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孟思想之比较(异同点)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六 文章孔孟思想之比较(异同点)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对于不称职的君王,孟子以大无畏的精神提出:“君有大过则谏,反复之而不听,则易位。”(《孟子·万章下》)在君臣关系上,孟子也坚持人格的尊严与平等,他曾当面对齐宣王说:“君之视臣为土芥,则臣视君如寇雠。”(《孟子·离娄下》)

4. 仁义理智。

孔子侧重强调“克己复礼”。

孟子主张“人皆有不忍人之心,羞恶之心,恭敬之心,是非之心。万物皆备于我矣。反身而成,乐莫大焉。强恕而行,求仁莫近焉”。(《孟子·尽心上》)(对自己:反省自己,在己真诚;迫使自己推行推己及人的恕道)

5. 对待学问。

孔子以为“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 孟子以为“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6. 道德修养。 (一)孔子认为,最理想的人格境界是“圣

人”,其次是“君子”。

1、圣人,吾不得而见之矣;得见君子者,

斯可矣。(《论语?述而》)

2、君子道者三??仁者不忧,知(智)者不惑,勇者不惧。(《论语?宪问》)

①欲仁得仁:

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论语?颜渊》)

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论语?述而》) 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论语?雍也》)

②善学知仁: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

为政》)(学、思统一)

盖有不知而作之者,我无是也。多闻,择其善者而从之;多见而识之,知之次也。(《论语?述而》)(多闻、多见)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述而》)(见贤思齐)

③克己为仁:

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论语?颜渊》)

④内省思仁:

能见其过,而内自讼者也。(《论语?公冶

长》)(反省称为“自讼”) 躬自厚而薄责于人。(《论语?卫灵公》)

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论语?学而》)

⑤力行近仁:

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论语?里仁》)

⑥磨炼成仁: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

?为政》) 笃信好学,守死善道。 (《论语?泰伯》) 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住也。(《论语?子罕》)

(二)孟子认为,圣人之境并非高不可攀,每一个凡夫俗子都具有成为圣人的资质,关键在于愿不愿意去追求,去实践。

1、圣人之于民,亦类也。(《孟子?公孙丑上》) 2、人皆可以为尧舜。(《孟子?告子下》)

①存心保善:

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弗

思耳矣。(《孟子?告子上》)

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有是四端而自谓不能者,自贼者也。(《孟子?公孙丑上》)

君子所以异于人者,以其存心也。君子以仁存心,以礼存心。(《孟子?离娄下》)

②寡欲养心:

养心莫善于寡欲。(《孟子?尽心下》)

③反求诸己:

万物皆备于我矣,反身而诚,乐莫大焉??求则得之,舍则失之,是求有益于得也,求在我者也。(《孟子?尽心上》)

④尽心知性:

尽其心者,知其性;知其性也,则知天矣。

存其心,养其性,所以事天也。夭寿不贰,修身以俟之,所以立命也。(《孟子?尽心上》)

⑤动心忍性: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

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孟子?告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