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感器与测试技术》教学大纲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四 文章《传感器与测试技术》教学大纲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教学要求:

1.了解流体的定义及特征; 2.掌握常用流量计工作原理

3.能根据被测流体对象,正确选用流量的测量方法和流量计。

四、实施建议

(一)教学实施

1.课程学时分配表 教学 内容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小计

2.教学方法和手段

多媒体教学:全程多媒体教学以多媒体教学为主、板书为辅,多媒体教学学时约占课程学时的90%。

网络教学:学校网上教学平台->机电工程与自动化学院->本科课程->传感器与测试技术。

学时安排 实践学时 实践课题论文小班实上野外探索 研究 撰写 研讨 验 机 作业 2 2 2 2 8 小计 自主学习 其他 1 6 11 4 3 2 2 4 6 1 40 讲授 学时 1 4 9 4 3 2 2 2 4 1 32 拓展学习 (二)考核评价

考核方式:考试 组织方式:笔试,闭卷 成绩评定:百分制

记分标准:课程考试占80%、实验占10%、平时表现(作业+课程网络交流)占10%。

9

(三)教材选用

1.教材

叶湘滨,熊飞丽,张文娜,罗武胜等编著.传感器与测试技术.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07.04第1版,2012.01第三次印刷

2.参考书

(1)张文娜,叶湘滨,熊飞丽等编著.传感器技术.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11.11第1版,2011.11印刷

(2)Sabrie Soloman. Sensors Handbook. McGraw-Hill, Inc. New York, NY, USA, 2009 (3)Jon Wilson. Newnes.Sensor Technology Handbook.1st Edition,2005

(4)王伯雄主编.测试技术基础.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04第1版,2003.04印刷

(5)梁森,欧阳三泰,王侃夫编著.自动检测技术及应用.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10第1版,2006.10印刷

10

《传感器与测试技术》实验教学大纲

(执笔人:熊飞丽 审阅学院:机电工程与自动化学院)

课程名称:传感器与测试技术实验 总 学 时:8学时 实验学时:8学时

实验地点:传感器与测试技术实验室

一、目的与任务

传感器与测试技实验教学是课程教学的重要的实践性环节。通过动手实践,验证、巩固和补充课程讲授的理论知识,使学生对传感器的结构、工作原理及应用、测试系统等形成感性认识;加深学员对传感器的选择、调理电路设计方法的理解,具备组建测试系统的能力,并培养学生科学思维习惯和严谨作风。

实验课程开设了基础实验、综合型实验和设计型实验三个不同层次的实践项目。通过基础实验掌握传感器的基本特性和工作原理,巩固学员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通过综合型实验和设计型实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工程实践能力以及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二、主要内容与基本要求

(一)温度传感器动态特性的测试

1.实验目的与任务

了解温度传感器时域特性,掌握温度传感器时间常数的测量方法。 2.实验原理

(1)热电偶测量温度的基本原理

热电偶测量温度的基本原理是热电效应。将A和B两种不同的导体首尾相连组成闭合回路,如果两连接点温度(T,T0)不同,则在回路中就会产生热电动势,形成热电流,这就是热电效应。热电偶就是将A和B两种不同的金属材料一端焊接而成。A和B称为热电极,焊接的一端是接触热场的T端称为工作端或测量端,也称热端;未焊接的一端(接引线)处在温度T0称为自由端或参考端,也称冷端。T与T0的温差愈大,热电偶的输出电动势愈大;温差为0℃时,热电偶的输出电动势为0V;因此,可以用测热电动势大小衡量温度的大小。

(2)温度传感器动态特性参数的测定

阶跃响应法是以阶跃信号作为温度传感器的输入,通过对温度传感器输出响应的测试,从中计算出其动态特性参数。

3.实验内容及要求

(1)构建一个温度传感器时间常数τ测量系统,测温度传感器响应曲线,根据响应曲线

11

求出τ;

(2)说明放大倍数K的确定、信号处理电路的设计以及实验数据处理的方法。 4.实验结果及要求

(1)画出测量系统框图,说明测量原理; (2)说明测试系统的设计;

(3)根据温度传感器阶跃响应特性曲线,求出系统的时间常数τ,并说明时间常数对系统动态特性的影响。

(二)应变传感器性能实验

1.实验目的与任务

熟悉金属箔式应变片的结构、特性及工作原理;利用应变片构建质量测量系统,分析比较测量电桥(包括单臂电桥、差动半桥和全桥)的输出特性、灵敏度和非线性度,掌握电子秤的标定方法。

2.实验原理

电阻丝在外力作用下发生机械变形时,其电阻值发生变化,这就是电阻应变效应。描述电阻应变效应的关系式为:

?RR?K? (1)

式中:?RR为电阻丝电阻相对变化,K为应变灵敏系数,???LL为电阻丝长度相对变化。

使用应变片时,将应变片用粘结剂牢固地粘贴在被测试件的表面上,当试件受力变形时,应变片的敏感栅也随同变形,引起应变片电阻值的微小变化。通常采用电桥电路实现把微小阻值变化转换成电压输出。不同的电桥形式,输出电压不同、非线性度不同。

单臂电桥电路中,应变片接在电桥的一个臂上,电桥输出电压Uo1?EK?4。

差动半桥电路中,不同受力方向的两只应变片接入电桥作为邻边,电桥输出灵敏度提高,非线性得到改善。当应变片阻值和应变量相同时,其桥路输出电压Uo2?EK?2。

全桥测量电路中,将四片应变片分别接入电桥的四个臂。四片应变片初始阻值为:

R1?R2?R3?R4,工作时的变化值?R1??R2??R3??R4时,其桥路输出电压Uo2?EK?。由此,全桥输出灵敏度比差动半桥又提高了一倍,非线性误差和温度误差均得

到改善。

3.实验内容及要求

(1)测试应变片单臂电桥、半桥和全桥的输出特性,判断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2)条件允许时,可练习应变片的粘贴技术; (3)设计电子秤。(选做) 4.实验结果及要求

(1)记下实验结果,在同一坐标纸上画出实验曲线。计算灵敏度S??U?W,非线性误差?,并对结果进行讨论。

(2)利用应变片设计数字式电子秤,画出结构简图并叙述其工作原理。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