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四 文章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全册教案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师:放大镜何以变成了显微镜呢.在放大镜变成显微镜的过程中人类进行了怎样的思考与努力呢?我想当时人们首先想到的问题肯定是:如何放得更大?同学们.你们有什么办法在现有的放大镜的基础上做到放得更大?(先让学生尝试回答)

2、我们自制显微镜

1)我们已经知道增加放大镜的凸度就可以增加放大的倍数. 但即使我们将凸度增到最大.它放大倍数也只能达到25倍左右.这个凸透镜已经不能满足我们的需求.我们该怎么办?

2)尝试用两个放大镜观察物体.

调整两个放大镜之间的距离观察物体.直到看得最清楚.然后移开一个凸透镜.比较一下两次看到的物体有什么不同.反复几次.看看有什么发现?借助纸筒.参考第10页的方法自制一个显微镜.(事先让学生自备与放大镜外径一样大的纸筒每组1-2个.否则课堂上的时间会不够)

3)用自制的显微镜观察周围的物体.

供显微镜下观察的物体.如花蕊.青苔.蚕丝.纸纤维.昆虫的足、翅、触角等. 三、小结

17世纪时.那些不懈地探究自然世界的人们就像我们一样.尝试着把两块凸透镜组合起来制成了能放得更大的观察工具.它们便是显微镜的前身.

教学反思:

在教学《怎样放得更大》这一课时.我采取激趣导入、动手实践、自主合作探究相结合的学习方式.通过学习让学生知道了显微镜的制作原理.了解了显微镜的发明、发展历史.感受了科学家对科学的执著追求和不懈的探索精神.

本节课通过自制显微镜的探究活动和阅读列文虎克自制显微镜并发现微生物的故事.了解显微镜发展的历史.体会技术是不断发展的.技术的改进推动着社会的发展.也改善了我们的生活.促进着科学研究的发展.通过学生自制显微镜.在制作的过程中体会: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人类认识微观世界的能力也在提高.同时用科学家对科学的执著追求和不懈的探索精神激励学生.

本节课的重点是指导学生经历前人发明显微镜的过程.用两个放大倍数不同的透镜自制一个显微镜.并尝试用自制的显微镜进行观察事物.具体教学时我首先出示课前制作的简易显微镜.然后讲解并示范制作步骤:1、用两个放大倍数不同的凸透镜;2、上下移动调整两个凸透镜之间的距离直到找到物体最清楚的图象;3、用卡纸筒和胶带纸把两个凸透镜固定下来.然后告诉学生这个过程就是人类发明显微镜的过程.学生的兴趣被激发了起来.个个跃跃欲试.接着让学生亲自体验制作显微镜的过程.通过动手实践、演示操作、合作交流.知道了显微镜的制作原理.并用自制的显微镜观察了一些物体.领略了在显微镜下微小世界的奇妙.为学习下一课奠定了基础.

针对学生提出的一些问题.如光线太暗.物体看不清楚.给学生一些解决问题的建议.利用手电筒、镜子.结合五年级学过的光的反射知识.将足够的光反射到物体上.这样看上去就更清楚了.这一教学环节.其实也是为下节课介绍显微镜的结构、使用原理等做下铺垫.使学生深刻体会到.有充足的光线照射和正确的调焦.对于用显微镜看清物体是非常重要的.

在教学过程中遇到这样一种情况.我觉得很有感触.有些学生用两片放大镜去观察的时候.觉得不满足.放大倍数太小.所以他就想到多放几片放大镜叠在一起.我觉得学生有这样的想法是比较好的.这时我就

9 / 22

让学生课后自己调整好多片放大镜之间的距离.自己去探究一下是不是多片会放的更大呢!还有的学生老是喜欢拿制作的简易显微镜往远处看.以为可以当做望远镜来看.结果发现完全不一样的.这时候我就给他们拓展讲解了一下关于望远镜和显微镜的差别!

5、《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一)》教学设计与反思

教学内容分析

我们的周围是一个丰富多彩的生命世界.各种各样生物有着自己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但是它们存在着一些共同特征.其中最主要的特征之一是:生命体都是由细胞组成的.细胞是生命体基本的功能单位.

本课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教育科学出版社六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第5课.本课和下面两课教学活动将指导学生用显微镜观察细胞.继续认识生物的特征.本课重点活动是指导学生观察洋葱表皮细胞.教科书内容主要有“观察前的准备”“观察洋葱表皮细胞”.其中“观察前的准备”包括制作洋葱表皮标本和学习使用显微镜.

在前面用自制的显微镜初次尝试观察的基础上.本课指导学生观察洋葱表皮细胞.教科书首先介绍了1663年英国科学家罗伯特·胡克用自制的复合显微镜观察发现软木细胞的故事.目的是让学生了解细胞的发现过程.并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

观察活动分为三个步骤:了解正确使用显微镜的方法和步骤;制作洋葱表皮装片;观察洋葱表皮细胞.

第一部分:正确使用显微镜的方法

教科书第13页的资料详细介绍了正确使用显微镜观察的方法和步骤.简单说来可以概括为这样几步.即:安放——对光——上片——调焦——观察.

第二部分:制作洋葱表皮装片

显微镜下的观察和一般观察不同.对观察材料有特殊的要求.显微镜下观察的物体必须薄而透明.对较厚不便于观察的物体.需要制作切片.教科书第12页下面的插图介绍了制作洋葱表皮临时装片需要的工具和器材.第13页上的插图是以洋葱为例介绍制作装片的方法步骤是:把洋葱鳞茎切成两半.掰下其中一块.注意不要弄掉内表皮;然后在内表皮上用小刀轻轻划“井”字;用镊子撕取“井”字中间的表皮.取到标本后就可以制作显微镜装片.具体方法如下:

1.在一个干净的玻璃载片中间滴一滴清水;

2.用镊子把取下的洋葱表皮放到载玻片的水滴中央.注意标本要平展开.不能折叠;

3.用盖玻片(或另一个玻璃载片)倾斜着盖到标本上面.放盖玻片时.先放一端.再慢慢放下另一端.注意不要有气泡;

4.从标本的边缘滴一滴稀释的碘酒.并把玻片微微倾斜.再用吸水纸吸掉多余的水; 5.然后将做好的洋葱表皮装片放到显微镜载物台上. 第三部分:观察、记录、描述洋葱表皮细胞 这个活动是学生独立进行的观察活动.

活动要求学生分别用肉眼、放大镜、显微镜仔细观察洋葱表皮.把看到的内容画下来.认真比较三次观察到的图像.看看有什么不同.通过这个活动学生会发现放大镜比肉眼、显微镜比放大镜看到的细节更多.看得更清楚.但同时视野(看到的范围)也小了许多.

10 / 22

然后让学生展示、描述所看到的洋葱表皮.在此基础上总结洋葱表皮细胞的形态.最后告诉学生.我们看到的就是洋葱表皮细胞.

最后教师可出示洋葱表皮细胞的课件.对细胞的构造做一个比较完整的介绍.只要求学生了解.不要求学生记住.

教学目标

1.知道洋葱表皮是由细胞构成的. 2.学习制作洋葱表皮玻片标本.

3.使用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用图画记录观察到的洋葱表皮细胞. 4.懂得由于观察工具的改进.人们才能观察到许多自然界的秘密 教学准备

显微镜、洋葱、小刀、放大镜、滴管、载玻片、盖玻片、清水、稀碘液、纸巾、纱布、镊子、教学课件、生物细胞玻片标本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引发兴趣.

1.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组图片.请看.(课件出示显微镜下观察到的头发、昆虫、纸纤维等图片) 2.大家猜猜.我们刚才看到的这些画面是用什么观察工具观察到的?

3.为了看清更小的物体.了解更多自然界的奥秘.人们又制造出了显微镜.(课件出示各种常用显微镜图片)显微镜下的世界多奇妙啊.大家想不想用显微镜来观察一下我们身边的生命体?

4.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通过显微镜来探索身边的生命世界.(板书课题: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一).)

设计意图:显微镜这种观察工具对于小学生来说比较陌生.在此之前学生没有使用过显微镜.他们不知道在显微镜下能看见什么.通过展示用显微镜观察到的物体图片.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使学生产生要用显微镜去观察身边世界的兴趣.

二、显微镜的构造与使用方法.

1.要想用显微镜来观察生命体.就要先了解显微镜的构造.掌握它的使用方法.同学们能不能自己阅读资料学习显微镜的使用方法?(学生看书自学课本第13页――显微镜的使用方法和步骤)

设计意图:小学六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阅读能力.课本上对于显微镜的使用方法介绍的比较详细.因此.让学生阅读有助于他们转变固有的被动式接受性学习方式.增强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与积极性.牢固确立学生在知识获取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同时也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一种体现.

2.师生交流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3.学生动手操作使用显微镜.(在使用过程中.大部分学生可能会想办法用显微镜观察物体) 4.你们的显微镜能看清物体吗?

用显微镜观察时.对观察材料有特殊的要求.观察物体必须薄而透明.对较厚不便于观察的物体需要切开.制成玻片标本.接下来.老师以洋葱为例.演示玻片标本的制作过程.做好了玻片标本.我们就可以观察了.

设计意图:学生使用过放大镜.基于对放大镜的认识.会觉得显微镜也可以直接观察物体并获得清晰的图像.这是学生前概念中的认识误区.对于显微镜这种比较精密的科学仪器.盲然探究是无效的.也是缺乏探究严谨性的.因此.在这里我直接引进洋葱表皮玻片标本的制作.并让学生保持在一种积极主动的状态下展开后面的教学.

11 / 22

三、制作洋葱表皮玻片标本.

1.介绍制作玻片标本的材料:载玻片、盖玻片、滴管、小刀、清水、稀碘液、镊子、纸巾、洋葱片. 2.教师演示玻片标本的制作过程 (1)擦拭载玻片、盖玻片. (2)在载玻片的中央滴一滴清水.

(3)在洋葱内表皮用小刀划出一个约一平方厘米的“#”号.用镊子撕取洋葱内表皮薄膜. (4)将内表皮置于载玻片的清水中.并使之展开. (5)从一侧开始慢慢盖上盖玻片.不能留有气泡. (6)在盖玻片的一侧滴一滴稀碘液. (7)用纸巾在另一侧吸取多余的水分.

设计意图:玻片标本制作的成功与否会直接影响学生对洋葱细胞的观察与描述.因此.掌握正确的制作方法是保证观察活动能顺利进行的关键.演示实验具有形象、真实、生动的特点.教师通过对玻片标本制作方法的演示.为学生创设一个最直观的情景.使学生对实验的操作方法获得生动、深刻的印象;并为学生独立完成分组实验.掌握操作技能发挥了示范作用.

3.学生小结制作玻片标本的步骤.

4.分发材料.学生以组为单位制作玻片标本. 四、用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

1.同学们即将在显微镜下看到的这一幕.对于整个人类史来说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这个发现曾经惊动了全世界.所以大家一定要仔细地观察.并把你们观察到的内容在记录单上画下来.留下永久的记念.

2.学生观察.

3.交流发现.(鼓励学生把画的图贴到黑板上去.描述看到的内容) 你在显微镜下看到了什么?

4. 认识洋葱内表皮细胞.(出示洋葱表皮细胞的图片)

在显微镜下我们看到的这一个个类似蜂窝状的小格子.这就是洋葱的细胞. 关于细胞的发现.还有一个小故事呢.

300多年前的一天.一位青年人正专心地用锋利的削笔刀,从一小块清洁的软木上,切下光滑的薄片.当他把它放到显微镜下进行观察时,似乎看到了一些小的空洞,但并不十分清楚.于是他更加细心地再切下极薄的一片,因为它是白色的,便把它放在一片黑色载物板上,再用一个深度的平凸镜把光投射上去,于是他清楚地看到薄片全部是由很多小房间构成的.各个小房间之间都有壁隔开.像蜂窝似的.于是他给这样的小房间取名为“细胞”.这个人就是——罗伯特·胡克.(课件出示罗伯特·胡克及他的显微镜)

设计意图:科学史教育也是科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它往往容易被强调以科学探究为核心的科学教学观忽视.本段教学充分利用幻灯呈现相关资料.对学生进行科学史教育.

5.了解细胞是构成生命体的基本单位.

我们从洋葱上撕下了一小块表皮.用眼睛看到的是什么样的?在显微镜下我们看见这一小块表皮是什么样的呢?(板书:洋葱内表皮是由一个个细胞构成的.)

(切下一小块洋葱.展示)这样大小的一块洋葱是由什么构成的?整个洋葱呢?

除了橡树皮和洋葱外.其它植物和动物是不是也有同样的结构呢?(课件出示一组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图片)(板书:细胞是构成生命体的基本单位.)

12 / 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