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化复习题及答案(全)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六 文章生化复习题及答案(全)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DNA、RNA的生物合成

一、名词解释

1、半保留复制 2、复制子 3、单链结合蛋白 4、连接酶 5、逆转录作用 6、基因突变 7、转录 8、启动子 9、终止子 10、冈崎片段 11、复制叉 12、领头链 13、随后链 14、有意义链 15、光复活 16、重组修复 17、内含子 18、外显子 19、基因载体 20、质粒 二、填空题

1、DNA复制是定点双向进行的, 股的合成是 ,并且合成方向和复制叉移动方向相同; 股

的合成是 的,合成方向与复制叉移动的方向相反。每个冈崎片段是借助于连在它的 末端上的一小段 而合成的;所有冈崎片段链的增长都是按 方向进行。

2、DNA连接酶催化的连接反应需要能量,大肠杆菌由 供能,动物细胞由 供能。

3、大肠杆菌RNA聚合酶全酶由 组成;核心酶的组成是 。参与识别起始信号的是 因子。 4、基因有两条链,作为模板指导转录的那条链称 链。 5、以RNA为模板合成DNA称 ,由 酶催化。

6、基因突变形式分为: 、 、 和 四类。

7、亚硝酸是一个非常有效的诱变剂,因为它可直接作用于DNA,使碱基中 基氧化成 基,造成碱

基对的 。

8、所有冈崎片段的延伸都是按 方向进行的。

9、前导链的合成是 的,其合成方向与复制叉移动方向 ;随后链的合成是 的,其合成方

向与复制叉移动方向 。

10、引物酶与转录中的RNA聚合酶之间的差别在于它对 不敏感,并可以 作为底物。 11、DNA聚合酶I的催化功能有 、 、 、 和 。 12、DNA回旋酶又叫 ,它的功能是 。

13、细菌的环状DNA通常在一个 开始复制,而真核生物染色体中的线形DNA可以在 起始复制。 14、大肠杆菌DNA聚合酶Ⅲ的 活性使之具有 功能,极大地提高了DNA复制的保真度。 15、大肠杆菌中已发现 种DNA聚合酶,其中 负责DNA复制, 负责DNA损伤修复。 16、DNA切除修复需要的酶有 、 、 和 。

17、在DNA复制中, 可防止单链模板重新缔合和核酸酶的攻击。

18、DNA合成时,先由引物酶合成 ,再由 在其3′端合成DNA链,然后由 切除引物并填补空

隙,最后由 连接成完整的链。

19、原核细胞中各种RNA是 催化生成的,而真核细胞核基因的转录分别由 种RNA聚合酶催化,

其中rRNA基因由 转录,hnRNA基因由 转录,各类小分子量RAN则是 的产物。 20、一个转录单位一般应包括 序列、 序列和 顺序。

21、真核细胞中编码蛋白质的基因多为 。编码的序列还保留在成熟mRNA中的是 ,编码的序列在

前体分子转录后加工中被切除的是 。在基因中 被 分隔,而在成熟的mRNA序列被拼接起来。 22、染色质中的 蛋白和 蛋白对转录均有调节作用,其中 的调节作用具有组织特异性。 三、简答题

11、 简述中心法则。

12、 简述DNA复制的基本规律。 13、 简述DNA复制的过程。

14、 简述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RNA聚合酶有何不同。 15、 简述RNA转录的过程。

【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20、 半保留复制:DNA复制时,双螺旋结构不完全解旋,而是边解旋边复制,这样在子代DNA中,一条链

来自亲代,另一条链则是新合成的。

21、 复制子:从复制的起始点到终止点之间能独立进行复制的区域。

22、 单链结合蛋白(SSB):其功能是结合在已经解开的DNA单链上,防止DNA链间氢键重新配对,恢复双

螺旋。

23、 连接酶:催化一条DNA的3'-OH与另一条DNA的5'-P形成3',5'-磷酸二酯键,也就是连接切刻。 24、 逆转录作用:在逆转录酶的催化下,以RNA为模板指导合成DNA的过程。 25、 基因突变:DNA的一级结构发生突然而永久性的变化,从而影响基因表达。 26、 转录:以DNA为模板,在RNA聚合酶的催化下合成RNA的合成。 27、 启动子:提供转录起始信号的一段DNA序列。 28、 终止子:提供转录终止信号的一段DNA序列。

29、 冈崎片段:一组短的DNA片段,是在DNA复制的起始阶段产生的,随后又被连接酶连接形成较长的片

段。在大肠杆菌生长期间,将细胞短时间地暴露在氚标记的胸腺嘧啶中,就可证明冈崎片段的存在。冈崎片段的发现为DNA复制的科恩伯格机理提供了依据。

30、 复制叉:复制 DNA分子的 Y形区域。在此区域发生链的分离及新链的合成。

////

31、 领头链:DNA的双股链是反向平行的,一条链是5→3方向,另一条是3→5方向,上述的起点处合成

////

的领头链,沿着亲代DNA 单链的3→5方向(亦即新合成的DNA沿5→3方向)不断延长。所以领头链是连续的。

///

32、 随后链:已知的DNA聚合酶不能催化DNA链朝3→5方向延长,在两条亲代链起点的3端一侧的DNA

//

链复制是不连续的,而分为多个片段,每段是朝5→3方向进行,所以随后链是不连续的。

33、 有意义链:即华森链,华森——克里格型DNA中,在体内被转录的那股DNA链。简写为W strand。 34、 光复活:将受紫外线照射而引起损伤的细菌用可见光照射,大部分损伤细胞可以恢复,这种可见光引

起的修复过程就是光复活作用。

35、 重组修复:这个过程是先进行复制,再进行修复,复制时,子代DNA链损伤的对应部位出现缺口,这

可通过分子重组从完整的母链上,将一段相应的多核苷酸片段移至子链的缺口处,然后再合成一段多核昔酸键来填补母链的缺口,这个过程称为重组修复。

36、 内含子:真核生物的mRNA前体中,除了贮存遗传序列外,还存在非编码序列,称为内含子。 37、 外显子:真核生物的mRNA前体中,编码序列称为外显子。

38、 基因载体:外源DNA片段(目的基因)要进入受体细胞,必须有一个适当的运载工具将带入细胞内,

并载着外源DNA一起进行复制与表达,这种运载工具称为载体。

39、 质粒:是一种在细菌染色体以外的遗传单元,一般由环形双链DNA构成,其大小从1—200Kb。

二、填空题

1、领头链;连续的;随从链;不连续的;5′;RNA;5′→3′ 。

+

2、NAD;ATP。

3、2;2;? 4、有意义链。

5、反向转录;逆转录酶。 6、转换;颠换;插入;缺失。 7、氨基;酮基;转换。 8、5′→3′

9、连续 相同 不连续 相反 10、利福平 dNTP

11、5′→3′聚合 3′→5′外切 5′→3外切 焦磷酸解作用,焦磷酸交换作用 12、拓朴异构酶 使超螺旋DNA变为松驰状 13、复制位点 多位点

14、3′→5′核酸外切酶 校对 15、3 DNA聚合酶Ⅲ DNA聚合酶Ⅱ

16、专一的核酸内切酶 解链酶 DNA聚合酶Ⅰ DNA连接酶 17、SSB(单链结合蛋白)

18、RNA引物 DNA聚合酶Ⅲ DNA聚合酶Ⅰ DNA连接酶

19、同一RNA聚合酶 3 RNA聚合酶Ⅰ RNA聚合酶Ⅱ RNA聚合酶Ⅲ 20、启动子 编码 终止子

21、隔裂基因 外显子 内含子 外显子 内含子 22、组 非组 非组 三、 简答题

1、 在细胞分裂过程中通过DNA的复制把遗传信息由亲代传递给子代,在子代的个体发育过程中遗传信

息由DNA传递到RNA,最后翻译成特异的蛋白质;在RNA病毒中RNA具有自我复制的能力,并同时作为mRNA,指导病毒蛋白质的生物合成;在致癌RNA病毒中,RNA还以逆转录的方式将遗传信息传

???'????'

递给DNA分子。 2、(1)复制过程是半保留的。

(2)细菌或病毒DNA的复制通常是由特定的复制起始位点开始,真核细胞染色体DNA复制则可以在多个不同部位起始。

(3)复制可以是单向的或是双向的,以双向复制较为常见,两个方向复制的速度不一定相同。 (4)两条DNA链合成的方向均是从5’向3’方向进行的。

(5)复制的大部分都是半不连续的,即其中一条领头链是相对连续的,其他随后链则是不连续的。

(6)各短片段在开始复制时,先形成短片段RNA作为DNA合成的引物,这一RNA片段以后被切除,并用DNA填补余下的空隙。

3、DNA复制从特定位点开始,可以单向或双向进行,但是以双向复制为主。由于 DNA双链的合成延伸均为

5′→3′的方向,因此复制是以半不连续的方式进行,可以概括为:双链的解开;RNA引物的合成;DNA链的延长;切除RNA引物,填补缺口,连接相邻的DNA片段。

(1)双链的解开 在DNA的复制原点,双股螺旋解开,成单链状态,形成复制叉,分别作为模板,各自合成其互补链。在复制叉上结合着各种各样与复制有关的酶和辅助因子。

(2)RNA引物的合成 引发体在复制叉上移动,识别合成的起始点,引发RNA引物的合成。移动和引发均需要由ATP提供能量。以DNA为模板按5′→3′的方向,合成一段引物RNA链。引物长度约为几个至10个核苷酸。在引物的5′端含3个磷酸残基,3′端为游离的羟基。

(3)DNA链的延长 当RNA引物合成之后,在DNA聚合酶Ⅲ的催化下,以四种脱氧核糖核苷5′-三磷酸为底物,在RNA引物的3′端以磷酸二酯键连接上脱氧核糖核苷酸并释放出PPi。DNA链的合成是以两条亲代DNA链为模板,按碱基配对原则进行复制的。亲代DNA的双股链呈反向平行,一条链是5′→3′方向,另一条链是3′→5′方向。在一个复制叉内两条链的复制方向不同,所以新合成的二条子链极性也正好相反。由于迄今为止还没有发现一种DNA聚合酶能按3′→5′方向延伸,因此子链中有一条链沿着亲代DNA单链的3′→5′方向(亦即新合成的DNA沿5′→3′方向)不断延长。

(4)切除引物,填补缺口,连接修复 当新形成的冈崎片段延长至一定长度,其3′-OH端与前面一条老片断的5′断接近时,在DNA聚合酶Ⅰ的作用下,在引物RNA与DNA片段的连接处切去RNA引物后留下的空隙,由DNA聚合酶Ⅰ催化合成一段DNA填补上;在DNA连接酶的作用下,连接相邻的DNA链;修复掺入DNA链的错配碱基。这样以两条亲代DNA链为模板,就形成了两个DNA双股螺旋分子。每个分子中一条链来自亲代DNA,另一条链则是新合成的。 4、(1)原核细胞大肠杆菌的RNA聚合酶研究的较深入。这个酶的全酶由5种亚基(α2ββ′δω)组成,

还含有2个Zn原子。在RNA合成起始之后,δ因子便与全酶分离。不含δ因子的酶仍有催化活性,称为核心酶。δ亚基具有与启动子结合的功能,β亚基催化效率很低,而且可以利用别的DNA的任何部位作模板合成RNA。加入δ因子后,则具有了选择起始部位的作用,δ因子可能与核心酶结合,改变其构象,从而使它能特异地识别DNA模板链上的起始信号。

2+

(2)真核细胞的细胞核内有RNA聚合酶I、II和III,通常由4~6种亚基组成,并含有Zn。RNA聚合酶I存在于核仁中,主要催化rRNA前体的转录。RNA聚合酶Ⅱ和Ⅲ存在于核质中,分别催化mRNA前体和小分子量RNA的转录。此外线粒体和叶绿体也含有RNA聚合酶,其特性类似原核细胞的RNA聚合酶。 5、RNA转录过程为起始位点的识别、起始、延伸、终止。

(1)起始位点的识别 RNA聚合酶先与DNA模板上的特殊启动子部位结合,σ因子起着识别DNA分子上的起始信号的作用。在σ亚基作用下帮助全酶迅速找到启动子,并与之结合生成较松弛的封闭型启动子复合物。这时酶与DNA外部结合,识别部位大约在启动子的-35位点处。接着是DNA构象改变活化,得到开放型的启动子复合物,此时酶与启动子紧密结合,在-10位点处解开DNA双链,识别其中的模板链。由于该部位富含A-T碱基对,故有利于DNA解链。开放型复合物一旦形成,DNA就继续解链,酶移动到起始位点。 (2)起始留在起始位点的全酶结合第一个核苷三磷酸。第一个核苷三磷酸常是GTP或ATP。形成的启动子、全酶和核苷三磷酸复合物称为三元起始复合物,第一个核苷酸掺入的位置称为转录起始点。这时σ亚基被释放脱离核心酶。

(3)延伸 从起始到延伸的转变过程,包括σ因子由缔合向解离的转变。DNA分子和酶分子发生构象的变化,核心酶与DNA的结合松弛,核心酶可沿模板移动,并按模板序列选择下一个核苷酸,将核苷三磷酸加到生长的RNA链的3′-OH端,催化形成磷酸二酯键。转录延伸方向是沿DNA模板链的3′→5′方向按碱基酸对原则生成5′→3′的RNA产物。RNA链延伸时,RNA聚合酶继续解开一段DNA双链,长度约17个碱基对,使模板链暴露出来。新合成的RNA链与模板形成RNA-DNA的杂交区,当新生的RNA链离开模板DNA后,两条DNA链则重新形成双股螺旋结构。

(4) 终止 在DNA分子上有终止转录的特殊碱基顺序称为终止子,它具有使RNA聚合酶停止合成RNA和释放RNA链的作用。这些终止信号有的能被RNA聚合酶自身识别,而有的则需要有ρ因子的帮助。ρ因子是一个四聚体蛋白质,它能与RNA聚合酶结合但不是酶的组分。它的作用是阻RNA聚合酶向前移动,于是转录终止,并释放出已转录完成的RNA链。对于不依赖于ρ因子的终止子序列的分析,发现有两个明显的特征:即在DNA上有一个15~20个核苷酸的二重对称区,位于RNA链结束之前,形成富含G-C的发夹结构。接着有一串大约6个A的碱基序列它们转录的RNA链的末端为一连串的U。寡聚U可能提供信号使RNA聚合酶脱离模板。在真核细胞内,RNA的合成要比原核细胞中的复杂得多。

蛋白质合成

一、 名词解释

1、遗传密码与密码子 2、起始密码子、终止密码子 3、密码的简并性和变偶性

4、核糖体、多核糖体 5、同功tRNA、起始tRNA、延伸tRNA 6、信号肽 7、移码突变 二、 填空题

1、三联体密码子共有 个,其中终止密码子共有 个,分别为 、 、 ;而起始密码子共有 个,分别为 、 ,这两个起始密码又分别代表 氨酸和 氨酸。 2、密码子的基本特点有四个分别为 、 、 、 。

3、次黄嘌呤具有广泛的配对能力,它可与 、 、 三个碱基配对,因此当它出现在反密码子中时,会使反密码子具有最大限度的阅读能力。

4、原核生物核糖体为 S,其中大亚基为 S,小亚基为 S;而真核生物核糖体为 S,大亚基为 S,小亚基为 S。

5、原核起始tRNA,可表示为 ,而起始氨酰tRNA表示为 ;真核生物起始tRNA可表示为 ,而起始氨酰-tRNA表示为 。

6、肽链延伸过程需要 、 、 三步循环往复,每循环一次肽链延长 个氨基酸残基,原核生物中循环的第一步需要 和 延伸因子;第三步需要 延伸因子。

7、氨酰-tRNA合成酶对氨基酸和相应tRNA都具有较高专一性,在识别tRNA时,其tRNA的 环起着重要作用,此酶促反应过程中由 提供能量。

8、肽链合成的终止阶段, 因子和 因子能识别终止密码子,以终止肽链延伸,而 因子虽不能识别任何终止密码子,但能协助肽链释放。

9、蛋白质合成后加工常见的方式有 、 、 、 。

10、真核生物细胞合成多肽的起始氨基酸为 氨酸,起始tRNA为 ,此tRNA分子中不含 序列。这是tRNA家庭中十分特殊的。 三、 简答题

1、简述氨酰-tRNA合成酶在多肽合成中的作用特点和意义。

2、简述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蛋白质合成起始氨基酸起始氨基酰—tRNA及起始复合物的异同点。 3、简述原核生物与真核生物mRNA的信息量及起始信号区结构上有何主要差异。

【参考答案】

一、 名词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