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份试卷汇总)2018-2019学年吉林省四平市高考第四次适应性考试化学试题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六 文章(6份试卷汇总)2018-2019学年吉林省四平市高考第四次适应性考试化学试题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详解】

A.反应CaC2(s)+N2(g)=CaCN2(s)+C(s)为熵减的反应,则该反应ΔS<0,选项A错误;

B.向醋酸溶液中通入氯化氢气体,氢离子浓度增大而抑制醋酸电离,则Ka?c(CH3COOH)= c(H+)·c(CH3COO

) 增大,选项B正确;

C.Cl2与水的反应是可逆反应,不可能完全转化,转移的电子数小于6.02×1023个,选项C错误; D. 2H2(g)+O2(g)=2H2O(g)为放热反应,反应物键能总和小于生成物键能总和,选项D错误。 答案选B。

8.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碳酸钠可用于去除餐具的油污 C.碳酸钡可用于胃肠X射线造影 【答案】C 【解析】 【详解】

A. 碳酸钠水解溶液显碱性,因此可用于去除餐具的油污,A正确; B. 漂白粉具有强氧化性,可用于生活用水的消毒,B正确;

C. 碳酸钡难溶于水,但可溶于酸,生成可溶性钡盐而使蛋白质变性,所以不能用于胃肠X射线造影检查,应该用硫酸钡,C错误。

D. 氢氧化铝是两性氢氧化物,能与酸反应,可用于中和过多胃酸,D正确; 答案选C。 【点睛】

选项C是解答的易错点,注意碳酸钡与硫酸钡的性质差异。 9.标准NaOH溶液滴定盐酸实验中,不必用到的是( ) A.酚酞 【答案】B 【解析】 【详解】

标准NaOH溶液滴定盐酸实验中,用酚酞或甲基橙为指示剂,氢氧化钠溶液放在碱式滴定管中,盐酸放在锥形瓶中进行滴定,不用圆底烧瓶,A. C. D正确,故B错误, 故选:B。

10.某有机化工品R的结构简式如图所示。下列有关R的说法正确的是

B.圆底烧瓶

C.锥形瓶

D.滴定管

B.漂白粉可用于生活用水的消毒 D.氢氧化铝可用于中和过多胃酸

A.R的分子式为C10H10O2

B.苯环上一氯代物有2种 C.R分子中所有原子可共平面 D.R能发生加成、氧化和水解反应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

A.R的分子式为C10H8O2,A项错误;

B.苯环上4个氢原子位置不对称,故苯环上一氯代物有4种,B项错误;

C.-CH3中四个原子不可能共平面,则R分子中所有原子不可能共平面,C项错误; D.R含有酯基、碳碳双键和苯环,能发生水解反应、加成反应和氧化反应,D项正确; 答案选D。 【点睛】

确定多官能团有机物性质的步骤:

(1)找出有机物所含的官能团,如碳碳双键、碳碳叁键、醇羟基、酚羟基、羧基等等; (2)联想每种官能团的典型性质;

(3)结合选项分析对有机物性质描述的正误。

注意:有些官能团性质会交叉,如碳碳叁键与醛基都能被溴水、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也能与氢气发生加成反应等。

11.下列标有横线的物质在给定的条件下不能完全反应的是 ①1molZn与含1mol H2SO4的稀硫酸溶液反应 ②1molCu与含2mol H2SO4的浓硫酸溶液共热 ③1molCu与含4mol HNO3的浓硝酸溶液反应 ④1molMnO2与含4mol HCl的浓盐酸溶液共热 A.①③ 【答案】C 【解析】 【详解】

①1mol锌与含1mol H2SO4的稀硫酸溶液恰好完全反应,故不选;②随反应的进行浓硫酸变在稀硫酸,稀硫酸与铜不反应,故选;③1mol铜转移2mol的电子,生成2mol的铜离子与2mol硝酸结合成硫酸盐,而2mol HNO3的硝酸作氧化剂,得电子的量为2mol~6mol,所以铜不足,故不选;④随着反应的进行,盐酸浓度逐渐降低,稀盐酸与二氧化锰不反应,故选;故选C 12.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B.①②

C.②④

D.③④

A.汽车尾气中含有的氮氧化物是汽油不完全燃烧造成的 B.酒精能使蛋白质变性,酒精纯度越高杀菌消毒效果越好

C.电热水器用镁棒防止金属内胆腐蚀,原理是牺牲阳极的阴极保护法 D.硅胶、生石灰、铁粉是食品包装中常用的干燥剂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

A、汽油来自于石油,石油是由多种碳氢化合物组成的混合物,即汽油是由碳氢两种元素组成,不含N元素,故A错误;

B、酒精能使蛋白质变性,医用酒精的浓度一般为75%,故B错误;

C、金属的电化学腐蚀包括牺牲阳极的阴极保护法和外加电流阴极保护法,前者属于原电池原理,后者属于电解原理,金属Mg比铁活泼,Mg作负极,原理是牺牲阳极的阴极保护法,故C正确; D、硅胶、生石灰作干燥剂,铁粉作还原剂,铁粉防止食品氧化,故D错误,答案选C。

13.从粗铜精炼的阳极泥(主要含有Cu2Te)中提取粗碲的一种工艺流程如图:(已知TeO2微溶于水,易溶于强酸和强碱)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氧化浸出”时为使碲元素沉淀充分,应加入过量的硫酸 B.“过滤”用到的玻璃仪器:分液漏斗、烧杯、玻璃棒

C.判断粗碲洗净的方法:取少量最后一次洗涤液,加入BaCl2溶液,没有白色沉淀生成 D.“还原”时发生的离子方程式为2SO32-+Te4++4OH-=Te↓+2SO42-+2H2O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

A.从阳极泥中提取粗碲,第一步是将Te元素转化为TeO2的沉淀过滤出来,考虑到TeO2易溶于强酸和强碱,所以氧化浸出步骤中酸不可加过量,A错误; B.过滤操作需要漏斗,而不是分液漏斗,B错误;

C.通过分析整个流程可知,最终得到的粗碲固体表面会吸附溶液中的SO4,因此判断洗净与否,只需要检验最后一次洗涤液中是否仍含有SO4即可,C正确;

2?2?2?D.酸浸时TeO2溶解,随后被Na2SO3还原,TeO2生成Te单质,SO3生成SO4,所以正确的离子方程式

2?为:2SO3?TeO2=2SO4?Te?,TeO2是氧化物离子方程式中不能拆分,D错误。 答案选C。

14.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0.1molCl2和足量的水反应,转移电子数为0.1NA B.SO2和CO2的混合气体1.8g中所含中子数为0.9NA C.标准状况下,22.4L丙烷含有的共价键总数为11NA

D.pH=11的Ba(OH)2溶液中水电离出的氢离子数目为1×10-11NA 【答案】B 【解析】 【详解】

A、氯气和水的反应为可逆反应,不能进行彻底,故转移的电子数小于0.1NA个,故A错误;

B、SO2和CO2的摩尔质量分别为64g/mol和44g/mol,两者中分别含32个和22个中子,即两者均为2g时含1mol中子,故1.8g混合物中含0.9NA个中子,故B正确;

C、标况下22.4L丙烷的物质的量为1mol,而丙烷中含10条共价键,故1mol丙烷中含共价键总数为10NA,故C错误;

D、溶液体积不明确,故溶液中水电离出的氢离子的个数无法计算,故D错误; 故答案为B。 【点睛】

阿伏伽德罗常数的常见问题和注意事项:①物质的状态是否为气体;②对于气体注意条件是否为标况;③注意同位素原子的差异;④注意可逆反应或易水解盐中离子数目的判断;⑤注意物质的结构:如Na2O2是由Na+和O22-构成,而不是由Na+和O2-构成;SiO2、SiC都是原子晶体,其结构中只有原子没有分子,SiO2是正四面体结构,1molSiO2中含有的共价键为4NA,1molP4含有的共价键为6NA等。

15.已知某二元酸H2MO4在水中电离分以下两步:H2MO4?H++HMO4-,HMO4-?H++MO42-。常温下向20 mL0.1mol/L NaHMO4溶液中滴入cmol/LNaOH溶液,溶液温度与滴入NaOH溶液体积关系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2?2?

A.该氢氧化钠溶液pH=12

B.图像中F点对应的溶液中c(OH-)>c(HMO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