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山东省聊城文轩中学新高考化学模拟试卷含解析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一 文章2019-2020学年山东省聊城文轩中学新高考化学模拟试卷含解析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2019-2020学年山东省聊城文轩中学新高考化学模拟试卷

一、单选题(本题包括15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根据下列事实书写的离子方程式中,错误的是

A.向Na2SiO3溶液中加入稀盐酸得到硅酸胶体:SiO32- +2H+=H2SiO3(胶体)

B.向FeSO4溶液中加入NH4HCO3溶液得到FeCO3 沉淀:Fe2++2HCO3-=FeCO3↓+CO2↑+H2O C.向AlCl3溶液中加入足量稀氨水:Al3++4NH3·H2O=Al3++NH4++2H2O

D.在稀硫酸存在下,MnO2将CuS中的硫元素氧化为硫单质:MnO2+CuS +4H+=Mn2++Cu2++S +2H2O 【答案】C 【解析】 【详解】

A选项,向Na2SiO3溶液中加入稀盐酸得到硅酸胶体:SiO32- +2H+=H2SiO3(胶体),故A正确; B选项,向FeSO4溶液中加入NH4HCO3溶液得到FeCO3沉淀、二氧化碳气体和水:Fe2++2HCO3-=FeCO3↓+CO2↑+H2O,故B正确;

C选项,向AlCl3溶液中加入足量稀氨水生成氢氧化铝和铵根离子:Al3++3NH3·H2O=Al(OH)3 ↓+ 3NH4+,故C错误;

D选项,在稀硫酸存在下,MnO2将CuS中的硫元素氧化为硫单质、水、硫酸锰和硫酸铜:MnO2 + CuS + 4H+=Mn2++Cu2++S +2H2O,故D正确; 综上所述,答案为C。

2.下列关于有机化合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A.除去乙醇中的少量水,方法是加入新制生石灰,经过滤后即得乙醇 B.CH3CH2CH2COOH和CH3COOCH2CH3属于碳链异构

C.除去乙酸乙酯中的乙酸和乙醇杂质,可加入足量烧碱溶液,通过分液即得乙酸乙酯

D.一个苯环上已经连有—CH3、—CH2CH3、—OH三种基团,如果在苯环上再连接一个—CH3,其同分异构体有16种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

A. CaO与水反应后,混合物成分沸点差异增大,应选蒸馏法分离,故A错误; B. CH3CH2CH2COOH和CH3COOCH2CH3官能团不同,属于类别异构,故B错误; C. 乙酸乙酯与NaOH反应,不能除杂,应选饱和碳酸钠溶液、分液,故C错误;

D. 一个苯环上已经连有—CH3、—CH2CH3、—OH三种基团,如果在苯环上再连接一个—CH3,看成二甲苯

(、、)苯环上连有—CH2CH3、—OH,中—OH在甲基的中间时乙基

—OH在甲基的邻位时乙基有3种位置,—OH在两个甲基的间位时乙基有2种位置,有2种位置,共7种;

中先固定—OH,乙基有3种位置,有3种同分异构体;

先固定—OH在邻位时乙基

有3种位置,固定—OH在间位时乙基有3种位置,有6种;则同分异构体有7+3+6=16(种),故D正确; 故答案为D。

3.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25℃、101kPa 时,22.4L乙烷中所含共价键数目为6NA B.3.2gO2和O3的混合气体中,含氧原子数为0.2NA C.12g金刚石含有共价键数目为4NA

D.1molNaHSO4熔融时电离出的离子总数为3NA 【答案】B 【解析】 【详解】

A. 25℃、101kPa 时,22.4L乙烷的物质的量小于1mol,且1mol乙烷中所含共价键数目为7NA,选项A错误;

B.3.2gO2和O3的混合物中含有的氧原子的物质的量为

3.2g=0.2mol,数目为0.2NA,选项B正确;

16g/molC.12g金刚石中含有1molC,金刚石中,每个C与其它4个C形成了4个共价键,每个碳原子形成的共价键数目为:

1×4=2,所以1molC原子形成的共价键为2mol,含有的共价键数目为2NA,选项C错误; 2D、熔融状态下,硫酸氢钠电离出钠离子和硫酸氢根离子,1molNaHSO4熔融时电离出的离子总数为2NA,选项D错误。 答案选B。

4.实验室利用下图装置制取无水A1C13(183℃升华,遇潮湿空气即产生大量白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①的试管中盛装二氧化锰,用于常温下制备氯气

B.②、③、⑥、⑦的试管中依次盛装浓H2SO4、饱和食盐水、浓H2SO4、NaOH溶液 C.滴加浓盐酸的同时点燃④的酒精灯

D.⑤用于收集AlCl3,⑥、⑦可以用一个装有碱石灰的干燥管代替 【答案】D 【解析】 【分析】

由实验装置可知,①为浓盐酸与强氧化剂反应生成氯气,②中饱和食盐水可除去氯气中的HCl,③中浓硫酸干燥氯气,④中Al与氯气反应生成AlCl3,⑤为收集氯化铝的装置;⑥中浓硫酸防止水进入④和⑤中引起氯化铝水解,⑦中NaOH溶液吸收尾气中的氯气,以此来来解答。 【详解】

A. ①的试管中盛装二氧化锰,常温与浓盐酸不反应,需要加热制备氯气,A项错误;

B. 由上述分析可知②、③、⑥、⑦的试管中依次盛装饱和食盐水、浓H2SO4、浓H2SO4、NaOH溶液,B项错误;

C. 滴加浓盐酸使产生的氯气排出装置中的氧气,再点燃④的酒精灯,C项错误;

D. ⑤用于收集AlCl3,⑥、⑦两个装置要防止其水解,且要吸收尾气中的氯气,则⑥、⑦可以用一个装有碱石灰的干燥管代替,D项正确; 答案选D。

5.下列由实验现象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A B 操作及现象 向AgCl悬浊液中加入NaI溶液时出现黄色沉淀。 向某溶液中滴加氯水后再加入KSCN溶液,溶液呈红色。 向NaBr溶液中滴入少量氯水和苯,振荡、静置,溶液上层呈橙C 加热盛有NH4Cl固体的试管,试管底部固体消失,试管口有晶体凝结。 A.A 【答案】C 【解析】 【分析】

B.B

C.C

D.D

红色。 Br—还原性强于Cl— 结论 Ksp(AgCl)< Ksp(AgI) 溶液中一定含有Fe2+ D NH4Cl固体可以升华 【详解】

A、Ksp(AgCl)>Ksp(AgI),A错误;

B、滴加氯水后再加入KSCN溶液,溶液呈红色,说明该溶液可能含有Fe2+或Fe3+,B错误; C、上层呈橙红色,说明Cl2与NaBr反应生成了Br2和NaCl,则Br ̄的还原性强于Cl ̄,C正确; D、不是升华,试管底部NH4Cl分解生成NH3和HCl,试管口NH3与HCl反应生成了NH4Cl,发生了化学反应,D错误; 答案选C。 【点睛】

把元素化合物的知识、化学原理和实验操作及实验结论的分析进行了结合,考查了考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实验现象,得出正确结论的能力,审题时应全面细致,如滴加氯水后再加入KSCN溶液,溶液可能含有Fe2+或Fe3+,体现了化学实验方案设计的严谨性,加热盛有NH4Cl固体的试管,体现了由现象看本质的科学态度。

6.废水中过量的氨氮(NH3和NH4+)会导致水体富营养化。为研究不同pH下用NaClO氧化废水中的氨氮(用硝酸铵模拟),使其转化为无污染的气体,试剂用量如下表。已知:HClO的氧化性比ClO—的氧化性更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0.100mol/L NH4NO3(mL) 1.0 2.0 6.0 10.00 10.00 …… 0.100mol/L NaClO(mL) 10.00 10.00 …… 0.200mol/L H2SO4(mL) 10.00 V1 …… 蒸馏水 (mL) 10.00 V2 …… 氨氮去除 率(%) 89 75 85 pH A.V1=2.00

B.pH=1时发生反应:3ClO—+2NH4+=3Cl—+N2↑+3H2O+2H+

C.pH从1升高到2,氨氮去除率降低的原因是更多的HClO转化为ClO— D.pH控制在6时再进行处理更容易达到排放标准 【答案】A 【解析】 【详解】

A. 溶液中氢离子浓度改变,pH=2,V1=1.00mL,而其它条件不变,则总体积为40mL,则0.01×40= V1×0.200×2,符合题意,A正确;

B. pH=1时NaClO氧化废水中的氨氮(用硝酸铵模拟),使其转化为无污染的气体,发生反应:3ClO-+2NH4+=3Cl-+N2↑+3H2O+2H+,与题意不符,B错误;

C. HClO的氧化性比ClO-的氧化性更强,pH从1升高到2,酸性减弱,氨氮去除率降低的原因是更多的HCl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