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一 文章南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南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序 言

“十二五”时期(2011—2015年),是南京建设更高水平小康社会并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重要时期,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创新驱动产业升级的转型时期,也是“办好青奥会、建设新南京”的关键时期。根据《中共南京市委关于制定南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编制《南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本规划立足“转型发展、创新发展、跨越发展”的战略要求,阐明“十二五”时期发展目标、发展任务、发展重点和政策取向,是今后五年南京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是全市人民共同奋斗的行动纲领。

第一篇 发展基础与发展目标 第一章 “十一五”发展成就

“十一五”期间,是南京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五年。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人民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挑战,经受了重大考验,取得了重大成就,完成和超额完成“十一五”规划确定的主要目标和任务。“转型发展、创新发展、跨越发展”实现良好开局,城乡统筹发展成效初显,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全市以区县为单位实现了省定全面小康目标。

城市综合实力进一步增强。预计2010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5010亿元,年均增长13%以上;地方一般预算收入518.8亿元,在“十五”基础上实现翻一番;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五年累计超过11000亿元;全市金融机构存、贷款总额分别超过10000亿元。《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将南京确定为长三角辐射带动中西部地区发展的重要门户、国家综合交通枢纽和科技创新中心,城市的战略地位显著提升。

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以重大工程及项目推动产业升级,全力培育新兴产业,启动实施“千企升级”计划,全市三次产业增加值比例调整为2.8:46.5:50.7,在全省率先基本形成“三二一”产业格局。着力实施创新驱动,科技创新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引领作用显著增强。高新技术产业销售收入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达到38.4%,软件业务收入预计达到1013亿元,获得全国首个“中国软件名城”称号。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提高到3%左右;(下转A2版)

第一篇 发展基础与发展目标 第一章 “十一五”发展成就 第二章 “十二五”发展环境

第三章 “十二五”发展愿景 第二篇 构建科技创新体系 第四章 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 第五章 建设创新型人才高地 第三篇 建立现代产业体系 第六章 确立服务经济主导地位 第七章 建设先进制造业基地 第八章 发展都市型生态高效农业 第四篇 激发市场主体活力 第九章 加快发展民营经济 第十章 提升开放型经济水平 第十一章 发挥国有经济带动作用 第五篇 提升城市功能品质 第十二章 建设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 第十三章 优化城市功能布局 第十四章 建设文化南京 第十五章 建设智慧南京 第十六章 推进城市管理现代化 第六篇 构筑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 第十七章 落实主体功能区战略 第十八章 实施城乡一体化发展战略 第十九章 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第七篇 提高生态文明水平 第二十章 加强环境保护和综合整治 第二十一章 加强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 第二十二章 加强生态保障建设 第八篇 扩大城市国际影响力 第二十三章 全力办好青奥会 第二十四章 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 第九篇 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 第二十五章 提高居民生活水平 第二十六章 提高公共服务水平 第二十七章 提高社会管理水平 第十篇 规划保障和规划实施 第二十八章 建设服务型政府 第二十九章 组织实施重大工程 第三十章 完善规划实施机制 序 言

龙虎网讯 “十二五”时期(2011—2015年),是南京建设更高水平小康社会并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重要时期,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创新驱动产业升级的转型时期,也是“办好青奥会、建设新南京”的关键时期。根据《中共南京市委关于制定南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编制《南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本规划立足“转型发展、创新发展、跨越发展”的战略要求,阐明“十二五”时期发展目标、发展任务、发展重点和政策取向,是今后五年南京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是全市人民共同奋斗的行动纲领。

第一篇 发展基础与发展目标 第一章 “十一五”发展成就

“十一五”期间,是南京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五年。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人民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挑战,经受了重大考验,取得了重大成就,完成和超额完成“十一五”规划确定的主要目标和任务。“转型发展、创新发展、跨越发展”实现良好开局,城乡统筹发展成效初显,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全市以区县为单位实现了省定全面小康目标。

城市综合实力进一步增强。预计2010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5010亿元,年均增长13%以上;地方一般预算收入518.8亿元,在“十五”基础上实现翻一番;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五年累计超过11000亿元;全市金融机构存、贷款总额分别超过10000亿元。《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将南京确定为长三角辐射带动中西部地区发展的重要门户、国家综合交通枢纽和科技创新中心,城市的战略地位显著提升。

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以重大工程及项目推动产业升级,全力培育新兴产业,启动实施“千企升级”计划,全市三次产业增加值比例调整为2.8:46.5:50.7,在全省率先基本形成“三二一”产业格局。着力实施创新驱动,科技创新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引领作用显著增强。高新技术产业销售收入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达到38.4%,软件业务收入预计达到1013亿元,获得全国首个“中国软件名城”称号。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提高到3%左右;

加快发展第三方、第四方物流和快递配送物流,培育壮大一批现代物流企业。积极开发和应用物流先进技术,形成以信息化为支撑的集货、分销和配送物流体系,建成全国物流区域中心城市。到2015年,全市物流业增加值达到600亿元。

商务服务业。积极发展总部经济,吸引国内大企业集团、跨国公司的总部或地区总部及其研发中心、销售中心、采购中心、结算中心落户南京。做优做强会计、法律、评估、认证、经纪、代理、策划、广告、融资、租赁、调查、设计以及技术中介、就业中介、产权中介等商务服务业,大力发展经济咨询、规划咨询、投资咨询、科技咨询、工程咨询、管理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