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Q正传》 教案- 中华语文网—中华语文教育第一门户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六 文章《阿Q正传》 教案- 中华语文网—中华语文教育第一门户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A.进入鲁迅文学世界的古人或古代英雄,或圣贤人物,却都失去英雄的神光,还原于常人的本相,这与传统文本中的人物无异。

B.因为鲁迅,人们终于认识到自己与他人身上的这种阿Q式的精神胜利法,卑怯和贪婪是中华民族觉醒与振兴的思想阻力之一。 C.小说通过一个“狂人”之口,揭露中国封建社会的历史是一部“吃人”的历史,发出了“救救孩子”的呼声。 D.阿Q在走向断头台前的一瞬间,突然感到可怕的狼一样的“眼睛”在“咬他的灵魂”,高声一叫:“救命??”所有的中国人读到这里,都被震动了。

二、阅读部分(32分)

(一)阅读下文并回答7~10题。(12分)

①阿Q的耳朵里,本来早听到过革命党这一句话,今年又亲眼见过杀掉革命党。但他有一种不知从那里来的意见,以为革命党便是造反,造反便是与他为难,所以一向是“深恶而痛绝之”的,殊不料这却使百里闻名的举人老爷有这样怕,于是他未免也有些“神往”了,况且未庄的一群鸟男女的慌张的神情,也使阿Q更快意。

②“革命也好罢,”阿Q想,“革这伙妈妈的的命,太可恶!太可恨!??便是我,也要投降革命党了。” ③??“造反了!造反了!”

④未庄人都用了惊惧的眼光对他看。这一种可怜的眼光,是阿Q从来没有见过的,一见之下,又使他舒服得如六月里喝了雪水,他更加高兴的走而且喊道: “好,??我要什么就是什么,我欢喜谁就是谁。??” 7.①②两段文字所反映的阿Q的思想意识的分析,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认为自己是革命对象,因而误解革命,但看到革命使其他人害怕,因而又决心投身革命。

B.长期受毒害,而误解革命,但由于被压迫的本能和地位低下,又有了自发革命的要求。

C.由于盲目听从宣传,误解革命,又由于地位低,又产生了革命的愿望。 D.由于愚昧无知而误解革命,由于长期受压迫,又明白了革命的必要性。 8.这四段文字是通过什么来描写阿Q的心理活动(3分)( ) A.人物对话和周围人的反映 B.作者的叙述和人物的内心独白

C.人物动作和人物对话 D.人物的神态和人物的感官反应

9.文中加粗处用的是什么修辞手法?表现出阿Q怎样的心情?(不超过10个字)(3分)

10.文中画线处反映阿Q____________________的落后意识。(不超过10个字)(3分)

(二)阅读下面文字,回答11~16题。(20分)

阿Q非常自尊。当他同别人口角时,他会说:“我们先前——比你阔多啦!你算是什么东西!”他也瞧不起有钱有势的赵太爷,钱太爷,心想:“我的儿子会阔得多啦!”可是,这个好面子的阿Q,偏偏头上长着不体面的癞疮疤。他只

好避讳“癞”,以及“光”、“灯”、“烛”等字眼。如果谁要在他面前犯了讳,阿Q先是估量对方,“口讷的他便骂,气力小的他便打”。但别人并不怕他,他总是吃亏的时候多。于是阿Q改变策略,先是怒目而视,进而报复:“你还不配??”当他被人打了,阿Q便自我安慰说,“我总算被儿子打了”。在对方步步进逼下,阿Q步步退让,把自己比作连“畜生”还不如的“虫豸”。阿Q甚至把自己比作“第一个能够自轻自贱的人”,还引以为荣,因为这同状元一样,都是“第一个”!当阿Q赌钱受了骗,挨了一顿打时,他真“有些感到失败的痛苦了”。但是,他自己用力打自己的嘴巴,仿佛打在别人身上。他“转败为胜”,心满意足。阿Q不仅________,而且________。比如:他先后遭王胡和假洋鬼子的打,感到“屈辱”,他却找小尼姑出气,仿佛报了仇,而吃王胡和假洋鬼子的亏,早忘却了。阿Q的精神胜利法,直至临死,都没改掉。他画押时圈画得不圆,还引以为憾。但当他想到“孙子才画得很圆的圆圈呢”时,他又心安理得睡着了。 11.填出横线上的词语“不仅_________________,而且_________________。(不超过8个字)(4分)

12.给下列加粗字注音。(3分) 讳 估量 仿佛

13.这段文字概括地描绘了阿Q的“魂灵”——阿Q的_____________。(不超过5个字)(2分)

14.从“引为以荣、引以为憾、心满意足、心安理得”中,看出阿Q怎样的性格特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超过16个字)(4分)

15.下面关于阿Q形象的三种不同观点,你认为较合理的是(4分)( ) A.阿Q是一个受了精神奴役创伤的革命农民的典型。

B.阿Q是一个集合体形象,阿Q精神不是特定时代的产物,而是人类普遍的弱点。

C.阿Q是一个愚昧落后的不觉悟的农民的典型。

16.对阿Q的精神胜利法,理解不妥的一项是(3分)( ) A.阿Q的精神胜利法来自不断反抗中的不断失败。

B.表面看是一种反抗方式,但却完全是一种落后的消极的东西。 C.对阿Q起着阻碍觉醒、麻痹斗志的作用。 D.有向革命发展的巨大可能性。

参考答案

一、1.B 2.A 3.C 4.D 5.B 6.A 二、(一)7.B 8.B 9.比喻 欣喜若狂

10.自私狭隘、封建保守

(二)11.欺软怕硬 十分健忘 12.huì liàng fǎng

13.精神胜利法

14.自轻自贱 自欺欺人 欺软怕硬 麻木不仁 15.C 16.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