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务教育小学体育与健康毽子校本课程 - 图文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二 文章义务教育小学体育与健康毽子校本课程 - 图文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据历史文献和出土文物证明,踢毽子起源于我国汉代,盛行于六朝、隋、唐,唐《高僧传》二集卷十九《佛陀禅师传》中记载:有一个叫跋陀的人到洛阳去,在路上遇到了十二岁的惠光,在天街井栏上反踢毽子,连续踢了五百次,观众赞叹不已。跋陀是南北朝北魏时(公元467——499年)人,为河南嵩山少林寺的祖师,他非常喜欢惠光,并将他收为弟子,惠光便成了少林寺的小和尚。

宋朝高承在《事物记源》一书中,对踢毽子有较详细的记载:“今时小儿以铅锡为钱,装以鸡羽,呼为毽子,三四成群走踢,有里外廉、拖抢、耸膝、突肚、佛顶珠等各色。”

明、清时期,踢毽子进一步发展,关于踢毽子的记载也就更多了。明

代进士、我国历史上有名的散文学家刘侗在《帝京景物略》中写道:“杨柳儿青放空锺,杨柳儿死踢毽子。”踢毽子已成为民谚的内容,而且发展到数人同

踢的技巧运动。至清未踢毽子已达到鼎盛时期,参加的人越来越多,不仅用来锻炼身体:作养生之道,而且把踢毽子和书画、下棋、放风筝、养花鸟、唱二黄等并提,一些人以会踢毽子而自荣。因此,踢毽

17

子的活动更加广泛,特别是青少年参加者更为普遍,当时就有这样的童谣:“一个毽子,踢两半儿,打花鼓,绕花线儿,里踢外拐,八仙过海,九十九,一百。”说明踢毽子已经到了相当普及的程度。民间踢毽爱好者更是用功苦练,以口传身授的方法代代相传。以北京为例,每遇城乡庙会,各路能手,步行相聚,观摩、比赛,培养新手,甚是热闹。

踢毽子是一项简便易行的健身运动,深受青少年儿童的喜爱, 尤其是少年儿童。从踢毽子发展到毽球成为我国

古老而传统的新兴现代化体育活动。如今,踢毽子又已成为广大中小学生一项喜欢的健身运动。既丰富了学生的课外活动,又达到了强身健体的作用。 二、毽子的运动特点

踢毽子对少年儿童身心健康极为有益。踢毽子主要是用下肢做接、落、跳、绕、踢等动作来完成的,使下肢的关节、肌肉、韧

18

带都得到很大的锻炼,同时也使腰部得到锻炼。而跳踢时,则不但要跳,腰部动作也很重要,上肢随同摆动,有时颈部也要运动。连续跳踢数十次,心跳每分钟增加到一百五、六十次。由此可见,踢毽子是一项全身运动,有时还很激烈。经常参加这项运动,不仅可使下肢肌肉、韧带富有弹性,关节灵活,而且可使心、肺系统得到全面锻炼,对增进少年儿童身体健康的良好作用。归纳起来有以下几个特点:

1、灵敏性

小小的、上下飞舞不定的毽子,踢毽者要在最有利的一刹那来控制它,在空中完成各种接、落、跳、绕、踢的动作,过早或者过晚都要失败,这就需要做到反应快、时间准、动作灵敏、协调。

2、观赏性 在我国,踢毽子是我国独有的民族体育运动之一,它不仅是锻炼身体的手段也是一种优美的艺术表演。它同武术一样,应该加以挖掘、整理、继承和发展。

19

3、融合性

踢毽子融入了足球的脚法,发展踢毽运动,还对其他体育项目运动技术的

提高有促进作用,有人研究,踢毽子与踢足球有很多共同点,如果把它作为足球训练的一种辅助练习,是有价值的。踢足球和踢毽子都是利用足内侧、足外铡、正脚面来控制,同样需要踝关节、膝关节和髋关节的灵活协调。踢毽子的接和落都要给予缓冲,这有助于加深青少年足球练习时对接传球的体会。足球受场地和器材的影响较大,特别是城市中小学,除体育场训练外,其它训练条件较差,如制一毽子,随身而带,可利用一切空余时间进行足球的辅助练习。

4、普及性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