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中考化学培优易错试卷(含解析)之探究题含答案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一 文章2020-2021中考化学培优易错试卷(含解析)之探究题含答案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若固体全部溶解,有气泡冒出,则猜想一正确。 [实验结论]

根据“高温下,铁与水蒸气能反应生成一种常见铁的氧化物和一种气体”和猜想,则铁和水蒸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Fe+4H2O[反思与交流]

该黑色固体不可能是Fe2O3,理由是 Fe2O3红棕色粉末且不能被磁铁吸引。 【点睛】

高温Fe3O4+4H2。

9.实验设计是化学实验的重要环节。请根据下列实验要求回答相关问题: (活动与探究一)用对比实验方法探究二氧化碳的性质。

(1)实验一中振荡3个矿泉本塑料瓶,观察到塑料瓶变瘪的程度为A > B > C,其中变浑浊的瓶内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对比A瓶与__(填“B”或“C”)瓶的实验现象,可证明CO2能与NaOH发生反应。

(2)实验二观察到C装置中发生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结论是______________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活动与探究二)用变量控制方法探究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

(3)实验三目的是探究_____对硝酸钾溶解性的影响;实验四是探究溶剂种类对物质溶解性的影响,该实验中需要控制的变量是温度和溶剂的质量。 (活动与探究三)定量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4)实验五中,反应的原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装置一比装置二更合理,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根据下表提供的实验数据,完成下表: 硬质玻璃管 的容积 反应前注射器中 气体体积 反应后注射器中 气体体积 实验测得空气中氧气 的体积分数 30mL 20mL 12 mL _____ 定量实验操作中易产生误差,如果反应前气球中存在气体(其量小于注射器内的空气),而实验后冷却至室温,将气球内的气体全部挤出读数,导致实验测得结果 ______(填“偏小、‘偏大”或“无影响”)。

【答案】Ca(OH)2+CO2=CaCO3↓+H2O C 干燥的石蕊试纸不变色;湿润的石蕊试纸变红 CO2+H2O=H2CO3 温度 2Cu+O2Δ2CuO 可使空气更易流通,全部通过铜粉,使氧气与

铜粉充分反应 16% 偏小 【解析】 【分析】 【详解】

(1)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白色沉淀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a(OH)2+CO2=CaCO3↓+H2O。实验一中振荡3个矿泉水塑料瓶,观察到塑料瓶变瘪的程度为A >B>C,其中变浑浊的瓶内发生的反应是:对比A瓶与C瓶的实验现象,可证明CO2能与NaOH发生反应。

(2)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了碳酸,显酸性,能使石蕊试纸变红色,故实验二观察到C装置中发生的现象是干燥的石蕊试纸无变化,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变红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H2O=H2CO3。

(3)实验三对溶液加热,故目的是探究温度对硝酸钾溶解性的影响。

(4)实验五中,反应的原理为铜和氧气在加热的条件下生成氧化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Cu+O2

Δ2CuO;装置一比装置二更合理,理由是装置一可使空气更易流通,全部通过铜

粉,使氧气与铜粉充分反应;实验测得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

20mL-12mL?100%?16%。

30mL+20mL定量实验操作中易产生误差,如果反应前气球中存在气体(其量小于注射器内的空气)而实验后冷却至室温,冷却以后,注射器推进的少了,将气球内的气体全部挤出读数导致实验测得结果偏小。

10.某兴趣小组对KClO3分解反应的催化剂进行研究,在相同的加热条件下,用下图装置完成表中实验:

编号 实验1 实验2 实验3 实验4 KClO3质量/g 5 5 5 5 催化剂 - MnO2 Fe2O3 KCl 催化剂质量/g - 0.5 0.5 0.5 收集50mLO2所需时间/s 171 49 58 154

(1)设置实验1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

(2)表中所列3种催化剂的催化效果最佳的是______________ (3)写出KClO3分解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由实验1和实验4可知,KCl____(填“有”或“无”)催化作用。维持加热条件不变,用实验1再继续收集收集50mLO2,所需时间明显少于171s,解释原因:_____________ (5)要比较KClO3分解反应中不同催化剂的催化效果,除了测量收集50mLO2所需时间外,还可以测量相同时间内____________ 【答案】对比实验 MnO2 2KClO3气体的体积 【解析】 【详解】

(1)实验1中没有加入可能作催化剂的物质,设置实验1的目的与其他组作实验对比,故填对比实验。

(2)收集50mLO2所需时间越短说明催化效果越佳,MnO2用时最短,所以3种催化剂的催化效果最佳的是MnO2,故填MnO2。

(3)KClO3在催化剂的催化作用和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氯化钾和氧气,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写为:2KClO3

催化剂Δ2KCl+3O2↑ 有 生成的KCl加快了反应 收集

催化剂Δ2KCl+3O2↑。

(4)由表中数据可知,加入0.5gKCl,收集50mLO2所需时间实验1所用时间短一些,说明KCl有催化作用,故填有;

维持加热条件不变,用实验1再继续收集收集50mLO2,所需时间明显少于171s是因为氯酸钾分解生成KCl,KCl有催化作用,加快了反应,故填生成的KCl加快了反应。 (5)还可以测量相同时间内收集气体的体积来比较反应速率,故填收集气体的体积。 【点睛】

如果一种变化受多种因素影响,探究其中一种因素的影响方式时,其它因素应保持不变。

11.某化学小组将少量过氧化钠(Na2O2)粉末加入盛水的试管中,看到有大量气泡产生。 (提出问题)

过氧化钠与水反应生成了什么物质? (作出猜想) 甲同学:生成氢氧化钠 乙同学:生成碳酸钠 丙同学:生成氢气 丁同学:生成氧气

(1)大家一致认为乙同学的推测不正确,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