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与自然资源经济学概论复习题含部分答案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六 文章环境与自然资源经济学概论复习题含部分答案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答:在科斯条件下,庇古税本身将造成资源配置失误。如图所示。

在图中,横轴是A的活动水平,曲线CD是A活动产生的边际效益,曲线JK是由于A的活

动对B产生外部性而造成的边际损害。在没有任何特别刺激的情况下,A的效用最大化行为将导致活动水平OD,此时,A的边际效益为零。在CD与JK相交的F点,社会边际效益为零,对A的边际效益正好被对B的边际损害所抵消。因此当A的活动保持在OE水平时,是帕累托最优产出。在科斯交易的背景下,B可以付钱给A,使其把活动削减到OE。由于任何位于OE右边的活动,对B的边际损害超过对A的边际效益,因此,B可以从交易中获得潜在的收益。科斯均衡

是OE, F点位有效率的社会产出。

然而,假设在科斯交易条件下仍对A所造成边际社会损害征税,税额为每单位活动水平EF,其效果可能使A得边际效益曲线下移到MN。MN表示A完税后的边际效益。当科斯交易在有税的情况下进行时,将导致均衡点由F移至P,最优活动水平由OE转为OG,A的活动水平降低。由此可见,在科斯背景下,庇古税不仅是多余的,其本身也变成了资源配置失误的原因。 6.假设:某炼油厂是某地区水的主要污染者。汽油市场是完全竞争的,汽油的供给需求函数分别是:

供给函数 P=10+0.075Q 需求函数 P=42-0.125Q

Q的单位是千桶/天,P表示每桶油的价格

边际外部成本 MEC=0.05Q,不存在消费的正外部性。

求:(1)不考虑精炼石油产品生产中污水对社会造成的外部成本时,求这时的效率均衡度。 (2)在考虑精炼石油产品生产中污水对社会造成的外部成本时,求效率均衡点。

?P?10?0.075Q答:(1)? 联立解得,P=12,Q=160

P?42?0.125Q?则,不考虑精炼石油产品生产中污水对社会造成的外部成本时的效率均衡度为P=12,Q=160。 (2)MSC=MPC+MEC MPB=MSB

所以,MSC=10+0.125Q 即,10+0.075Q+0.05Q=42-0.125Q 解得,P=26,Q=128

则,在考虑精炼石油产品生产中污水对社会造成的外部成本时,效率均衡度为P=26,Q=128

----------第四章

1.资源稀缺性的表现形式都包含哪些方面?P54

答:主要表现在:一方面,人类从自然界获取的可再生资源大大超过其再生能力,人类消耗不可再生资源的速率快于人类发现替代资源的速率,导致可再生资源和不可再生资源的稀缺程度

都急剧上升。另一方面,人类排入环境的废物,特别是有害物质迅速增加,超过了环境的自然净化能力,干扰了自然界的正常循环,导致环境容量资源稀缺程度的急剧上升。 2.古典经济学家对环境资源稀缺性认识方面的代表学说有哪些?具体内容是什么?P51 答:(1)绝对稀缺论语相对稀缺论

绝对稀缺论的代表人物是经济学家马尔萨斯。马尔萨斯在其《人口原理》一书中认为:人口呈几何级数增长,而土地等资源产出却呈算术级数增长,如果对人口增长不加限制,就会导致灾难。马尔萨斯虽然没有强调,甚至忽视了技术进步在提高资源生产力方面的作用,以及政府对人口实施控制的积极作用,但是,它已经表明,如果不正确认识和处理好资源、经济、人口以及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人类将面临自我设置的“生存困境” (2)约翰·穆德的静态经济论与自然和谐论思想

穆德对于马尔萨斯和李嘉图的资源稀缺观点全部进行了吸收,并从技术进不上加以发展和给予更合理的解释。除此之外,穆德还提出了关于人类的经济增长与自然环境的界限问题。他认为一个国家的自然环境、人口和财富均应保持在一个静止稳定的水平,而且这一水平要远离自然资源的极限水平,以防止食物缺乏和自然美景消失的现象出现。这是经济学家第一次提出了环境质量与环境保护的问题,表明其已经意识到,如果人类社会的产出超过自然所允许的限度,社会就会出现失衡。

3.环境资源对经济增长构成约束的传统资源稀缺性理论有哪些基本观点?P52

答:(1)资源绝对稀缺性。这一观点认为,在可获取的自然资源存量的极限没有达到之前,环境质量是不变的,不存在边际成本上升和收益递减现象,环境资源的有限性构成了对经济发展的绝对约束,只有在达到极限时,资源的稀缺性影响才会在上升的成本中通过价格得到反映。(2)资源相对稀缺性。这一观点认为,资源质量是变化的。不存在环境资源的绝对稀缺,仅有资源质量下降的相对稀缺。当资源被消耗时,质量下降,稀缺性就上升,单位生产边际成本提高。经济增长可能使特定资源存量出现暂时的、不断增加的相对性稀缺,但不会导致对经济增长的绝对约束。

4.历次环境会议的主要成果分别是什么?(了解)

----------第五章

1. 作图说明高效率的生产过程过程。

答: 在矩形内有无数条代表W和C的等产量线,向右上角移动时,C的产量增加而W的产量减少,向左下角移动时,W的产量增加而C得产量减少。

矩形内任意一点P可表示为资源的一种配置状况和产出情况。但是P点不一定就是高效率的资源配置。只有当P点恰好是W等产量线和C等产量线的切点时,才能得到一定资源配置状态下最高的产出量,也就是一定资源配置状态下效率最高的生产方式。由于矩形

内有无数条W和C的等产量线,这些等产量线总是两两相切,因而必然产生无数个切点,连接位于矩形之内的所有切点,就可以得到一条从OW至OC的曲线,此即生产契约曲线或称高效率生产线。

2.效用边界线是如何得到的?P63

答:高效率生产可能性在线有无穷多个点,每个点都代表一种可能的产品组合,因而都可以得到一条唯一的消费契约曲线,在效用空间把它表示出来,又可以得到一条唯一的效用可能性线;故对应于生产可能性线可以得到无数多条效用可能性线,如图,将这些效用可能性线位于最外侧的部分连接起来,就得到效用边界线。即图中加粗的部分。3.实现最大社会福利的充要条件是什么?P64

答:设有社会福利函数,记为SWF. SWF=f(U1,U2,…,Un)。式中U1,U2,…,Un表示个人1,2,3的效用水平。

从SWF可以得出一组社会无差异曲线,其中必有一条与效用边界线相切,其切点就是最大社会福利点。因为效用边界在线只有该店与社会无差异曲线相切,所以其在全部帕累托最优点中是最理想的。

最大社会福利的必要条件是:(1)该点处于帕累托最优状态。(2)在该点效用边界线与社会无差异曲线相切。

充分条件是在该点效用边界线与一条且仅与一条社会无差异曲线相切。 4.比较说明效率与最优的区别。P69

答:(一)效率与最优的评价标准不一样。效率评价可以站在多个角度,而最优标准却是以全社会福利最大化为目标。

(二)站在社会的角度,效率与最优也是有区别的。效率是指由效用边界线所确定的效用最大化的区间,在此区间内的任何一个资源配置组合都是有效率的。而最优则是既满足效率又满足公平的效用边界在线的一个点。效率是最优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 5.最优与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关系?P70

答:最优与可持续发展有相通的地方,但还有很大的差异。可持续发展强调的公平,还包括国际公平和代际公平。只有将国际公平和代际公平也纳入社会福利函数,可持续发展才能与最优相统一。

----------第六章

1.科斯关于外部性的问题的主要论点有哪些?P74

答:其一,损害问题具有相互性,关键在于避免较严重的损害,即在设计和选择社会格局时,要以社会产值的最大化为出发点。其二,通过市场自由交易可使权利得到重新安排而达到产值最大化。但市场交易的前提是权利的初始界定,即如果不存在这种界定,就不会存在权利转让和重新组合的市场交易。

2. 作图说明为什么外部性的存在会导致环境资源无法实现优化配置。P76

答:外部性是指一个经济主体的行为对另一个经济主体的福利所产生的影响并没有通过市场价格反映出来。实现帕累托最优要求私人边际净收益等于社会边际净收益,但外部性的存在意味着私人边际净收益与社会边际净收益存在差异因而不能获得资源配置效率最优。

在左图中,MPC和MSC分别表示边际私人成本和边际社会成本,MPR和MSR分别表示边际私人收益和边际社会收益。在没有环境污染时,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厂商的产量决策是按照MPC=MPR的原则确定,即产量为Q2。当该厂商的生产导致了环境污染时,如果污染所导致的边际外部成本MXC不需要他本人承担,则厂商仍会把产量确定为Q2,但由于厂商的污染行为导致了边际外部成本MXC,从而使边际社会成本由MPC移至MSC。此时,实现社会福利最大化的产量应按照MSC=MSR的原则确定,即产量应为Q1。可见,由于污染所导致的外部性的存在,使厂商按利润最大化原则确定的产量Q2与按社会福利最大化原则确定的产量Q1严重偏离,从而使污染物过度排放,生产过程中有污染的产品过度生产。因此,当存在负外部性时,厂商的利润最大化原则并不能导致环境资源配置的帕累托最优状态。

生态林的建设则是环境问题中正外部性的典型。在右图中,投资者的私人边际收益MPR低于社会边际收益MSR,此时,投资者按照MPR=MPC的原则确定它的产量Q1,而社会福利最大化要求的产量MSR=MSC决定的Q2,很明显生态林建设等保护环境的投资行为,由于正外部性的存在,导致供给严重不足。

3.关于解决外部性问题,庇古和科斯的观点分别是什么?P73

答:庇古认为,应由政府采取适当的经济政策以消除边际私人收益与边际社会收益、边际私人成本与边际社会成本之间的背离,政府应采取的经济政策是:对边际私人成本小于边际社会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