曼昆《经济学原理(宏观经济学分册)》(第6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第28章 失业)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六 文章曼昆《经济学原理(宏观经济学分册)》(第6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第28章 失业)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Born to win

经济学考研交流群 <<<点击加入

第28章 失 业

28.1 复习笔记

跨考网独家整理最全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解析资料库,您可以在这里查阅历年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经济学考研参考书等内容,更有跨考考研历年辅导的经济学学哥学姐的经济学考研经验,从前辈中获得的经验对初学者来说是宝贵的财富,这或许能帮你少走弯路,躲开一些陷阱。

以下内容为跨考网独家整理,如您还需更多考研资料,可选择经济学一对一在线咨询进行咨询。

1.失业的衡量指标 (1)失业

失业指在一定年龄范围内,有工作能力,愿意工作并积极寻找工作而未能按当时通行的实际工资水平找到工作的人。

要注意:①年龄规定以外的无工作者不计入失业者。②丧失工作能力者不计入失业者。③在校学习的不计入失业者。④由于某种原因不愿工作或不积极寻找工作的人不计入失业者。⑤有些未领取失业救济的未登记注册的无工作者,不计入失业者。

衡量经济中失业状况的最基本指标是失业率。失业率是指失业人数占劳动力总数的百分比,公式表示为:

失业率?失业人数?100%

劳动力人数公式中的劳动力总数是指失业人数和就业人数之和。 (2)充分就业

充分就业并非人人都有工作,消灭了周期性失业的就业状态就是充分就业。 由于社会总需求不足而造成的失业叫周期性失业。由于经济中某些难以克服的原因而造成的失业叫自然失业。充分就业与自然失业的存在并不矛盾。实现了充分就业时的失业率就是自然失业率。

劳动力参工率指劳动力在成年人口中所占的百分比,这个统计数字表示人口中选择参与劳动市场的人口的比率。即:

劳动力参工率?劳动力?100%

成年人口经济中总存在某种失业,而且各年的失业量都在变动。失业率围绕正常失业率而波动。正常失业率称为自然失业率,失业率与自然失业率的背离称为周期性失业。

(3)失业率不能准确地衡量失业的原因

①一些人只是为了能得到政府的福利或由于得到“暗中”支付而装着找工作,他们仍被算在劳动力之中,作为失业者。这种行为使失业统计数字偏高。

②一些人寻找工作不成功,并放弃了寻找工作,因此他们未被算在失业者之内。这种行为使失业统计数字偏低。

2.失业的分类

宏观经济学通常将失业分为三种类型,即摩擦性失业、结构性失业以及周期性失业。 (1)摩擦性失业指劳动力在正常流动过程中所产生的失业。摩擦性失业量的大小取决985/211历年真题解析,答案,核心考点讲义,你想要的都在这→ 经济学历年考研真题及详解

Born to win

经济学考研交流群 <<<点击加入

于劳动力流动性的大小和寻找工作所需要的时间。由于在动态经济中,劳动力的流动是正常的,所以摩擦性失业的存在也是正常的。

(2)结构性失业指劳动力的供给和需求不匹配所造成的失业,其特点是既有失业,又有职位空缺,失业者或者没有合适的技能,或者居住地点不当,因此无法填补现有的职位空缺。结构性失业是由经济变化导致的,这些经济变化引起特定市场和区域中的特定类型劳动力的需求相对低于其供给。

(3)周期性失业指经济周期中的衰退或萧条时,因需求下降而造成的失业,这类失业是由整个经济的支出和产出下降造成的。当经济中的总需求的减少降低了总产出时,会引起整个经济体系的较普遍的失业。

除了上述三种失业类型外,在宏观经济学中还有一种关于失业的分类,即所谓的自愿失业和非自愿失业。前者指工人不愿接受现行工资水平而形成的失业,后者指愿意接受现行工资但仍找不到工作的失业。

3.自然失业率、自然就业率 (1)自然失业率

自然失业率指经济社会在正常情况下的失业率,它是劳动市场处于供求稳定状态时的失业率,这里的稳定状态被认为是:既不会造成通货膨胀也不会导致通货紧缩的状态。由于摩擦性失业的普遍性和不可避免性,宏观经济学认为,经济社会在任何时期总存在着一定比率的失业人口。

自然失业率的高低,取决于劳动力市场的完善程度、经济状况等多种因素。各国政府可根据实际情况来确定自然失业率。

(2)自然就业率

自然就业率是与自然失业率相对应的就业率,即充分就业量除以劳动力总量所得到的比率。按照这一界定,显然,一个经济的自然失业率与自然就业率之和为100%。这意味着知道两者中的一个,就可以推知另一个。从这个意义上说,自然失业率和自然就业率两者是一回事。在一些西方文献中,在不会产生混淆的情况下,就将它们统称为自然率。

4.失业存在的原因

在一个理想的劳动市场中,工资的调整将保证所有工人总是充分就业的,当然,现实并不是如此理想的。甚至在整个经济运行良好时,也总有一些没有工作的工人。换句话说,失业率总不会降为零;相反,失业率围绕自然失业率波动。

经济中自然失业率的四种解释:寻找工作、最低工资法、工会和效率工资。 ①寻找工作

a.摩擦性失业指在生产过程中由于难以避免的因素所造成短期局部性失业。摩擦性失业通常是企业间、地区间部门劳动需求变动的结果,摩擦性失业不可避免,因为经济总是在变动。

b.工作机会与工人可获得的信息传播得越快,工人与企业匹配的也就越快。公共政策也会起作用。如果政策可以减少失业工人寻找新工作所需的时间,就可以降低经济的自然失业率。

政府可以采用以下两种方式促进寻找工作。一种方法是通过政府管理的就业机构,这种机构发布有关工作空位的信息。另一种方法是通过公共培训计划,它的目的是使处于衰落行业的工人易于转移到增长行业中去,并帮助处于不利地位的群体脱贫。

c.失业保障与寻找工作 985/211历年真题解析,答案,核心考点讲义,你想要的都在这→ 经济学历年考研真题及详解

Born to win

经济学考研交流群 <<<点击加入

失业保障是当工人失业时提供部分收入保护的政府计划。尽管失业保障减轻了失业的痛苦,但也增加了失业量。失业保障制度的设计影响了失业者寻找工作的努力程度并增加了失业。

②最低工资法

经济中总是存在某种失业的第二个原因是最低工资法。最低工资法通过把不熟练与无经验工人的工资提高到均衡水平以上而增加了劳动供给量,并减少了劳动需求量。它所引起的过剩劳动供给就代表失业。虽然最低工资并不是经济中失业的主要原因,但它对某些失业率特别高的群体有重要的影响。而且,把最低工资的分析作为出发点也是正常的,因为它可以用于解释结构性失业的某些其他原因。

③工会和集体谈判

失业的第三个原因是工会的市场势力。当工会使有工会组织的行业的工资提高到均衡水平之上时,工会就创造出了过剩的劳动供给。

a.工会是一种卡特尔,它是卖者共同行动以希望发挥其共同市场势力的一个集团。在经济中大部分工人单独地与其雇主讨论工资、津贴和工作条件。与此相比,工会的工人是作为一个集团来这样做的。工会与企业就就业条件达成一致的过程称为集体谈判。

当工会在与企业谈判时,它提出的工资、津贴和工作条件会比没有工会时高。如果工会和企业没有达成协议,工会就会组织工人从企业撤出,这称为罢工(strike)。由于罢工减少了生产、销售和利润,所以,面临罢工威胁的企业可能同意支付比没有工会时更高的工资。

b.当工会把工资提高到均衡水平之上时,它就增加了劳动供给量,减少了劳动需求量,从而引起了失业。那些仍然就业的工人的状况变好了,但那些以前有工作而在较高工资时失业的工人的状况变坏了。

c.局外人可以用两种方法中的一种对其处境做出反应。他们中的一些人仍然处于失业状态,等待时机成为局内人,并赚到工会的高工资。另一些人在没有工会组织的企业工作。因此,当工资提高了经济中一个部门的工资时,经济中其他部门的劳动供给就增加了。这种劳动供给的增加又降低了那些没有工会组织的行业的工资。换句话说,工会工人从集体谈判中得到了好处,而没有参加工会的工人承担了部分代价。

d.经济中工会的作用部分取决于决定工会组织和集体谈判的法律。在正常情况下,卡特尔成员之间的公开协议是非法的。如果出售普通产品的企业达成确定那种产品的高价格的协议,这种协议就是“限制贸易的勾结”。政府将会在民事或刑事法院起诉这些企业违背了反托拉斯法。与此相比,工会不受这些法律的限制。那些制定反托拉斯法的决策者相信,工人在与雇主谈判时需要更大的市场势力。

e.工会对经济的影响

对于工会对经济好还是坏的看法并不一致。批评者认为,工会是把劳动力价格提高到经济均衡之上的一个卡特尔。这是无效率的(引起失业)和不平等的(局内人以局外人的损失为代价获益)。工会的支持者认为企业有市场势力并能压低工资,因此,工会只是企业的抗衡力量。支持者还认为,工会是有效率的,因为企业不必就薪水和福利与个别工人谈判,这就是说,工会可以减少交易费用。

④效率工资理论

经济中总是存在一些失业的第四个原因是由效率工资(efficiency wages)理论所提出来的。根据这种理论,如果工资高于均衡水平,企业的经营会更具效率。因此,即使存在超额劳动供给时,企业保持高工资也是有利的。

在某些方面,效率工资引起的失业和最低工资法与工会所引起的失业是相似的。在这三种情况下,失业都是因为工资高于使劳动供给量与劳动需求量平衡的水平。但也有一个重要985/211历年真题解析,答案,核心考点讲义,你想要的都在这→ 经济学历年考研真题及详解

Born to win

经济学考研交流群 <<<点击加入

的差别:最低工资法和工会可以阻止企业在工人过剩时降低工资。效率工资理论认为,在许多情况下,这种对企业的限制是不必要的,因为企业当工资在均衡水平之上时其状况可能会更好。

根据这种理论,企业发现支付高于均衡水平的工资是有利的,高工资可以改善工人健康状况,降低工人流动率,提高工人努力程度以及提高工人素质。

28.2 课后习题详解

一、概念题

1.劳动力(labor force)

答:劳动力指一国或地区法定劳动年龄以上的,或者在工作,或者在积极寻找工作,或者因为暂时失业而等待召回的所有人。劳动力包括失业者和就业者。一国劳动力的规模取决于人口总量、人口结构、劳动力参工率以及移民等因素。劳动力是既包括就业者又包括失业者的工人总量,用公式可以表示为:劳动力=就业者人数+失业者人数。

2.失业率(unemployment rate) 答:失业率指失业者在劳动力中所占的百分比。失业率是劳工统计中用来反映一国或一个地区失业程度的主要指标。计算方法是失业人数除以劳动力人数再乘以100%,即:失业率=失业人数/劳动力人数×100%。失业率可以分别按性别、年龄、种族、产业和职业分组进行计算。西方各国失业者的统计标准并不相同,一般的标准是:凡是统计时没有工作,但在此以前的4周以内曾做过寻找工作的努力,却没有找到工作的人。此外,包括在失业者统计范围的还有:①暂时被解雇,正在等待召回的人。②正等待到新工作岗位报到,但等待时间达30天以上的人。许多经济学家认为,失业率这一指标并不足以反映一国或地区失业的严重程度,因为还有那些因为寻找工作太难而放弃寻找工作的努力,从而退出劳动力市场成为非劳动力人口的“丧失信心的工人”,他们并没有包括在失业者范围之内。

3.劳动力参工率(labor-force participation rate) 答:劳动力参工率是指劳动力在成年人口中的百分比。这一统计指标反映了人口中选择参与劳动市场的人的比率。劳动力参工率用公式表示为:

劳动力参工率?劳动力?100%

成年人口劳动力参工率的高低是家庭工作决策的结果,取决于工资率、失业水平、教育水平以及工作态度。在20世纪工业化国家的劳动力参工率方面,一个最显著的变化就是已婚女性劳动力参工率的提高。这是性别歧视的下降、出生率的下降以及实际工资的上升等几个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与此同时,各国男性的劳动力参工率略有下降。在有些国家(例如英国)或有些组织(例如国际劳工组织)也用活动率这个概念来替代劳动力参工率概念,但两者除名称外,计算方法及所包含的意义并没有区别。

4.自然失业率(natural rate of unemployment)(中国人民大学2003研;华南理工大学2007、2008研;北京工业大学2008研;山东大学2008研;中南财经政法大学2011研)

答:自然失业率又称“有保证的失业率”、“正常失业率”、“充分就业失业率”等,指在没有货币因素干扰的情况下,让劳动力市场和商品市场自发供求力量起作用时,总供给和总需求处于均衡状态时的失业率。所谓没有货币因素干扰,指的是失业率的高低与通货膨胀的985/211历年真题解析,答案,核心考点讲义,你想要的都在这→ 经济学历年考研真题及详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