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专版)2019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四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第一讲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与人地关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日 文章(浙江专版)2019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四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第一讲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与人地关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3.在人类社会发展的四个阶段中,人类只是被动地适应环境的是( ) A.原始文明时代 C.工业文明时代

B.农业文明时代 D.环境文明时代

4.甲、乙、丙、丁四种图例中,代表土地要素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5.下列行为和认识符合环境文明时代社会发展所遵循的基本原则的是( ) A.竭泽而渔,焚薮而田 B.退耕还林,合理放牧 C.增加温室气体的排放量 D.倡导高消费,刺激经济增长

解析 第3题,原始文明时期,由于生产力水平低下,人类改造环境的能力微弱,人类对环境既崇拜又依赖。第4题,农业文明时代,耕作和灌溉技术的发展,使人类大规模开发利用土地,这一时期土地所占比例最高。第5题,环境文明时代倡导人与环境和谐相处,遵循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答案 3.A 4.B 5.B

6.下面是《美丽中国》的漫画,“美丽中国”反映的思想属于下列哪种人地关系理论( )

A.人定胜天论的思想 C.适应论的思想

B.人地协调论的思想

D.环境决定论的思想

9

解析 “山绿了、天蓝了、水清了、民富了”反映了自然和人类的发展相协调,符合人地协调论的观点。 答案 B

[课时训练]

(2017·温州中学3月选考模拟)城市空气可吸入性颗粒物包括PM10(直径≤10微米)及细颗粒物PM2.5(直径≤2.5微米)等,汽车尾气、工业粉尘的排放均是该类污染物的重要来源。下图示意我国北方某城市某年冬、春、秋三个季节PM10、PM2.5浓度的空间变化。读图完成1~2题。

1.甲、乙、丙分别位于( ) A.住宅区、城市主干道旁、风景区 B.风景区、住宅区、城市主干道旁 C.城市主干道旁、风景区、住宅区 D.城市主干道旁、住宅区、风景区

2.图中冬季PM10污染物浓度较其他季节高的原因是( ) ①降水少 ②风力弱 ③工业粉尘排放多 ④燃煤取暖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解析 第1题,根据材料,汽车尾气、工业粉尘排放是污染物质的主要来源。读图,甲地冬、春、秋污染物质都高,应位于城市主干道旁。乙地始终污染物质最低,应是环境质量最好的风景区。丙地位于住宅区。C对。第2题,冬季PM10污染物浓度较其他季节高,主要是冬季降水少,①对。冬季风力强,②错。工业生产粉尘排放不会增加,可能因假日减少,③错。冬季燃煤取暖,排放烟尘多,④对。D对。 答案 1.C 2.D

(2016·浙江省温州市10月选考)读漫画“逼牛太甚”,完成3~4题。

10

3.该漫画反映的主要环境问题是( ) A.过度垦荒,水土流失 C.建设占地,耕地减少

B.过度放牧,草场退化 D.森林破坏,土地荒漠化

4.下列有利于缓解该问题的措施有( )

①禁樵禁采 ②土地集约利用 ③严格执法 ④退耕还林 A.①② C.③④

B.②③ D.①④

解析 第3题,考查解决当前主要的环境问题的措施。依据图示信息可知,违法占地应该属于建设占地,耕地减少的环境问题。第4题,考查解决当前主要的环境问题的措施。保护耕地的有效措施是严格执法、土地集约利用等。 答案 3.C 4.B

读“环境、资源和人口关系示意图”,完成5~6题。

5.图中字母代表的含义不正确的是( ) A.a表示资源开发 B.b表示生产活动 C.c表示环境对人类的影响 D.d表示废弃物排放

6.属于a阶段产生的环境问题是( ) A.煤矿开采——地面沉降 B.化工厂——水污染 C.火电厂——大气污染 D.冰箱使用——臭氧层破坏

11

解析 第5题,b、c表示生产活动及产品。第6题,a表示开采资源,煤矿开采会导致地面沉降。 答案 5.C 6.A

(2016·浙江省衢州二中4月选考)下图为我国部分省区土地荒漠化及草地退化状况比较图。读图回答7~8题。

7.下列省区荒漠化比例最大的是( ) A.宁夏 C.陕西

B.青海 D.新疆

8.下列防治草地退化的措施,合理的是( ) ①开采矿产 ②生态移民 ③合理载畜 ④抽取地下水 A.①② C.①④

B.②③ D.③④

解析 第7题,考查读图能力。结合图示可知新疆荒漠化比例最大,在40%以上。第8题,考查环境保护措施。过垦、过牧、过樵及水资源利用不当使植被破坏严重,加剧了荒漠化进程。治理措施主要从原因分析,并结合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理,追求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 答案 7.D 8.B

下图为经济与环境相互作用模式内涵图,回答9~10题。

9.如果X轴表示经济发展水平,Y轴表示环境保护强度,关于Ⅰ~Ⅳ模式的判断,正确的是( )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