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五单元 教材分析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日 文章苏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五单元 教材分析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长度改写成较小单位表示的长度,或者把较小单位表示的长度改写成较大单位表示的长度。这些换算,一方面需要灵活运用长度单位的知识,另一方面多样化地表达物体的长度,有益于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

长度单位间的换算,主要应用长度单位间的进率。本单元只进行比较简单的换算,只限于相邻的两个单位,而且都是单名数之间的换算。教材更新了单位换算的教学思路,结合着测量物体长度教学单位的换算,突出测量活动以及测量结果的合理表达。在测量中体现换算的原理与方法,大致分三步组织教学。

第一步,孕伏换算的思想。前面曾经说到,看图指出橡皮的长度和回形针的长度各是多少毫米。(例2后的“想想做做”第1题)学生在图上能够看到,橡皮的一端对齐了直尺的“0”刻度线,另一端对齐着直尺上3厘米后面的5毫米刻度线。由于问题是橡皮长多少毫米,于是把3厘米看成30毫米,再加5毫米得到橡皮的全长35毫米。这里虽然不在教学单位的换算,但事实上要把3厘米看成30毫米,而且不是教材告诉学生,而是他们从图上看出来的。所以说,这里孕伏着单位换算的思想。同样,看回形针的长度,也要把3厘米理解成30毫米,减去离3厘米刻度线不到的2毫米,得出回形针长28毫米。教学这道题,应该让学生说说橡皮的长度、回形针的长度是怎样看出来的,凸现其中的“3厘米就是30毫米”,达到教材孕伏换算思想的意图。

第二步,感受换算的思考方法。例3图文结合给出自动铅笔的笔芯长6厘米,要求学生用毫米作单位,表示这个长度。学生在图画直观的影响下,能够看到6厘米是60毫米;想到1厘米是10毫米,6厘米是6个10毫米。像这样,根据进率“1厘米=10毫米”,推算6厘米是6个10毫米,即60毫米,就是解答这道题的思考方法,也是把较大单位表示的长度改写成较小单位表示的长度时的基本方法。

教学例3,应该把换算的思考方法作为教学重点,引导学生经历“产生思路”和“体验思路”这两个环节:第一步以直观为主,看着直尺测量笔芯长度的图画,体会“6厘米是6个10毫米”;第二步,看着数学问题“6厘米=()毫米”想“1厘米是10毫米,6厘米是6个10毫米”。

“想想做做”第2题,安排学生分别测量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中各条边的长,先说出是多少厘米,再说出是多少毫米。仍然是让学生既感性又理性地体

验大单位长度换算成小单位长度的思路。

第三步,完善换算的思考方法。“试一试”给出电脑桌的高是70厘米,要求学生用分米为单位表示这个高度。例题把这个实际问题用数学方式表示成“70厘米=()分米”,让学生想办法解决。这里虽然与例3有所不同,是把较小单位表示的长度改写成较大单位表示的长度,但仍然可以用类似上面的方法解决问题。如果在米尺上看,70厘米是7个10厘米,即7分米。如果从长度单位的进率思考,10厘米是1分米,70厘米里有7个10厘米,应该是7分米。教学时,应放手让学生独立思考,在交流中整理解答这题的思考方法,帮助学生自主完善单位换算的方法。

例3与“试一试”是两类方向相反的换算。例3把大单位的数量变成小单位的数量,“试一试”是把小单位的数量变成大单位的数量。教学“试一试”以后,要在适当时机组织对比,以帮助学生找到它们的共同点——都是把一个长度单位的数量改写成另一个长度单位的数量,且长度保持不变;都要依据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进行改写。找到它们的不同点——长度单位改变的方向相反,要分别想“几个10是几十”和“几十里有几个十”。

由于学生还没有学习一位数乘10,以及一个数除以10的计算,所以本单元进行单位换算时,只能利用相邻单位间的进率进行推算,即如几个10是几十,几十里有几个10,并直接说出得数,不应要求列式计算。

还有一点需要注意:如果把厘米为单位的长度改写成毫米为单位的长度,利用进率时想的是“1厘米=10厘米”;如果把毫米为单位的长度改写成厘米的单位的长度,利用进率时想的是“10毫米=1厘米”。确实,两个改写想的是同一个进率,但表现形式不同。有些学生善于进行一种方向的改写,不善于另一种方向的改写,其原因在于他们只熟悉一种方向表达的进率,不熟悉另一种方向表达的进率。这正是练习五编排第3题的原因。

3. 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现实,开展测量活动,解决身边的实际问题。 过去的数学教学大纲,把长度作为“常见的量”里的一个内容,把常用的长度单位、单位之间的进率、单位的换算等作为“双基”进行安排和教学。数学课程标准把长度作为“图形与几何”领域中“测量”的内容,这就要求教学时不仅要重视基础知识,还要注重学生动手测量活动和解决有关长度的实际问题。

本单元教材除了上述在测量情境里教学长度单位的知识,还精心设计与学生生活有联系的实际问题,引导他们积极开展测量长度的活动。例如:

练习五第6题,把5枚同样的硬币摞在一起,估计并测量它们的厚度大约是多少毫米。让学生进行一次有实际内容的测量活动,从中体会硬币的厚度用毫米作单位测量和描述比较妥当。

第7题,在长度是4毫米、4厘米、4分米的钉子里选择哪一枚,钉在墙上挂书包比较合适?学生需要想一想4毫米、4厘米、4分米各是多长,才能作出选择。他们头脑里的1毫米、1厘米、1分米等概念被提取利用,又得到了加强。

第10题,根据10张纸摞起来厚大约1毫米,推算100张、1000张、10000张这样的纸摞起来的厚度。把数10.100、1000、10000之间的十进关系与毫米、厘米、分米、米之间的十进关系对应起来解决问题,有助于体会不同的长度应该采用不同的长度单位来计量。

“动手做”指导学生培育一盆蒜,在它发芽以后,每天测量蒜叶的长度,并记录下来。从数学角度观察、了解、描述蒜的生长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