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20课《新民主主义革命与中国共产党》教案正式版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六 文章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20课《新民主主义革命与中国共产党》教案正式版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民革命军”,作“抗日先锋,与日寇决一死战”。不久,两党在红军改编问题上达成协议,接着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公布了《中国共产党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第二天,蒋介石发表谈话,事实上承认了中国共产党的合法地位。以此为标志,第二次国共合作正式建立。

第二次国共合作的正式实现,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正式建立。第二次国共合作的实现,对中华民族的抗日产生了决定性的影响。正如毛泽东同志所指出的那样:“将对于打倒日本帝国主义产生决定性作用。”

3.正面战场的抗战

师:日本占领平津后,决定向华北和华东两个方向同时发动进攻,速战速决,妄图三个月灭亡中国。在这种情况下,国共两党奋起抵抗,并开辟了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两个不同的抗日战场。国民党在正面战场组织了哪几次大会战?

生:淞沪会战、徐州会战和武汉会战。 师:哪一次会战粉碎了日军速战速决的计划?

生:淞沪会战激战三个月左右,粉碎了日军的狂妄计划。 师:抗战进入相持阶段是在哪次会战后?

生:武汉会战大大消耗了日军,使抗战进入相持阶段。 师:国民党正面战场会战的结果如何?

生:以失败告终,中国丧失了上海、太原、南京、徐州、武汉、广州等重要城市。

师:你认为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生:敌强我弱。

师:敌强我弱只是正面战场失败的军事原因。另外,国民党片面地依靠政府和军队,不敢发动广大人民群众也是失败的重要原因。当然,正面战场是抗日战争初期的主战场,国民党在正面战场的英勇作战,有效地迟滞了日军的进攻,使抗战进入到相持阶段。同时,也为敌后战场的开辟创造了条件。但是,抗战进入相持阶段后,敌后战场逐渐成为抗战的主战场。

4.敌后战场的抗战

师:八路军创建的第一块敌后抗日根据地是什么? 生:晋察冀抗日根据地。

师:抗战进入相持阶段后,日本改变了侵华的战略方针,集中力量进攻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抗日根据地,对抗日根据地进行残酷的大“扫荡”,并实行野蛮的“三光”政策,使敌后抗日根据地面临巨大的压力。与此同时,国民党的政策重心也逐渐由抗日趋向反共,并先后掀起三次反共高潮,制造了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为什么国民党的政策重心会发生转移?

生:一方面,日本改变了对国民党的政策,以政治诱降为主来拉拢国民党,另一方面,国民政府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利益,害怕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武装力量壮大会危及其统治。

师:面对国民党的挑衅,中国共产党采取了什么方针?结果如何? 生:中国共产党坚持“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的立场,确定“在斗争中求团结”的原则,实行“有理有利有节”的斗争方针。一方面多次击退国民党的反共高潮,另一方面坚持从抗战的大局出发,坚决维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为抗日战争的胜利提供了保证。

师:国共两党通过八年的合作抗战,终于迎来了抗战的胜利。1945年,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持续八年的抗日战争以中国的胜利而结束。那么,抗日战争取胜的原因是什么?

师:抗日战争的胜利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它是近代百年来中国取得的第一次反侵略战争的胜利,极大地增强了中国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抗战胜利后,中国收回了宝岛台湾,并成为联合国五大常任理事国之一,国际地位大大提高。

六、两种命运的较量 1.中共七大和国民党六大

师:抗战胜利前后,中国政治形势的突出特点是什么?

生:面临两种命运、两种前途的抉择,即民主与专制、和平与内战、联合政府与一党独裁的两种命运。

师:中共七大和国民党六大分别代表了两种不同的命运和前途。在共产党七大上,中国共产党提出了什么主张?

生:提出了废止国民党一党专政、建立民主联合政府的主张。 师:在国民党六大上,中国国民党提出了什么主张?

生:提出了加强反共力量、准备发动内战和坚持一党专政、拒绝成立联合政府的主张。

师:抗战胜利后,两党根据大会的精神先后公开提出了自己的建国方针。国民党从执政党的地位出发,主张“军令政令统一”,其实质是独裁建国、武力建国;共产党提出“和平、民主、团结”三大口号,其实质是和平建国、民主建国。两党的分歧和冲突也日益尖锐化和公开化。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共产党从人民拘意愿出发,为争取和平民主进行了一系列斗争。

2.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

师:为争取和平民主,中国共产党进行了哪些政治斗争? 生:进行了重庆谈判和参加政协会议。 师:重庆谈判取得了哪些成果?有何不足?

生:重庆谈判签署了“双十协定”,确立了和平民主建国的方针。不足之处在于,国民党坚持优先实行“军令政令统一”,使解放区政权和军队的合法地位问题没有得到解决。

师:政协会议取得的成果是什么?

生:通过一系列有利于人民的决议,再一次确认了避免内战、和平建国的方针和以政治民主化、军队国家化、各党派平等作为和平建国的途径,否定了国民党的内战独裁方针。政协会议是中国人民实现民主政治与和平建国的一次机遇,但是蒋介石在美国的支持下,顽固坚持内战独裁方针。尽管中国共产党在重庆谈判中作出了重大让步,但蒋介石仍然步步紧逼,内战的阴云越来越浓,全面内战的爆发已是不可避免的了。在这种情况下,政治斗争已不能解决两党之间的根本问题,中国两种命运的较量只能通过军事斗争来进行,于是国共内战再度爆发。

七、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1.战略防御

师:全面内战爆发的标志是什么?

生:1946年6月底,蒋介石调集重兵进攻中原解放区,全国规模的内战由此爆发。

请同学们阅读教材,概括指出: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发展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生:从1946年6月到1947年7月,人民解放军粉碎了国民党军队的全面进攻和重点进攻;从1947年6月底到1948年秋,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反攻;从1948年秋到1949年1月,与国民党军队进行战略决战,基本上消灭了国民党军队的主力;从1949年1月开始,“将革命进行到底”,发动渡江战役,推翻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追歼残敌解放全国国土。

师:归纳得很好。全面内战爆发后,中国共产党采取了正确的方针。政治上毛泽东发表“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的著名讲话,增强了解放区军民战胜蒋介石的信心和勇气,同时广泛发动国统区人民开展反对蒋介石内战的人民民主运动,形成反蒋的第二条战线。军事上以歼灭敌人有生力量为主要目标,以运动战为主要战法。经过八个月的作战,粉碎了国民党军队的全面进攻。此后,蒋介石改变策略,对解放区发动了重点进攻。其重点进攻的地区在哪里?

生:陕北解放区与山东解放区。 师:解放军采取了什么方针?

生:采取避敌主力、诱敌深入,然后集中优势兵力各个击破的方针。 生:在粉碎国民党军队对山东解放区的重点进攻中,人民解放军取得胜利的决定性战役是什么?

生:孟良崮战役。 2.战略反攻和战略决战

师:经过一年的作战,人民解放军粉碎了国民党军队的全面和重点进攻,敌我力量对比发生了较大变化,于是中共中央决定转入战略反攻,把战争引向国民党统治区。为进行战略反攻,人

民解放军确立了怎样的战略部署?生:“三军配合,两翼牵制”。由刘邓大军强渡黄河,千里跃进大别山,陈赓率部挺进豫西,陈毅、粟裕率部挺进鲁西南,进行战略配合。陕北解放区和山东解放区展开反攻,拖住敌人,进行牵制。

师:很好。在陕北和山东解放区的牵制下,三路大军布成品字阵型,互为犄角,驰骋于江淮湖汉之间,开始逐鹿中原,从而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反攻的序幕。此后,又经过一年左右的作战,到1948年秋,解放军的力量已超过国民党军,进行战略决战的时机已经成熟。在此情况下,中央军委先后组织了辽沈、淮海和平津三大战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