时期 唐代 录取数量或方式 进士录取率只有百分之一二 考试内容 诗赋、儒家经典、法律、文字、算学等 儒家经典为主,儒家经典可依据多种注疏 考试程序 武则天时,初设殿试,但未形成定制 考试分解试、省试、殿试三级;殿试成为定制,录取权由皇帝直接掌握 士人需先入地方学校为生员或入国子监为监生,再通过乡试、会试、殿试而入仕 宋代 录取名额大为增加 开始实行“南北榜”,即南北方的学子,按照其所明代 处的地域进行排名,分别录取出贡生后,再统一参加殿试 命题范围只限于四书五经,答卷只能以朱熹的注释为主 结合材料与中国古代史的相关知识,围绕“科举制度与社会发展”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答案

一、选择题

1.(2020·武汉调研)“宰”和“相”原是封建贵族的家臣,到秦汉变成了政府的执政官,再后来宰相失职,又有另一批皇帝内廷私臣变成了正式执政官。这表明( )

A.宰相制度起源于西周 C.权力中心由政府转向皇室

B.中国古代家国一体 D.官僚政治不断发展

解析:选D。宰相由封建贵族的家臣转变成政府的执政官,反映出贵族政治向官僚政治的转变,逐渐摆脱了中国古代家国一体的特征,故D项正确。

2.(2020·宜宾一模)汉代的三公九卿设在宫外,这些官员觐见皇帝的朝仪十分烦琐,向皇帝提供信息比较缓慢,皇帝便将处理机要事务的责任转移到内廷,逐渐形成中朝。据此可知,设置中朝有利于( )

A.制约丞相权力 C.加强中央集权

B.提高行政效率 D.监察三公九卿

解析:选B。据题干材料可知,建立中朝的原因是三公九卿“觐见皇帝的朝仪十分烦琐,向皇帝提供信息比较缓慢”,目的是提高行政效率,故选B项。

3.(2020·宜宾模拟)史载,唐太宗亲自翻阅当朝国史,认为玄武门诛李建成、李元吉事件语多微隐,命削去浮词,直书其事;房玄龄等史官把君王历来不阅的《起居注》修改为《今上实录》等,呈上太宗。此事主要反映了( )

A.君主参与的修史可信度更高 B.君主专制统治逐渐加强 C.避讳君主始终是修史的原则 D.朝廷注重提高史官地位

解析:选B。唐太宗直接干预修史工作,说明经过修改的史书是符合君主想法的,这反映了君主专制统治的加强,故B项正确。

4.(2020·郑州模拟)唐朝沿用隋制,国家每一政令的下达,都经由中书出令、门下审议、尚书执行的程序。后来“中书门下两省,或论难往来,各逞意气。太宗深察其弊,乃令三省长官合署办公,是谓政事堂”。这说明政事堂的设立( )

A.有助于提高中央行政效率 C.缓解了皇权与相权的矛盾

B.扩大了三省长官的权力 D.旨在终结三省六部制度

解析:选A。根据材料“中书门下两省,或论难往来,各逞意气。太宗深察其弊”得出三省分权造成一定程度隔阂和过分牵制,导致行政效率低下,根据材料“令三省长官合署办公,是谓政事堂”得出三省长官合并办公有利于三省间的有效沟通和执行,避免互相扯皮,有助于提高政府行政效率,故A项正确。

5.(2020·济宁高三期末)宋代苏轼曾尖锐地指出:“国家自近岁以来,吏多而缺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