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大学物理化学选择题答案完整版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日 文章南京大学物理化学选择题答案完整版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7. 2M → P 为二级反应,若 M 的起始浓度为1 mol·dm-3,反应1 h后 ,M 的浓 度减少 1/2,则反应 2 h后 ,M 的浓度是: ( ) (A)1/4 mol·dm-3 (B)1/3 mol·dm-3 (C)1/6 mol·dm-3 (D)缺少k值无法求

8. 某气相 1-1 级平行反应 M R;M S,其指前因子 A1= A2,活化能 E1≠E2,但均与温度无关,现测得 298 K 时 ,k1/ k2= 100,则 754 K 时 k1/k2为: ( ) (A) 2500 (B)

(C) (D) 缺活化能数据,无法解 9. 某反应速率常数与各基元反应速率常数的关系为

k?k2(k112)2k4, 则该 反应的表观活化能Ea与各基元反应活化能的关系为: ( )

(A) Ea= E2 + 1/2E1-E4 (B) Ea= E2+1/2(E1- E4) (C) Ea= E2 + (E1-2E4)1/2 (D) Ea= E2+ E1- E4

10. 如果某反应的 △rHm= 100kJ/mol,那么活化能 Ea 将: ( ) (A)Ea≠ 100 kJ/mol (B)Ea≥ 100 kJ/mol (C)Ea≤ 100 kJ/mol (D)都可以

11. 反应 A + BC → AB + C 的焓变 △rHm> 0,A ,C 是自由基,ε(AB) ,ε(BC) 是分子 AB,BC 的摩尔键焓。以下哪个关系式可以近似估算该反应的活化能 Ea( ) (A)ε(AB) (B)ε(AB)+△rHm (C)ε(BC) (D)ε(BC)-△rHm 12. 氢和氧的反应发展为爆炸是因为: ( ) (A) 大量的引发剂的引发 (B) 直链传递的速度增加 (C) 自由基被消除 (D) 生成双自由基形成支链

13. 对于一个一级反应,如其半衰期 t(1/2) 在 s 以下,即称为快速反应,此时它的 速率常数 k 值在: ( )

(A) s-1以上 (B) s-1以上 (C) s-1以上 (D) s-1 以下

14. 如果臭氧 (O3) 分解反应 2O3→ 3O2的反应机理是: O3→ O + O2 (1) O + O3→ 2O2 (2)

请你指出这个反应对 O3而言可能是: ( )

(A) 0 级反应 (B) 1 级反应 (C) 2 级反应 (D) 级反应

15. 放射性Pb201的半衰期为 8 h,1 g 放射性Pb201在 24 h 后还剩下: ( ) (A) 1/8 g (B) 1/4 g (C) 1/3 g (D) 1/2 g

16. 一级反应完成 % 所需时间是完成 50% 所需时间的: ( ) (A) 2 倍 (B) 5 倍 (C) 10 倍 (D) 20 倍

17. 在平行反应中要提高活化能较低的反应的产率,应采取的措施为: ( ) (A)升高反应温度 (B)降低反应温度 (C)反应温度不变 (D)不能用改变温度的方法

18. 两个一级平行反应 A B,A C,下列哪个结论是不正确的: ( ) (A) k(总)=k1+ k2 (B)k1/k2= [B]/[C] (C) E(总)= E1+ E2 (D) t(1/2) = (k1+ k2)

19. 均相反应 A + B C + D , A + B E + F 在反应过程中具有 △[C]/△[E] = k1/k2的关系,△[C],△[E] 为反应前后的浓差,k1,k2是反应 (1),(2)的速率常数。下述哪个是其充要条件( ) (A) (1),(2) 都符合质量作用定律 (B) 反应前 C,E 浓度为零 (C) (1),(2) 的反应物同是 A,B (D) (1),(2) 反应总级数相等

20. 连串反应 A B C 其中 k1= min-1, k2= min-1,假定反应开始时只有 A,且浓度为 1 mol·dm-3 ,则 B 浓度达最大的时间为: ( ) (A) min (B) min (C) min (D) ∞

第十一章 化学动力学基础(二)

物化试卷(一)

1. 根据碰撞理论,温度增加反应速率提高的主要原因是:( ) (A) 活化能降低 (B) 碰撞频率提高 (C) 活化分子所占比例增加 (D) 碰撞数增加

2. 在碰撞理论中校正因子P小于1的主要因素是:( ) (A) 反应体系是非理想的 (B)空间的位阻效应 (C)分子碰撞的激烈程度不够 (D)分子间的作用力 3. 在简单碰撞理论中,有效碰撞的定义是: ( )

(A) 互撞分子的总动能超过Ec (B) 互撞分子的相对总动能超过Ec (C) 互撞分子联心线上的相对平动能超过Ec (D) 互撞分子的内部动能超过Ec

4. 设某基元反应在500 K时实验活化能为 kJ/mol,则此反应的临界能为: ( ) (A) kJ/mol (B) kJ/mol (C) kJ/mol (D) kJ/mol

5. 简单碰撞理论中临界能Ec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反应物分子应具有的最低能量

(B) 碰撞分子对的平均能量与反应物分子平均能量的差值 (C) 反应物分子的相对平动能在联心线方向上分量的最低阈值 (D) Ec就是反应的活化能

6. 在过渡态理论的速率方程中,因数 RT /Lh或kBT/h对所有反应都是一样的。其值约为∶ ( ) (A) 1000s-1 (B) 1013s (C) 1013s-1 (D) 1000s

7. 某双分子反应的速率常数为k,根据阿仑尼乌斯公式k=Aexp(-Ea/RT),若指前因子的实验值很小。则说明:( )

(A) 表观活化能很大 (B) 活化熵有绝对值较大的负值 (C) 活化熵有较大的正值 (D) 活化焓有绝对值较大的负值 8. 对于气相基元反应,按过渡态理论,不正确的关系式是: ( ) (A)Ea=

???Um+RT (B)Ea=

???Um+nRT

(C)Ea=E0+ RT (D)Ea=E0+mRT

9. 过渡态理论对活化络合物的假设中,以下说法不正确的为 : ( ) (A) 是处在鞍点时的分子构型 (B) 正逆反应的过渡态不一定相同 (C) 存在着与反应物间化学平衡 (D) 生成的过渡态不能返回反应始态 10. Lindemann 单分子反应机理是假定多原子分子被振动激发后 ( ) (A) 立即分解 (B) 有一时滞 (C) 发出辐射 (D) 引发链反应

11. 受激物的磷光光谱是由于下述哪种原因所致:( ) (A) 单重态到三重态的跃迁 (B) 三重态向基态的跃迁

(C) 振动模式不同 (D) 核自旋跃迁

12. 在光的作用下,O2可转变为O3,当1 mol O3生成时,吸收了×1023个光子,则该反应之总量子效率φ为: ( )

(A) φ=1 (B)φ= (C) φ=2 (D) φ=3

13. 如果碰撞理论正确,则双分子气相反应的指前因子的数量级应当是: ( ) (A) 10-8-10-9dm3·mol-1·s-1 (B) 1023-1024dm-3·s-1 (C) 1010-1011dm3·mol-1·s-1 (D) 1010-1011dm-3·s-1

14. 某双原子分子分解反应的临界能为 kJ/mol,在300 K时活化分子所占的分数是: ( ) (A) ×1013% (B) ×10-13% (C) ×1013% (D) ×10-13%

15. 简单碰撞理论属基元反应速率理论, 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 反应物分子是无相互作用的刚性硬球 (B) 反应速率与分子的有效碰撞频率成正比 (C) 从理论上完全解决了速率常数的计算问题

(D) 反应的判据之一是联线上的相对平动能大于某临界值 16. 某反应具有一个有助于反应进行的活化熵,使反应速率常数比的实际

???Sm???Sm= 0时大1000倍,则反应

为: ( )

(A) J/(K·mol) (B) J/(K·mol) (C) J/(K·mol) (D) 无法求解

17. 298 K时两个级数相同的反应Ⅰ、Ⅱ,活化能 E(Ⅰ)= E(Ⅱ),若速率常数k(Ⅰ)= 10k(Ⅱ),则两反应之活化熵相差: ( )

(A) J/(K·mol) (B) 10 J/(K·mol) (C) 19 J/(K·mol) (D) 190 J/(K·mol)

18. 实验活化能Ea,临界能Ec,势垒Eb,零度活化能E0概念不同,数值也不完全相等,但在一定条件下,四者近似相等,其条件是: ( ) (A) E0很小 (B) Eb很小 (C) 温度很低 (D) 基态振动频率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