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学前儿童发展》复习资料(学前教育专业,专科,课程代码12340,洪秀敏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最新版)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日 文章自考《学前儿童发展》复习资料(学前教育专业,专科,课程代码12340,洪秀敏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最新版)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释,并用词把它标记出来,这就是知觉的理解性。在教学中,尽量充实教材内容,并与幼儿的实际生活相结合,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通过讲解联系幼儿已有的知识经验,就可以收到较好的效果。

(6)多种分析器的协同活动:由于客观事物常常是包含多种属性的复合刺激物,因此我们队客观事物的感知也经常是通过多种分析器协同活动而实现的。将看到、摸到、听到的各种信息整合在一起,能够帮助刚开始理解或探索事物的学前儿童更好地认识世界。

第四章 学前儿童注意的发展

1、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指向性和集中性是注意的两个基本特征。注意不是一种独立的心理过程,而是一种心理状态。(名词解释) 2、注意在学前儿童发展中的作用:(重点)(简答)

(1)注意有助于儿童选择和调节自己的行为; (2)注意有助于研究和促进儿童感知; (3)注意有助于儿童长时记忆的发展; (4)注意能有效维持儿童的活动坚持性。

3、学前儿童注意发展的趋势:定向性注意(儿童注意的最初形态)的发生先于选择性注意;无意注意的发生先于有意注意。无意注意是自然而然产生的、没有目的的、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有意注意是主动的,需要意志努力的、由意识支配的注意。(名词解释) 4、3个月以后,经验开始在幼儿的注意中起作用。

5、3-6岁幼儿注意发展的特征:无意注意占主导地位,有意注意初步发展。 6、幼儿无意注意发展的特点:(重点)(简答)

(1)引起幼儿无意注意的主要因素是事物的物理特性; (2)对幼儿有意义的事物逐渐成为引起其无意注意的因素; (3)幼儿的无意注意随年龄的增长而不断稳定和深入。 7、幼儿有意注意发展的特点:(重点)(简答)

(1)幼儿的有意注意受大脑发展水平的局限;

(2)幼儿的有意注意是在外界特别是在承认的要求下发展的; (3)幼儿的有意注意需要在特定的活动中完成。 8、注意的规律与幼儿的活动:(重点)(论述、分析)

(1)注意的选择性与幼儿的活动:后天训练或强化能够对幼儿注意的选择性产生影

5

响;成人应根据幼儿现有的知识经验和认知水平安排教学内容,这样才有助于幼儿注意的集中,达到良好的效果;幼儿注意的选择性还与幼儿的情绪和兴趣有很大关系。 (2)注意的广度与幼儿的活动:注意的广度,指的是人在较短的时间内能注意到的刺激的数量。幼儿注意的广度很小,因此教师应提出明确具体的要求,避免过多刺激同时出现。

(3)注意的稳定性与幼儿的活动:注意的稳定性指的是注意持续集中于同一活动或事物的时间。幼儿注意的稳定性不高,易受其他无关刺激的干扰。教师在组织活动时,针对不同年龄阶段儿童活动的时间应长短有别。

(4)注意的分配与幼儿的活动:注意的分配指的是在同一时间内,注意集中于不止一种活动或事物。幼儿注意的分配较弱,教师可以通过丰富多样的活动培养幼儿的自我控制能力和有意注意,并尽量使幼儿将同时进行的集中活动联系起来,促进注意分配能力的发展。

9、引起幼儿注意分散的主要原因:过多的无关刺激、疲劳、缺乏兴趣、活动组织不合理等。 10、防止幼儿注意分散的对策:(重点)(简答)

(1)避免无关刺激的干扰;

(2)根据幼儿的兴趣和需要组织活动; (3)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的交互作用; (4)提高教师合理组织活动的能力与智慧。

第五章 学前儿童记忆的发展

1、记忆在学前儿童心理发展中的作用:记忆影响学前儿童知觉能力的发展;记忆影响学前儿童想象、思维水平的发展;记忆影响学前儿童言语能力的发展;记忆影响学前儿童情绪情感的发展。

2、“客体永久性”是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研究儿童心理发展时使用的概念,是指儿童脱离了对物体的感知而仍然相信该物体持续存在的意识。 3、学前儿童记忆发展的趋势:

(1)记忆保持时间延长;

(2)记忆容量增加;(记忆广度增加,记忆范围扩大,工作记忆出现。) (3)记忆内容丰富化; (4)记忆提取方式的发展;

6

(5)元记忆能力的发展; (6)记忆策略的形成与发展。

4、工作记忆是指人们在完成认知任务的过程中将新输入的信息和记忆中原有的知识经验联系起来的记忆。(名词解释)

5、根据记忆的内容对象不同,记忆可以分为运动记忆、情绪记忆、形象记忆、语词记忆等。从发展顺序看,最早出现运动记忆,然后是情绪记忆、形象记忆,最后是语词记忆。 6、记忆的提取方式分为再认和再现(回忆)。再认是指当记忆过的事物再次出现时,头脑中呈现曾经记忆过的事物;再现,又称回忆,是指记忆过的事物没有再次出现,由于其他事物的影响而再次在头脑中呈现记忆过的事物的过程。

7、元记忆概念由美国心理学家弗拉维尔于1971年提出,是指个体自身对记忆过程的认知。元记忆主要包括元记忆知识、元记忆体验、元记忆监控三个部分。学前儿童的元记忆主要表现为元记忆知识和元记忆监控两个方面。

8、儿童常使用的记忆策略主要有视觉复述、特征定位、复述、组织策略等。 9、3-6岁儿童记忆的发展特点:(重点)(简答)

(1)无意记忆占优势,有意记忆逐渐发展;

(2)记忆的理解和组织程度逐渐提高;(机械记忆用得多,意义记忆效果好) (3)形象记忆占优势,语词记忆逐渐发展; (4)记忆的意识性和记忆方法逐渐发展。

10、促进学前儿童记忆发展的策略:(重点)(简答、论述)

(1)培养儿童的学习兴趣; (2)使儿童明确记忆的任务; (3)教儿童学会运用记忆策略; (4)帮助儿童进行合理的复习。

第六章 学前儿童想象的发展

1、想象在学前儿童发展中的作用:

(1)想象与学前儿童的认知活动有关:想象依靠原有表象;想象和记忆密不可分;想象和思维关系密切。

(2)想象与学前儿童的情绪活动有关:想象印发情绪,情绪影响想象。 (3)想象与学前儿童的游戏活动和学习活动有关。

7

2、学前儿童想象发展的一般趋势:(重点)(简答)

(1)想象从无意性发展导初步出现有意性; (2)想象从再造性发展到出现创造性;

(3)想象从极大的夸张性发展到初步具有逻辑性。

3、想象是对头脑中的已有表象进行加工改造从而形成新形象的过程。无意想象是一种不自觉的,没有预定目的,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想象。(名词解释) 4、学前儿童无意想象的特点:(重点)(简答)

(1)由外界刺激直接引起; (2)主题不稳定; (3)内容不系统; (4)以想象过程为满足; (5)易受情绪和兴趣的影响。

5、再造想象指的是根据语言文字或图形、符号等非语言文字的描述在头脑中形成新形象的过程。创造想象是根据自身的想法,独立在头脑中构造新形象的过程。(名词解释)(选择)再造想象是学前儿童想象的主要形式。

6、学前儿童想象夸张的表现:夸大事物的某种特征或某个部分;混淆假想与真实。学前儿童想象夸张的原因:认知水平的限制;情绪的影响;表现能力的局限。(重点)(简答)(选择)

7、2-3岁儿童想象发展的特点:

(1)想象活动完全没有目的; (2)想象过程缓慢;

(3)想象与记忆无明显界线; (4)想象内容贫乏; (5)想象依赖于感知; (6)想象依靠语言指导。 8、3-4岁儿童想象发展的特点:

(1)想象活动没有目的和稳定的主题; (2)想象内容单一、不系统。

9、4-5岁儿童想象发展的特点:(重点)(简答)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