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评工程师《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与标准》模拟试题(4)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二 文章环评工程师《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与标准》模拟试题(4)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53)在风险识别环境资料的收集过程中,重点收集( )资料。

(54)生态影响类项目环保竣工验收调查时,如出现了修订新颁布的环境保护标准时,建设项目验收标准采用( )验收。

(55)非污染生态影响的项目进行工程分析时,在对关键问题识别和评价因子筛选过程中,要初步判定评价因子的性质、变化过程,并( )预测变化结果。

(56)环境风险评价的目的是分析和预测建设项目存在的潜在危险、有害因素,建设项目( )可能发生的突发性事件或事故,引起有毒有害和易燃易爆等物质泄漏,所造成的人身安全与环境影响和损害程度,提出合理可行的防范、应急与减缓措施,以使建设项目事故率、损失和环境影响达到可接受水平。

(57)一般情况,湖泊、水库三级评价可调查( )。

(58)《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修改版)中,N02的二级标准的日平均浓度限值是( )mg/m3.

(59)以人体健康基准值为依据,主要适用于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水源及工农业用水的地下水质量类别是( )。

(60)城市居住区域执行的环境噪声昼夜标准值分别是( )。

(61)对环境标准工作中需要统一的技术术语、符号、代号(代码)、图形、指南、导则、量纲单位及信息编码等所作的统一规定,这类环境标准称( )。

(62)对于3级生态环境评价项目,要以重要评价因子受影响的方向为扩展距离,评价范围一般不能小于( )。

(63)风险识别风险类型,根据有毒有害物质放散起因,分为( )类型。

(64)大气环境线源预测,可选择( )进行预测。

(65)开发区区域环境影响评价重点之一是识别开发区的区域开发活动可能带来的主要( ),以及可能制约开发区发展的环境因素。

(66)对于改、扩建工程,若要绘制噪声现状等声级图,可以采用( ) 布置测点。

(67)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的二类区执行( )标准。

(68)某建设项目经计算确定D10%为6km,则该项目的大气环境评价范围以排放源为中心点,以( )。

(69)对非稳态噪声,一般以( )为评价量。

(70)TSP、PM10的日平均浓度数据统计的有效性是每天至少有( )的采样时间。

(71)报告书的编写结论应该文字简洁、准确,同时最好( ),以便阅读。

(72)能评价生态系统演替趋势,预测动物和植物个体、种群和群落的影响,并预测生态系统演替方向的方法是( )。

(73)生态影响的环境保护措施主要是针对( )的保护措施。

(74)在一般户外进行环境噪声的测量时,如使用监测车辆测量,传声器应固定在车项部( )高度处。

(75)某中型改建的建设项目,其所在的功能区是居住区,此建设项目声环境影响应按( )进行工作。

(76)规划环境评价中拟定环境保护对策与措施时,应遵循( )的原则。

(77)商业与居民混合区执行城市区域铅垂向2振级昼夜标准值分别是( )。

(78)大气环境影响预测分析与评价时,需叠加现状背景值,分析项目建成后最终的区域环境质量状况,下列公式正确的是( )。

(79)对于二级评价项目,常规高空气象探测资料调查要求是:调查距离项目最近的常规高空气象探测站,( )的常规高空气象探测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