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趣的文言故事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六 文章有趣的文言故事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安石配享

初,崇宁既建辟雍,诏以荆公封舒王,配享宣圣庙。肇创坐像。未几,其婿蔡卞方炫赫用事,议欲升安石于孟子之上。优人尝因对御戏:为孔子正坐,颜、孟与安石侍侧。孔子命之坐,安石揖孟子居上,孟辞曰:“天下达尊,爵居其一,轲仅蒙公爵,相公贵为真王,何必谦光如此!”遂揖颜子,颜曰:“回也陋巷匹夫,平生无丝毫事业。公为名世真儒,位貌有间。辞之过矣。”安石遂处其上。夫子不能安席,亦逊位。安石惶惧,拱手云:“不敢。”往复未决。子路在外,愤愤不能堪,径趋从祀堂,挽公冶长臂而出。公冶为窘迫之状,谢曰:“长何罪,乃责数之?”曰:“汝全不救护丈人,看取别人家女婿!”其意以讥卞也。

一天傍晚,东坡与好友佛印和尚泛舟江上。时值深秋,金风飒飒,水波粼粼,大江两岸,景色迷人。饮酒间,佛印向东坡索句。苏东坡向岸上看了看,用手一指,笑而不说。佛印望去,只见岸上有条大黄狗正狼吞虎咽地啃吃骨头。佛印知道苏东坡在开玩笑,就呵呵一笑,把手中题有苏东坡诗句的折扇抛入水中。两人心照不宣,抚掌大笑。原来他们是作了一副双关哑联。

东坡的上联是:狗啃河上(和尚)骨 佛印的下联是:水流东坡诗(尸)

苏轼扪腹

不合时宜,惟有朝云能识我;独弹古调,每逢暮雨倍思卿”。此楹联有个著名的典故:“东坡一日退朝,食罢。扪腹徐行,顾谓侍儿曰:?汝辈且道是中有何物??一婢遽曰:?都是文章?,坡不以为然。又一人曰:?满腹都是见识?。坡亦未以为当。至朝云,乃曰:“学士一肚皮不入时宜。?坡捧腹大笑。”

苏东坡画扇

东坡官钱塘日,有人诉负钱二万不偿者。公呼而询之,云:“ 吾家以制扇为业,适父死,而又自今春以来,连雨天寒,所制不售,非故负之也。”公熟视久之,曰:“姑取汝所制扇来,吾当为汝发市也。”须臾扇至,公取白团夹绢二十扇,就判笔作行书草圣及枯木竹石,顷刻而尽。即以付之曰:”出外速偿所负也。“其人抱扇泣谢而出。始逾府门,而好事者争以千钱取一扇,所持立尽,后至而不得者,至懊恨不胜而去。遂尽偿所逋,一郡称嗟,至有泣下者。 译文

苏东坡到钱塘就职时,有人告状说别人欠了他两万块钱不还。苏东坡召见那个人询问,(他)说:“我家凭借制作扇子生存,恰巧父亲去世,并且从今年春天开始,天天连着下雨,天气又很寒冷,做好的扇子卖不出去,并不是故意欠他钱。”东坡仔细看了他很久,对他说:“暂且把你做的扇子拿过来,我来帮你开市卖。”过了一会儿扇子送到了,苏东坡拿二十把空白的夹娟扇面,用公文用笔书写草书和画枯木竹石,一会儿就完成了。交给那个人说:“快去外面卖了扇子还钱。”那个人抱着扇子感动流了眼泪,刚越出府门,就有许多人争着用一千钱购买扇子,(手里拿的扇子)很快地就卖完了。而后来的买不到,无不非常懊悔而去。卖扇人用卖扇的钱终于还清了欠款,整个郡的人都感动了,甚至有到哭的地步。 注释

钱塘:古地名,今浙

先生职临钱塘日:苏东坡 到杭州任职时 诉:状告,告状。

负:亏欠。

公:对苏东坡的尊称 吾:我。

适:正逢,恰巧。 熟:仔细。 姑:暂

发市:开市。 须臾:一会儿。 判笔:公文用笔。 涕:哭。 逾:过。 竞:争着。

不售:卖不出去。 草圣:草 询:询问。

有人诉负钱二万不偿者:有人告个亏欠了他两万两钱不还的人。 非故负之也:并不是故意 以...为业:用...为生 自:从 取:把 竟:抢 为:帮 文言知识

1.释“官”。上文“东坡官”中职。古代的官场就像现代的国家政府一样。 2.“须臾扇至,公添加,如:就判笔作行书草圣及枯木竹石。翻译:(东坡)用公文用笔书画草和枯木竹石,一会儿就画好了。

3.非故负之也:不是故意欠他钱。之:代词,代“他(债主)的钱” 非:不是 故:故意 负:欠

东坡说文

葛延之在儋耳①,从②东坡游③,甚熟。坡尝教之作文字云:“譬如市上店肆④,诸物无种不有,却有一物可以摄得,曰钱而已。莫易得者是物,莫难得者是钱。今文章、辞藻、事实,乃市诸物也;意者,钱也。为文若能立意,则古今所有,翕然⑤并起,皆赴吾用。汝若晓得此,便会做文字也。”[1] 注释

①儋(dān)耳:儋州,今海南儋县。 ②从:跟随。

③游:交朋友,来往。 ④店肆:店铺,商店。

⑤翕(xī)然:众多的样子。[1] 译文

葛延之在儋州的时候,跟苏东坡交往,相互十分熟悉。苏东坡曾经教葛延之写文章说:“譬如集市上的店铺,各种物品都有,却有一样东西可以把它们取来,这就是钱。世上最容易得到的莫如物,最难得到的莫如钱。文章、词藻、事实,就像集市上的物品;意,就像钱。写

文章如果能先立意,那么,古往今来所有的事物就纷纷涌出,都来为我所用。你如果懂得了这一点,就会写文章了。”[ 《东坡说文》一文妙在毫无抽象说理,而是通过形象的比拟,把各种素材比为店铺里的东西,把意比为购物的钱,钱能买到各种东西,与文意能统领各种素材是一个道理。

王僧虔,右军之孙也。齐高帝尝问曰:“卿书与吾书孰优?”对曰:“臣书人臣第一;陛下书帝王第一。”帝不悦,后尝以橛笔书,恐为帝所忌也。

断句息纠纷

富民张老无子,赘婿于家。后妾生一子,名一飞,飞四岁而张卒。张病时谓婿曰:“妾子不足任吾财,当畀汝夫妇。尔但养彼母子不死沟壑,积阴德矣。”于是出券书云:“张一非吾子也,家财尽与吾婿,外人不得争夺。”婿乃据之不疑。

后妾子壮,告官求分,婿以券呈,官遂置不问,他日,奉使者至,妾子复诉,婿仍前赴证。奉使者因更其句读曰:“张一飞,吾子也,家财尽与。吾婿外人,不得争夺。”曰:“尔父翁明谓吾婿外人,尔尚敢有其业耶?诡书飞作非者。虑彼幼为尔害耳。”于是断给妾子,人称书焉

富人张老翁没有儿子,招赘一个女婿在家。后来他的小妾生了一个儿子,取名叫一飞。一飞四岁时张翁去世。张翁病重时对女婿说:“小妾生的儿子不能继承我的财产,应当给你们夫妇。你只要养活他们母子两人,使他们不致饿死填埋于沟壑,就算积阴德了。”于是拿出一张契据,上面写道:“张一非我子,家财尽与吾婿,外人不得争夺。”(意为:“张一不是我的儿子,家财全给我女婿,外人不能争夺。”)女婿于是把契据掌握在手里,一点也不怀疑。

(若干年)以后张翁小妾所生之子长大成人,到官府控告,要求分财产。女婿把契据呈递给官员,官员于是置之不理。后来,一名奉皇命出巡视察的官员来到这里,妾所生之子又去控告,女婿仍然前去提供证明。出巡视察的官员于是改变契据的句逗,读道:“张一飞,吾子也,家财尽与。吾婿外人,不得争夺。”(意思是:“张一飞是我的儿子,家财全部给他。我女婿是外人,不能争夺。”)出巡的官员说:“你们父亲和岳父明明说?我女婿是外人?,你(当女婿的)怎么还敢把他家产业据为己有呢?他故意用诡诈的办法把?飞?写成?非?的原因,是顾虑他儿子年幼,恐怕被你所害罢了。”于是将富翁的遗产断给妾生之子。人们都称赞这契据写得好。

郄鉴择婿 - 原文

太尉郄鉴使门生求女婿于导,导令就东厢,遍观子弟。门生归,谓鉴曰:“王氏诸少并佳,然而信至咸相矜持。惟一人在东床,坦腹食,独若不闻。”鉴曰:“正此佳婿邪!”访之,乃羲之也,遂以女妻之。 翻译

太尉郄鉴 叫门生向王导求一个女婿。王导命令门生看遍所有的王导家里的子弟。门生回来,对郄鉴说:“王氏的子弟都很优秀,但是听说我去看他们的消息,都故作姿态,以示不凡,不自然,只有一个人在东床,袒腹独自吃东西,旁若无人,好象没有听说我要去看他们的消息。 ”郄鉴说:“这个人就是我最优秀的女婿啊。”于是,郄鉴就去拜访他,这个人就是王羲之,后来,郄鉴就把他的女儿嫁给了王羲之。 注释

郗(chī)太傅:郗鉴

太傅:官名。“太傅”系“太尉”之误 京口:地名,今江苏镇江附近 遣:派

与:通“予”,给予 门生:这里指门客

王丞相:晋朝的王导,做过丞相 书:信 语:(yù)告诉 信:信使,使者 东厢:东厢房 白:告诉,禀告 诸郎:众儿郎

可嘉:值得夸奖,值得赞许 觅:找,求 咸:都

矜持:故作姿态,以示不凡,不自然的样子 如:好像 乃:原来是

逸少:晋代著名书法家王羲之,字逸少,是王导的族子 因:于是 焉:相当于“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