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福建省福州市八县市一中联考高一(下)期中语文试卷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六 文章2018-2019学年福建省福州市八县市一中联考高一(下)期中语文试卷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解析】

(1)B.“高力内心一直渴望富裕起来的念想”,理解不切合文意,这里“美好的愿望”应该指的是高力想帮父亲买表的愿望。故选B。

(2)此题要求分析标题“手表”的作用,从情节看,文章围绕“手表”写了“父亲给高力买表”“高力想给父亲买表”“父亲不戴新表”等情节,“手表”是文章的线索,是文章结构紧凑;从任务的塑造和情感的表达看,“手表”体现了父亲对子女的爱,也表现了子女对父母的感恩,“手表”是情感的寄托,文章借“手表”表达情感,塑造人物;从主旨看,“不管时针分针秒针,都只能围着表圈转,从哪里出发,还得回到哪里”等句子隐喻一种生命轨迹与人生哲理,有助于主题的开掘。

(3)此题由文中的“高力是村子出的第一个大学生。父亲为此走路腰杆都直了”“儿子读大学,没块表,多丢人啦”“父亲得意地笑着”可见父亲的自尊和慈爱;由文中的“慢慢还”“后来为了那块表,父亲帮人打了一个多月的谷子,脸晒得黢黑,手上到处是伤”可见父亲的乐观、勤劳;由文中的“有钱后,高力就一直想把父母接进城里居住。但父亲不答应,说空气不好,太嘈杂”可见父亲的厚道、本分;由“现在,你们城里越来越不像人呆的地方了,我们跑去干啥?我估计,今后,说不定城里人会往乡下跑”可见父亲能观察、有思想。

答案: (1)B

(2)①“手表”作为全文线索,可以使故事情节更集中、紧凑;②“手表”在小说中是感情寄托物,有助于主人公内在思想情感的表现;③“手表”在小说中隐喻一种生命轨迹与人生哲理,有助于主题的开掘。

(3)①慈爱(自尊):儿子考上大学,父亲“腰杆都直了”,并借钱买了上海牌手表,以及后文让孩子留着手表用等,都可以读出父亲内心潜藏着的对孩子的慈爱和被尊重的需要;②乐观(勤劳):面对母亲的忧愁,父亲的“得意”笑,并

第17页,共25页

为那手表而“帮人打了一个多月的谷子”,直接地表现父亲个性中的乐观与勤劳;③厚道、本分:儿子多次请他进城,父亲都不愿去,说城里“空气不好,太嘈杂”,反映了父亲个性中的厚道与本分。④能观察、有思想:当儿子再次劝父亲进城时,父亲以堂兄高山为例,间接表达希望儿子回来的心愿,还以手表为喻,表达自己的认识,这都可以看出父亲善于观察,并且对人生有所思考。

(1)此题考核对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综合赏析能力。文学类文本阅读选择题,主要对文意、文章的主旨结构、人物形象的塑造、艺术手法等内容的考核,设错点概括类一般为文意、主旨、情感、人物的心理表述不当,赏析类一般为手法和特色概括不当。选择题错误的选项命制一般都有明显的不会引起争议的错误,即所谓的“硬伤”,在答题时注意寻找这些硬伤。 (2)此题考核分析文章标题作用的能力,答题时一般从标题和情节推进、人物塑造、以及主旨表达等角度分析。

(3)此题考核欣赏文学作品的艺术形象的能力,答题时根据文中对该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和他人的评价等概括,答题时先答出性格特征,后面列出文中的依据,注意答主要的形象特征,各项之间不要包含。 小说标题常见的作用有:

1.作为情节线索贯穿全文。标题若是文中出现的某一事物,该事物很可能是文章的线索,有意无意地贯穿情节始终,甚至是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的关键。 2.点明时间、地点,交代故事背景,渲染氛围。如果以时间、地点、环境为题,则标题可能是要向读者提示某方面的信息,而这个信息对读者理解文章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3.在理解标题本意的基础上,要注意它在文中是否还有比喻义、象征义、深层义、双关义等。小说的标题,有的十分含蓄,如结合社会现实,深入思考之后,会发现它实际上还具有深层的含义,语义双关。

第18页,共25页

4.反映小说的主要内容,寄托作者思想情感,揭示文章中心主旨。标题是小说的眼睛,有的标题直接点出了事件的主要情节,反映了小说的主要内容;有的标题暗示了作者的写作目的,点出小说的主旨。有的标题具有反讽义,体会文章主旨时要结合社会现实来理解。 14.【答案】【小题1】B 【小题2】C 【小题3】D 【小题4】

【解析】

(1)B.“树”解释为“树木”有误,应解释为“种植”。句子翻译为:对种田养畜勤勉的人。

(2)根据句意断句。“素以劲拔”句意不完整,应是“素以劲拔闻”,大意是素以刚直闻名,排除AD;“将约其中”的目的是“以成书”,要连在一起,“未果”,是结果,要单独成句,排除B,选C项。这段话翻译为:思诚气质持重镇定,素以刚直闻名,不为势利所屈服。曾批评古书注释太繁琐,而魏了翁删后又太简略,准备折中二者编成书,可惜未能完成。

(3)D.“御史大夫纳麟,诬告参政孔思立受贿,并想借机中伤思诚”分析有误,据原文第二段“御史大夫纳麟,诬参政孔思立受赇事,或欲连中思诚,纳麟曰:'吕左丞素有廉声,难以及之。'遂止”可知,原文是说有人向纳麟建言借机中伤吕思诚,但纳麟认为吕思诚为官素有廉声,最终不予采纳。

(4)①“检”,约束;“涂”通“途”,道路;“发”,打开粮仓,赈济百姓。句子翻译为:狗、猪吃人吃的东西而不知道制止,路上有饿死的人而不知道开仓赈济。 ②“孝弟”,即“孝悌”,孝敬父母、尊重兄长;“事”,从事;“悉”,全,都;“书”,记录。句子翻译为:凡不孝敬父母、不尊重兄长、不从事生产的人,都记下来,罚他们作劳役。

③“鱼肉”,欺压百姓;“阴”,暗中;“土官有于元帅者”,定语后置句,应是“有于

第19页,共25页

元帅土官”。句子翻译为:有个称“于元帅”的土官,仗势欺压百姓,害怕事情被发现,暗中派遣他的儿子在途中迎接思诚。

答案: (1)B (2)C (3)D

(4)①狗、猪吃人吃的东西而不知道制止,路上有饿死的人而不知道开仓赈济。

②凡不孝敬父母、不尊重兄长、不从事生产的人,都记下来,罚他们作劳役。 ③有个称“于元帅”的土官,仗势欺压百姓,害怕事情被发现,暗中派遣他的儿子在途中迎接思诚。

参考译文(一):

只要不违背农时,那粮食就吃不完;密孔的渔网不入池塘,那鱼鳖水产就吃不完;砍伐林木有定时,那木材便用不尽。粮食和鱼类吃不完,木材用无尽,这样便使老百姓能够养活家小,葬送死者而无遗憾了。老百姓养生送死没有缺憾,这正是王道的开始。”

“在五亩大的住宅田旁,种上桑树,上了五十岁的人就可以穿着丝绸了;鸡鸭猪狗不失时节地繁殖饲养,上了七十岁的人就可以经常吃到肉食了。一家一户所种百亩的田地不误农时得到耕种,数口之家就不会闹灾荒了。注重乡校的教育,强调孝敬长辈的道理,须发花白的老人们就不再会肩挑头顶,出现在道路上了。年满七十岁的人能穿上丝绸、吃上鱼肉,老百姓不缺衣少食,做到了这些而不称王于天下的是决不会有的。”

“现在,猪狗吃的是人吃的食物而不知道设法制止,路上出现饿死的人而不知道赈济饥民,人死了反而说‘与我无关,是年成不好的缘故’这和把人杀了反而说‘与我无干,是武器杀的’又有什么不同呢?大王您要能够不归罪于荒年,

第20页,共2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