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观察20问答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三 文章课堂观察20问答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推广阶段。我们的培训主要是两种:一是现场观摩。由于生物和化学组课堂观察的成功试验,为其他教研组的开展课堂观察提供了可以参照的模本,让老师们能亲眼 看到课堂观察发生的全过程是最有效的培训方式。二是做中学。大家基于自身的经验和研究一起探索,在做的过程中去体会课堂观察的理念和技术,体悟课堂观察对 课堂教学和自身专业发展的意义。在这个阶段的培训中,要避免急于求成,忽视学科差异等问题。

卷帘人于2009年8月15日转

《课堂观察20问答》读书摘记(四)

15、课堂观察的类型有哪些?

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可将课堂观察进行不同的分类: 根据资料收集的方式以及资料本身的属性来划分,课堂观察可分为定量观察和定性观察。

根据观察者与被观察课堂的关系,可以分为自我的课堂观察和对他人的课堂观察。

根据观察者之间的合作关系可分为合作的课堂观察与独立的课堂观察。[我们此次当属独立观察,对于初涉课堂观察的我

来说,会完成任务吗?努力为之!]

根据对观察对象或内容的选择来分,可分为集中观察和分散观察。 [后者有一定的动态性,对于初涉课堂观察的我们在真实的课堂上,可能还是集中观察较好。而对于视频观察,认为都可用。]

根据观察目的与作用的不同,可分为诊断性观察诊断性观察(帮助上课人发现问题) 、提炼性观察(帮助上课人形成风格)和专题性观察(从某个专题展开观察)。 16、课堂观察的局限性是什么?

课堂观察是听评课的一种范式,是教师研究课堂的一种方式或方法,它主要完成三项任务:一是描述教与学的行为,诊断教学问题,二是帮助教师改进课堂中具体的教学问题,三是改变教师日常的课堂研究行为。

课堂观察的局限性主要表现在:①它只能选择一个或若干个观察点或课堂行为进行细致而深入的观察研究,不能包容所有的行为或较多个观察点;②它需要观察者接 受一定的专业培训,具备相应的观察技能。它需要被观察者抱着上“家常课”的心态来上课。③它需要一定的时间、设备与技术的保障,来完成程序的三步曲;它还 需要一个合作共同体的基体。 [我觉得对于初涉或准备涉及用课堂观察来进行教师课堂研究的学校及参与此

项研究的老师来说,关键还是第二点,客观上的东西我们能够通过努力去改变或尽量达到完美,而作为教师自身的素质与观念的转变则不是短时间能扭转得了的。] 17、课堂观察需要哪些支持或保障?

课堂观察是一项系统的教科研活动,植根于学校的管理制度、教师文化之中。在学校层面,学校需要为课堂观察的开展创设有利的条件。在合作体层面,合作的教研 文化是课堂观察顺利开展的前提。在教师个人层面,教师首先要认识到课堂观察对自身专业发展的重要性,产生参与观察活动的意愿。 [校长的先进的办学理念与组织领导能力+“合作性同事”关系+有志业的教师=成功的课堂观察。]

19、在开展课堂观察过程中我们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吴江林、毛红燕老师介绍三个阶段:试行阶段、发展阶段、熟练阶段。 [由此也可见课堂观察的专业性、任务的艰巨性,它需要的是有志于教育的高素质的老师。而传统的听课往往是开始也就意味着结束。]

20、课堂观察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有哪些? [暂时还没有深入到这一步,暂不做摘录。]

卷帘

人于2009年8月16日

阅读全文 | 回复(0) | 引用通告 |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