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传媒学院毕业论文标准格式 - 图文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六 文章浙江传媒学院毕业论文标准格式 - 图文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浙江传媒学院本科毕业论文 女性的心理特征对其摄影创作的影响研究

本身的记录功能正好适合于她们作为表达观念的媒介,一些女性摄影家也尝试在照片中揭示自身的弱势地位,表达独立于自由的意志。可以说这也是处于弱势的女性的诉求。于是,属于女性群体,以及代表这个群体向世界,向男性表达女性视角的摄影,就此掀起一股新的摄影风潮,也宣告了摄影的性别属性。

心理学中阐述表明:“个体的成长是一个走向自我独立的过程,对他人的依恋被认为是不成熟的表现。”而女性主义的心理学却大胆的颠覆了这一主流学说并认为:“在万物中不存在孤立的自我,人际间存在的和谐关系是自我认知、行为和情感产生的基础。这就意味着要去成功的构造与维持和他人的紧密存在关系,并在个体中寻求更为敏感、完善、细腻、独到的相处方式。”①女性摄影艺术的最大特点之一就是内审视觉,是将审视自身的内在视觉过程做为前提,来进行生活观察、处世体验和情感表述的心理现象和艺术行为。这也就强有力的证明:女性独特的视角就是摄影的另一张面孔。

优秀的女性从不同的纬度出现在摄影的风景线上,向以男性身份特征为主导的传统观念发起了挑战,并且产生了超越男性的独特魅力。《美国摄影》杂志将这样一种发展趋势称为新的“女孩的意识”,并选择了一连串的词汇形容这些优秀的女性摄影家:果断的,诱人的,无畏的,同时又是甜美的?? “觉醒的女性不再纠缠在花花草草、情意绵绵的绿肥红瘦的世界中,当代社会一切敏感的话题,她们都会毫无顾忌地通过镜头甚至自己的身体去深入体验:关于暴力,关于性,关于生与死的颠覆??”②但是她们的内心又异常的脆弱,就像许多人一样,心灵世界随时都可能因为意外的触发而毁于一旦——这同样也通过她们的镜头表现了出来。所以,阅读她们的图像,了解她们的生活,其实也是在阅读我们自己??所以,女性摄影,当是—个最敏感丰富的灵魂站在相机后面,对另外—个敏感而丰富的灵魂的深切关照(另外一个灵魂也包括自身的另一面,或有表达诉求的一面)。当所有的温情和悲苦在相机前后如此热烈地得到回应和共鸣,当一个生命的成长和她拿着相机的手有了共同的震颤,那么照片中才会有真正的女性所特有的情怀。

三、 女性心理特征使其在镜头表达上的优势

早在80年代的一本杂志中有就出现过一段很有意思的话:“摄影应该是非常适合于女性的。但奇怪的是,她们在一开始并没有选择摄影。”促使这些女性没有选择摄影的原因可能有很多,社会的,文明的,甚至上是技术的,我们在这就不深入讨论了。但是,所说的“摄影应该是非常适合于女性”这一点上是毋庸置疑的。如今,摄影应归于艺术的范畴,而艺术的主题最根本的无外乎两个:性爱与死亡。前者是附在生命 ①②

卡伦·霍尔耐.女性心理学[M]上海文艺出版社.2000:53页 林路.女性摄影新生代[M].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27页

作者:李娜 第3页共15页

浙江传媒学院本科毕业论文 女性的心理特征对其摄影创作的影响研究

上的一符语,后者则属于哲学的范畴。从女性的特性来看,她们似乎更能深刻的体会这两个主题。这也是她们在镜头情感表达方面的天然优势。

首先,女性的感性特点更有利于摄影语言细腻情感的表现。艺术源于情感,同样的,摄影更源于情感。一幅摄影作品的情感表达深度如何,就源于拍摄者的情感强烈程度。这就要求拍摄者具备较高的情商。摄影创作是感性的反应,在这个过程中感性比理性更重要,而女性天生就具备这一能力。女性往往拥有更丰富的情感和敏锐的洞察力,在拍摄时也会投入更深刻的情意。全球最有影响的女摄影家之一玛丽·艾伦·马克,几十年的摄影创作始终关注最底层人们的疾苦,他的作品,不仅仅是简单的记录了这些人的生活状态,更挖掘了其外表下的内心状态:痛苦,挣扎,诉求。这些细微而深刻的情感,都源于作者强烈的同情心。

其次,女性独特的思维方式更利于表现摄影美。美国摄影家爱德华·韦斯顿在其文章《什么是摄影美》中主张“照相机应该用于记录生活,反应事物本身的悟性和精华,不管是抛光的钢还是颤抖的肉体。”然而,他的这种对于摄影美的定义,过于直观和理性,可能更是从技术层面上的美,而非艺术与人性层面上的美。如同朱光潜在《批判哲学的批判》中所提及到的:“通过漫长历史的社会实践,自然人化了,人的目的对象化了。??人成为掌握控制自然的主人。自然与人、真与善、感性与理性、规律与目的、必然与自由,在这里才具有真正的矛盾统一。理性才能积淀在感性中,内容才能积淀在形式中,自然的形式才能成为自由的形式,这也就是美。”所以摄影之美,不光在形式,更在内容,这种美更直击摄影的灵魂所在。对于女性主义摄影家而言,在真实世界中所存在或者是被依存的事物,都是富有美感的。因为女性摄影家所具备的是区别于男性发掘“美”的独特的视。被收纳的是被隐藏于世间万物中的美的细节,哪怕是残缺的,也是“丑的精美”。旅德女性摄影家王小慧的抽象摄影作品《花之灵》,是一幅让受众从身心都感受到,对于美化的事物所附加的任何文字阐释都是徒劳。唯有女性摄影师追求唯美的独特视角,才能令我们斯通见惯的事物拍摄出令观者震撼的独特之美。

最后,女性特有的母性及亲和力,使她们在一些拍摄领域更具优势。在一些深受传统礼教的束缚的国度亦或是面对一些特殊弱势群体等这些女性色彩浓郁的领域中,很多男性摄影师是无法逾越的,这时,女性摄影师则能够更好的利用性别优势更深入的涉足这些领域。因为女性本事在男权社会中,也是被束缚的群体,她们在这方面更能和一些弱势群体或者特殊国度的受众产生心理和情感上的共鸣。在这些女性摄影师的面前,这些被拍摄者更容易放下戒心甚至排斥心理,而展现真是的心理情感和生活状态,为摄影工作的顺利进行提供一个良好的契机。

作为一名女性摄影记者,简·阿特伍德将她的镜头对准了那些监狱中的女性。同为女性,经过一断时间的朝夕相处,她更能理解的体会这些游走于犯罪的女性内心的

作者:李娜 第4页共15页

浙江传媒学院本科毕业论文 女性的心理特征对其摄影创作的影响研究

挣扎与无奈。被拍摄者也从简·阿特伍德身上体会到了巨大同情与理解,甚至惋惜,也激起了她们面对镜头表达情感的诉求,使简·阿特伍德创作了大量表现女四生活与内心世界的作品。她的这些作品,充满了人道主义的同情心,在社会上引起很大反响,更改变了社会群体对这些女囚的一些偏激的看法,引发大众思考,对这些女囚提供了心灵的慰藉。

在儿童摄影领域能占有一席之地的更多的是女性摄影师。安娓·戈德斯曾说过:“这样的一种创造力是建立在对孩子的热爱上的,离开了女性这样一种与生俱来的母爱。一切都可能失之交臂。”正式由于她的这种母爱,才能更好的注意和捕捉孩子的一颦一笑,也更能让儿童在面对女性摄影师时更易于接受,更感觉到亲和力。这样“母亲”与“孩子”的交流配合,才能拍摄出大量优秀的儿童摄影作品。

四、 以个体女性摄影师为例分析其作品中的女性特征

中国第一代女摄影家金勋琪曾说过:“与男性摄影家相比,女性摄影家的感性色彩表现的很突出,摄影作为职业是物质性的,然而,摄影作为艺术是精神的。男性摄影家的职业化,有时会遭遇到这样的尴尬:作为一种文化,摄影的价值是不能以金钱来衡量的,但是职业摄影活动却又是需要经济来维系和推动的,有时候,男性职业摄影家必须在两者之间作出妥协,而女性摄影家的性别特质则避免了这种矛盾,她们基本上凭借一种敏锐、细腻的触角来探视生活的底部,用形象、色彩、背景等手法去反映她视角中的生活原色。”

的确,对于女性摄影师来说,摄影的价值应该取决于个体的理想和情感的实现。摄影给她们带来的满足是一个“完整的世界”。所以,她们的摄影作品所表达的更多的不是物质的,而是情感的。更多的不是别人的,而是自己的。所以,尽管这些女性摄影家的性格和经历迥异,但是她们的摄影作品无疑都是她们心理特征的体现,而她们心理特征的形成,与她们的个人的经历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这些经历和心理特征,都对她们的摄影创作有着深刻的影响。我知道,单薄的笔触很难以将她们作品中表达的细腻情感和心理历程描述详尽,更无法深刻挖掘作品背后她们厚重的经历,但在此,我想以几位有代表性的女性摄影师为例,力求从她们经历入手,分析其经历与心理情感对其作品的影响,以及在其作品中的体现,感知她们在光影中的灵魂。

(一) 畸形中的常态——黛安娜·阿巴斯

阿巴斯·黛安娜,美国人(1923-1971)。她是当代纪实摄影领域中的重要人物,也被称作摄影界的梵高。她在选择自杀之前曾经拍摄过许多照片。她坚定不移地用照片这种形式坦率地表现那些一直都得不到社会认同的人们,其作品“歌颂”的群体都是

作者:李娜 第5页共15页

浙江传媒学院本科毕业论文 女性的心理特征对其摄影创作的影响研究

常理中“不上台面的”变性人、侏儒、裸体爱好者营地等等。这些照片在它们创作地当时就惹起了人们地争论,直至今日仍旧是议论纷纭。

阿巴斯出身于纽约市一个富饶的家庭,是在备受呵护中成长的温室花朵。然而这种无微不至的呵护,却让她陷入了巨大的压力之中。她说:“我觉得孩提时就最受折磨的一件事是从来就不觉得有过困境,我被一种不真实的感觉所肯定,而我所能感觉的只是不真实而己。”

在这种“不真实”的虚幻当中,让阿巴斯感觉到精神上的痛苦,她渴望真实。于是,在她第一次遇见畸形人时,就让她感觉到巨大的震撼,她不自觉地被这些悲剧人物所吸引,被他们身上的真实深深的诱惑。所以,她开始关注这些“怪人”,甚至跟踪他们,到最后拿起照相机开始拍摄他们。然而,阿巴斯在作品中对这些“非正常人”所表现出的情感,并非是同情弱者表达关爱,而是羡慕,甚至可以说是嫉妒,她作品中的“弱者”所表现出的状态,从没有生活的艰难和邋遢,也不是偶然捕捉到的画面,他们都是直率的面对着镜头,仿佛直接的和“正常人”在面对面的交谈他们的缺陷,又好像是在审视。就像阿巴斯在一次演讲中说到“畸形人有一种传奇性的特质,就像一个神话故本里的人物,阻挡在你面前,逼你回答一个谜语。”阿巴斯在一个演讲会上这么说着:“大多数的人都在惧怕将未会有什么创伤的经验中生活过来,而畸形人与生俱来就带着创伤,他们已经通过了生命的考验,他们是第一流的人物。”

从阿巴斯的作品中,可以一直看到她在那个圈子中一步步走向沉迷。她的作品《拿玩具手榴弹的孩子》(附录1),一个男孩拿着玩具手榴弹,四肢别扭的动作,上身前倾,目光直直的瞪视着镜头,这种目光和看东西的方式,一看就非正常人所有,那么赤裸,甚至可以说是犀利。她要表现的,正是是一种幻想世界和意识形态世界的不和谐。面对着这样的目光,在告诉世人,我们内心最最邪恶的一面。这样的作品,她好像是要告诉世人,每个人都有不正常的遗传因子,人们都是为了别人的目光,才把自己的不正常隐藏起来,表现出很正常的样子。而这种做法,在阿巴斯的眼中是不真实的,而她镜头下的畸形人,才是最真实,最高尚的。她把他们称为“精神的贵族”。她想要表现的,也就是这样畸形中的常态。

阿巴斯一生都在追求人类本性的真实,她不断地探寻人类善良表面下的阴影与罪恶。美中有丑,善中有恶,她不断地揭露人类灵魂深处最脆弱甚至不堪的一面,在这世俗中,这是一种禁忌,而阿巴斯在跨入这道禁忌之门,并且越走越远。她中后期的作品《草地上》(附录2),三个心智不全的精神癫疯者在草地上呆滞的垂首,仰天的狂笑,令人惊异的肢体动作,不合常理的姿态在灰暗的画面里显得如此怪异甚至恐怖,深切的迷惑与无法捉摸的悲哀充满了人们的心灵,或许只有他们——极端行为者和极端意识者——才能毫无遮掩地表现人性中最深不可测的迷茫与不安,这种微妙被具体放大地演绎出来,带给人们强烈的心灵感触,把人性的微妙之处推向了极致。

作者:李娜 第6页共1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