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范例-绿色贸易壁垒对我国外贸的影响及对策分析.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六 文章毕业论文范例-绿色贸易壁垒对我国外贸的影响及对策分析.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为保护国内消费者的利益,满足对此商品健康、安全等隐性需求,各国海关、商检机构都制定了不同的卫生检疫制度,对进口商品的品质进行检测和鉴定。

(6)绿色补贴制度

为了保护环境和资源,各国政府采取干预政策,将环境和资源成本内在化。

3 绿色贸易壁垒对我国对外贸易的影响

无论是合理的绿色贸易壁垒还是不合理的绿色贸易壁垒,它们客观上都会带来限制或者阻止外国商品进口的后果,这实际上也给判断一国设置的绿色贸易壁垒合理与否造成了一定的困难。从国际贸易的实践来看,几乎全部的绿色贸易壁垒都是发达国家为发展中国家设置的,但这主要是由于发达国家拥有比发展中国家更高的经济水平和技术水平,易于利用绿色贸易壁垒为在环境保护上处于劣势的发展中国家设置壁垒并取得实效。而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经济技术水平的落后限制了其设置绿色贸易壁垒的能力,经济发展处于首位、环保观念相对淡薄的思想也牵制了其设置壁垒的行为。我国作为WTO的成员国,必须严格遵循国际环境条约,执行环境标准,承担保护全球环境的义务和责任。绿色贸易壁垒一方面给我国对外贸易带来挑战,另一方面也给我国对外贸易带来机遇。

3. 1 我国对外贸易所面临的挑战

3.1.1绿色贸易壁垒对我国出口贸易的影响

从总体上讲,我国的出口产品因环保水平的不足而在绿色贸易壁垒面前,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面对发达国家较高的环境标准,我们的产品很难跨过这道门槛。我国传统出口产品主要是机电产品和纺织产品,它们在我国产品总出口额中占到80%以上。然而由于我国环保材料发展落后,目前这些产品大多是附加值低、加工程度浅、技术含量低的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产品,根本达不到进口国严格的环境标准,从而我国传统出口产品的出口额难以大大增加,国际市场占有率有缩小的趋势。

2004年,中国遭遇的绿色贸易壁垒涉案金额高达12.6亿美元,为全球之最。共有16个国家(地区)对中国发起反倾销、反补贴、保障措施及特保调查57起。从我国目前的出口贸易实践来看,美国、欧盟、日本等发达国家所采取的环

7

境保护措施已经对我国造成了严重影响:2002年,中国有71%的出口企业、39%的出口产品受到此类限制,造成损失170多亿美元,分别高于2000年66%、25%和110亿美元。数据显示,仅1997年一年因技术不合格被退回的产品总值就高达6700万美元。1997年至2000年间,因发达国家的绿色贸易壁垒而受阻的出口产品总值达700亿美元,几乎占了我国出口总额的25%。从地区范围来看,2002年我国出口企业受绿色贸易壁垒限制比例较高的地区是青岛、安徽、江西等;其它出口大省(市)如上海、浙江、江苏、广东、北京、天津等地区的出口企业也受到绿色贸易壁垒不同程度的限制。从行业出口来看,食品土畜、轻工、机电、纺织、五矿化工和医保等六个行业都受到了较高比例的绿色贸易壁垒限制。我国出口额第一位的机电类产品,由于受发达国家在噪声污染、节能、兼容性、安全性等方面的技术限制,仅1998年就有200亿美元的出口产品受到影响;2004年8月13日,欧盟各国将完成《关于报废电子电器设备指令》(WEEE)和《关于在电子电器设备中禁止使用某些有害物质指令》(ROHS)两项关于电子垃圾法规的立法,并将于明年这一时间正式启动,这将对中国电子行业出口产生重大影响。如果欧盟两项指令付诸实施,中国对欧出口约120亿美元的机电产品将可能被欧盟拒之门外。在纺织产品上,据不完全统计,我国纺织品不符合“绿色”要求的覆盖面积大约在15%左右,影响出口近80亿美元。在农产品方面,我国正是一些发达国家名目繁多的卫生检查和检疫措施的直接受害者。例如,2002年,美国食品药物管理局公布了在进口动物源性食品中禁用的11种药物;2000年7月1日起,欧盟正式实行新的农药残留最大允许限量值,限制使用的农药增至62种,按新标准实行,我国至少有30%的茶叶不能出口欧盟;2002年初,欧盟从中国进口的对虾中发现强力抗生素的药物残留,对兔肉、禽肉、蜂蜜、软体动物肉类、对虾等动物产品实行进口限制,几千万美元产品在荷兰港口销毁;日本设置了名目繁多的技术性检验检疫措施,受其影响,2002年中国对日出口57亿美元,增幅为零。据初步统计,已经影响中国23亿美元农产品出口,占中国对日农产品出口的40%。受国外对中国肉鸡实施绿色贸易壁垒的影响,2002年中国冻肉鸡出口量减少8万多吨,出口额减少2亿美元,鸡农损失2亿多元,影响了105万人的就业。

这些案例说明,各国的环保措施已经直接影响了我国产品的出口,出口量急剧下降,出口市场范围缩小,出口产品不断遭遇绿色贸易壁垒而被发达国家阻止进口,绿色贸易壁垒所涉及的产品范围也呈扩大趋势。因此,积极应对绿色贸易

8

壁垒,成为我国加入WTO后面临的严峻考验之一。

3.1.2绿色贸易壁垒对我国进口贸易的影响

我国加入了WTO,国内市场逐步向其他国家开放,市场竞争将更为激烈。一方面,发达国家利用其资金、技术做后盾,在环境成本内在化的情况下,其产品在我国市场同样具有很强的竞争力。例如,摩托罗拉、诺基亚、爱立信、西门子四大手机生产商对我国GSM手机市场占有额在70%以上,即使是在更为环保的CDMA手机占有额上,国内品牌虽占有大部分江山,但他们大都是“贴牌”生产,不能反映其真正实力。另一方面,发达国家利用发展中国家环境标准较低的弱点,将其重污染产业以及废旧物、废弃物、污染物转移到发展中国家。我国在伴随外资大量进入的同时,少数海外投资者为了获得客观的经济利益和逃避本国高额的污染处罚,利用我国宽松的环境标准,投资兴建污染密集型企业。1991年,我国利用外资的11,515家企业中,污染密集型企业达3,353家,占总数的29.13%。协议总投资为87.71亿美元,其中污染密集型企业投资为33.27亿美元,占总投资额的36.8%。1991年至1995年是我国进口废物的高峰期,共进口废物3030万吨,进口废物额为68.8亿美元,占总进口额的1.3%。事实证明,引进外资以发展我国经济和外资带来的环境负面影响使我国处于两难境地。

3.1.3我国出口产品屡遭国外绿色贸易壁垒限制的原因

(1)我国贸易方向主要集中于美、日、欧盟这三个技术贸易壁垒的发源地 目前,美、日、欧盟是我国最大的三个贸易伙伴。据统计,包括经香港的转口贸易在内,我国出口商品近75%销往美、日、欧盟等国家或地区,而这三大经济实体也是实施技术贸易壁垒的积极倡导者,绝大多数技术贸易壁垒措施发源于这三大经济实体。产品出口的地理方向决定了我国将不得不直面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威胁。

(2)我国出口产品的弱质性

我国科技水平落后于发达国家,由此导致我国出口产品的技术含量低以及质量落后。据专家估计,我国产品质量实际水平落后于发达国家10—20年,体现在出口商品结构上,附加值的劳动密集型产品和资本密集型出口产品占主导地

9

位,而附加值高的技术资本密集型产品出口仍然占次要地位。随着全球质量水平和档次的不断提高,我国出口产品的技术性门槛也随之提高。仅就德国为例,目前应用的工业标准约有15800种,大多数等同于国际标准,而我国技术标准约有70%—80%低于国际和国外先进标准,而且我国标准体系混乱,有国家标准、地方标准、专业标准及企业标准,数目多而水平低下,使企业产品出口不畅。

(3)我国曾经长期游离于多边贸易体系之外

在加入WTO以前,我国被长期排除在WTO主持的多边贸易之外,使得我们难以应对发达国家的技术性贸易壁垒限制。一方面缺乏充分、稳定、确切的信息来源;另一方面我国还不能以WTO的贸易争端机制来解决歧视性的、非合理的技术限制,不能享受发展中国家的特殊和差别待遇。

(4)我国对绿色贸易壁垒的重视不够

由于我国宏观管理层次上存在巨大的漏洞,对国际通用的国际标准和技术管理措施知之甚少,对主要贸易对象国的技术手段缺乏了解,不能对我国出口企业在宏观上予以指导;再加上绿色贸易壁垒本身的不透明性,使得我国出口在改进宏观层次上的指导方面面临着更大的困难。

3.2 绿色贸易壁垒给我国对外贸易带来的机遇

3.2.1带动我国绿色产品的生产和出口

在绿色浪潮的冲击下,非绿色产品的国际竞争力越来越小,利润率越来越低。而我国出口产品绝大多数为非绿色产品,在目前我国生产力水平特别是科技水平不高的情况下,促使产品绿色化,就要对众多产品从设计、生产、运输、营销、服务等整个生产经营活动进行绿色化管理,这为我国产业结构、出口商品结构调整提供了机遇。我国的绿色产业虽然起步晚,但进步是有目共睹的,同时一些危害环境的产品需求受到限制,甚至被淘汰。我们应随着这股绿色浪潮多设计开发无污染而又利于环保的绿色产品,这样有助于降低我国出口工业制成品的能耗,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加大对原有传统产业污染治理的投入,促使我国外贸产业结构、出口商品结构由劳动、资源密集型向技术、知识密集型的转化。

3.2.2充分利用国际资源,提高我国绿色产业的发展水平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