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份试卷汇总)2018-2019学年吉林省四平市高考第四次适应性考试化学试题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六 文章(6份试卷汇总)2018-2019学年吉林省四平市高考第四次适应性考试化学试题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2021届新高考化学模拟试卷

一、单选题(本题包括15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亚氯酸钠(NaClO2)是一种重要的含氯消毒剂。以下是过氧化氢法生产亚氯酸钠的工艺流程图,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NaOH的电子式为B.加入的H2O2起氧化作用

C.ClO2发生器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ClO3﹣+SO2 ═2ClO2+SO42﹣ D.操作②实验方法是重结晶 【答案】B 【解析】 【分析】

ClO2发生器中发生反应生成ClO2和NaHSO4,反应后通入空气,可将ClO2赶入吸收器,加入NaOH、过氧化氢,可生成NaClO2,过氧化氢被氧化生成氧气,经冷却结晶、重结晶、干燥得到NaClO2.3H2O,以此解答该题。 【详解】

A.书写电子式时原子团用中括号括起来,NaOH的电子式

,故A正确;

B.在吸收塔中二氧化氯生成亚氯酸钠,氯元素化合价由+4变为+3,化合价降低做氧化剂,有氧化必有还原,H2O2做还原剂起还原作用,故B不正确;

C.ClO2发生器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ClO3﹣+SO2 ═2ClO2+SO42﹣,故C正确; D.将粗晶体进行精制,可以采用重结晶,故D正确; 故选:B。

2.下列化学用语的表述正确的是

A.磷酸溶于水的电离方程式:H3PO4=3H+ + PO43-

B.用电子式表示 HCl 的形成过程:H:H+:Cl:C:?2H:C: C.S2-的结构示意图:

......D.KClO 碱性溶液与Fe(OH)3反应:3ClO- + 2Fe(OH)3=2FeO42- + 3Cl- + 4H+ + H2O 【答案】C

【解析】 【详解】

A选项,磷酸是弱酸,应该一步一步电离,第一步电离为:H3PO4B选项,用电子式表示 HCl 的形成过程:C选项,S2-的结构示意图:

,故C正确;

H+ + H2PO42-,故A错误;

,故B错误;

D选项,KClO 碱性溶液与Fe(OH)3反应:3ClO- + 4OH-+ 2Fe(OH)3=2FeO42- + 3Cl-+ 4H+ + 5H2O,故D错误; 综上所述,答案为C。 【点睛】

弱酸电离一步一步电离,而多元弱碱的电离虽然复杂,但写都是一步到位的。 3.生活中处处有化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制饭勺、饭盒、高压锅等的不锈钢是合金 B.做衣服的棉和麻均与淀粉互为同分异构体 C.煎炸食物的花生油和牛油都是可皂化的饱和酯类

D.磨豆浆的大豆富含蛋白质,豆浆煮沸后蛋白质变成了氨基酸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

A.“不锈钢是合金”,不锈钢是铁、钴、镍的合金,故A正确;

B.棉和麻主要成分是纤维素,与淀粉一样都属于混合物,不属于同分异构体,故B错误; C.花生油是不饱和酯类,牛油是饱和酯类,故C错误; D.豆浆煮沸是蛋白质发生了变性,故D错误。 故选A。

4.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用新制Cu(OH)2悬浊液检验牙膏中的甘油时,可生成绛蓝色沉淀 B.用纸层析法分离Cu2+和Fe3+,为了看到色斑,必须通过氨熏 C.氯化钻浓溶液加水稀释,溶液的颜色由蓝色逐渐转变为粉红色

D.摘下几根火柴头,浸于水中,片刻后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加AgNO3溶液和稀硝酸,若出现白色沉淀,说明火柴头中含氯元素 【答案】C 【解析】 【详解】

A. 用新制Cu(OH)2悬浊液检验牙膏中的甘油时,可生成绛蓝色溶液,A错误;

B. 用纸层析法分离Cu2+和Fe3+,为了看到色斑,Cu2+和Fe3+本身就具有不同颜色,不必须通过氨熏,B错误;

C. 氯化钴浓溶液中,主要存在[CoCl4]2-,为蓝色离子,氯化钴稀溶液,主要存在[Co(H2O)6]2+,为粉红色离子,溶液中存在平衡[CoCl4]2-+6H2O?[Co(H2O)6]2++4Cl-,加水稀释平衡向右移动,溶液的颜色由蓝色逐渐转变为粉红色,C正确;

D. 火柴头中含有氯酸钾,硝酸银能和氯离子反应生成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所以硝酸酸化的硝酸银能检验氯离子,但硝酸银不和氯酸根离子反应,所以不能检验氯酸根离子,D错误; 答案选C。

5.下列物质中,按只有氧化性,只有还原性,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的顺序排列的一组是 A.Cl2、Al、H2 C.NO2、Na、Br2 【答案】B 【解析】 【分析】

物质的氧化性和还原性,需从两个反面入手。一是熟悉物质的性质,二是物质所含元素的化合价。如果物质所含元素处于中间价态,则物质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处于最低价,只有还原性,处于最高价,只有氧化性。 【详解】

A.Cl2中Cl元素化合价为0价,处于其中间价态,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而金属铝和氢气只有还原性,A错误;

A. F2只有氧化性,F2化合价只能降低,K化合价只能升高,所以金属钾只有还原性,盐酸和金属反应表现氧化性,和高锰酸钾反应表现还原性,B正确;

C. NO2和水的反应说明NO2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金属钠只有还原性,溴单质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C错误;

D. SO2中硫元素居于中间价,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D错误。 故合理选项是B。 【点睛】

本题主要考察对氧化性和还原性的判断和理解。氧化性是指物质得电子的能力,处于高价态的物质一般具有氧化性,还原性是在氧化还原反应里,物质失去电子或电子对偏离的能力,金属单质和处于低价态的物质一般具有还原性,元素在物质中若处于该元素的最高价态和最低价态之间,则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 6.设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数值为NA,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1L 1 mol·L-1 的NaHCO3溶液中含有的离子数为3NA

B.F2、K、HCl D.HNO3、SO2、H2O

B.22.4 L的CO2与过量Na2O2充分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NA

C.常温下,2.7 g铝片投入足量的浓硫酸中,铝失去的电子数为0.3NA D.常温常压下,14g由N2与CO组成的混合气体含有的原子数目为NA 【答案】D 【解析】 【详解】

A.HCO3-不能完全电离,部分发生水解,因此1L、1 mol·L-1的NaHCO3溶液中含有的离子数小于3NA,故A错误;

B.未注明气体的状况,无法确定气体的物质的量,故B错误;

C.铝片遇到冷的浓硫酸会钝化,铝失去的电子数小于0.3NA,故C错误;

D.氮气和一氧化碳的摩尔质量都是28g/mol,都是双原子分子,14g由N2与CO组成的混合气体的物质的量为:

14g28g/mol=0.5mol,含有1mol原子,含有的原子数目为NA,故D正确;

故答案为D。

7.四种短周期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如图所示,其中只有M为金属元素。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M X Y Z A.简单离子半径大小:M<Z B.简单氢化物的稳定性:Z>Y

C.X与Z形成的化合物具有较高熔沸点

D.X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比Y的强 【答案】D 【解析】 【分析】

由周期表和题干只有M为金属元素可知:M为Al、X为Si、Y为N、Z为O,据此解答。 【详解】

由上述分析可知,M为Al、X为Si、Y为N、Z为O,

A.具有相同电子排布的离子中原子序数大的离子半径小,则简单离子半径大小:M<Z,故A正确; B.非金属性越强,对应氢化物越稳定,则简单氢化物的稳定性:Z>Y,故B正确; C.X与Z形成的化合物为二氧化硅,为原子晶体,具有较高熔沸点,故C正确;

D.非金属性越强,对应最高价含氧酸的酸性越强,则X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比Y的弱,故D错误; 故选: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