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一级建造师之轨道工程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五 文章市政一级建造师之轨道工程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2)井点降水:

①当基坑开挖较深,基坑涌水量大且有围护结构时选择 ②井点布置(必须掌握)

a当基坑/槽宽度小于6m且降水深度不超过6m时——单点降水布置,在地下水上游一侧 b 当基坑/槽宽度大于6m或土质不良,渗透系数较大时——双排井点 c当基坑面积较大时——环形井点

挖土运输设备出入道可不封闭,间距可达4m,一般留在地下水下游方向 3) 其它要求 ①井点管距坑壁不应小于1.0~1.5m; ②井点间距为0.8~1.6m; ③滤水管必须埋入含水层内,且比挖基坑(沟/槽)底深0.9~1.2m 4、基坑的隔/截水帷幕与坑内外降水

1)隔/截水帷幕 ①采用的目的:切断基坑外的地下水流入基坑内部 ②当地下含水层渗透性较强、厚度较大时采用: a悬挂式竖向截水与坑内井点降水相结合 b 悬挂式竖向截水与水平封底相结合

②截水帷幕常用:注浆、旋喷、深层搅拌水泥土桩挡墙 ③跟提高井点降水的降水效率有关系的:

地下水渗特征、降水目的、隔水帷幕深度、含水层的位置 2)隔/截水帷幕与降水井布置

①隔水帷幕深入降水含水层底板——降水井在里面,目的是疏干坑内地下水 ②隔水帷幕底位于承压含水层隔水顶板中——降水井在外面,目的降水,降压 防止基坑内底板隆起、承压水突涌 ③隔水帷幕底位于承压水含水层中——降水井在里面 a基坑较浅,坑底未进入承压含水层中—降压

b基坑较深,坑底已进入承压含水层中—前期降压,后期疏干承压含水层

13

盾构法施工(案例+选择)

一、掌握盾构施工条件

1、盾构与盾构法施工——1)组成:切口环、支撑环、盾尾 2)按开挖面是否封闭分为:

手掘式

敞开式 半机械挖掘式

盾构机 机械挖掘式

土压式

密闭式 泥水式 3)适用条件:松软含水地层、相对均质的地质、 地面构筑物不允许拆迁、施工条件困难地段 4)盾构法要求:①覆土深度不小于6m

②地面上有修建用于盾构进出洞、出土进料的工作井 ③隧道与隧道,隧道与建构筑物之间夹土最小厚度为 水平方向1.0m,竖直方向1.5m

④从经济上讲,盾构施工长度不宜小于300m

2、城镇施工注意的事项——1)工作井位置的选择:(注意案例) ①不影响地面社会交通

②对附近居民的噪声和振动影响较少区域 ③满足施工生产组织的需要

2)工作井断面尺寸确定:井的宽度比盾构直径大1.6~2m 3、施工环境条件限制——1)在城镇中选择盾构法施工前提条件:

①掌握穿越区域地上、地下建构筑物的资料,做好保护工作 ②采取技术措施,把地表沉陷控制在允许范围 ③选择泥水式盾构设置密闭式泥水储存和处理设施 2)盾构施工施工现场平面布置:(注意案例)

①现场平面布置:盾构工作竖井、竖井防雨棚及防淹墙、垂直运输设备、 管片堆场、 管片防水处理厂、搅拌站、料具间及机修间、 两回路的变配电间、进出通道等 ②盾构施工现场设置:

设置相当规模的降水系统(水泵房) 采用气压法盾构施工时,现场设置空压机房,供给足够的压缩空气 采用泥水平衡盾构施工时,设置泥浆处理系统(中央控制室)、泥浆池 4、在以下特殊地段和特殊地质条件施工下,必须采取施工措施确保安全: 覆土厚度不大于盾构直径的浅覆土层地段 小曲经半径地段 大坡度地段

地下管线地段和地下障碍物地段 建构筑物地段

平行盾构隧道净间距小于盾构直径70%的小净距地段 江河地段

14

地质条件复杂(软硬不均互层)地段和砂卵石地段 二、盾构法始发与接收施工

1、 洞口土体加固技术——1)加固的目的:

①拆除洞口围护结构时,确保洞口土体稳定,防止地下水流入 ②掘进通过加固区域时,防止盾构周围地下水、土砂流入工作井 ③拆除洞口围护、掘进通过加固区域时,

防止地层变形对地面建构筑物、地下管线的破坏 2)加固方法:注浆法、高压喷射搅拌法、冻结法 a注浆法:砂砾层——渗透注浆 沙土层——挤密注浆

b冻结法:对软弱地层、含地下水土层实施冻结,冻结的土体具有高强度和 止

水性,特别适用于大断面盾构施工和地下水压高的场合

2、盾构始发施工技术——1)盾构始发分为:洞口土体加固段掘进、初始掘进

①洞口土体加固段掘进技术要点: a、保证临时管片的椭圆度的精度

b、拼装最后一环临时管片前,盾构上部千斤顶不是使用 2)决定始发段长度的2个因素:

①衬砌与周围地层的摩擦阻力 ②后续台车长度 3、初始掘进的主要任务——背

①收集盾构掘进数据(推力、刀盘扭矩等)、地层变形量测量数据 ②判断土压/泥水压、注浆量、注浆压力等设定值是否适当 并通过测量盾构与衬砌的位置 ③及早把握盾构掘进方向控制特征,为正常掘进提供依据 4、盾构接收施工技术要点——进入接收井洞口加固段后,逐渐降低土压/泥水压设定值至0MPa,降

低掘进速度、停止加泥、加泡沫(土压)、停止送泥排泥(泥水)

三、掌握盾构掘进技术

1、盾构法—— 1)主要的施工步骤:

①在隧道的起始端和终止端个建一个工作井作为始发或接受工作井 ②盾构在始发工作井内安装就位

③依靠千斤顶顶推力将盾构从起始工作井的墙壁开孔处推出 ④盾构在地层中沿设计轴线推进,在推进的同时不断出土和安装衬砌管片 ⑤及时向衬砌背后的孔隙注浆,防止地层移动和固定衬砌环位置

⑥盾构进入接收工作井并背拆除,如施工需要,可穿越工作井再向前推进 2)盾构掘进控制的四要素:开挖控制、一次衬砌、线性控制、注浆 3)施工前必须根据地质条件、隧道条件、环境条件、设计条件, 在试验基础上确定具体的控制内容和参数 4)密闭式盾构掘进控制要素内容构成

①泥水式:以泥水压、泥浆性能性能控制为主,辅以排土量控制 ②土压式:以土压、塑流化改良为主,辅以排土量、盾构参数控制 其中盾构参数:总推力、推进速度、刀盘扭矩、千斤顶压力 ④注浆材料:稠度、泌水、凝胶时间、强度、配比 ⑤管片拼装:椭圆度、螺栓紧固扭矩

15

钢筋砼管片不得有内外贯穿裂缝和宽度大于0.2mm的裂缝及砼剥落现象,

当出现这种现象时必须进行修复

2开挖控制——1)根本目的:确保开挖面稳定

2)土压控制:静止土压、主动土压、松弛土压

①静止土压:是开挖面不变形的最理想土压值,

但控制土压相当大,必须加大设备装备能力 ②主动土压是开挖面不坍塌的临界压力,控制土压最小 ③松弛土压:地质条件良好、覆土深、能形成土拱的场合 上限值P=地下水压+静止土压+预备压

下限值P=地下水压+(主动土压/松弛土压)+预备压

3)预备压:用来补偿施工中的压力损力,

土压式——10~20KN/㎡ 泥水式——20~50KN/㎡

土压/泥水压变动小——开挖面稳定;变动大——开挖面不稳定 3、土压式盾构材料流塑化:

①细颗粒含量30%以上的土砂——满足塑性流动性

②在细颗粒含量低于30%、砂卵石地层——

必须加泥或加泡沫等改良材料, 提高塑性流动性和止水性 ③改良材料:矿物系(膨润土泥浆)、界面活性剂系(泡沫)、 高吸水性树脂系、水溶性高分子 ④流动化改良控制室土压式盾构施工的最重要要素之一,要随时把握土压仓内土砂的

塑性流动性,可按以下方法掌握塑流动性状态:

a排土状态—测定土砂的坍落度 b土砂输送效率 c盾构机械负荷—刀盘油/电压、刀盘扭矩、螺旋输送机扭矩、千斤顶推力 4、泥水式盾构的泥浆性能控制——

1)泥浆的作用:①形成泥漠、渗透区域且泥浆压力平衡了开挖面土压、水压 ②输送介质—将所有土砂运送到工作井外 泥浆性能控制是泥水式盾构施工的最重要要素之一

2)泥浆性能:过滤特性、相对密度、黏度、含砂率、PH值 5、排土量控制——

1)土压式盾构机控制方法:

重量控制:检测运土重量、用计量漏斗

容积控制:砂运土车台数、螺旋输送机转数推算

2)泥水式盾构机控制方法:

干砂量控制、容积控制

3)容积控制分:Q3Q,涌水(Q、V为排土、排砂的理论值) V3V超挖

6、管片拼装——1)一般采用错缝拼装,但在纠偏、急曲线下—通缝拼装

2)拼装顺序:下部标准A型管片→依次左右2侧交替安装标准管片→ →拼装邻接B型管片→楔形K型管片 3)盾构千斤顶操作:随管片拼装顺序分别缩回千斤顶,保持开挖面稳定 4)紧固连接螺栓:先环向管片之间 →紧固轴向环与环之间

7、管片真圆保持——管片拼装呈真圆、保持真圆状态,对确保以下内容非常重要

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