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教案含教学反思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日 文章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教案含教学反思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校园生物种类记录上去可用编号的方法 ;可以将画的生物图剪贴在分布图旁,用箭头指出它的位置;要鼓励学生创造性的制作生物分布图。制作中可借鉴校园平面图)

3、分组制定校园生物分布图

4、各组汇报制定的校园分布图,对制定好的组加星

5、分析与讨论:观察校园生物分布图,我们发现校园哪些地方的生物种类较多?为什么在不同的地方生物种类会有所不同?如果我们调查的范围扩大,生物种类会有多少? 生物分布会有什么特点?

四、拓展性活动:

1、认识这些珍稀的动植物吗?他们各自生活在我国的什么地方?并把它们填在相应的图上

2、你还知道我国哪些珍稀的动植物?它们生活在哪?目前数量怎样?(认识我国的珍稀生物了解我国的生物资源,使学生初步感受到生物的多样性面临着危机。) 五、课外延伸:

查阅资料,了解世界珍稀动植物和它们的分布的地方,制作世界珍稀动植物分布图 (意图:一方面可以了解珍贵动植物资源,另一方面进一步体会制作生物分布图的意义。 )

【信息反馈】:

这一教学内容,得花上两教时了。光让6个小组汇报、交流、补充在这两天里对校园分区域搜索的结果,就花了整整一堂课。虽然时间花费较多,但还是值得的。一则说明学生认真参与了,因为仔细搜索过才会有那么多可说的;二则交流的过程越充分越详细,对“制作校园生物分布图”这项后续活动是有利的。因为我是将全班分四大组分别搜索四分之一校园区域,此堂课作为一个汇总阶段,所以还无法让学生回答:校园里共有多少种动物和植物?在汇总交流时,还应让学生明白,虽然我们仔细搜索了,但并没有发现校园内所有的动植物,因为季节原因,因为观察疏忽的原因,由此体会到生物种类的繁多。

汇报了,交流了,就为制作校园生物分布图。我为学生准备了校园平面图纸,要求依据各大组的汇报情况,再结合课后各组再次搜索补充来完成一张较为详细而全面的“校园生物分布图”。并适时提出制作时会遇到的一些问题,如图上建筑物区域太小,而生物种类太多写不下怎么办?结合学生的想法,出示城市地图、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景区游览图等,向学生介绍编号的方法。这样指导过,制作出来的分布图的效果会更好些。虽然到目前为止,我还没有收到学生的作品,因为国庆休假和台风下雨的影响延后了,但我相信,每个班应该还是有不少像模像样的作品上交的。 在教学“中国稀有植物、动物的分布”时,学生对书中所列的动植物,尤其是珍稀动物的分布,有所了解,除了书中所示,教师还可以再补充部分动植物,如金丝猴,东北虎,银杏等,以增加学生对我国珍稀动植物资源的认识。在教学此项内容时,有一个难点,因为学生没有学过系统的地理知识,对这张空白的中国行政区域图中各省份的地理位置并不十分了解,是需要教师介绍的。所以最好准备一张较大的中国行政区域图,在介绍动植物时在图上标出,使学生对我国珍稀动植物的分布情况能一目了然。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3、多种多样的植物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 植物可以分为开花植物和不开花植物。 ● 不开花植物包括蕨类、苔藓和藻类植物等。 过程与方法

● 知道分类是研究生物的基本方法。 ● 用自己确定的标准给植物分类。 情感、态度、价值观

● 认识到植物是多种多样的。

● 能够欣赏并感受大自然因植物的多样而美丽。 【教学重点】

知道分类是研究生物的基本方法。 能用自己确定的标准给植物分类。 【教学难点】

理解植物是多种多样的。 【教学准备】

教学用幻灯片:不同种类的植物图片。

【教学过程】

一、引入:

除了校园里的植物种类,我们还知道哪些常见的植物?生长在哪里?(学生自由发言,在公园,花卉市场等)

二、自主探究:

1、下面这些植物,你们认识吗?说说它们长在哪?有什么特点?幻灯片放映书中11种植物

2、让我们自己确定标准给以上这些植物分一分类

(意图:让学生知道根据不同的标准可以将植物分开花植物和不开花植物,常绿植物和落叶植物,水生植物和陆生植物,木本植物和草本植物等不同的类别,在这一类别中再确定新的标准还可以继续往下分,培养学生的分类能力。)

3、总结:通过共同探究,可把植物分为草本植物和木本植物,开花植物和不开花植物,水生植物和陆生植物,落叶植物和常绿植物等

4、观察开花植物:说说它们的身体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预设:开花植物身体分为:根、茎、叶、花、果、种子) 5、看书P76页,说说不开花植物有哪些

(预设:不开花植物有蕨类、藻类、苔藓类、菌类)

三、拓展活动

比一比哪一组认识的植物多,样式奇特。教师可以以组为单位组织竞赛活动:各组在规定的时间内写出知道的植物名称,比一比,看哪一组写的多?(意在渗透植物的多样性教育) 四、课外延伸:

找一找校园里常见植物中哪些是常绿植物,哪些是草本植物,哪些是开花植物,哪些是水生植物,哪些是不开花植物? 【信息反馈】:

在这堂课的教学中,我努力地从细节之处入手,培养学生的实证意识。 教学一开始,在说说校园里印象最深的植物这一环节中,当学生回答: “我在校园里见过雪松、葱兰”时,我要追问了一句:“你在校园的哪里见过雪松?”“葱兰又长在哪里?”追问的目的是让学生说话要有根有据,而不能凭想象猜测。紧接着,以照片的形式向学生展示了学校的各个角落,各种类别的植物。

在给植物分类这一环节中,有学生提出,可以把这10种植物分为开花的和不开花的,其中雪松是属于不开花植物。问题一提出,便得到了班中大部分同学的认可,于是我又追问,“你们怎么知道雪松是不开花的?”学生回答说:“校园里就有一棵雪松,可我们都看了六年了,却从来没有见过它开花。”同学们的这种认识和反映在我意料当中,课前我也进行了一番的准备。于是我首先表扬了他们,会观察身边的事物。同时也向学生说明了雪松是开花的植物,并解释了看不到这棵雪松开花的原因,紧接着又向同学们展示了雪松开花的图片。我希望通过对这一细节的处理,培养学生的质疑,实证的意识,让学生感受到自己对事物的认识往往是片面的,即使是通过自己的观察也常常是不全面的。认识事物,学习科学,是复杂地,是严密的,除了观察也需要多渠道地收集证据,需要把工作做得更细致。这样才能更科学、更理性、更全面地认识我们身边的事物,而减少甚至避免盲人摸象的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