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水源地技术报告终出版 - 图文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六 文章地下水源地技术报告终出版 - 图文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908070水位标高(m)350300250200150100500降雨量(mm)60504030201001964-1965年,东武水源地东部土门村东南曾发生2次岩溶塌陷。至目前,东武水源地未再发生岩溶塌陷。 2.6水源地保护区污染源分布现状

2.6.1旧县、苑庄水源地保护区污染源分布现状

根据调查,旧县苑庄水源地保护区内主要排污企业有两家(见表2-5)。其它污染源主要是非点源污染,如农田、居民生活区等。根据不完全统计,区内废水排放量为2254.3054万吨/年,COD排放量为2657.69万吨/年,氨氮排放量545.29万吨/年。

表2-5 旧县苑庄水源地保护区内排污企业基本情况表 企业名称 泰安泰山六和食品有限公司(岱岳区) 山东北方光学电子有限公司(市直) 位置 泰山区省庄镇南河东村 泰山区省庄镇羊娄西村 地理坐标 117°11′23″,36°10′50″ 117°11′23″,36°9′19″ 初建时间 2007年 1975年 排污去向 三污 进入城市下水道(再入江河、湖、库) 污染物 名称 COD 氨氮 总铬 六价铬 污染物排放量 (吨/年) COD 76.65 氨氮 6.57 总铬1.4 kg/年 六价铬 1.4 kg/年 排放废水达标情况 达标 2006.12006.52006.92007.12007.52007.92008.12008.52008.92009.12009.52009.92010.12010.52010.92011.12011.52011.92012.12012.52012.9降雨量平均水位图2-9 东武水源地岩溶水水位动态曲线图

达标 根据有关地下岩溶水水质资料,区内地下岩溶水中硝酸盐氮含量超《地下水质量标准》中Ⅲ类标准。地下岩溶水硝酸盐氮污染源主要是农田使用的化学肥料、区内居民地生活废水、人和禽畜粪便、腐烂的有机生活垃圾等。

区内第四系孔隙水含水层为粗砂层,大部分地段上覆粉土、低塑性粉质粘土,渗透性较强。第四系直接与奥陶系和寒武系灰岩裸露,灰岩局部

25

浅层节理裂隙、溶孔、溶蚀裂隙较发育,为氮进入岩溶水提供了通道。

水源地保护区内农田中的残留氮肥、露天渗水粪化池中的粪便和腐烂

-的有机生活垃圾,经降水淋滤,其中的NO3、NH3和NH+4随降水下渗到第四

系粗砂含水层,然后随着第四系孔隙水流从北部、东部向水源地南部径流扩散,通过灰岩溶蚀裂隙、溶孔及断裂带进入到岩溶水中,造成岩溶水中氮含量增加。由于大气降水时间和降水量时空差异、地面污染物的分布不均匀、地下水径流条件的差异、地层渗透性和地下水循环速度不同,使各地地下水中氮含量在时空分布上也不尽相同。 2.6.2东武水源地保护区污染源分布现状

根据调查,东源水源地保护区内无排污企业分布。区内污染源主要为非点源污染源。

近几年来,区内地下岩溶水中硝酸盐氮和硫酸盐含量有所增加。东源水源地硝酸盐氮污染源与旧县苑庄水源地硝酸盐氮污染源相同。

东武水源地硫酸盐污染源主要有两个:一是大汶河水,二是区内古近系地层中石膏的溶解。另外,有机物的分解、大气降水也是硫酸盐的来源之一。

大汶河是第四系孔隙水和岩溶水的主要补给来源,河水中的硫酸盐通过径流弥散迁移到第四系孔隙水和岩溶水中。

第四系孔隙水通过越流补给和天窗补给岩溶水,将硫酸盐迁移至岩溶水中。同样,由于地下水径流条件的差异,使各地的硫酸盐含量不尽相同。

大汶河水硫酸盐含量较高,主要来自于向大汶河支流沿岸排放污水的纺织品硫化染色、制革、煤气、粘胶纤维、化肥和农药等企业,污水中硫酸盐随着河水流动机械扩散。

26

3 地下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划分技术方法与计算结果

3.1 地下水源地保护区划分技术方法 3.1.1地下水源地保护区划分原则 3.1.1.1 水源地保护区设置与划分

⑴ 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包括备用的和规划的)都应设置饮用水水源保护区。饮用水水源保护区一般划分为一级保护区和二级保护区,必要时可增设准保护区。

⑵在水环境功能区和水功能区划分中,应将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的设置和划分放在最优先位置;跨地区的河流、湖泊、水库、输水渠道,其上游地区不得影响下游(或相邻)地区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对水质的要求,并应保证下游有合理水量。

⑶ 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的水环境监测与污染源监督应作为重点纳入地方环境管理体系中,若无法满足保护区规定水质的要求,应及时调整保护区范围。

3.1.1.2 划分的一般技术原则

⑴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的技术指标应考虑以下因素:当地的地理位置、水文、气象、地质特征、水动力特性、水域污染类型、污染特征、污染源分布、排水区分布、水源地规模、水量需求。地下水饮用水源保护区应根据饮用水水源地所处的地理位置、水文地质条件、供水的数量、开采方式和污染源的分布划定。各级地下水源保护区的范围应根据当地的水文地质条件确定,并保证开采规划水量时能达到所要求的水质标准。

⑵ 划定的水源保护区范围,应防止水源地附近人类活动对水源的直接污染;应足以使所选定的主要污染物在向取水点(或开采井、井群)输移(或运移)过程中,衰减到所期望的浓度水平;在正常情况下保证取水水质达到规定要求;一旦出现污染水源的突发情况,有采取紧急补救措施的

27

时间和缓冲地带。

⑶ 在确保饮用水水源水质不受污染的前提下,划定的水源保护区范围应尽可能小。

3.1.1.3地下水饮用水源保护区水质要求

地下水饮用水源保护区(包括一级、二级和准保护区)水质各项指标不得低于GB/T14848 中的Ⅲ类标准。 3.1.2水源地保护区划分方法

旧县、苑庄及东武水源地均属地下岩溶水饮用水源地,地下水类型为裂隙岩溶承压水。按《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技术规范》(HJ/T338-2007)地下水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方法有关要求,旧县、苑庄及东武水源地均为岩溶裂隙网络类型。旧县水源地允许开采量为5万m3/d,为大型水源地。旧县水源地允许开采量为1.5万m3/d,为中型水源地。东武水源地允许开采量为5.6万m3/d,为大型水源地。 3.1.2.1一级保护区划分

划定上部潜水的一级保护区作为水源地的一级保护区,划定方法需要根据上部潜水的含水介质类型并参考对应介质类型的中小型水源地的划分方法。

中小型水源地一级保护保护区半径计算经验公式:

R =α × K × I ×T / n

式中,R—保护区半径,米; α —安全系数,一般取150%; K—含水层渗透系数,米/天;

I—水力坡度(为漏斗范围内的水力平均坡度); T—污染物水平迁移时间,天; n—有效孔隙度。

一级保护区半径可以按上述经验公式计算,但实际应用值不得小于表

28