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9.古诗三首《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人教部编版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日 文章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9.古诗三首《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人教部编版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培养学生联系诗句理解词语内涵的能力,体会诗人的爱国情感,从而受到爱国教育。

教学重难点:

时代久远,让学生进入诗人的情感世界既是重点也是难点。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了解诗人:

师: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一首诗:请大家翻开语文课本,诗的题目是……请同学们像老师这样把诗题齐读两遍。

师:这首诗的作者是……你对杜甫了解哪些信息?(生交流)

师:知道这个诗题的意思吗?请同学们充分利用手边的资源,考虑1分钟。谁来说说?

师:翻译得真准确,介绍一下你翻译这个诗题采用了什么方法?同学们还知道哪些学习古诗的好方法?(学生交流,若无,教师介绍:参看注释、上下文相结合、图文相结合、查看工具书等。)

师小结:希望大家在今天的学习中,灵活地运用我们掌握

1

的学习古诗的方法。

二、初读古诗,读准字音

师:下面,让我们大家走进诗文,学习诗文。请看要求: ①自由读古诗,读准字音,做到字正腔圆。②圈出诗中出现的地名,并读熟练。(别忘了诗题也是诗的一部分。)

(反馈)

师:谁来说一说你圈了哪些地名?(河南,河北,蓟北,巴峡,巫峡,襄阳,洛阳,剑外。)

师:这首诗短短50多个字,其中地名就占了将近1/4,你能把这些地名读准确吗?(请一生读)

师:再把整首诗读给同桌听听,互相纠正。 (生同桌互读,互相纠错。)

在刚才同桌互读的过程中,同学们有没有发现有特别容易出错的地方想提醒一下大家?

师:谁勇敢的站起来读给大家听?(指名学生读) 三、初步感受诗人写作时的内心感受:

师:请大家轻声地诵读古诗,想想:你从诗中读到诗人心情怎么样?(诗人很高兴。)

师:你的依据是……(我是从“喜欲狂”这个词里读出来的。)

师:(板书:喜欲狂)“欲”的意思是?(将要。)“喜欲狂”就是?(高兴的快要发狂了。)

2

师:读这个词,读出它的意思来。(生读“喜欲狂”) 师:读着这个词,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吗?(诗人为什么“喜欲狂”?诗人“喜欲狂”时有哪些表现……)

四、带着疑问,自学古诗:

师温馨提示:带上你周围的小伙伴,互相取长补短。一起去读懂古诗,到诗句中去寻找这问题的答案。

①、用自己的话翻译诗句的意思。(不明白的地方与小组的同

学讨论,也可以向老师举手请教。) ②、在诗中找出诗人为什么?“喜欲狂“? ③、在诗中找出诗人“喜欲狂”有哪些表现? 生自学古诗,师巡视,答疑解难。 五、全班交流自学成果:

一)、交流诗句的意思(每人交流一句) 二)、交流一下,杜甫为什么”喜欲狂”?

①从“剑外忽传收蓟北”这句话里我知道诗人听到了收复蓟北的消息,所以“喜欲狂”。

师:蓟北是怎样失去的呢?有谁知道?(简介“安史之乱”) 在安史之乱中,诗人过的是什么样的日子呢?我们可以从他写的这首诗《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去了解一下。(播放古诗及诗意)

师:(指地图)诗人流落在剑外,河南诗人的家乡,“蓟北”

3

叛军的老巢。老巢都被国家的军队收复了,意味着(生:国家统一了)人民可以安居乐业了。杜甫等这一天,等了7年了。2000多个日日夜夜,杜甫每时每刻都在盼望着结束这种痛苦的生活,早日回到自己的家乡,收复蓟北这一喜讯忽然传来,诗人怎能不喜欲狂呢?(板书:听)

②从“却看妻子愁何在”这句话里我知道诗人的老婆和孩子忧愁没了所以“喜欲狂”。(师板书:看)

师:“愁何在”就是哪里还有什么忧愁啊!同学们想一想,以前妻子愁什么?孩子愁什么?(妻子愁有家不能回,孩子愁荒废学业……)

师:现在这些忧愁一扫而光,全家都沉浸在喜悦之中,谁来有感情地读这句话?(指名学生有感情朗读。)

师:你的朗读让我仿佛听到了作者的心声。谁再读,用你的声音让我们大家都沉浸在喜悦之中。(再指名学生有感情的朗读。)

师:一起来读。(生齐读)

③从“青春作伴好还乡”这句话里我知道诗人马上可以回家了,所以“喜欲狂”。

师:回家路上除了明媚的春光做伴,还有谁与诗人做伴。(老婆和子女、同乡、做伴。

生:师:是啊!千千万万和杜甫一样流落他乡的游子也可以回家了。所以诗人欣喜欲狂。他的喜不仅为自己,也为千千万万的百姓啊!瞧,作者连回家的路都想好了。谁知道?(板书:想)(从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