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概复习资料-题库各种整理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五 文章毛概复习资料-题库各种整理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答:错误。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现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保护着非公有制经济在内。在坚持公有制为主体的前提下,积极发展非公有制经济,不仅不会构成对社会主义的威胁,相反,有利于促进生产力和经济发展,扩大就业门路,吸纳和利用各种社会资源,满足人们的多样化需求,增加国家税收等等。 四、问答题:

1、从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进程,说明为什么我国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是历史性突破?

答: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我国必须进行经济体制改革。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此目标的达成,实现了历史性突破,可从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进程中看出。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过程就是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的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是从1978到1984年,在计划经济的框架内引入并扩大市场调节的作用,肯定了市场经济的作用。把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作为经济体制改革的原则,这就在集中统一的计划经济框架内打开了一个缺口,经济体制改革在实践上也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如1983年底,以家庭联产承包制为主要形式的农村经济新体制在全国广泛实现,宣告了人民公社制的终结,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第二阶段是从1984年到1991年,改革传统产品经济体制的阶段。1984年10月,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第一次明确提出了社会主义有计划商品经济理论,突破社会主义和商品经济对立的传统观念,是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上的重大突破,第一次肯定了社会主义经济在总体上是商品经济,从而把商品经济确认为社会主义经济的内在属性。这一阶段的经济体制改革在调整所有制结构、多种分配方式的改革、国有企业改革、社会主义市场体系的逐步建立和健全等方面都取得了重大突破。第三是1992年至今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阶段。1992年春,邓小平南方谈话全面总结了我国改革开放的成功经验和挫折教训,对计划与市场问题做了新的历史性概括,从根本上澄清了人们思想认识上的疑虑,扫清了理论上的障碍,我国经济体制改革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综上所述,我国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是历史性突破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是怎样形成的?它具有什么意义? 答:由于对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社会主义不存在商品货币关系理论的教条主义理解,长期以来,在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存在一个重大的理论障碍,即否认社会主义经济是商品经济,将计划经济与社会主义制度相联系,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制度相联系。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邓小平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提出了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的著名论断。 1984年至1987年,提出了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理论。《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明确提出了社会主义经济是在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把有计划的商品经济作为经济体制改革的总原则和总方向确定下来。1987年召开的党的十三大进一步发展了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理论。明确指出,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应该是计划与市场内在统一的体制,计划调节与市场调节应有机结合。

邓小平南方谈话从根本上否定了把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对立起来的传统观念,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创立做出了重大贡献。党的十四大明确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个目标的确立,标志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形成。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意义:

突破了长期主导中国经济和社会主义论坛的传统观念和传统的社会主义经济模式,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为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宝库增添了崭新的内容。

第一, 为市场这一资源配置的有效手段正了名,为中国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明确了

我国今后经济与社会整体改革的目标,也有利于引进发达市场经济国家的经验和做法。 第二, 澄清了人们在计划与市场关系问题上的糊涂观念,使我国市场化改革的方向更加明确,推动我国改革从此进入整体推进、全面创新的新阶段。

此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还是一个具有广泛社会意义的概念,将酝酿和生成新文化、新价值观。

3、为什么我国要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地发展非公有制经济? 答:在我国现阶段,公有制经济主要包括国有经济、集体经济以及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和集体成分。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发展壮大国有经济,对于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增强我国的经济实力、国防实力和民族凝聚力,具有关键性作用。集体经济是公有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消除两极分化、实现共同富裕有重要的作用。

非公有制经济主要包括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和外资经济。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各种形式的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生产力的多层次性和所有制结构的多样性,决定我国必须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非公有制经济对于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对于积累资金、扩大就业、增加税收、满足消费者多样化的需求以及加快生产力的发展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

十六大指出:坚持公有制为主体,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统一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公有制和非公有制经济之间的关系是相互促进、相互融合、协调发展的关系。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实践证明,各种所有制经济完全可以在市场竞争中发挥各自优势,相互促进,在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进程中共同发展。 4、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是什么?为什么要坚持这一分配制度?

答: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是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这是由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所决定的。

首先,这是我国现阶段的所有制结构的客观要求。产品分配的方式是由生产方式,特别是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形式所决定的。同我国现阶段的所有制结构相适应,在个人消费品的分配结构上,必然是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其他分配方式并存。

其次,这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资金、土地、经营能力等生产要素都是稀缺性资源,以商品形式出现在市场上。要获得其使用权,就必须向其所有者支付使用代价,实行生产要素有偿使用。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存在的非公有制经济形式中,生产资料的所有者按生产要素获得收益,即使在公有制企业内部,职工也可能将一部分收入转化为证券投资,获得相应的要素收入。

可见,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对个人消费品的分配,除按劳分配这种主要方式以外,还有多种分配方式。我国在经济体制改革前后的实践证明,只有建立这种分配结构才有利于资源的充分利用和合理配置,有利于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第八章

一、单项选择题

1、 民主首先是指一种:(C) A、个人民主 B、公共民主 C、国家制度 D、法律制度

2、 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和核心是:(B) A、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B、人民当家作主 C、权力制衡 D、人民的生存权 3、我国实行的根本政治制度是:( A )

A、 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政体

B、 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C、 民主集中制 D、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4、民主是:(B)

A、社会主义的外在的事物 B、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 C、资本主义的本质属性 D、人类社会共性的内容

5、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组织和活动的基本原则是:(B) A、人民当家作主的原则 B、民主集中制原则

C、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的原则 D、公平、公开、公正的原则 6.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 C) A、指导思想 B、惟一方法 C、基本方略 D、基本政策 7.我国的国体是:(B)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人民民主专政制度 C、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 D、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8、将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的“长期共存、相互监督”的八字方针发展为“长期共存、相互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十六字方针是在党的:(A) A、十二大 B、十三大 C、十四大 D、十五大 9、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核心是:( D ) A、各民族都建立自治政府

B、中央政府对民族自治区域不加领导 C、发展民族经济,实现共同繁荣

D、保障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管理本民族、本地方事务的权力 10、法制是依法治国的:(A)

A、前提和基础 B、过程和结果 C、内容和本质 D、手段和目的 二、多项选择题:

1、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内容包括:(ABD) A、政治民主 B、经济民主

C、文化民主 D、社会民主 E、法律民主 2、政治体制改革的任务是:(ABCDE )

A、健全民主制度 B、加强法制建设

C、推进机构改革 D、完善民主监督制度 E、维护安定团结 3、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是:(ABDE)

A、 维护宪法和法律的尊严 B、 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C、 实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D、 完善行政执法和司法制度 E、 加强法制教育 4、政治体制改革总目标是:( ABCE )

A、 巩固社会主义制度 B、 发展社会主义的生产力

C、 发扬社会主义民主 D、 建立高效、廉洁政府 E、 调动广大人民的积极性 5、政治体制改革的原则是(ACDE)

A、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B、 学习西方发达国家的政治模式

C、 从中国国情出发,走自己的路 D、 有步骤、有领导、有秩序地进行 E、 和经济体制改革相配合 三、辨析题

1、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

答:对。民主是指一种国家形态、 一种国家政权组织形式和国家机构活动原则。民主首先是指一种国家制度。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实行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政体,以及民主集中制原则。共产党执政就是领导和支持人民掌握管理国家的权力,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保证人民依法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尊重和保障人权。

2、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不能照搬西方政治制度的模式。

答: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一定要从我国实际出发,不断完善人民民主专政,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主区域制度等,不能照搬西方三权分立、多党竞选等政治制度的模式,必须根据我国具体国情而定。 3、人民民主专政的实质是无产阶级专政。

答:对。我国人民民主专政实质上是无产阶级专政,这是因为:(1)它是以工人阶级(经过共产党)为领导,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国家政权。(2)它是新型民主、新型专政的国家政权,是绝大多数人享有民主权利而对极少数敌人实行专政的政权。(3)它担负着社会主义改造,完成过渡到社会主义的任务。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后,它又承担着保卫社会主义制度,领导和组织社会主义建设的任务。 四、问答题:

1、 我国社会主义民主的性质是什么?它同资本主义民主有何区别?

答:当今世界,并存着两种类型的民主政治,即社会主义民主和资本主义民主。这两种类型的民主,既存在着某种联系,也有本质的区别。我国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和核心是人民民主专政,是人民当家作主,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实行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政体,以及民主集中制原则。社会主义民主可概括为社会主义条件下人民当家作主管理国家、社会事务的民主制度和民主生活。而资本主义民主建立在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基础上并为它服务的,真正享有民主的是资产阶级。资本主义民主政治实质上是垄断资产阶级的统治,是金钱的统治。

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是什么?

答:1)人民民主专政。人民民主专政是我国的国体,是指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广大劳动者当家作主的国家政权。我国的人民民主专政是马列主义关于无产阶级专政理论同我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实质上是无产阶级专政。

(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政体,是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组织形式。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利属于人民。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全国各族人民按照民主集中制的原则,定期选举产生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作为国家权力机关,并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其他国家机构,以实现人民管理国家的一种制度,是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治组织形式。 (3)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我国现八个民主党派,中国共产党十二大提出了与民主党派“长期共存、相互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十三大把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并列为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加以明确。我国多党合作的方式有:各民主党派与无党派人士参加人大、政协参与管理国家和参政议政;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通过多种渠道实行政治协商和民主监督;吸收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中的优秀人才到国家机关担任领导职务。政治协商,是中国共产党同各民主党派及各方面代表人士,就有关国家和地方的重大事务,进行各种形式的充分讨论,集中各方面提出的正确意见,采取一致的原则来解决问题。

(4)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指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的制度。核心是保证各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管理本民族、本地方事务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