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闵行区2018-2019学年高三生物二模试卷 Word版含解析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一 文章上海市闵行区2018-2019学年高三生物二模试卷 Word版含解析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的配子的类型及比例是B:b=2:1,子二代自由交配产生子三代果蝇的基因型及比例是BB:Bb:bb=4:4:1,长翅果蝇(BB、Bb)中纯合子(BB)的比例是50%.

3、基因频率的概念:在种群基因库中,某一基因占该种群中所有等位基因的比例,根据概念计算基因频率的方法是某基因的基因频率=种群中该基因总数÷该基因及其等位基因的总数×100%;根据基因型频率计算基因频率的方法:显性基因的基因频率=显性纯合子的基因型频率+杂合子基因型频率÷2,隐性基因的基因频率=隐性纯合子的基因型频率+杂合子基因型频率÷2. 4、 种群密度是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中某种种群的数量,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5、分析表格信息可知,紫茎泽兰覆盖度越大,土壤微生物的数量越多,土壤中植物可吸收的无机盐的含量越高,紫茎泽兰可能会使土壤中微生物数量增大,进而促进微生物分解土壤中的有机物为紫茎泽兰自身生长提供更多的无机盐. 【解答】解:(1)影响基因频率变化的因素除了自然选择外还有突变和基因重组,生物个体迁入、迁出,选择性交配等.

(2)由分析可知,子二代的基因型是BB:Bb:bb=1:2:1,除去bb后BB:Bb=1:2,产生的雌雄配子的基因型及比例是B:b=2:1,由于雌雄配子结合是随机的,因此子三代的

基因型及比例是BB:Bb:bb=4:4:1,其中BB、Bb表现为长翅,纯合子的比例是50%.

(3)由于逐代淘汰残翅(bb)的基因型个体,因此由于人工选择作用,使B基因频率逐渐升高,b基因频率逐渐下降.

(4)由表格可知,种群A中,RaRb=200,RaRa=50,RbRc=100,RcRc=150,RaRc=100,因此Ra在A种群中的频率为÷[×2]×100%=33.33%;R基因控制的遗传属于复等位基因遗传.

(5)种群密度是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的个体数,某种植物的覆盖度可间接反映该种植物的种群密度;紫茎泽兰的覆盖度越大,是因为在与当地草本植物竞争光照中占有优势.

(6)该实验的目的是验证紫茎泽兰根系的分泌物可促进土壤微生物的繁殖,实验的自变量是紫茎泽兰的分泌物,因变量是微生物的数量,按照实验设计的对照原则和单一变量原则,实验设计的思路是用紫茎泽兰根系的分泌物浸出液分别处理未入侵区、轻入侵区和重入侵区的土壤,然后观察土壤微生物的变化状况;如果用紫茎泽兰根系浸出液处理未入侵区土壤,土壤微生物的变化与重入侵区基本一致.紫茎泽兰在入侵过程中改变了土壤微生物数,进而提高了植物可吸收的无机盐量. 故答案为:

(1)突变和基因重组、生物个体迁入和迁出、选择性交配等 (2)50%

(3)B基因频率增大,b基因频率减少 (4)33.33% B (5)密度 光

(6)用紫茎泽兰根系的分泌物浸出液分别处理未入侵区、轻入侵区和重入侵区的土壤,然后观察土壤微生物的变化状况 ②④

35.回答下列有关光合作用的问题.

番茄喜温不耐热,其适宜的生长温度为15~33℃.研究人员在实验室控制的条件下开展了一系列实验.

(1)探究单株番茄光合作用强度与种植密度的关系,结果如图1所示.与M点相比,N点限制单株光合作用强度的外界因素是 光照强度 ,图1给我们的启示是在栽培农作物时要注意 合理密植 .

(2)将该植物放在密闭恒温玻璃箱中,日光自然照射连续48小时,测得数据绘制成曲线,如图2.图中光合速率和呼吸速率相等的时间点有 4 个,30 h时植物叶肉细胞内的CO2移动方向是 由线粒体到叶绿体 .该植物前24小时平均光合作用强度 小于 (大于/小于/等于)后24 h平均光合作用强度.

(3)在研究夜间低温条件对番茄光合作用影响的实验中,白天保持25℃,从每日16:00时至次日6:00时,对番茄幼苗进行15℃(对照组)和6℃的降温处理,在实验的第0、3、6、9天的9:00进行了番茄的净光合速率、气孔开放度和胞间CO2浓度等指标的测定,结果如图3所示.图中结果表明:由于 夜间6℃低温处理,导致气孔开放度下降,胞间CO2浓度低,使CO2供应不足 的缘故,直接影响了光合作用过程中的暗反应,最终使净光合速率降低.

光合作用过程中,Rubisco是一种极为关键的酶.研究人员在低夜温处理的第0天、第9天的9:00时取样,提取并检测Rubisco的量.结果发现番茄叶片Rubisco含量下降.

(4)提取Rubisco的过程需在0~4℃下进行,是为了避免 高温改变了酶的活性(或改变空间结构) .

(5)为研究Rubisco含量下降的原因,研究人员提取番茄叶片细胞总的RNA,经 .逆转录 过程可获得总的DNA.可以根据番茄Rubisco合成基因的 (特定)碱基序列 设计了“一段短的核酸单链”,再利用PCR技术扩增Rubisco合成基因.最后根据目的基因的产量,得出样品中Rubisco合成基因的mRNA的量.

(6)结果发现,低夜温处理组mRNA的量,第0天与对照组无差异,第9天则显著低于对照组.这说明低夜温主要抑制了Rubisco合成基因 转录 的过程,使Rubisco含量下降. 【考点】光反应、暗反应过程的能量变化和物质变化. 【分析】分析题图:图1为种植密度和单株光合作用强度的关系,种植越密,叶子重叠越多,单株接受的光照越少,在栽培农作物时要注意合理密植;

图2中的CO2吸收速率可表示该植物的净光合速率,前3h内,植物只进行呼吸作用;3~6h时,细胞呼吸速率大于光合速率;6h时,细胞呼吸速率与光合速率相等;6~18h时,光合速率大于呼吸速率,有机物在不断积累;18h时,细胞呼吸速率与光合速率相等;18h~21h时,细胞呼吸速率大于光合速率;21h~24h时,植物只进行呼吸作用

图3中,夜间15℃处理净光合速率、气孔开放程度和胞间二氧化碳浓度都增加,夜间6℃处

理则都减少.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主要有光照强度、温度和二氧化碳浓度等.据此分析作答.

【解答】解:(1)分析图乙可知:种植密度越大,单株光合作用强度越小,因为种植密度越大,叶子重叠越多,单株接受的光照越少,在栽培农作物时要注意合理密植;

(2)呼吸速率与光合速率相等时,从外界吸收CO2速率为零,所以呼吸速率与光合速率相等的时间点有4个,即6、18、30、42小时.在18h时,光合速率等于呼吸速率,叶肉细胞中CO2的移动方向为由线粒体到叶绿体.由温室内CO2浓度曲线及植物CO2吸收速率曲线可知,前24小时比后24小时CO2浓度变化及CO2吸收速率小,所以前24小时比后24小时的平均光照强度弱.

(3)据图3分析,夜间6℃低温处理,导致气孔开放度下降,胞间CO2浓度低,二氧化碳供应不足,影响了光合作用过程中的暗反应,最终使净光合速率降低.

(4)提取Rubisco的过程在0~4℃下进行,是为了保证酶的活性,避免高温使酶失活. (5)提取番茄叶片细胞的总RNA,经逆转录可以获得其基因文库总cDNA.根据番茄Rubisco合成基因的(特定)碱基序列设计引物,再利用PCR技术扩增Rubisco合成基因.

(6)题干实验说明低夜温抑制了Rubisco合成基因的转录过程,使Rubisco含量下降,结果导致低夜温处理组mRNA的量,第0天与对照组无差异,第9天则显著低于对照组. 故答案为:

(1)光照强度; 合理密植

(2)4; 由线粒体到叶绿体; 小于

(3)夜间6℃低温处理,导致气孔开放度下降,胞间CO2浓度低,使CO2供应不足 (4)高温改变了酶的活性(或改变空间结构) (5)逆转录; (特定)碱基序列 (6)转录

36.回答下列关于遗传与遗传物质的相关问题.

调查发现某家系中有甲遗传病(基因为B、b)和乙遗传病(基因为T、t)患者,系谱图如图1所示,已知其中Ⅱ6不携带乙病的致病基因.

(1)甲病的遗传方式为 常染色体或伴X染色体隐性 遗传病,乙病的遗传方式为 常染色体显性 遗传病.

(2)I1的基因型为 TtBB或TtBb或TtXBXb .Ⅲ11的基因型为 Ttbb或TtXbY . (3)若检测发现Ⅱ4不携带甲致病基因,则Ⅱ5和Ⅱ6再生一个孩子,只患一种病的概率是 .若Ⅲ9和Ⅲ12婚配,生一个患病男孩的概率是

若检测发现Ⅱ4携带致病基因,致病基因是由正常基因序列中一个碱基对的替换而形成的.图2显示的是B和b基因区域中某限制酶的酶切位点.分别提取家系中Ⅱ3、Ⅱ4和Ⅲ9

的DNA,经过酶切、电泳等步骤,再用特异性单链核酸片段做分子杂交,结果见图3.另已知一个处于平衡状态的群体中b基因的频率为q.

(4)Ⅲ10的基因型是 BB或Bb .

(5)据图2和图3可判断单链核酸与B基因结合的位置位于 酶切位点①与②之间 . (6)如果Ⅲ10与一正常男性随机婚配,他们第一个孩子患病的概率为

Ⅲ10与一正常男性婚配,(7)若第一个孩子是患者,则他们第二个孩子正常的概率为

【考点】基因的分离规律的实质及应用;伴性遗传;常见的人类遗传病.

【分析】分析图1:Ⅱ3和Ⅱ4都不患甲病,但他们有一个患甲病的儿子,说明甲病为隐性遗传病,可能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也可能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Ⅱ6不携带乙病的致病基因,但其女儿和儿子都患乙病,说明乙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 【解答】解:(1)由以上分析可知,甲病的遗传方式为常染色体或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乙病的遗传方式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

(2)I1患乙病,但不患甲病,则其基因型为TtBB或TtBb或TtXBXb.Ⅲ11同时患两种遗传病,则其基因型为Ttbb或TtXbY.

(3)由以上分析可知,甲病的遗传方式为常染色体或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若检测发现Ⅱ4不携带甲致病基因,则甲病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Ⅱ5(TtXBXb)和Ⅱ6(ttXBY)再生一个孩子,患甲病的概率为,患乙病的概率为,因此只患一种病的概率是

+(1

)×=.若Ⅲ9(ttXbY)和Ⅲ12(TtXBXB、TtXBXb)婚配,

,则他们生一个患病孩子的

=

生一个患甲病孩子的概率为,患乙病孩子的概率为概率为1﹣(1﹣)×

=,因此他们生一个患病男孩的概率是

(4)若检测发现Ⅱ4携带致病基因,则甲病为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Ⅲ9是bb,因此Ⅱ3和Ⅱ4的基因型均为Bb,则Ⅲ10的基因型是BB或Bb.

(5)Ⅱ3和Ⅱ4的基因型均为Bb,他们的DNA经过酶切、电泳等步骤,再用特异性单链核酸片段做分子杂交,结果见图3,即分子杂交后形成两种片段,1.4Kb和1.2kb,再结合图2可判断单链核酸与B基因结合的位置位于酶切位点①与②之间.

Ⅲ10的基因型及概率是BB或Bb;(6)已知一个处于平衡状态的群体中b基因的频率为q,则B的基因频率为1﹣q,BB的基因型频率为(1﹣q)2,Bb的基因型频率为2(1﹣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