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分子化学》习题与答案 潘祖仁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六 文章《高分子化学》习题与答案 潘祖仁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第三章 自由基聚合习题

1.举例说明自由基聚合时取代基的位阻效应、共轭效应、电负性、氢键和溶剂化对单体聚合热的影响。

2.什么是聚合上限温度、平衡单体浓度?根据表3-3数据计算丁二烯、苯乙烯40、80OC自由基聚合时的平衡单体浓度。

3.什么是自由基聚合、阳离子聚合和阴离子聚合?

4.下列单体适合于何种机理聚合:自由基聚合,阳离子聚合或阴离子聚合?并说明理由。

CH2=CHCl, CH2=CCl2,CH2=CHCN,CH2=C(CN)2, CH2=CHCH3, CH2=C(CH3)2, CH2=CHC6H5, CF2=CF2, CH2=C(CN)COOR, CH2=C(CH3)-CH=CH2。

5.判断下列烯类单体能否进行自由基聚合,并说明理由。

CH2=C(C6H5)2, ClCH=CHCl, CH2=C(CH3)C2H5, CH3CH=CHCH3, CH2=C(CH3)COOCH3,CH2=CHOCOCH3,CH3CH=CHCOOCH3。 6.对下列实验现象进行讨论:

(1)乙烯、乙烯的一元取代物、乙烯的1,1-二元取代物一般都能聚合,但乙烯的1,2-取代物除个别外一般不能聚合。

(2)大部分烯类单体能按自由基机理聚合,只有少部分单体能按离子型机理聚合。 (3)带有π-π共轭体系的单体可以按自由基、阳离子和阴离子机理进行聚合。 7.以偶氮二异丁腈为引发剂,写出苯乙烯、醋酸乙烯酯和甲基丙烯酸甲酯自由基聚合历程中各基元反应。

8.对于双基终止的自由基聚合反应,每一大分子含有1.30个引发剂残基。假定无链转移反应,试计算歧化终止与偶合终止的相对量。

9.在自由基聚合中,为什么聚合物链中单体单元大部分按头尾方式连接?

10.自由基聚合时,单体转化率与聚合物相对分子质量随时间的变化有何特征?与聚合机理有何关系?

11.自由基聚合常用的引发方式有几种?举例说明其特点。

12.写出下列常用引发剂的分子式和分解反应式。其中哪些是水溶性引发剂,哪些是油溶性引发剂,使用场所有何不同? (1)偶氮二异丁腈,偶氮二异庚腈。

(2)过氧化二苯甲酰,过氧化二碳酸二乙基己酯,异丙苯过氧化氢。

(3)过氧化氢-亚铁盐体系,过硫酸钾-亚硫酸盐体系,过氧化二苯甲酰-N,N二甲基苯胺。

13.60OC下用碘量法测定过氧化二碳酸二环己酯(DCPD)的分解速率,数据列于下表,求分解速率常数kd(s-1)和半衰期t1/2(hr)。 时间(hr) DCPD浓度(mol/L) 0 0.0754 0.2 0.0660 0.7 0.0484 1.2 0.0334 1.7 0.0228 14.解释引发效率、诱导分解和笼蔽效应。

15.如何判断自由基聚合引发剂的活性?自由基聚合在选择引发剂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9

16.推导自由基聚合动力学方程时,作了哪些基本假定?

17.聚合反应速率与引发剂浓度平方根成正比,对单体浓度呈一级反应各是哪一机理造成的?

18.在什么情况下会出现自由基聚合反应速率与引发剂浓度的下列关系? (1)一次; (2)零次; (3)二分之一与零次之间;(4)二分之一与一次之间。

19.在什么情况下会出现自由基聚合反应速率与单体浓度的下列关系? (1)一次与一点五次之间; (2)一点五次;(3)一点五与二次之间。 20.某一热聚合反应经测定属于参分子引发,试推导聚合反应速率方程,并写明在推导过程中作了哪些基本假定?

21.以过氧化二苯甲酰作引发剂,在60OC进行苯乙烯(密度为0.887)聚合动力学研究,引发剂用量为单体重量的0.109%,Rp=0.255×10-4mol/L·s,f=0.80,自由基寿命为0.82秒,聚合度为2460。

(1)求kd、kp、kt的大小,建立三个常数的数量级概念。 (2)比较单体浓度和自由基浓度的大小。 (3)比较Ri、Rp、Rt的大小。

22.单体浓度0.2mol/L,过氧类引发剂浓度为4.2×10-3mol/L,在60OC下加热聚合。如引发剂半衰期为44hr,引发剂引发效率f=0.80,kp=145L/mol·s,kt=7.0×107 L/mol·s,欲达5%转化率,需多少时间?

23.什么是自动加速现象?产生的原因是什么?对聚合反应及聚合物会产生什么影响?

24.什么是凝胶效应和沉淀效应?举例说明。

25.氯乙烯、苯乙烯、甲基丙烯酸甲酯聚合时,都存在自动加速现象,三者有何异同?

26.氯乙烯悬浮聚合时,选用半衰期适当(2hr)的引发剂,基本上接近匀速反应,解释其原因。

27.用过氧化二苯甲酰作引发剂,苯乙烯聚合时各基元反应活化能为Ed=125.6,Ep=32.6,Et=10kJ/mol,试比较从50 OC增至60 OC以及从80 OC增至90 OC,讨论总反应速率常数和聚合度变化的情况。

28.什么叫链转移反应?有几种形式?对聚合反应速率和聚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有何影响?

29.什么叫链转移常数?与链转移速率常数有何关系?

30.动力学链长的定义是什么?分析没有链转移反应与有链转移反应时动力学链长与平均聚合度的关系。

31.以过氧化二特丁基作引发剂,在60 OC下研究苯乙烯聚合。已知苯乙烯溶液浓

O

度为1.0 mol/L,引发剂浓度为0.01 mol/L,60C下苯乙烯密度为0.887g/ml,溶剂苯的密度为0.839g/ml(假定聚合体系为理想溶液体系)。引发和聚合的初速率分别为4.0×10-11 和1.5×10-7 mol/L·s。CM=8.0×10-5,CI=3.2×10-4,CS=2.3×10-6。求: (1)fkd=?

(2)聚合初期聚合度。 (3)聚合初期动力学链长。

32.按上题条件制备的聚苯乙烯相对分子质量很高,常加入正丁硫醇(CS=21)调节,问加入多少才能制得相对分子质量为8.5万的聚苯乙烯?

10

33.用过氧化二苯甲酰作引发剂,苯乙烯在60 OC进行本体聚合。已知[I]=0.04 mol/L,f=0.8,kd = 2.0×10-6s-1,kP = 176 L/mol·s,kt = 3.6×107 L/mol·s,60 OC下苯乙烯密度为0.887g/ml,CI = 0.05,CM =0.85×10-4。求:

(1)引发、向引发剂转移、向单体转移三部分在聚合度倒数中各占多少百分比?

(2)对聚合度各有什么影响?

34.醋酸乙烯酯在60 OC以偶氮二异丁腈为引发剂进行本体聚合,其动力学数据如下:

[I]=0.026×10-3 mol/L,[M]=10.86 mol/L,f=1,kd = 1.16×10-5s-1,kP = 3700 L/mol·s,kt = 7.4×107 L/mol·s,CM =1.91×10-4,歧化终止占动力学链终止的90%,求所得聚醋酸乙烯酯的聚合度。

35.在100毫升甲基丙烯酸甲酯中加入0.0242克过氧化二苯甲酰,于60 OC下聚合,反应1.5小时后得到3克聚合物,用渗透压法测得相对分子质量为831,500。知60 OC下引发剂的半衰期为48小时,f=0.8,CI = 0.02,CM =0.1×10-4,甲基丙烯酸甲酯密度为0.93 g/ml。求:

(1)甲基丙烯酸甲酯在60 OC下的kp2/kt值。

(2)在该温度下歧化终止和偶合终止所占的比例。

36.聚氯乙烯的相对分子质量为什么与引发剂浓度基本上无关而仅取决于聚合反应温度?试求45、50、60 OC下聚合所得聚氯乙烯的相对分子质量。(CM = 125 exp[-30.5/RT])

37.讨论下列几种链转移、链增长、再引发速率常数的相对大小对聚合反应速率和聚合物相对分子质量的影响: (1)kP 》ktr ka≈ kP (2)kP《 ktr ka≈ kP (3)kP 》ktr ka〈 kP (4)kP《 ktr ka〈 kP (5)kP《 ktr ka = 0

38.分析诱导期产生的原因?与阻聚剂有何关系?试从阻聚常数比较硝基苯、对苯醌、DPPH、三氯化铁和氧的阻聚效果。

第三章 自由基聚合习题答案

1. 解:聚乙烯是最简单的聚合物,主链无取代基,在考虑取代基的各种影响因素时,可以此为标准,其聚合热△H=-88.8kJ/mol。

(1) 位阻效应:单体中取代基间作用小,而聚合物中由于主链共价键约束而使取代基之

间产生作用,从而储存了部分能量,因此取代基的空间效应对聚合物影响大于单体,含取代基的单体可将部分反应热以内能形式存储,从而使聚合热减小,例如,异丁烯,△H=-54 kJ/mol。

(2) 共轭效应:取代基在单体中存在共轭效应,而形成聚合物后,共轭作用消失,共轭

效应使内能降低,从而使聚合热降低。例如丁二烯的聚合热△H=-73.0 kJ/mol.

(3) 电负性取代基:取代基电负性强时,聚合热升高,例如氯乙烯,△H=- 95.8 kJ/mol。 (4) 氢键和溶剂化作用:这种作用在单体中比在聚合物中要强得多,使聚合热降低,

例如丙烯酸的聚合热△H=-67 kJ/mol。

2. 解:

(1) 聚合和解聚处于平衡状态时的反应温度称为聚合上限温度。聚合解聚平衡时的残存单

体浓度称为平衡单体浓度。

11

(2) 丁二烯:40℃,[M]e=1.523×10mol·L;80℃,[M]e=3.766×10mol·L。

-7-1-5-1

苯乙烯: 40℃,[M]e=6.36×10mol·L; 80℃,[M]e=1.335×10mol·L。 3. 解:自由基聚合:通过自由基引发进行链增长得到高聚物的聚合反应。

阴离子聚合:由阴离子引发并进行增长的聚合反应。 阳离子聚合:由阳离子引发并进行增长的聚合反应。 4. 解:

(1) CH2=CH-Cl,氯原子的诱导效应和共轭效应作用相反,且均较弱,所以离子聚合困难,只能自由基聚合。

(2) CH2=C(Cl)2,结构不对称,同时比氯乙烯多一个氯原子,诱导作用加强,可进行阴离子和自由基聚合。

(3) CH2=CH-CN,氰基为吸电子基团,可降低双键的电子云密度,可进行阴离子和自由基聚合,在一定条件下还可进行陪位聚合。

(4) CH2=CH(CN)2,两个氰基的诱导吸电子作用过强,只能进行阴离子聚合。

(5) CH2=CHCH3,甲基可产生供电超共轭效应,但强度不大,同时聚合产生的烯丙基自由基稳定,不会增长为大分子,故不发生自由基和离子聚合,只在特殊的络合引发剂作用下进行配位聚合。

(6) CH2=C(CH3)2, 两个甲基能产生较强的给电子效应,可进行阳离子聚合。在一定条件下可发生配位聚合。

(7) CH2=CH-C6H5,共轭体系,π电子流动性大,易极化,可发生自由基、阴离子、阳离子聚合。

(8) CF2=CF2,四个氟原子均产生吸电子诱导作用,但结构对称,机化度小,同时氟原子体积小,可发生自由基聚合。

(9) 两个吸电子基产生很强的吸电子诱导作用,只可进行阴离子聚合。

(10)CH2=C(CH3)CH=CH2,共轭体系,π电子流动性大,发生自由基、阴离子、阳离子聚合。 5. 解:

(1) CH2=C(C6H5)2,不能,两个苯基取代基,体积太大,空间位阻大,只生成二聚体。 (2) Cl-CH=CH-Cl,不能,结构对称,极化度低,且位阻大。

(3) CH2=C(CH3)-CH2CH3,不能,两个供点基团,位阻大,只能阳离子或配位聚合。 (4) CH3-CH=CH-CH3,不能,结构对称,极化度低,且位阻大。

(5) CH2=C(CH3)-COOCH3,能,酯基诱导与共轭作用大于甲基共电作用,还可进行阴离子聚合。

(6) CH2=CHOCOCH3,能,羰基产生吸电诱导作用而氧产生给电子共轭作用,二者作用相抵,只能自由基聚合。

(7) CH3-CH=CH-COOCH3,不能,结构对称,极化度低,且位阻大。 6. 解:

(1) 对单取代乙烯,空间位阻小,可以聚合;对于1,1-二取代乙烯,一般情况下,取代基体积不大,空间位阻小,同时不对称结构使之更易极化,故1,1-二取代乙烯也可聚合;1,2-二取代乙烯,主要是结构对称的两端取代基的空间位阻要比单端二取代的位阻大得多,使之难以聚合。

(2) 对烯类单体来说,其参加聚合的官能团部分绝大多数情况下是碳碳双键或叁键,碳碳双键或叁键的两个碳电负性相同,不会使电子云密度大变化。大多数烯类单体的取代基的给电子或吸电子效应不是很强;自由基是电中性的,对其稳定作用没有太严格的要求,几乎所有取代基对自由基都有一定的稳定作用,因此发生自由基聚合的单体多。少数带有强电子效应取代基的单体,使碳碳双键或叁键的电子云密度发生较大变化,且取代基对生成的离子活性中心有很好的稳定作用,才能进行离子聚合。

(3) π-π体系单体具有大共轭效应,可在诱导极化下产生电子云的流动,从而产生利于在相应反应条件下的电子云密度分布,使反应容易进行,因此这类单体可发生自由基、阴离子、阳离子聚合。 7. 解:

-8-1-7-1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