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基础知识考题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六 文章安全基础知识考题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安全基础知识考题

1、消防工作贯彻( A )的方针,坚持专门机关与群众相结合的原则,实际防火安全责任制

A、预防为主,防消结合 B、预防为主,安全第一 C、预防为主,以人为本

2、新从业人员安全培训教育时间不得少于( B )

A、24 B、48 C、16

3、灭火器的最大保护距离:手提式灭火器最大保护距离为( B )m,推车式灭 火器最大保护距离为( B )m

A、18 9 B、9 18 C、9 9 4、电伤是由电流的( B )、化学效应或机械效应对人体构成的伤害 A、磁效应 B、热效应 C、场效应 5、安全电压决定于( B )

A、工作环境和设备额定电压 B、人体允许电流和人体电阻 C、性别和工作环境

6、使用电气设备时,由于维护不及时,当( A )进入时,可导致短路事故 A、导电粉尘或纤维 B、强光辐射 C、热气 7、安全生产五要素包括安全文化、安全法则、安全责任、( C )和安全投入 A、安全监管 B、安全措施 C、安全科技

8、安全生产管理的目标是减少、控制危害和事故,尽量避免生产过程中由于( C )所造成的人身伤害、财产损失及其他损失

A、管理不善 B、危险 C、事故 9、我国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基本原则( B ) A、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原则

B、坚持“有法必依、依法必严、违法必究”的原则 C、坚持行为监察与文件监察相结合的原则 10、《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规定,生产经营单位的从业人员不服从管理,违反安全生产规章制度或者操作规程的,由生产经营单位给予批评教育,依照有关规章制度给予( B )

A、行政处罚 B、处分 C、追究刑事责任 11、下列( B )属于易燃气体

A、二氧化碳 B、乙炔 C、氧气 12、下列物质( A )不可能发生爆炸

A、生石灰 B、面粉 C、棉粉 13、下列( C )灭火器不适于扑灭电气火灾

A、二氧化碳 B、干粉 C、泡沫 14、锅炉爆炸属于( A )

A、物理爆炸 B、分解爆炸 C、化学爆炸 15、爆炸现象的最主要特征是( B )

A、温度升高 B、压力急剧升高 C、发热发光 16、金属燃烧属于( C )

A、扩散燃烧 B、分解燃烧 C、表面燃烧

17、油脂接触纯氧发生燃烧属于( C )

A、闪燃 B、受热自燃 C、自热自燃 18、一般压力越高,可燃物的自燃点( C )

A、不变 B、越高 C、越低 19、下列物质种类中燃烧速度最快的是( A )

A、气体 B、液体 C、固体 20、阻火器的原理是阻止火焰的( B )

A、扩大 B、传播 C、温度 21、可燃粉尘的粒径越小,发生爆炸的危险性( B )

A、越小 B、越大 C、无关 22、室外消防给水管道的直径不应小于DN( B )

A、50 B、100 C、150 23、在火灾中,由于毒性造成人员伤亡的罪魁祸首是( B )

A、二氧化碳 B、一氧化碳 C、一氧化氮 24、在易燃易爆系统抽加盲板时,还要保持系统( B ),防止空气吸入。

A、正压 B、微正压 C、负压

25、在可燃性环境中使用金属检尺、测温和采样设备时,通常都采用( C )工具

A、铁质 B、塑料 C、铜质 26、遇节、假日或生产不正常情况下的动火,应( C )管理

A、降级 B、平级 C、升级 27、动火分析取样时间与动火作业时间不得超过( A ),如超过此间隔时间或动火间隔时间超过30分钟以上,必须重新取样分析

A、30分钟 B、40分钟 C、50分钟 28、含水的油品会发生突沸和喷溅,因此油温一般不应超过( C )

A、60℃ B、70℃ C、80℃ 29、一般可燃物质在含氧量低于( A )的空气中不能燃烧

A、14% B、16% C、18% 30、可燃气体混合物的初始温度越高,使爆炸下限( B ),上限增高,爆炸极限范围增大。

A、增高 B、降低 C、不变 31、室外消火栓间距不应超过120m,其保护半径不应超过( C )m

A、60 B、100 C、150 32、在易燃易爆场所穿( C )最危险

A、布鞋 B、胶鞋 C、带铁钉鞋 33、对盛装易燃液体的容器,应留有不少于( C )

A、3% B、4% C、5% 34、危险化学品入库后每天检查不得少于( A )次

A、2 B、3 C、4

35、为防止易燃易爆气体危害,取样和检测人员必须站在( A )方向操作

A、上风 B、下风 C、风的左侧 36、爆炸危险场所使用的低压电缆和导线的额定电压不得低于( B )V

A、400 B、500 C、800

37、配电室等安装和使用非防爆电气设备的房间宜采用( A )防爆电气设备 A、正压型 B、隔爆型 C、充油型

38、储罐静置时间大多需要1~24h,至少不能少于( C )min,方能进行有关检测作业。

A、10 B、20 C、30

39、在易燃、易爆场所的照明灯具,应使用防爆型或密闭型灯具,在多尘、潮湿和腐蚀性气体的场所,应使用( C )灯具

A、开启型 B、保护型 C、密闭型 40、易受雷击的建筑物和构筑物、有爆炸或火灾危险的露天设备如油罐、贮气罐、高压架空电力线路、发电厂和变电站等也应采取防( A )措施

A、直击雷 B、雷电感应 C、雷电侵入 41、固体粉碎和液体分离过程的起电属于( B )

A、接触 B、破断 C、电荷迁移 42、下列( B )是消除静电危害最常见的方法

A、屏蔽 B、接地 C、增湿

43、以下几种静电放电形式中( C )引发火灾爆炸事故的引燃能力很强,危险性很大。

A、刷形放电和火花放电 B、传播型刷形放电和电晕放电 C、火花放电和传播型刷形放电

44、下列( C )电气设备是正常状态下和故障状态下产生的火花或热效应均不能点燃爆炸性混合物的电气设备

A、正压型 B、隔爆型 C、木质安全型 45、在正常时不产生火花、电弧或高温的设备上采取措施以提高安全程度的电气设备是( B )

A、本质安全型 B、增安型 C、无火花型 46、一般情况下杂质会( A )静电的趋势

A、增加 B、降低 C、不影响 47、静电最为严重的危险是( C )

A、妨碍生产 B、静电电击 C、引起爆炸和火灾 48、下列注油管头最容易产生静电的是( A )

A、圆筒形 B、斜口形 C、T形 49、救助触电者首先要做的是( A )

A、使触电者迅速脱离电源 B、口对口人工呼吸 C、胸外心脏按压 50、救护人可以采用( B )作为救护工具

A、金属 B、干燥的木棒 C、潮湿的木棒 51、对窒息或心跳呼吸刚停止不久的病人应该( B )

A、先搬运后复苏 B、先复苏后搬运 C、先送医院后处置 52、采用胸外心脏按压术抢救伤员时速率每分钟约( B )次

A、50~60 B、80~100 C、60~80 53、在触电急救的过程中,若发现触电者皮肤由紫变( C ),瞳孔由大变小,则说明急救收到效果

A、黄 B、白 C、红

54、在口对口人工呼吸时,救护者向触电者口中吹气时,应保持触电者鼻( A )

A、紧闭 B、张开 C、可开可闭

55、跨步电压是指地面上水平距离为( C )m的两点之间的电位差

A、0.6 B、0.7 C、0.8

56、在爆炸危险环境中,当爆炸危险气体或蒸汽比空气重时,电气线路应( B )敷设

A、埋地 B、高处 C、低处 57、电流对人体( A )伤害的危险性最大

A、心脏 B、头部 C、中枢神经 58、触电事故中,绝大部分是( A )导致人身伤亡的

A、人体接受电流遭到点击 B、烧伤 C、电休克

59、停电检修时,在一经合闸即可送电到工作地点的开关或刀闸的操作把手上,应悬挂( C )的标示牌

A、在此工作 B、止步,高压危险 C、禁止合闸,有人工作 60、任何电气设备在未验明无电之前,一律按( C )处理

A、无电 B、也许有电 C、有电 61、手持式电动工具的接地线,( A )应进行检查

A、每次使用前 B、每年 C、每月 62、电缆经过易燃易爆及腐蚀性气体场所敷设时,应( A )

A、穿管保护,管口保护 B、用防腐型电缆 C、直接埋设 63、强腐蚀液体的排液阀门,宜设( C )

A、单阀 B、球阀 C、双阀

64、用压缩空气压卸输送酸碱等腐蚀性液体时,压卸用的空气压力不应超过( A ),调节压缩空气的阀门应远离罐车或压送罐

A、0.4MPA B、0.5MPA C、0.6MPA 65、输送固态物料的管道,操作中要严格控制( B ),防止造成的沉积和堵塞。管道应密封严密,防止因泄漏造成粉尘飞扬

A、温度 B、流速 C、压力 66、在易燃液态物料的混合过程中,易产生挥发性可燃蒸气,若搅拌速度( B ),易产生静电,发生火灾爆炸

A、过慢 B、过快 C、停止

67、为确保易燃易爆物质粉碎研磨过程的安全,密闭的研磨系统内应通入( B )进行保护

A、可燃气体 B、惰性气体 C、液化气体

68、化工操作人员加料危险性很大要注意投料温度和投料顺序并防静电。加入( A )物料时,不允许直接从塑料容器倒入

A、易燃易爆 B、腐蚀 C、氧化

69、加热是化工生产中最常见的操作。一般加热温度在( A )以下的可用热水循环加热

A、100℃ B、120℃ C、140℃

70、负压操作时系统必须有很好的密闭性。系统恢复常压时,应先降低( C ),再缓缓放进空气,或先用惰性气体置换,以防物料发生自燃、爆炸

A、湿度 B、压力 C、温度 71、操作平台护栏扶手的最小高度应为( C )

A、0.9m B、1.0m C、1.1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